-
东南隅街道 编辑
东南隅街道,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地处老城区东部,东与瀍河回族区搭界,南到水道口、东和巷,西至十字街、南大街,北至中州路,距老城区政府2千米,辖区总面积0.54平方千米。
1956年1月,设立东南隅街道。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总人口7907人。 截至2020年6月,东南隅街道辖2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西和巷1号。
2011年,东南隅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306万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财政收入481元,比上年增长10%。
中文名:东南隅街道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
地理位置:老城区东部
面积:0.54 km²
下辖地区:2个社区
政府驻地:西和巷1号
电话区号:0379
邮政区码:471002
车牌代码:豫C
人口:7907人(2011年末总人口)
区划沿革
1997年,东南隅街道辖7个社区:古楼东、古楼西、柳林街、文明街、三复街、操场街、南大街。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辖2个社区:鼓楼、东城门,下设43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东南隅街道辖2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西和巷1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410302004002 | 111 | 鼓楼社区 |
410302004003 | 111 | 东城门社区 |
位置境域
东南隅街道地处老城区东部,东与瀍河回族区搭界,南到水道口、东和巷,西至十字街、南大街,北至中州路,距老城区政府2千米,辖区总面积0.54平方千米。
东南隅街道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总人口7907人。总人口中,男性3874人,占48.99%;女性4033人,占51.01%。2011年,人口出生率8.2‰,人口死亡率3.16‰,人口自然增长率5.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787人。
综述
2011年,东南隅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306万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财政收入481元,比上年增长10%。
工业
2011年,东南隅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5.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2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商业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有商业网点30个,职工6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
金融业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5.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8亿元。
东南隅街道开展“学党史、开新局”主题党日活动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有初中1所,在校生726人,专任教师5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11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78人,经营管理人才665人,技能人才172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2个,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藏书500册。2011年末,有50余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有体育场地2处,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东南隅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张。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9万人次。
卫星图、地形图、电子地图
地名由来
东南隅街道因辖区位于老城区东南角得名。
文物古迹
钟鼓楼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城区东大街中段。正名谯楼,亦称鼓楼,是古代用以报时之楼,早晨撞钟,晚间击鼓,谓之晨钟暮鼓。原建于府前街(福王府),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和乾隆十年(1745年)曾2次重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