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阳府 编辑
凤阳府,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同年府治由古濠州城前往新建的明中都城,凤阳是朱元璋出生并生长的地方,凤阳府治今凤阳县城。凤阳府下辖五州十三县,亳州、宿州、颍州、泗州和寿州五州,明代隶属于南直隶,清代隶属于江南省和安徽省,1913年废府留县,置凤阳县于凤阳府城,1914年置淮泗道于凤阳府城,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往蚌埠镇,1947年蚌埠镇脱离凤阳县,府城重新成为凤阳县城。
中文名:凤阳府
外文名:Feng Yang City
别名:皖北、明中都
行政区类别:府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淮河两岸
面积:39851 km²
下辖地区:颍州、亳州、宿州、泗州、寿州等
政府驻地:今凤阳县府城镇
电话区号:0550、0552、0554、0557、0558
邮政编码:232000、233000、234000、235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约 2700 万
著名景点:明中都皇城、明皇陵、寿县古城墙、亳州花戏楼、八公山、万佛塔
机场:阜阳西关机场
火车站:蚌埠站 蚌埠南站 阜阳站
车牌代码:皖C、D、F、K、L、M
方言:中原官话
版图
明朝
凤阳是明中都,与明南都(今南京)明北都(今北京),并称明三都。为明朝三大政治中心之一。为明朝风水宝地龙脉地气所在。
清朝
清朝同治年间(1865年)安徽辖凤颍六泗道、安庐滁和道、徽池宁太广道 ,1908年废。民国置淮泗道于凤阳县。
清代凤阳府官印
民国
中华民国废凤阳府,置淮泗道于凤阳县,后废道直属安徽省,1938年凤阳县政府迁至凤阳县蚌埠镇同时蚌埠镇为安徽省会。
现代
1947年蚌埠脱离凤阳县设市为蚌埠市政府, 在府城镇组建新凤阳县政府。
之一
明初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府治由旧城迁往新城
旧城是今凤阳县临淮关镇,新城是今凤阳县府城镇。
之二
地域图
版图
初期不稳定时期
凤阳府辖区在明初变动比较频繁。
明初辖州为和州、滁州、寿州、六安州、泗州、虹州、宿州、颍州、亳州、邳州、徐州十一个州及若干县。
稳定时期辖区
一,明初到清雍正年间
五州十三县,五州分别是寿州、泗州、宿州、颍州和亳州。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直属凤阳府管辖,其他县由辖州代辖。
二,雍正年间到民国初年
两州寿州和宿州,五县凤阳、临淮、怀远、定远、灵璧和虹县。
由于泗州城被水淹没,乾隆年间泗州改治凤阳府虹县,虹县改名泗州脱离凤阳府。
乾隆年间临淮县城被淮水淹没,临淮县并入凤阳县。
同治年间分寿州置凤台县,凤台县直属凤阳府。
至此凤阳府辖两州五县,分别是寿州、宿州、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和灵璧县。
水系
凤阳府全境为淮河流域,南部以江淮分水岭与庐州府、滁州为界
气候
凤阳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地跨淮河两岸,习惯上认为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