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复家 编辑
诏复家,见于《汉书》,用于因罪过而失去封国爵位的功臣列侯后代,对这些列侯后代恢复以前的权益。
诏复家一说是给列侯后裔免除全家徭役;一说是免除赋役;又一说是恢复爵位。
到了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为了加强统治、抑制地方兼并、再次分配土地资源,汉武帝对列侯后裔们实行了严苛的削藩夺爵的行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九月,列侯由于酎金夺爵的就有一百零六人 。以至于后来部分功臣的后代子孙甚至只有上造、公士等低等爵位。
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皇帝刘询下诏给刘邦时期一百三十六家功臣列侯的子孙恢复权益,令他们按时奉祭先人,世世代代不要断绝,而没有子嗣的人家,就恢复其旁支子孙的权益。
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开始对列侯后裔实行复家。《汉书·宣帝纪》记载复家人数有136家,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实际记载诏复家的人数仅有123人,清朝学者钱大昕认为功臣表有脱漏。 日本学者边见统则认为,汉宣帝下令时阅览“旧籍”寻找功臣后代和实际找到的功臣后代人数不符,所以造成了宣帝纪和功臣表记载的复家人数不同,当时实际找到的功臣后裔比“旧籍”记载的功臣后裔要少。
免除徭役说
《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卷》:
复家,一说复即免除徭役,复家为免除全家徭役。《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元康四年,(曹)参玄孙之孙杜陵公乘喜,诏复家。”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诸复家皆世世无所与,得传同产子。”可备一说。(黄金山)
免除赋役说
边见统·《高祖系列侯与“复家”措施》:
宣帝在元康元年或元康四年对高祖功臣的子孙,采取了免除世代赋税徭役、认可祭祀继承的措施,即“复家”措施。
恢复爵位说
王利器·《晓传书斋文史论集》:
诏复家,是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事,而史表列在元康四年者,盖倡始于元年,至四年才得一一施行耳。《汉书·宣帝纪》:“元康元年,复高帝功臣绛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子孙令奉祭祀,世世勿绝,其毋嗣者复其次。” 轪侯位次写百二十,故于是时得诏复家。复家,就是孔子所谈的“兴灭国,继绝世”之意。汉承秦制,虽废封建,但自始至终,还是推行郡国并存的双轨制,并没有完全把“封国土,建诸侯”一扫而光。复家之家,即《史记》的“世家”之家的意思。《史记·吴太伯世家》《索隐》引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史记·三王世家》:“今诸侯支子封至诸侯王,而家皇子为列侯。”《索隐》:“时诸王称国,列侯称家也。这些,都是列侯称家的例证。轪国在四世侯利秩(扶)时因罪国除,中间绝一世,到了汉宣帝元康元年,乃诏利苍六世孙利汉复家,也就是恢复轪侯爵位的意思,因而在元康四年,实施复家,利汉遂以二十爵的第三级——竟陵簪褭晋升到第二十级的彻侯了。
*“复家对象者”的“姓名”栏中的“——”表示不是“复家”措施的对象。另外,“世代”表示从始封者数出的“复家”措施对象的世代数,“本贯”、“爵位”表示“复家”措施对象的本贯、爵位。
位次 |
封号 |
始封者名 |
复家对象 |
备考 | |||
姓名 |
世代 |
本贯 |
爵位 | ||||
1 |
酂 |
萧何 |
—— | -
|
- |
- |
- |
2 |
平阳 |
|
|
七世孙 |
杜陵 |
公乘 | -
|
3 |
宣平 |
|
张遂 |
玄孙 |
长陵 |
公乘 |
- |
4 |
绛 |
周勃 |
周广汉 |
曾孙 |
槐里 |
公乘 | -
|
5 |
舞阳 |
|
樊胜客 |
曾孙 |
长陵 |
不更 |
- |
6 |
曲周 |
|
郦共 |
六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7 |
鲁 |
某疵 |
—— |
- | -
|
- |
- |
8 |
汝阴 |
|
夏侯信 |
六世孙 |
长安 |
大夫 | -
|
9 |
颍阴 |
|
灌匿 |
曾孙 |
长安 |
官首 |
颜师古称官首是爵名 |
10 |
阳陵 |
|
|
七世孙 |
长陵 |
士伍 |
- |
11 |
信武 |
靳歙 |
靳安汉 |
六世孙 |
长安 |
上造 | -
|
12 |
安国 |
|
王襄 |
玄孙 |
长安 |
公乘 | -
|
13 |
棘蒲 |
|
柴嘉 |
曾孙 |
云阳 |
上造 |
- |
14 |
清阳 |
王吸 |
王充国 |
玄孙 |
长安 |
大夫 | -
|
15 |
广平 |
薛欧 |
薛去病 |
玄孙 |
长安 |
大夫 | -
|
16 |
汾阴 |
|
周明 |
曾孙 |
沃侯国 |
士伍 |
- |
17 |
阳都 |
丁复 |
丁赐 |
曾孙 |
临沂 |
公士 |
- |
18 |
曲城 |
|
虫宣 |
玄孙 |
茂陵 |
公乘 |
- |
19 |
博阳 |
|
|
曾孙 |
茂陵 |
公乘 | -
|
20 |
梁邹 |
武儒 |
武充竟 |
六世孙 |
夫夷侯国 |
公乘 |
- |
21 |
东武 |
|
郭广汉 |
玄孙 |
茂陵 |
公士 | -
|
22 |
蒯成 |
|
周禹 |
曾孙 |
长安 |
公士 | -
|
23 |
都昌 |
朱轸 |
|
玄孙 |
昌侯国 |
公士 | -
|
24 |
厌次 |
|
元世 |
六世孙 |
阳陵 |
公士 | -
|
25 |
成 |
董渫 |
董诎 |
玄孙 |
平陵 |
公乘 | -
|
26 |
城父 |
|
尹殷 |
六世孙 |
新丰 |
簪袅 |
- |
27 |
阿陵 |
郭亭 |
郭贤 |
玄孙 |
茂陵 |
公乘 |
- |
28 |
广 |
|
召不识 |
玄孙 |
安陵 |
大夫 | -
|
29 |
河阳 |
|
陈元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30 |
蓼 |
|
孔宣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31 |
费 |
|
陈侨 |
曾孙 |
茂陵 |
上造 | -
|
32 |
平 |
沛嘉 |
—— |
- |
- | -
|
- |
33 |
武彊 |
|
庄仁 |
曾孙 |
长安 |
公乘 | -
|
34 |
隆虑 |
周灶 |
周某 |
玄孙 |
阳陵 |
公乘 | -
|
35 |
台 |
|
戴安昌 |
玄孙 |
长陵 |
上造 | -
|
36 |
贳 |
吕某 |
吕世 |
玄孙 |
茂陵 |
公士 | -
|
37 |
海阳 |
|
摇未央 |
六世孙 |
? |
不更 | -
|
38 |
高梁 |
|
郦赐 |
玄孙 |
阳陵 |
公乘 |
- |
39 |
柳丘 |
|
戎元生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40 |
斥丘 |
|
唐广意 |
曾孙 |
长安 |
公士 | -
|
41 |
高宛 |
丙倩 |
丙齮 |
七世孙 |
高宛 |
大夫 | -
|
42 |
乐成 |
|
丁禹 |
七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43 |
宣曲 |
|
丁年 |
曾孙 |
阳安 |
公士 |
- |
44 |
魏其 |
|
周广世 |
玄孙 |
长陵 |
不更 | -
|
45 |
昌武 |
单甯 |
单万年 |
七世孙 |
阳陵 |
公乘 | -
|
46 |
绛陵 |
华无害 |
华告 |
曾孙 |
於陵 |
大夫 |
- |
47 |
曲逆 |
|
陈莫 |
六世孙 |
长安 |
簪袅 | -
|
48 |
东茅 |
|
刘咸 |
曾孙 |
嗣阳 |
公乘 | -
|
49 |
复阳 |
|
陈幸 |
曾孙 |
云阳 |
簪袅 |
- |
50 |
猗氏 |
陈遬 |
陈胡 |
曾孙 |
猗氏 |
大夫 |
- |
51 |
祁 |
|
缯赐 |
玄孙 |
茂陵 |
公大夫 | -
|
52 |
傿陵 |
|
朱言 |
曾孙 |
阳陵 |
公士 |
- |
53 |
|
|
周万年 |
曾孙 |
长陵 |
公乘 |
- |
54 |
平定 |
|
齐安德 |
玄孙 |
|
大夫 |
- |
55 |
故市 |
|
阎章世 |
六世孙 |
长安 |
上造 |
- |
56 |
襄平 |
|
纪万年 |
玄孙 |
长安 |
簪袅 |
- |
57 |
汁邡 |
|
—— | -
|
- |
- |
- |
58 |
柏至 |
|
许建 |
六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59 |
辟阳 |
|
审非 |
曾孙 |
茂陵 |
公乘 | -
|
60 |
高景 |
|
周赐 |
玄孙 |
长安 |
公大夫 | - |
61 |
安平 |
|
鄂后 |
六世孙 |
解 |
大夫 |
- |
62 |
留 |
|
|
六世孙 |
阳陵 |
公乘 | -
|
63 |
南安 |
|
宣护 |
曾孙 |
南安 |
簪袅 | -
|
64 |
平棘 |
|
林驩 |
曾孙 |
项圉 |
大夫 | -
|
65 |
北平 |
|
张盖 |
六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66 |
肥如 |
|
蔡福 |
曾孙 |
肥如 |
大夫 | -
|
67 |
安丘 |
|
张舜 |
六世孙 |
阳陵 |
上造 | -
|
68 |
卤 |
|
张常 |
六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69 |
朝阳 |
|
华定国 |
玄孙 |
奉明 |
大夫 | -
|
70 |
彭 |
秦同 |
秦寿王 |
玄孙 |
费 |
公士 |
- |
71 |
清 |
空中同 |
空中武 |
玄孙 |
高宛 |
簪袅 |
- |
72 |
彊 |
|
留定 |
曾孙 |
长安 |
大夫 |
- |
73 |
宁陵 |
|
吕得 |
玄孙 |
南陵 |
公大夫 |
- |
74 |
祝阿 |
|
高弘 |
玄孙 |
长陵 |
上造 |
- |
75 |
煮枣 |
革赤 |
革奉 |
玄孙 |
阳陵 |
大夫 | -
|
76 |
梧 |
阳成延 |
阳注 |
六世孙 |
梧 |
公士 | -
|
77 |
堂阳 |
孙赤 |
孙明 |
曾孙 |
霸陵 |
公乘 | -
|
78 |
甯 |
|
魏都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79 |
张 |
|
毛景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80 |
|
|
陈千秋 |
六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81 |
棘阳 |
杜得臣 |
—— |
- | -
| -
|
- |
82 |
高胡 |
陈夫乞 |
陈胜之 |
玄孙 |
长陵 |
公乘 | -
|
83 |
阳河 |
|
其益寿 |
六世孙 |
长安 |
官大夫 | -
|
84 |
龙 |
|
—— |
- |
- | -
| -
|
85 |
下相 |
|
泠安 |
玄孙 |
长安 |
大夫 | -
|
86 |
堂邑 |
陈婴 |
陈尊 |
六世孙 |
霸陵 |
公士 | -
|
87 |
新阳 |
吕青 |
吕阳 |
玄孙 |
长陵 |
大夫 | -
|
88 |
营陵 |
|
—— | -
| -
|
- |
- |
89 |
广阿 |
任敖 |
任定 |
玄孙 |
广阿 |
簪袅 | -
|
90 |
戚 |
|
李买之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91 |
郇 |
|
温福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92 |
高陵 |
王周 |
—— |
- |
- |
- |
- |
93 |
武原 |
卫胠 |
卫尧 |
玄孙 |
郭 |
公乘 |
- |
94 |
吴房 |
|
杨谈 |
孙 |
霸陵 |
公乘 |
- |
95 |
繁 |
彊瞻 |
彊连城 |
六世孙 |
敏 |
上造 | -
|
96 |
汾阳 |
靳彊 |
靳忠 |
玄孙 |
长安 |
公乘 | -
|
97 |
历 |
程黑 |
程弘 |
六世孙 |
长安 |
簪袅 | -
|
98 |
深泽 |
|
赵延世 |
玄孙 |
平陵 |
上造 | -
|
99 | 宋子 | 许迺 | 七世孙 | 宋子 | 大夫 | - | |
100 | 阏与 | 冯解敢 | —— | - | - | - | - |
101 | 中水 | 吕建明 | 七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
102 | 杜衍 | 王乐 | 曾孙 | 长安 | 大夫 | - | |
103 | 赤泉 | 杨孟尝 | 玄孙 | 茂陵 | 不更 | - | |
104 | 涅阳 | 吕忠 | 六世孙 | 涅阳 | 不更 | - | |
105 | 谷阳 | 冯武 | 六世孙 | 谷阳 | 不更 | - | |
106 | 甘泉 | 王昌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
107 | 须昌 | 赵步昌 | 七世孙 | 长安 | 簪袅 | - | |
108 | 长脩 | 杜恬 | —— | - | - | - | - |
109 | 昌 | 卢光 | 玄孙 | 昌 | 上造 | - | |
110 | 成阳 | 奚通 | 曾孙 | 阳陵 | 公乘 | - | |
111 | 平州 | 昭涉福 | 玄孙 | 涪 | 不更 | - | |
112 | 庄 | 许任寿 | 六世孙 | 平寿 | 公士 | - | |
113 | 邔 | 黄极忠 | 黄调 | 六世孙 | 邔 | 公乘 | - |
114 | 共 | 卢信 | 曾孙 | 霸陵 | 簪袅 | - | |
115 | 启封 | 陶元始 | 七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
116 | 临袁 | 戚常 | 玄孙 | 梁 | 官大夫 | 官如梁国的郎 | |
117 | 和城 | 公孙广意 | 曾孙 | 霸陵 | 公乘 | - | |
118 | 东阳 | 张相如 | 张宣 | 六世孙 | 茂陵 | 公乘 | - |
119 | 阳羡 | 灵横 | 玄孙 | 长安 | 公士 | - | |
120 | 轪 | 利苍 | 利汉 | 六世孙 | 竟陵 | 簪袅 | - |
121 | 平皋 | 刘它 | 刘胜之 | 七世孙 | 长安 | 簪袅 | - |
122 | 土军 | 宣寄 | 六世孙 | 阿武 | 不更 | - | |
123 | 汲 | 公上常 | 玄孙 | 安陵 | 五大夫 | - | |
124 | 稾 | 陈主儒 | 六世孙 | 茂陵 | 公乘 | - | |
125 | 中牟 | 单充国 | 六世孙 | 阳陵 | 不更 | - | |
126 | 戴 | 秘政 | 七世孙 | 阳陵 | 大夫 | - | |
127 | 德 | 刘猛 | 玄孙 | 长安 | 大夫 | - | |
128 | 上邳 | 刘郢客 | —— | - | - | - | - |
129 | 朱虚 | 刘章 | —— | - | - | - | - |
130 | 衍 | 翟盱 | 翟光 | 玄孙 | 阳陵 | 公乘 | - |
131 | 慎阳 | 栾通 | 六世孙 | 长安 | 公士 | - | |
132 | 期思 | 贲赫 | 贲充 | 玄孙 | 寿春 | 大夫 | - |
133 | 便 | 吴浅 | 吴长乐 | 玄孙 | 长陵 | 上造 | - |
134 | 义陵 | 吴程 | —— | - | - | - | - |
135 | 桃 | 刘襄 | 刘益寿 | 六世孙 | 长安 | 上造 | - |
136 | 沅陵 | 吴阳 | —— | - | - | - | - |
137 | 陆梁 | 须毋 | 须圣 | 曾孙 | 郦阳 | 秉铎 | 颜师古称秉铎是武功爵第6级 |
138 | 平都 | 曾孙 | 长安 | 公乘 | -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