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蜢 编辑
草蜢是直翅目蝗科昆虫, 又称蝗虫、蚂蚱、蚱蜢、油蚂蚱。体色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头大,触角短,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似马鞍,坚硬;后足股节发达。 寿命为6—10个月。
草蜢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通常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 善于飞行和跳跃。 有时,为了寻找食物,会一齐飞出,成群迁移。 喜吃玉米、甘蔗、棉花等农作物。 多于秋天产卵在草根附近,雌虫把自己的产卵器插入土中。
草蜢在中医学中是一味药物,味咸,性平,具有补养强壮,消食去积、润肺生津等功效,对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食欲缺乏等病症都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食用历史可追溯至汉唐时期在西方象征破坏和灾厄, 可以说是农耕社会的一大公敌,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
别名:GRASSHOPPER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直翅目
科:蝗科
属:草蜢属
亚门:六足亚门
亚目:镌瓣亚目(蝗亚目)
亚纲:有翅亚纲
亚科:棒角蜢亚科
族:棒角蜢族
中文学名:草蜢
草蜢
中国蜢总科有3 个科、4 亚科、13 个现生属、36 个现生种及1 个化石属、2 个化石种,3 个科分别是脊蜢科、蜢科和枕蜢科。发现新种3 个,分别是阿坝褶蜢、詹氏小乌蜢和林氏小乌蜢。3 个新种的发现,为分析褶蜢属和小乌蜢属的适应性和进化奠定了基础。
草蜢
中国蜢总科分布于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古北和东洋两大界。古北界的种类全部分布在中亚亚界,共12 种,全部是蜢科的代表,占现生种的33.3%,其中青藏区属级水平多样性程度高,共6 个属,5 属是我国特有属,分别是褶蜢属、华蜢属、五刺蜢属、蚁蜢属和角蜢属,另一个属即棒角蜢属在中亚国家也有分布,表现出一定的渗透现象。东洋界共有24 种,包括脊蜢科和枕蜢科种类,占66.7%,体现了蜢总科多属于亚热带和热带种类的特点。在东洋界内,中国的一些乌蜢属种类如幕螳秦蜢、变色乌蜢和多氏乌蜢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分布,表现出有翅类脊蜢科具有很强的扩散和渗透能力。
中国蜢总科种类分布较多的省份是河南省、浙江省、湖北省、江西省、云南省和青海省。中国蜢总科的特有属有7 个,分别是比蜢属、褶蜢属、小乌蜢属、华蜢属、五刺蜢属、蚁蜢属和角蜢属,在世界蜢分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说明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利于蜢总科的物种分化。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大陆漂移、板块分裂移动形成的造山运动与冰川形成等因素引致,导致了不同物种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分布于其应归属的生态位,这在蜢总科种类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中国分布的3 个科种类分界相对明显,形成5 个中心。分别是:(1)脊蜢科中的乌蜢属、秦蜢属、平蜢属和布蜢属,分布于我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华南区、华中区和西南区;(2)台湾小乌蜢属分化中心。(3)华中区比蜢属分化中心。(4)青藏高原蜢科多属种分化中心,明显的表现为属级水平具多样性,除褶蜢属外,多为单种属。(5)天山山地中亚种类分化中心,分别是草蜢属和棒角蜢属。第1、2 个中心的蜢为有翅种类,第4、5 个中心的蜢则是无翅种类,第3 个中心还是枕蜢科无翅种类比蜢属和脊蜢科有翅种类的混生区。
按照中国蜢总科的地理分布和分化中心,结合我国地理自然区划,将我国蜢总科的地理区划分为4 个区,分别是:(1)华南西南脊蜢科区,(2)华中比蜢属—秦蜢属—乌蜢属混生区,(3)青藏高原多属蜢混生区和(4)天山山地草蜢属—棒角蜢属区。
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南方各省分布较多。
有一些种类的蚱蜢的也称为蝗虫,在繁衍过剩,以致种群密度极高,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便会改变体色、行为和生活型态,成群结队迁移至新的地方寻找食物。某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也有一些种类甚至已丧失飞行能力,如“菱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