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志疑 编辑
《史记志疑(套装共3册)》是198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清代梁玉绳。全书共3册。《史记志疑》是重要的史记研究著作,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它可与之前的史记三家注并立为四家。
中文名:史记志疑
作者:(清)梁玉绳撰
出版时间:1981年4月1日
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数:1506 页
ISBN:9787101051094
定价:98 元
装帧:平装
册数:三册
从书: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古籍归类:史部>正史(今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从研究领域看,清代的‘史记'考证,从唐宋时期的局限于对‘史记'文本进行注释和考证,转变到对‘史记'进行全方位的考证.梁玉绳的‘史记志疑,是这一特点的有力实践者.为了考证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广搜典籍,遍览先儒之论;有时又需要向当代人请教,钱大昕《潜研堂集》中有三封信就是与梁玉绳讨论《史记》问题的.而最大的困难在于,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材料都看不到了,所以粱氏常发出。往牒败亡,莫从勘检”之类的感慨.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三十六卷的‘志疑',为后来研读‘史记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粱氏四十岁弃举业,埋头著书,撰成《志疑》,是费了很大功夫的.广搜材料自不必说,面往往搜不到,那才是让人沮丧的。莫从勘检”,表达了粱氏的摩慨.又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客观的或人为的因素,与初始面貌会有某些出入。于是粱氏说4谱牒茫昧,莫知孰是,姑从略焉.”不能确定孰是孰非,只好付之阙如了.粱氏在考证过程中,经常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例如他慨叹“信‘书序。不得不议《史记》之疏.信《史记》,不得不疑‘书序'之伪.”于是,便。反覆参究”,多方考证,然后得出。‘史'所载‘书’之篇名。原有漏略”的结论,并一一指出‘史记'所漏的篇目.。‘史'、‘汉诸表,国名最难考,或传写讹误,或后人改易,而‘索隐所说,加以踌驳.今举余所知者言之,不能尽详.8遇到史料有柢牾时,便不能不感到困惑,。余三番计之,字数都不能合.因今本‘史记'历经后人增删,非史公之旧.增者犹可辨其伪,删者无从得其真’,只好大发感慨了.
韩愈说过“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梁氏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且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特意向专业人士请教.如对于星象,他。询之知星者”。显示了谦虚好学的精神.正因为梁氏的严谨认真,孜孜不倦,才有了《史记志疑》这一嘉惠后学的研‘史著作.
光绪中,广雅书局刻‘史记志疑',为《广雅书局丛书》之一.这一版本与初刻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乾隆本三十六卷的基础上加T--个附录,分别是《瞥记》中的卜部分,‘蜕稿'中的一部分和‘庭立纪闻中的一部分.这三部分都是与‘史记志疑'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瞥记'是梁玉绳的读书笔记,‘志疑'三十六卷刊行后,粱氏又不断地补充。因为无法再添到‘志疑>中,所以就汇总到‘瞥记'里.附录的第一部分就是‘瞥记'卷三中对《志疑》的补充订正.《蜕稿》是粱玉绳的诗文集.其中第四卷中有几篇文章是与‘志疑'的写作有关的.<答钱詹事汉侯国封户书>是与钱大昕就‘史记'中的闯题进行商讨的书信,有助于了解‘志疑'的写作背景.‘公仪子禁织辨’、‘反苏子范增论’、‘书史记酷吏传后'是就‘史记’问题所作的小论文,反映了粱氏的一些观点.‘庭立纪闻>是梁学昌等所辑,述玉绳考古问答之语,其中也有粱玉绳对‘史记志疑'的补充.广雅书局在《志疑》后附上这三部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创举,使得‘志疑'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大大方便了读者。
光绪二十五年文澜书局石印‘史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八年上海焕文书局石印本,光绪中上海点石斋石印本,这些都是根据乾隆五十二年的粱氏刻本所影印的,都是三十六卷本.对于保存《志疑》最初的版本面貌很有益处.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据广雅书局刻‘史学丛书'本捧印,三十六卷附录三卷,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这是‘志疑’最早的标点本,虽然还只是旬读,不是现在的标点符号,但与以前的版本相比,显然是进了一大步.而且,<丛书集成初编开版小,字又密,这样就将大部头的《志疑》浓缩到十二本又薄又小的书中,方便阅读.‘丛书集成初编'本的《志疑》吸收了广雅本与‘史学丛书本的长处,既在形式上与初刻本保持一致,内容上又继承了广雅本有附录的特点,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丛书集成初编>影响广泛,也有利于‘志疑'的传布.1981年中华书局出了《志疑》的点校本,三十六卷附录三卷.由贺次君先生点校,成为目前‘史记志疑最通行的版本.由于粱玉绳作‘志疑>所依据的明万历凌稚隆‘史记评林’校勘不精,错误较多.因此,点校者就将凌稚隆本与金陵本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史记’的底本有异之处附注在‘志疑'所出的各条史文之下,从而有助于读者了解《史记》的原貌,对‘志疑'的研究也有帮助.不过,所注异文并不全。在标点与文字方面的点校也稍有失误。
本书对《史记》中的不必要研究错误作出了不少校订,对其疑难之处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意见,并对于三家旧注的缺略,作了不少补充。为读者阅读了解《史记》提供了方便。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案:此古本篇题例也,以下仿此。各本惟阴震注王鏊所刻史记舆古合,其余皆分行倒害。而湖本首行书史记评林卷之一,尤非。
卷二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卷三
周本纪第四
卷四
秦本纪第五
卷五
始皇本纪第六
卷六
项羽本纪第七
高祖本纪第八
卷七
吕后本纪第九
孝文本纪第十
孝景本纪第十一
今上本纪第十二
卷八
三代世表第一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卷九
六国年表第三
卷十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漠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一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二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卷十三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卷十四
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十五
礼书第一
乐书第二
律书第三
历书第四
天官书第五
卷十六
封禅书第六
河渠书第七
平准书第八
卷十七
吴太伯世家第一
齐太公世家第二
卷十八
鲁周公世家第三
卷十九
燕召公世家第四
管蔡世家第五
陈杞世家第六
卷二十
卫康叔世家第七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二十一
晋世家第九
卷二十二
楚世家第十
越句践世家第十一
卷二十三
郑世家第十二
赵世家第十三
卷二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韩世家第十五
田完世家第十六
卷二十五
孔手世家第十七
卷二十六
陈涉世家第十八
外戚世家第十九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荆燕王世家第二十一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二十七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二十八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二十九
商君列传第八
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列传第十
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穰侯列传第十二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孟子苟卿列传第十四
卷三十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乐毅列传第二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鲁仲连列传第二十三
卷三十一
屈原贾谊列传第二十四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