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镇 编辑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下辖镇

云阳镇云阳镇

云阳镇,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地处泾阳县东北部。东与三原县城关镇接壤,南与三渠镇、中张镇相邻,西与桥底镇为邻,西北同口镇接界,北与安镇以冶峪河为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81千米 ,总面积75.29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云阳镇下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云阳镇户籍人口60853人 。2011年,云阳镇农业总产量达到7.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78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99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云阳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地理位置:泾阳县东北部

面积:75.29 km²

下辖地区: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中街村

电话区号:029

邮政编码:713703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陕D

人口:60853人(2018年)

历史沿革

编辑
云阳在嵯峨山之南,嵯峨山上终年祥云缭绕,亦称云蒙山,故称云阳。

云阳镇古称水冲城,因位于冶峪河口冲积扇上而得名。

唐武德三年(620年),因移云阳县治于此并更名云阳。

元至元元年(1264年),并云阳县入泾阳县,云阳县治遂设为云阳镇。

明、清沿之。

1949年前,为云阳乡所辖自然镇(街)。

1950年,属五区辖。

1956年,撤区并乡,为云阳乡。

1958年12月,成立云阳公社。

1984年5月,改设云阳镇。

云阳镇电子地图云阳镇电子地图

行政区划

编辑
2001年12月,扫宋乡并入云阳镇。

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辖中街1个社区,中街、西街、东街、居智、张屯、三里、扫宋、小里、翟家、街子、马家、花马、兴隆、千米、罗家、火庙、东街、滑里、东芦、仇家、樊尧、高家、寨子、大里24个行政村;下设8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云阳镇下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中街村。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610423102001

121

云阳社区

610423102200

121

中街村

610423102201

122

东街村

610423102202

220

张屯村

610423102203

122

大里村

610423102204

220

滑里村

610423102206

122

枣杨村

610423102207

220

街子村

610423102208

122

西街村

610423102209

220

斗口于村

610423102210

220

东芦村

610423102212

220

樊尧村

610423102213

122

小里村

610423102215

220

火庙村

610423102216

220

三里村

610423102217

220

罗家村

610423102219

220

马家村

610423102220

122

翟家村

610423102221

220

公里村

610423102222

220

居智村

610423102223

121

扫宋村

610423102224

122

仇家村

610423102225

220

高家村

610423102226

220

白家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云阳镇地处泾阳县东北部。东与三原县城关镇接壤,南与三渠镇、中张镇相邻,西与桥底镇为邻,西北同口镇接界,北与安吴镇以冶峪河为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81千米 ,总面积75.29平方千米。

云阳镇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云阳镇地处泾河二级阶地北端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稍有倾斜。境内最高点海拔450米,最低点海拔420米。

气候特征

云阳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日照2195.2小时。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20.8℃(1955年1月10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最高气温41.1℃(1966年6月21日)。年平均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95.2小时,年总辐射116.4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76天(一般为2月28日—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589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829.7毫米(195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49.2毫米(1977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水系水文

云阳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冶峪河,自口镇三王沟入境,由北向南至兴刘村与清峪河汇合,于临潼区注入渭河,境内流长7千米。

人口

编辑
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辖区总人口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31万人,城镇化率5.3%。另有流动人口0.27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99万人,占51.55%;女性2.81万人,占48.45%;18岁以下1万人,占17.24%;18—60岁3.99万人,占68.79%;60岁以上0.81万人,占13.97%。总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9.8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6.34人。

截至2018年,云阳镇户籍人口60853人 。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云阳镇财政总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75万元,增值税3745万元,企业所得税112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651元,比上年增长31%。

2018年,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上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个。

第一产业

2011年,云阳镇农业总产量达到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云阳镇粮食生产5.92万吨,人均1020千克。其中夏粮3.1万吨,秋粮2.68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云阳镇蔬菜种植面积6.3万亩,产量44.1万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芹菜、甘蓝、白菜、菜花等,其中西红柿21万吨,芹菜11万吨,甘蓝8万吨,菜花4万吨。畜牧业以饲养肉猪、奶牛、家禽为主。2011年,云阳镇生猪饲养量2.7万头;奶牛存栏量1.09万头,家禽饲养量13万羽。

第二产业

2011年,云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2011年,云阳镇工业企业139家,职工2154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1%。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有商业网点2162个,职工6001人。2011年,云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3亿元。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交通运输

编辑
云阳镇境内有211国道、107省道2条公路干线交会,南距咸阳国际机场25千米。

社会事业

编辑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4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7个,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2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37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50人,专任教师31人;小学16所,在校生1800人,专任教师1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00人,专任教师14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云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8%,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有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陕西省级技术砑究中心1家,各类科技人才124人;承担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云阳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7个,门诊部(所)30个,床位14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5张,固定资产总值11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5名,其中执业医师26人,执业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35人。2011年,云阳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4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历史文化

编辑
云阳镇是革命老区,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中共陕西省委所在地,中央领导朱德、徐向前、彭德怀、邓小平、任弼时、叶剑英等先后进驻云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25日,红军在云阳镇改编为八路军,举行了抗日东征誓师大会,从这里迈出了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中共中央青委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此举办战时青年训练班,培养出大批抗日骨干。

云阳镇也是唐代高僧悟空(俗家名车奉朝)、中国远洋航海第一人杨良瑶、民主革命家于右任的故里。

荣誉称号

编辑
云阳镇被确定为全国城镇化建设重点镇、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2021年11月10日,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p>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风光

云阳镇地图

云阳镇地图

下一篇 乾县

上一篇 泾干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