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编辑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版时间是1936年。该书反映了20世纪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充分暴露出来的某些实际情况,如失业严重、资本产品大量过剩等,并提出了缓解这些矛盾的对策,为当时束手无策的资本主义世界指出了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该书是现代西方经济崛起的原动力,标志着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序 | |
第一编 引论 | 第二编 定义与观念 |
第一章 何谓通论 | 第四章 单位的选择 |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 第五章 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用 |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理 | 第六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关于使用者成本的附录 |
第七章 对储蓄和投资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 |
第三编消费倾向 | 第四编 投资诱导 |
第八章 消费倾向:I。客观因素 | 第十一章资本边际效率 |
第九章 消费倾向:II。主观因素 | 第十二章 长期预期状态 |
第十章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 第十三章 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
第十四章 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 |
第十五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业务动机 | |
第十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考察 | |
第十七章 利息和货币的主要性质 | |
第十八章 对就业通论的复述 |
第五编货币工资与价格 | 第六编 通论引起的几点思考的概述 |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的改变 | 第二十二章 略论经济周期 |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 第二十三章 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
第二十一章 价格论 | 第二十四章 对《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的简要总结 |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书名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 2005年3月 |
页数 | 403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