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方式 编辑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是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是生产关系,这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建设性内容——物质生产方式(物质谋得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换言之,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统一。
统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构造出大写的科学规定,形成为关于实践科学和批判科学的大写规划。
由于坚持矛盾方面的构造,对象就分别从主体和客体方面代表了“实践活动”和“实践模式”。从这个条件出发,对象将自身的实在规定摹写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它们彼此工作贯通。矛盾构造进一步生出际间运动关系。据此,它们于商品生产域内确立两个能动的因素:具体劳动的生成运动和抽象劳动的生成运动。作为实践的规定,它们同样彼此贯通。这就为存在者的规定的整体出笼奠立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总起来说,劳动过程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这对所有的人类社会形式都是共同的:人们一方面依靠他们的劳动这一主动要素,另一方面也依靠自然的、无生命的世界这一被动要素。但是,为了理解劳动过程中不同参与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对劳动过程在其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作一考察。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也购买劳动力。然后,资本家是通过使劳动力的承担者(工人)在他们的劳动中消费生产资料而“消费”劳动力的。这种劳动是在资本家监督、指挥和控制下完成的,所生产的产品是资本家的财富,而不是直接生产者的财富。劳动过程只是资本家已购买的物和物之间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的产品就属于资本家。
以此为基础,人类社会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5种社会类型和发展形态。
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历史。
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从完全的意义看,所谓生产力,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塑造自我的能力,归根结底, 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历史中的全部展开。
生产力常以单位生产主体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来衡量,故又称生产效率。生产力的本质是指生产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具体可表现为科学技术即人们利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及绝对产权如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内容。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有着各种各样内容,可以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等,人们结成了经济利益或经济权利关系就称为经济关系。制度经济学中常称之为相对产权,具体的表现形式有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等。
相互关系
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即主体与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生产方式
进一步,确立生产方式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基础范畴,也就是确立从发展的角度研究特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原则,即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按历史发展着的社会生产结构的科学”。从这一角度,将生产方式放置于生产关系之前进行研究,不外就是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运动对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推动性,凸显其历史的暂时规定和性质。这种基础同时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决定基础,即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基础本身。从社会生产结构方面看:生产力可以视为一定生产的物质技术结构,是关于物质生产方式之内的特定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的统一;生产关系可以视为一定生产的社会关系结构,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之内的特定劳动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统一。因此,社会生产结构总体上看就是以一定生产的物质技术结构为基础的生产的社会关系结构,这决定生产力基础同时就是特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基础。从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研究,也就是对以一定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研究。
最后,马克思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其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建设的逻辑和思路。这就是马克思关于历史分期的总体观。马克思同样把资本主义看作历史生产总体和社会经济总体。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只有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才有历史的价值……也只有这样,他本身的暂时必然性才包含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必然性中”;同样,“作为价值增殖的狂热追求者,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对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言,同样存在一个关于自然历史过程的发展和建设问题。
生产方式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同时,《资本论》界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总体性。包括的规定是:(1)生产方式作为历史对象和基础范畴;(2)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对象和中心范畴;(3)交换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必然的社会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这是研究对象上的“基础论”与“中心论”的统一分析,即确立以一定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
从而可以讲,生产方式的统一概念对应了总体政治经济学范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