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部制 编辑
事业部制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最早起源、应用于美国通用公司。事业部制结构又称分公司制结构。事业部制是为满足 企业规模扩大和多样化经营对组织机构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具体的设计思路为: 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把分权管理与独立核算结合在一起,按产品、地区或市场(顾客) 划分经营单位,即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特定的市场,能够完成某种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职能。事业部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但具有较大的经营权限,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一个利润中心,从经营的角度上来说,事业部与一般的公司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中文名:事业部制
外文名:Divisionalisation
别名:分公司制结构
形式:组织结构
分类:产品、地区、业务范围
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即事业部。如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都能形成各自市场的大企业,可按产品设置若干事业部,凡与该产品有关的设计、生产、技术、销售、服务等业务活动,均组织在这个产品事业部之中,由该事业部总管;在销售地区广、工厂分散的情况下,企业可按地区划分事业部;如果顾客类型和市场不同,还可按顾客(市场)成立事业部。这样,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为企业贡献出一份利润。
政策与经营不同
在纵向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企业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企业最高领导层要摆脱日常的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各种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而把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事业部,使他们能够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政策和制度,完全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当初按照斯隆模型改组后,各事业部出售的汽车在公司规定的价格幅度内,除此之外,事业部是完全自治的。
利润独立核算
在横向关系方面,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这就是说,实行事业部制,则意味着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各事业部间的经济往来将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结成商品货币关系。
职能制结构组织
企业高层和事业部内部,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从企业高层组织来说,为了实现集中控制下的分权,提高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经济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职能部门,如资金供应和管理、科研、法律咨询、公共关系、物资采购等部门。从事业部来说,为了经营自己的事业,也要建立管理机构。因事业部规模小,产品单一,故一般采用职能制结构。由此可见,事业部制与职能制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其企业最高层领导下的各第一级部门,是按照事业部分设还是按照职能部分设。
2、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和直接管理具体经营工作的繁杂事务,而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又能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事业部经理虽然只是负责领导一个比所属企业小的多的单位,但是,由于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所以,他能经受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各种考验。显然,这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干部。
4、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既便于建立衡量事业部及其经理工作效率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易于评价每种产品对公司总利润的贡献大小,用以指导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5、按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经济规模,采用专用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6、各事业部门之间可以有比较、有竞争。由此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7、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使得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的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便可以适当扩大。
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费用开支。
3、对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发生失控。
事业部制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称,也叫“联邦分权化”,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它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是国外较大的联合公司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也引进了这种组织结构形式。
产品事业部
(又称产品部门化)
按照产品或产品系列组织业务活动,在经营多种产品的大型企业中早已显得日益重要。产品部门化主要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基础,将生产某一产品有关的活动,完全置于同一产品部门内,再在产品部门内细分职能部门,进行生产该产品的工作。这种结构形态,在设计中往往将一些共用的职能集中,由上级委派以辅导各产品部门,做到资源共享。
产品部门化的优点是:
①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②每一个产品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部门经理承担利润责任,这有利于总经理评价各部门的政绩;
③在同一产品部门内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比较容易,比完全采用职能部门管理来得更有弹性;
④容易适应企业的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
产品部门化的缺点是:
①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往往不易得到;
②每一个产品分部都有一定的独立权力,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
③对总部的各职能部门,例如人事、财务等,产品分部往往不会善加利用,以至总部一些服务不能获得充分的利用。
区域事业部制
(又称区域部门化)
事业部制与子公司
对于在地理上分散的企业来说,按地区划分部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其原则是把某个地区或区域内的业务工作集中起来,委派一位经理来主管其事。按地区划分部门,特别适用于规模大的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这种组织结构形态,在设计上往往设有中央服务部门,如采购 、人事、财务、广告等,向各区域提供专业性的服务。部门化的优点是:
①责任到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利润中心,每一区域部门的主管都要负责该地区的业务盈亏;
②放权到区域,每一个区域有其特殊的市场需求与问题,总部放手让区域人员处理,会比较妥善、实际;
③有利于地区内部协调;
④对区域内顾客比较了解,有利于服务与沟通;
⑤每一个区域主管,都要担负一切管理职能的活动,这对培养通才管理人员大有好处。
其缺点是:
①随着地区的增加,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员,而这类人员往往不易得到;
②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加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往往是“天高皇帝远”,总部难以控制;
③由于总部与各区域是天各一方,难以维持集中的经济服务工作。
总体来说,事业部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相对独立的市场;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然而,通过综合性的调研及分析,事业部制仍然无法适用于平台。我们必须承认,事业部制反映了平台决策者的集团化意愿,但是事业部制并非简单的集团化企业所能应用,尤其是对资产属性不清、盈利能力薄弱、产业实力不强的平台类集团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1、资产属性或实质运作不清。一些平台为了融资,整合了一些数额巨大的资产,决策者会误认为这些资产体量大,于是可以专门设立事业部制进行管理,但这些资产本身是不受平台掌控的,平台无须消耗专门的精力去进行管理。实际上,争取这些资产的掌控权仅仅是集团化管理的前提。
2、资产盈利能力薄弱。平台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很多业务无法完全参与市场化运作,于是普遍缺乏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事业部制也无从谈起。就事业部本身的内涵来说,它应该是集团的利润中心,如果无法支撑起这一角色,这种结构是没有意义的。就这一点而言,事业部制的一大前提是具备很强的盈利能力,而这恰恰是很多平台所缺乏的。
3、产业布局广,但均为蜻蜓点水。我们往往看到,一些平台的业务横跨多个行业,包括房地产、公用事业、旅游、金融等,但实际上,每个行业均没有深度发展,都属于行政指令进入或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运作,这些行业仅仅需要很简单的人员配置或资源便能进行有效的管理,采用事业部制根本无法提高效率。
因此,我们认为,事业部制是一种高级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并非所有的集团都能够适用,尤其是平台类集团,如果要良好地建立并发挥事业部制,至少应该先厘清资产的属性、提升资产的盈利性、增强产业的完整性,这才是投融资平台现阶段应该关注的问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