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英文缩写:PL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最初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等番号,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统称为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后改称红军,1931年后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及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等,1946年第一次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1948年9月会议的精神,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一直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机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兵种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总人数约200万人,2018年中国的国防军费为11069.51亿元人民币,占GDP比例约1.3%。
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
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黄麻起义。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37年7月7日全面爆发抗日战争, 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1937年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抗战时期坚持华南敌后抗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北撤山东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929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独立师(后称第2独立师)。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1947年十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
1944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高级干部会议上,刘少奇曾说:“正规军、游击队合起来叫‘解放军’,或加之为国民革命军解放军。”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文献档案资料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的称谓。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中共领导下的关内各解放区部队大批进入东北地区,10月31日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127万,另有民兵268万。
解放前期
一枚早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
1945年8月26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又一次正式出现“解放军”的提法。
1946年6月底,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从1946年9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也开始陆续使用“人民解放军”称号。此前,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并表明对和平谈判的诚意,曾决定继续使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番号,中止一些部队使用“解放军”的称号。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社论《蒋军必败》指出:“自六月二十五日蒋介石破坏关内停战协定以来……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于我们人民解放军的胜利。”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在《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编成了五大野战军,如西北野战部队于194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正式定名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于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重申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目的“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宣言》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并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开国大典的解放军部队
1949年10月1日,经过数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解放军又进驻西藏,统一了中国大陆。
随后,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建国之后
解放军登上海南
为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这次大裁军,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归武警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立大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2016年2月1日,原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个军区调整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个战区,改变指挥体系,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整合海军、空军和火箭军整合在一起,战时战区领导辖区内的武警部队,实现跨区兵种的在战区内的垂直和多相的指挥和联合协同的作战,增加机动力和联合指挥作战的能力。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各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3月,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央军委印发《军士暂行条例》、《义务兵暂行条例》,以及《军士职业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士兵退役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士兵制度改革转换过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配套法规,均自2022年3月31日起施行。
2022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统一制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士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士退休证》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士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士退休证》,从2022年9月1日正式启用。
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正式成立,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
最高机构
中央军委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领导机构
中央军委七大部(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
中央军委三大委员会
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五大办公室(署/局)
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
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
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
中央军委审计署
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
下属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
各军兵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直属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军事法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
军事检察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体力量,共有13个集团军的机动作战部队,分布于5大战区。现编有约15个师,120个旅。是现世界上兵力最为庞大的陆军。中国陆军将朝精兵、军民合成、快速机动、反恐作战、边境防卫、灾害救助等发展。 |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上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兵种之一,下设海军司令部、海军政治部、海军后勤部、海军装备部、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试验训练基地、海军各院校等。中国海军拥有总排水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庞大舰队。 |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中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兵种之一。截至2014年,部队共有398,000名人员与逾3,300架军用飞机,其中2,100架为战斗机及轰炸机,强击机。时至今日中国空军已逐渐发展为拥有第五代战斗机、远程轰炸机/运输机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武装力量。 |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称二炮),曾是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以地对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的战略性独立兵种。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由陆军附属兵种成为与陆、海、空三军并列的第四个独立军种。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航天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性兵种。 |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性兵种。 |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是2024年4月19日成立的新军种,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2016年9月13日,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建制领导,下属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的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 |
| 见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指中国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包括预备役军官和预备役士兵。预备役官兵每年一般进行240小时的军政训练。 |
作战区域表 | |
东部战区 | 其辖区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西 |
南部战区 | 其辖区为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以及香港、澳门 |
西部战区 | 其辖区为中国内陆西部地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和重庆 |
北部战区 | 其辖区为中国北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 |
中部战区 | 其辖区为中国中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湖北 |
原南京军区第1、12、31集团军全部转隶东部战区陆军;
原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和原广州军区第41、42集团军转隶南部战区陆军;
原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和原兰州军区第21、47集团军转隶西部战区陆军;
原沈阳军区第16、39、40集团军和原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转隶北部战区陆军;
原济南军区第20、54集团军和原北京军区第27、38、65集团军转隶中部战区陆军。
2017年,中央军委决定,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 东部战区陆军下辖第71、72、73集团军,南部战区陆军下辖第74、75集团军,西部战区陆军下辖第76、77集团军,北部战区陆军下辖第78、79、80集团军,中部战区陆军下辖第81、82、83集团军。
军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人民日报关于军旗与军徽样式的公告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开幕,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命令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
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央档案馆关于毛泽东对军旗的决议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命令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底 ,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
军歌
邓小平签署命令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
历史沿革
首次实行军衔制后的大阅兵
一份授予军衔命令状
军衔识别
|
|
|
|
|
|
|
|
|
|
|
|
|
|
|
|
|
|
|
|
21式军服
21式作训服主要包括迷彩作训服、特勤作训服和作战靴,用于作战、训练、战备、执勤、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时穿着。
21式作业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调整优化的新系列。
2022年8月,海军官兵穿上“21式”军服。
07式军服
07式军服(三军仪仗队)
97式军服
97式军服(三军仪仗队)
87式军服
87式军服(三军仪仗队)
85式军服
85式军服(三军仪仗队)
新中国成立之时,解放军的总员额达到了550万人,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的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技术兵种也很少。1950年4月,中央决定将全军总员额由550万减至400万。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工作未能继续进行,军队又进行了扩编,到1951年12月总人数增加到627万,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627万减至400万
大裁军留队军官送别战友
1952年精简工作全面展开,至年底结束,全军总人数降为400万余人。
第三次:减至320万
朝鲜停战和国内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基本结束后,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面对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全面展开等大好形势,决定对人民解放军再一次进行精简整编。
此次精简工作到1955年底顺利结束。全军兵力精简到了大概320多万人。
第四次:降为240万
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降低军政费用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重。中央军委1957年1月召开扩大会议,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
这次精简工作从1957年开始到1958年底结束,全军总人数降为240万。在步兵减少的同时,海、空军和特种兵得到了加强,占到全军总人数的32%。
第五次:裁军计划流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队数量再次大幅度上升。1975年,解放军总人数高达610万。为了解决比例失调和部队臃肿问题,1975年6月至7月,中央军委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
但是随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在全国展开,这次裁军随之夭折。
第六次:继续完成第五次精简整编任务
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8月15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精简方案,精简机关,压缩军队员额,减少保障部队和非战斗人员。这次精简还裁并了各级机关的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
第七次:军队总员额减至400余万
1982年9月,中央军委下发精简方案,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的军内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
至此,中国军队总员额减至400余万人。
第八次:裁减员额百万
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精简方案。根据方案要求,这次精简整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压缩军队总员额,全军总人数减少1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基本完成,解放军总员额为300万人。
与裁军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第九次:裁减员额50万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在80年代裁军100万的基础上,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军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十次:裁减员额20万
2003年,中国宣布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
第十一次:裁减员额30万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2019年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中国裁减军队员额30万,现役总员额减至200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