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ween 编辑
Helloween(万圣节乐队)是德国重金属乐团,1984年于北德国汉堡成立,第一代阵容为主唱兼吉他手凯伊·汉森(Kai Hansen)、贝斯手马可斯·古斯可夫(Markus Grosskopf)、鼓手英戈·史维坦柏格(Ingo Schwichtenberg)和吉他手麦可·瓦肯(Michael Weikath)。1985年发行迷你专辑《万圣节(英语:Helloween (EP))》,以及首张录音室专辑《倾颓之墙(Walls of Jericho (album))》,随后主唱麦可·坎斯卡(Michael Kiske)加入,乐团扩编为五重奏(Quintet),凯伊·汉森专职担任吉他手。
中文名:万圣节之夜
外文名:Helloween
组合成员:凯伊·汉森、马可斯·古斯可夫、英戈·史维坦柏格、麦可·瓦肯、麦可·坎斯卡
成立时间:1983年
代表作品:a little time、a tale that wasn t right、follow the sign
主要成就:全球唱片销量800万张
类型:组合
音乐类型:力量金属、前卫金属、重金属音乐
组建时间:1983年
风格:Speed Metal (速度金属)Heavy Metal(重金属)Power Metal(能量金属)Thrash(鞭挞金属)
现任阵容
Andi Deris (1994-~) - Vocals
Michael Weikath (1983-~)
Sascha Gerstner (2002-~) - Guitars
Markus Grosskopf (1983-~) - Bass
Dani L?ble (2005-~) - Drums
Kai Hansen (+ vocals until 1986, 1983-1988)
Roland Grapow (1989-2001)
Vocals:
Michael Kiske (1986-1993)
Ralf Scheepers (1986)
Drums:
Ingo Schwichtenberg (1983-1995)
Richie Abdel Nabi (1993)
Uli Kusch (1994-2001)
Mark Cross (2002)
Mikkey Dee (session drums 2002)
Stefan Schwarzmann (2003-2005)
Piet Sielck - Guitars/ Vocals
Helloween的Keeper Of The Seven Keys的扬名欧洲,为意大利金属音乐的苏醒带来了第一道曙光。接着,由Queensryche、DreamTheater所确立的前卫金属音乐型式,也对意大利乐团产生强烈冲击,两种乐派的相互交击之下,使得意大利的金属洪流逐渐开始高涨,而一发不可收拾。
Helloween(万圣节)是一支来自德国的著名传统速度(前卫)重金属乐队,早在80年代的早期,Kai Hansen、Markus Grosskopf和Ingo Schwichtenberg就组建了一支名为Gentry(贵族)的乐队。不久,Kai Hansen应朋友Michael Weikath的邀请到他的乐队Powerfool担任主音吉他手。尽管他们在一起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后却是Michael退出了Powerfool,跟着Kai回到了他的乐队,这也可能是Kai Hansen的个人魅力太大了吧,呵呵。
凭借这套阵容,Helloween开始了巡演。就在演出的过程中,Kai发现同时担任主唱和主音吉他手着实令他有点吃不消,于是,他开始为乐队寻找一个专职的主唱以顶替他的位置。尽管在巡演的过程中,他们也曾尝试让Weiki进行演唱,但最终主唱的位置给予了来自Tyran Pace的Ralf Sheepers。Ralf同意和乐队一起进行演出,但他同时表示不太愿意担任乐队的全职主唱。于是,巡演结束之后,主唱的位置又一次空缺。一直到了1986年,一个拥有华丽音色的十八岁少年Micahel Kiske成为了新的主唱。主唱人选确定之后,Helloween立即进入录音室,这一次,乐队希望向大家展示他们新的优美旋律,他们想录制一套双CD专辑,但是Noise公司并没有同意这个计划。1987年,Helloween 发行了《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t. 1》,这张专辑日后被证明是Helloween最好的作品。凭借这张专辑,乐队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他们迅速征服了日本和美国等地区的歌迷。1988年,他们又推出了续作《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t. 2》。
在《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1》中,从"Future World"到"Twilight of the Gods",你看不到以往重金属中滥用的性欲冲动和毒品以及空虚的感情,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哥特导向的梦想意味的词作。《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1》可以说是能量/速度金属的经典专辑之一,正是在它的巨大成功的鼓励之下,Helloween迅速在第二年发行了同名续作《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2》,虽然这张专辑的销量依然出色,但这并不表明是作品本身很优秀,恰恰相反,它的成功完全是借助于《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1》的巨大影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乐队的主要词曲创作者,主音吉他手Kai Hansen对Helloween的事业变得有点心不在焉了。在《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1》之中,全部八首歌曲由他主创的竟然达到了六首,而在《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2》中,全部十首歌曲中由他完成的却只有叁首而已,而在这叁首之中,也只有"I Want Out"还算出色。既然Kai Hansen对创作没有什么兴趣,全部重担就落在了主唱Michael Kiske和第二吉他手Michael Weikath的身上,在《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2》中,Michael Kiske完成了两首,而余下的五首则全部由Michael Weikath包办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Kai Hansen的原因导致了《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2》水准的大幅度下滑,他自己也在这张专辑推出之后退出了Helloween。好在他又另外组建了一支速度金属劲旅Gamma Ray,在那里,他的才华得以进一步的施展,当然这是后话了。而Helloween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Kai Hansen的离开使他们元气大伤,尽管乐队还是继续前进也是声名日着,也有《The Time of the Oath》和《Better Than Raw》这样的名作问世,但从来没有一张专辑可以达到《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1》的高度。Helloween乐队自己显然也不愿意面对这一点,于是在1991年他们的精选集《Best, the Rest, the Rare》中,来自《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2》的有四首,而来自《Part 1》的只有两首,个中心态,只有他们自己可以说的清楚
此时的Helloween,已经是拥有是很大知名度的乐队,但Kai, Kiske和Weiki之间的裂痕却越来越大了。1989年,在"Keeper II"巡演将近结束的时候,Helloween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现场专辑。但这张专辑在不同的发行地点却用了不同的名字:在美国,专辑名称是《I Want Out-Live》,在日本,名字是《Keepers Live》,而在欧洲,专辑则采用了《Live In The U.K》这个名字。就在这张现场专辑推出之后,Kai离开了Helloween去发展他的个人事业。他的新乐队刚开始的时候被称作"Kai Hansen's Gamma Ray"。曾经担任Helloween主唱的Ralf Sheepers成为这支乐队的首任主唱。不久,Kai Hansen的新乐队就有了比较固定的阵容,其中包括鼓手Uli Kusch。此时,乐队的名称也正式确定为Gamma Ray。
1991年,EMI公司发行了来自Helloween新专辑的一支单曲"Pink Bubbles Go Ape",这在当时对于所有喜欢他们的歌迷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果然,《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2》之后叁年来的第一张专辑《Pink Bubbles Go Ape》不久之后推出了。 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并不是和乐队已经长期合作的Tommy Hansen,而是Chris Tsangaris。不过,这位制作人的工作并没有得到乐队的认可,尤其是一向以完美主义者着称的Weiki,他用近乎挑剔的眼光把Chris Tsangaris的工作批了个体无完肤。在这种情况下,这张专辑的命运可想而知了。封面的美女手里拿着一条鱼,旁边还有个小子坐在浴缸里,而封底和内页中还有一些眼睛上贴着鸡蛋饼的人物造型。
专辑的不成功也引起了乐队内部的矛盾,成员们分成了意见相左的两派,主唱Michael Hiske和鼓手Ingo是一派,而两个吉他手Weiki和Roland则是另一派,贝斯手Markus两不相帮,成为了骑墙派。尽管成员们有了隔阂,但总算没有达到使乐队分崩离析的程度。1992年,乐队发行了一首单曲"When The Sinner"。这支单曲的发行标志着乐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这支歌曲中你可以听到扭曲的吉他,键盘,主唱,还有saxophone。此时的Helloween已经向前卫金属迈进了。正式专辑《Chameleon》在1993年发行,这张专辑的成绩还算不错,但乐队成员内部的矛盾是日益尖锐了。
如果说从前的矛盾来自音乐理念方面的差异,此时却又增添了新的麻烦。尤其是鼓手Ingo沉湎于酒精和毒品而不可自拔。最终,他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演奏。在新专辑推出之后,乐队照例进行了促销巡演,在演出过程中,Ingo的感觉是越来越差,最终不得不被Ritchie Abdel-Nabi临时替换了。巡演之后,Helloween的成员们终于是忍无可忍了,Ingo被扫地出门,卷起铺盖走人了。不仅如此,主唱Michael Hiske也离开了乐队。
Helloween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寻找Michael Hiske的继任者,因为就在此时,一支Weiki非常喜欢的乐队Pink Cream 69也发生了人员变动,Weiki轻松地就招募到了Andi Deris这位新主唱。鼓手的位置也没有花费乐队太多的精力,来自Gamma Ray的Uli Kusch完全可以胜任。说到这里,简单提提Gamma Ray吧,此时的他们也正闹的不可开交。他们的鼓手Uli Kusch在制作了两张专辑之后离开了乐队,而主唱Ralf在叁张专辑之后也退出了。所有在这两支乐队身上发生的这一切,让众多的媒体高兴得几乎疯狂,因为他们终于得到了可以大肆炒作的猛料。于是,种种谣言甚嚣尘上,有的说Michael Hiske将担任Gamma Ray的主唱,还有的说他将加入Iron Maiden以接替Bruce Dickinson的位置。最终,事实证明了谣言终归还是谣言:Kai Hansen并没有招募新的主唱,而是自己又重新兼任了主唱;而Blaze Bailey成为了Iron Maiden的新任主唱。至于Ralf,在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他跑去参加了Judas Priest新主唱的竞选,以期成为Rob Halford的继任者,但很可惜,他并没有如愿。
经历了这许多动荡之后,乐队的阵容终于稳定下来了。带着充足的信心和崭新的形象,Helloween 再度出击。吸取了上一张专辑的教训,他们重新请回了合作已久的制作人Tommy Hansen。这一招的确有效,新专辑《Master Of The Rings》一扫《Pink Bubbles Go Ape》的颓势。也是在这一年,乐队的前任主唱Michael Kiske的个人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个人自然是玩不转什么了,他邀请了很多圈中好友鼎力相助,其中包括Gamma Ray的Kai Hansen以及此时已经退出Iron Maiden的著名吉他手Adrian Smith。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94年对于Helloween来说,似乎注定了是一个悲喜交加的年份。就在乐队成员们为事业上的成功转机欢欣不已的时候,噩耗传来,他们昔日的队友,鼓手Ingo在3月8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96年,Helloween行了专辑《The Time Of The Oath》,这张专辑是一张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Ingo的怀念性的作品。在此之后不到6个月,一套双张的CD/VCD《High Live》发行。此时的Helloween看起来已经重新登上了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乐队成员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纷纷表示他们从来没有这样相处得如此融洽,他们在音乐上的理解和音乐道路的选择上从来没有达到如此一致的程度。同时他们还澄清了一直困饶他们的种种谣言,他们声称绝对不会轻易解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会继续创作和录制更多的作品。
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i
发行时间2006-02-23
the time of the oath
发行时间1995-01-01
chameleon
发行时间1994-03-01
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ii
发行时间1988-06-01
walls of jericho
发行时间1986-01-01
著名专辑
1995年的时候,Gamma Ray推出了他们最著名的专辑《Land Of The Free》,在这张专辑中Kai Hansen重新兼任了主唱,而在这张《Land Of The Free》中,还出现了Michael Weikath的身影,他的吉他技艺使这张专辑也是增色不少。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出现,证明了媒体一直风传的两支乐队关系紧张的情况并不存在。Michael Kiske也应邀在专辑中的担任了一部分演唱任务:两首歌曲的背景和声,一首歌曲的主唱。至于是什么歌曲,我就偷懒不写了,还是自己听听好了,呵呵。当初我刚听这张CD的时候,并不知道Michael Kiske也参与了,后来听的过程中感觉主唱的嗓音有点不同,看了内页才明端的。个人感觉,Kai Hansen的嗓音并不如Michael Kiske,但Gamma Ray的音乐从整体上来看相当出色,主唱的弱势被最大程度地掩盖了。
好了,不说这么多闲话了。一两首歌曲自然不能满足欣赏Michael Kiske的愿望,于是,1996的的8月,Michael的首张个人专辑《Instant Clarity》终于推出了。 这张专辑是一种pop/hard rock风格,同时,人们总是喜欢拿这张专辑和Helloween的《Chameleon》做个比较,因为两者在风格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事实上,《Instant Clarity》中的歌曲"So Sick"最初的确是为《Chameleon》创作的,但由于某些原因,最终并没有入选其中。
1997年,Helloween的成员们纷纷推出个人专辑,先是来自Andi Deris的《Come In From The Rain》,这张专辑还包括了两支单曲"1000 Years Away"和"Goodbye Jenny",然后就是Roland Grapow的《The Four Seasons Of Life》(包括单曲"I Remember"),这两张专辑的高水准证明了在这支乐队中每个乐手的实力都是不容小觑。
1998年,Helloween首先发行的是单曲"I Can",随后,正式专辑《Better Than Raw》推出,这又是一张出色的专辑。而乐队本年的第2张单曲唱片《Hey Lord!》同样不错,里面不仅包括了一部标题曲的video,还有一首乐队在演唱会上演出的日本歌曲"Moshi Moshi whatever the hell"。
乐队专辑
Rabbit Don't Come Easy 、Treasure Chest、The Dark Ride、Mr. Torture、Metal Jukebox、Better Than Raw、High Live、The Time of the Oath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