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墓 编辑
王建墓,史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高祖王建的陵墓。20世纪40年代,四川博物馆对王建墓进行考古发掘,在棺床上发现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出土了兔头龙身谥宝、银钵、玉哀册、琥珀、银猪等20余件文物,为研究唐及五代时期的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朝廷礼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王建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王建墓
地理位置: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9号
开放时间:08:30—18:00
保护级别: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Ⅰ—175
分类号:Ⅵ—14
所处时代:五代前蜀
发掘现场
清代,因王建墓被民间误传为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抚琴台,而使王建墓处在闹市区却没被破坏。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因王建墓一带下挖建防空室,王建墓被冯汉骥首次发现 。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四川博物馆成立后,方由等开始拟定王建墓的发掘工作 。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15日—11月,四川博物馆考古人员对王建墓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 ,出土二十四伎乐浮雕,还在墓室里发现一件兔头龙身谥宝 。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1日—9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考古工作队对王建墓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 。
1979年1月,王建墓正式对外开放 。
综述
王建墓内部
墓门
王建墓墓门,前、中、后三室均有木门作间隔,门上铺首、饰片、泡钉等尚存,诸铜器制作精细,表明鎏金 。
彩画
王建墓墓室券顶涂有天青色,直墙部分涂朱色,在第三道券的券额上,残存一段彩画,为红、绿二色绘宝相花 。
棺床
王建墓棺床为须弥座式,上铺珉玉版,有三层木台阶,木台阶上置棺椁,棺内有大量水银和各类随葬品,棺床四周浮雕伎乐、花鸟、云龙图像,纹饰精美,均着彩或鎏金,棺床两侧置半身石雕“十二力士”,或谓“十二神”,作扶抬棺床状 。
二十四伎乐
王建墓二十四伎乐,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均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种乐器22人,共有20种23件乐器,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生动 。
油缸
王建墓油缸,缸内盛油置灯,此即“长明灯”,又称“万年灯”。照常规,此缸应置于墓主脚下,即棺床南端。此似为特例 。
石床
王建墓石床象征帝王生前的御床,石床前端浮雕龙及狮形兽等神兽形象,正中安放王建像。前置双重宝匣,两侧分列谥册匣与哀册匣 。
综述
王建墓内出土随葬品有王建墓门镏金铜钉、王建银剑鞘、王建墓小玉片、镏金铜铺首、兔头龙身谥宝、银钵、王建墓镏金弓形铜扣、王建墓册合银扣、王建墓银盒、王建墓门镏金铜饰片、王建墓银圈、王建墓银搔手、玉哀册、王建像、王建墓铜铺首、银盘、银扣饰、玉环、玉大带、琥珀、银猪等20余件 。
王建银剑鞘 王建墓内出土的王建银剑鞘,材质为银质,所处时代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长28厘米,中部残破缺损有4.5厘米。 |
|
王建墓小玉片 王建墓内出土的王建墓小玉片,共有九件,材质为玉质,所处时代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最长3厘米,最宽1厘米。 |
|
镏金铜铺首 王建墓内出土的镏金铜铺首,材质为铜质,所处时代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长40厘米,宽30厘米。 |
|
兔头龙身谥宝 王建墓后室出土的兔头龙身谥宝,材质为纯净温润的白玉,所处时代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长11.7厘米,宽10.7厘米,高11.4厘米,钮雕成兔头龙身,龙身上的鳞甲有贴金,嘴腹则涂成红色,前方刻凤、两侧刻龙,后方刻兽形纹及云纹,下面刻着“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十四个大字 ,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收藏于四川博物院 。 |
|
银钵 王建墓出土的银钵,材质为银质 ,所处时代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口径15.7厘米,底径12.5厘米,高9厘米,腹围18.5厘米。 |
|
王建像 王建墓出土的王建像,材质为石质,所处时代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该像为坐像,坐于几上,全高96.5厘米、几高30.5厘米 。 |
|
琵琶乐伎
保护碑刻
1973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设立王建墓文物保管所 。
1961年3月4日,王建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54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王建墓墓门进行修缮 。
1984年3月,历时5个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王建墓的保坎工程完工 。
1990年4月12日,王建墓文物保管所更名为王建墓博物馆。
1995年1月,王建墓博物馆大门落成 。
1998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王建墓博物馆更名为成都永陵博物馆。
2012年,成都永陵博物馆综合馆主体建筑竣工 。
2015年11月,成都永陵博物馆安防监测及环境整治项目完成。
1990年7月,历时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王建墓综合治理维修工程完工 。
1993年9月,王建墓《永陵文物暨前后蜀历史陈列》正式开展 。
1996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小组鉴定,王建墓出土的王建像和玉大带为国宝级文物 。
2005年4月,四川省博物院、永陵博物馆联合举办“国宝回家”永陵(王建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
2015年12月,成都永陵博物馆“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开幕 。
发现过程
王建墓是中国一座地上皇陵,史称永陵,历史上关于永陵(王建墓)的记载相对较少,宋代(11世纪)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上说王建死后葬于永陵,王建儿子王衍在位期间曾数次拜扫。后蜀(10世纪)时,皇帝孟知祥也曾遣官培修前蜀墓,但并没说在什么地方。直到南宋中叶(12世纪),陆游游蜀,才说永陵在成都大西门外,但没有说明具体位置。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躲避日军轰炸,天成铁路局在王建墓一带修防空洞,意外发现这里是一处陵墓(王建墓)。因条件有限,考古学家冯汉骥请求当局暂时将其封闭,待四川博物馆成立以后,在1942年9月开始正式发掘,王建墓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
地理位置
王建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 。
王建墓
开放时间
王建墓开放时间:08:30—18:00。
交通
可乘坐地铁2号线到达通惠门站,步行沿西安路到达永陵路口;或乘坐地铁4号线到宽窄巷子站,步行可到永陵;或乘坐地铁5号线至抚琴站,步行至永陵;或乘坐市内公交42路、126路、127路、341路、54路、30路等到永陵路东站下车即可。
天府国际机场出发乘坐地铁18号线,至火车南站转地铁1号线至骡马市站下车,出站步行至羊市街三医院站乘坐48路或341路至永陵东路站,步行至成都永陵博物馆。
双流机场出发可以乘坐机场专线1号线至倪家桥站下车,换乘地铁1号线(升仙湖方向)到骡马市站下车(A出口),步行至骡马市公交站牌,乘坐48路至永陵路东站下车,步行到达博物馆。其他到达线路可具体参看公共交通路线图。
火车东站出发可乘坐47路公交到金河路站下车,换乘163路到抚琴南路站下车,步行至成都永陵博物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