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川区 编辑
通川区,四川省达州市辖区,位于四川东北部、达州市中部,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平昌县接壤。幅员面积90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常住人口91.1万人。截至2023年6月,通川区辖5个街道、12个镇、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通川中路196号。通川区1999年撤市设区,历为州、府所在地,是达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班子及各大行政部门均位于通川,有“达州之心”之称;境内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和达渝、达陕、达万、巴达四条高速公路,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物资集散地,素有“川东北门户”之称。通川区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平安建设先进区、丘陵地区先进区、乡村旅游示范区。2020年4月,评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2022年10月,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2023年11月,上榜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2022年,通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2.2亿元,同比增长3.7%。
中文名:通川区
外文名:Tongchu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5117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四川省达州市
地理位置:四川省东北部
面积:900 km²
下辖地区:5个街道、12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东城街道通川中路196号
电话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5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91.1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元稹纪念馆、神剑园、凤凰山、达州市图书馆、达州博物馆
机场:达州金垭机场
火车站:达州站、达州南站
车牌代码:川S
地区生产总值:392.2 亿元(2022年)
东周,属巴国。
秦,归巴郡。
西汉,隶宕渠县。东汉和帝年间(89~105年),设宣汉县,治所在通川区,为通川区设治之始。
梁大同二年(536年),置万州及东关郡于宣汉县,后改为石城县,属万州东关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万州为通州,石城县属通州开巴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石城为通川县,属通州。大业三年(607年),通州改为通川郡。
唐武德七年(624年),属通州都督府。贞观五年(631年),废都督府,复为通州。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通川县,降达州为达县。正德九年(1514年),达县复升为州,属夔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达州为直隶州,属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年),以“安抚镇定”之意,升达州为绥定府,属川东道,达县为府、县治所在地。
民国二年(1913年),撤府存县,仍为达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统一,全川分设18个行政督察区,第15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达县。
1949年12月15日,达城解放,属达县。
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分区。
1952年9月,属四川省达县专员公署。
1968年9月,成立达县地区革命委员会,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
1976年,国务院批准将达县城关和城郊的西外、南外、北外公社及磐石、复兴工矿区划出成立达县市。
1993年7月27日,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市,属达川地区。。
199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撤销达川地区建立地级达州市,撤销达川市设立通川区;区政府驻通川区荷叶街。
区划沿革
2000年1月,达县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
2002年12月,增设朝阳街道办事处和莲花湖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辖3个街道办、7镇、3乡、1个管委会。
201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原达县的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等9个乡镇划归通川区管辖。
2019年12月,撤销魏兴镇、西外镇、檬双乡、龙滩乡和新村乡,设立凤西街道、凤北街道。
2021年8月,达州市优化调整城市新区设置,通川区凤西街道龙家庙村划由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托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通川区辖5个街道、12个镇、1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朝阳街道、凤西街道、凤北街道、罗江镇、蒲家镇、复兴镇、双龙镇、江陵镇、碑庙镇、磐石镇、东岳镇、梓桐镇、北山镇、金石镇、青宁镇、安云乡。 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通川中路196号。
位置境域
通川区位于四川东北部、达州市中部。地处北纬30°19'40″~32°20'15",东经106°39'45″~108°32'11″。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巴中市平昌县接壤。境域面积888平方千米。
通川区
地形地貌
通川区处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势为背斜紧凑,行成低山,向斜宽敞,多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兼有河谷、平坝。西部铁山为长条带状,东部雷音铺山呈长垣状;凤凰山南系台坪状,均为低山。州河由东北向西南绕城而过,把通川区分为东南、北西两部分。沿河谷形成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最枯水位海拔260米~269.9米。东部海拔高748.3米~872.6米,南部海拔高596.4米,西部海拔高1068.5米,北部海拔高790.5米,中部河谷一带较低。最高峰铁山大寨子海拔1076.8米,最低点西外镇龙家庙村农场海拔260米。
气候
云雾缭绕通川区
通川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性气候差异大。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800~1000米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突出。春季多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多伏旱和洪涝、大风、冰雹,秋季多连绵阴雨。水文
通川区
水资源
通川区水资源总量6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综述
2022年,通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2.9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6:32.2:60.2。
2022年,通川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亿元,增长12.6%,占GDP比重为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
2022年,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92元,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29055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5元,比上年增长6.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88元,增长4.9%。
第一产业
2022年,通川区粮食播种面积48.8万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稻谷18.9万亩,增长0.05%;小麦1.1万亩,增长1.9%;玉米9.4万亩,下降1.1%;薯类15万亩,下降1.0%;蔬菜种植面积18.3万亩,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15.1万亩,总量与去年持平。
2022年,通川区粮食产量18.3万吨,同比下降0.3万吨,下降1.8%;油菜籽产量1.9万吨,同比增长1.4%。全年肉猪出栏35.5万头,增长6.7%;牛出栏1.9万头,增长8.4%;羊出栏5.8万头,增长0.6%;家禽出栏384.24万只,增长3.1%。全年猪肉产量2.6万吨,增长10.7%;牛肉产量0.2万吨,增长4.1%;羊肉产量0.09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0.6万吨,增长1.6%。
第二产业
2022年,通川区全部工业增加值79.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比上年下降82.6%;实现利税12.1亿元,下降28.1%。
2022年,通川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加5.1%。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70.5亿元,增长9.3%。
第三产业
2022年,通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8亿元,增长3.3%,增幅比全市高0.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镇市场完成217.6亿元,增长3.2%;农村市场完成40.5亿元,增长3.8%。按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4.2亿元,增长4.1%;商品零售223.8亿元,增长3.2%。从限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看,通讯器材类增长29.6%、化妆品类增长16.0%、金银珠宝类下降38.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9.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1.2%、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6.6%、汽车类增长5.1%。
2022年,通川区进出口总额6758万美元。其中,出口额6731万美元;净出口(出口减进口)6704万美元。
2022年,通川区邮电主营业务收入0.4亿元,增长16.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1万户,增长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2.1万户,增长7.7%。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57.9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住户存款870亿元,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存款319.1亿元,增长0.2%;广义政府存款250.5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10.6亿元,比年初增加189.4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住户贷款385.5亿元,增长7.5%。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境内公路总里程2662.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4.8千米,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2.8亿吨千米,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3.7亿人千米。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小学26所,普通中学3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工读学校1所,普通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共有专任教师8002人。其中,小学2735人,普通中学2882人,特殊教育学校29人,工读学校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33人,普通高等学校1788人,成人高等学校27人。
文化事业
达州博物馆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文化艺术馆(站)24个,其中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陈列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2个、电影院8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9800千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全区有线电视入户率(含网络电视用户)达到68.5%。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体育场馆5个,当年健身路径260条。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卫生机构64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个。卫生机构床位87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7431张。全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1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2415人,注册护师、护士3628人。全区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1‰和5.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78%。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0139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413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384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4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83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726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285人。
2022年,通川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2537张,社区服务设施104个。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6577人和27988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地名由来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因“地居四达”,通江达海,故名。“通川”之名自此始。
文物古迹
张爱萍故居 张爱萍故居位于通川区罗江镇高石村,为张爱萍出生和少年生活居住地。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呈三合院布局,为典型的晚清川东民居。有正堂和左右厢房15间,占地1100平方米。正堂一排建于清光绪年间,木结构单檐硬山式顶。穿斗梁架,堂屋3间长13米,进深8米,通高7.6米。2008年开始先后对故居进行修葺并在故居旁建成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民俗文化村、书艺廊等及配套设施。2014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龙爪塔 龙爪塔又名白塔,因位于通川区朝阳街道塔坨社区龙爪山(又名玉印山)上而得名。龙爪塔东临州河,占地1500平方米。塔高30米,塔身呈八角锥形,层层上收,体白檐黑,砖石结构,九级楼阁式。塔顶为八角攒尖顶,塔刹为生铁铸就。塔基建筑面积57.4平方米,外径长6米,周长26.7米。塔内每层建木楼,设木栏踏道旋转而上,通至塔顶,顶为穹窿形。除底层外,其余8层均有小窗4扇。198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中共达县蒲家支部旧址 中共达县蒲家支部旧址位于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中心小学。内建有张爱萍、魏传统等六位开国将军陈列室。培育了张爱萍、魏传统、刘新权、李中权、王文模、王定烈等共和国将军和数百名英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1月26日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非遗项目
通川区文化馆和达州市中心医院联合申报的传统医药《“蛇难爬”消肿散》入围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申报的传统戏剧《巴渠河川剧艺术》、达川区文化馆申报的传统技艺《黄麻纸制作技艺》等2个项目入围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遗扩展项目名录。
通川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巴渠童谣、元九登高节等。元九登高节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巴渠童谣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贡献奖。
综述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境有国家AAAA级景区磐石月湖旅游景区、神剑园旅游景区,有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凤凰山风景区、犀牛山森林公园、莲花湖风景区、金石五彩梯田、青宁空中草原等生态景点。
主要景点
磐石月湖旅游景区 磐石月湖旅游景区位于磐石镇,距达州城区约13千米。景区规划面积9.5平方千米,涉及场坝、王家桥、新店、何家坝、渡口、盐井坝6个建制村,主要景点有游客中心、帝森庄园、草莓主题公园、秦巴农耕文化博览馆、月湖景区等,是集山水自然观光、都市农业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户外运动、花卉观光等众多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2018年1月,磐石月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神剑园旅游景区 神剑园旅游景区位于罗江镇张家沟,占地3.29平方千米。是以张爱萍故居为基础,将革命历史传统、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现代科技文化融为一体而着力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主要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战史馆、神剑馆、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是集党史学习教育、国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政教育、科普教育、乡村旅游等综合性旅游目的地。2022年2月,神剑园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 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位于金石镇高兴村,占地约1500亩。园区分为百兽幼儿园区、小型动物区、散养投食区、美猴王国、草食区、猛兽区、百鸟林、松鼠乐园、海狮表演区等。园区引进亚洲黑熊、狮子、棕熊、狼、迷你牦牛、非洲鸵鸟、梅花鹿、斑马、羊驼、孔雀、黑天鹅、火鸡、非洲雁、欧洲盘羊等国内外野生动物50多种。 |
|
凤凰山风景区 凤凰山风景区位于达州市通川区城北,因其山势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得名,属山林风景型城市公园,是达州市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达城人“元九登高节”的主要场所。主要有凤凰楼、凤凰亭、红军亭、送君亭、元稹纪念馆、元稹文化广场、六相广场、巴人文化广场、拜月台、凤仙池、西圣寺以及星级农家乐等景点。 |
|
莲花湖风景区 莲花湖风景区位于城区西北角,距达城老城区7千米,距西外新区2千米,水库集雨面积5.4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400亩,库容量1033万立方米。景区湿地公园内旅游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方便,集旅游观光、人文底蕴传播、生态景观打造等多项功能为一体,被称为达州城区的“后花园”及“天然氧吧”。 |
|
2019年,通川区入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通川区入选四川省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区)。
2020年4月,通川区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
2020年12月28日,通川区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2021年2月,通川区被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1年3月18日,通川区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
2021年5月7日,通川区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6月21日,通川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15日,通川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3月,通川区被评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2022年10月8日,通川区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3年11月28日,通川区上榜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
2023年11月,通川区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