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编辑

德国电影剧作家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贝托尔特(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是德国电影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生于德国奥格斯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

出生日期:1898年2月10日

逝世日期:1956年8月14日

星座:水瓶座

职业:编剧

代表作品:The Burning Wall

人物生平

编辑
1898年2月10日生于巴伐利亚州奥格斯堡,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经理。1917年进慕尼黑大学学习文学,兼攻医学。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他被派往战地医院服务。革命失败后,继续在大学学习,对戏剧发生浓厚兴趣。同年写出第一部短剧《巴尔》,攻击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1923年在莱比锡首演。1920年完成剧作《夜半鼓声》。1922年写出第三部剧本《城市丛林》,同年获“克莱斯特奖金”。这一时期,布莱希特还为《人民意志报》撰写剧评。1922年被慕尼黑小剧院聘为戏剧顾问兼导演。1924年应M.莱因哈特聘请赴柏林任德意志剧院戏剧顾问,创作剧本《人就是人》。

1926年,布莱希特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并与女作家盖哈特·霍普特曼、音乐家魏尔、导演恩格尔等人合作,从事戏剧活动。1928年与女演员魏格尔结婚。这个时期,布莱希特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见解,初步提出叙述式戏剧理论与实践的主张,并在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1927)的说明中,将戏剧式戏剧与叙述体戏剧作了区分。1928年发表《三分钱歌剧》后,开始享有国际声誉。1930年写出《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进行揭露。1930年前后,布莱希特写了几部被称为教育剧的短剧,如《巴登的教育剧》《措施》《例外与常规》等,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社会问题。1931年将M.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为舞台剧,1932年首演。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携眷逃离德国,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1940年移居芬兰。1941年前往美国,结识著名电影艺术家C.卓别林。1947年10月离美赴欧,1948年10月返回柏林(东)定居。1949年与魏格尔一起创建和领导柏林剧团,并亲任导演,全面实践他的叙述剧演剧方法。

布莱希特在流亡期间,思想和艺术日臻成熟。剧作有《圆头党和尖头党》(1932~1934)、《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1935~1938)、《卡拉尔大娘的枪》(1937)、《伽利略传》(初稿,1938)、《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9)、《四川一好人》(1939~1941)、《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1940),以及改编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1941~1943)、《高加索灰阑记》(1944/1945)等。他还以演说、论文、剧本注释等形式,阐述叙述剧的理论原则和演剧方法,其中较重要的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1936)、《论实验戏剧》(1939)、《买黄铜》(1939~1940)、《表演艺术新技巧》(1940)等。1948年后的剧作有《公社的日子》(1948~1949)、《杜朗多》(1950~1954)等,理论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1948)、《戏剧小工具篇补遗》(1952~1954)、《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等剧的导演分析。

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

创作历程

编辑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从1919年开始创作舞台剧本,1923年任慕尼黑话剧院导演兼艺术顾问。他多年探索"宣传、鼓动和艺术"相结合的问题,提出"史诗戏剧"理论和"间离效果"的表演方法,主张演员有意识地在角色、演员和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表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旁观者",用探讨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表演的事件。

1923年,布莱希特第一次同电影有了接触,他与埃里希·恩格尔和卡尔·瓦伦丁合写了电影短片剧本《一家理发店的秘密》并搬上银幕。他真正成熟的第一部作品是1928年的《三分钱歌剧》,本剧本于1931年被导演派伯斯特拍成电影。之后又与恩斯特·奥特瓦尔德合写了《库勒·汪贝》,并由导演斯拉坦·杜多夫于1932年搬上银幕。本片描写了当时德国工人严重失业的情况和悲惨的生活,以及他们自己建立了一个名为"库勒·汪贝"工人村的故事。这是德国电影史上比较重要的、也是第一部属于工人阶级的影片。

主要作品

编辑
电影作品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主演

担任职务

2004

巴尔

-

Uwe Janson

马提亚斯·施维赫夫,帕斯奎尔·阿莱亚尔迪

编剧

2002

The Burning Wall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Hava Kohav Beller

Konrad Adenauer,Gerd Bäcker

演员

2000

天使的诱惑

-

杨·库格尔

Christian Bumba,Geraldine Rose

编剧

1996

阿杜拉·乌依的猎物

Boris Blank

Aleksandr Filippenko,Vyacheslav Nevinnyj

1992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丹尼奥勒·惠勒特

Astrid Ofner,Ursula Ofner

1989

三便士歌剧

米纳罕·戈兰

劳尔·朱力亚,理查德·哈里斯

1982

巴尔

阿兰·克拉克

大卫·鲍伊,Robert Austin

1975

伽利略

约瑟夫·罗西

Topol,James Aubrey

1973

历史课

丹尼奥勒·惠勒特

Gottfried Bold,Henri Ludwig

1972

Arturo UI

尼科尔·威廉森,Jill Townsend

1970

我们的时间

Joachim Kunert

Felicitas Ritsch,Ekkehard Schall

1965

无耻的老妇人

René Allio

Sylvie,维克多·朗努西

1962

Die Dreigroschenoper

沃尔福冈·施多德

尤尔根斯·库尔特,海蒂嘉德·纳福

1943

刽子手之死

弗里茨·朗

布莱恩·唐莱维,沃尔特·布伦南

1931

三便士歌剧

乔治· 威廉· 巴布斯特

Albert Préjean,Florelle

三分钱歌剧

Rudolf Forster,Carola Neher

1923

理发店奇遇

布莱希特·贝托尔特

Blandine Ebinger,Karl Valentin

导演,编剧

人物关系

编辑

合作关系

人物名称

合作作品

合作两次以上的影人

乔治· 威廉· 巴布斯特

Georg Wilhelm Pabst

《三便士歌剧》《三分钱歌剧》

让-马里·斯特劳布

Jean-Marie Straub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历史课》

Vladimir Sokoloff

《三便士歌剧》《三分钱歌剧》

丹尼奥勒·惠勒特

Danile Huillet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历史课》

Carola Neher

《三分钱歌剧》《理发店奇遇》

Reinhold Schünzel

《刽子手之死》《三分钱歌剧》

Clive Revill

《三便士歌剧》《伽利略》

Margarete Steffin

《伽利略》《Arturo UI》

Seymour Nebenzal

《三便士歌剧》《三分钱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