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隼形目 编辑
隼形目(学名:Falcon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中的一目,包括鸮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动的猛禽。隼形目多为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也是视力最好的动物之一。隼形目与其它鸟类不同,雌鸟往往比雄鸟体型更大。隼形目有5科,中国有2科。隼形目都是肉食性,体态雄健,在各国的文化中具有神话色彩。所有隼形目鸟类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隼形目
拉丁学名:Falconiforme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隼形目
科:5科
属:80属
种:321种
命名时间:Sharpe,1874
白腿小隼
隼形目
隼形目
体形矫健,飞行迅捷;隼科嘴先端两侧具单齿突,鹰科嘴切缘具弧状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嘴基部通常被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鹰科翅宽圆而钝,善于在高空持久盘旋翱翔;隼科翅稍长而狭尖,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尾羽形状不一,多数为12枚;脚和趾强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后,呈不等趾型。趾端钩爪锐利;体羽色较单调,多数为灰褐、棕褐或石板灰褐色,或污灰白色混合斑纹羽色;通常具小形副羽;一般绒羽较发达。
雌鸟体型较雄鸟稍大。头骨宽阔,上眼眶骨扩大,眼球较大,视野宽阔,视觉敏锐;听觉发达;胸骨宽阔;下肢骨壮健,趾骨稍长,屈趾肌腱发达,加强了钩爪的抓握力,利于撕裂和刺穿。嗉囊扩大,胃壁薄,消化腺发达;无砂囊结构;食量大,食物中不消化的残余,如骨、羽、毛等物,常形成小团块吐出;颈椎14~17枚;颈动脉左右成对;盲肠退化。
隼形目
隼形目的鸟羽色以棕、黑、白为主,腹面的颜色比背面的颜色浅,有利于猎捕中的隐蔽。隼形目的鸟的腿较长,粗壮有力,都有弯曲带钩、强壮且锐利的喙和爪,这是它们捕猎中致命的工具。主要以腐肉为食的秃鹫、兀鹫等,喙和爪的锋利程度要比捕猎技巧高超的鹰、雕逊色很多。隼形目的鸟视力敏锐,可以在远距离发现快速移动的猎物,并能快速调整对焦。兀鹫
隼形目(分布图)
金雕
隼形目鸟类的习性决定了它们在食物链顶层的地位,是自然选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存在除去了自然界中许多老、弱、病、残的个体,使整个自然生态得以平衡。长期的进化也使它们具有许多特能,对有害微生物的抵抗就是其中之一。隼形目鸟类一生中它们会吃下许多带疫患的个体,但却能保证自己不受感染,很好的控制了疫病的传播。
白头海雕
世界鸟类学家联合会在2013年发布的的世界鸟类名录3.4版,隼形目中隼和鹫之外的归入鹰形目(Accipitriformes)(约有220多种)。
隼科(Falconidae)
有10属63种,包括卡拉鹰和各种隼类。世界性分布。我国有2属11种。喙先端两侧具单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翅长而狭尖。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因狩猎技术高超,常被驯养为猎鸟,导致数量下降。游隼Falco peregrinus是俯冲速度最快的鸟类,也是分布最广泛的鸟类之一,在南极以外的各大陆都有分布,但数量非常稀少。
美洲鹫科(Cathartidae)
有5属7种。分布美洲。大型猛禽。头颈裸露而有肉瘤。喙基具蜡膜,相对较细弱。腿短至中等,脚较弱。以腐肉为食。安第斯神鹫(南美神鹰)Vultur gryphus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体长1.5米,展翅达3米,体重达10千克。加州神鹫(北美神鹰)Gymnogyps californianus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曾经下降到24只,经过保护已超过100只。红头美洲鹫Cathartes aura则是美洲鹫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从加拿大南部一直分布到美洲最南端,也是分布最南的猛禽之一。
蛇鹫科(Sagittariidae)
仅1属1种,即鹭鹰(蛇鹫)Sagittarius serpentarius。分布于非洲。体型似鹭,适捕蛇。喙基无蜡膜,嘴与眼皮具裸皮,中央尾羽特长。分布于非洲中、南部,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和开阔森林地区。善奔跑,可用长脚将蛇踢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
上一篇 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