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 编辑

湖南省永州市辖区

冷水滩区冷水滩区

冷水滩区,隶属湖南省永州市,是永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居湘江上游,东邻祁阳市,西接东安县,南界零陵区,北连祁东县。地处越城岭余脉,零祁丘岗盆地的北部。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截至2016年,辖9个乡镇、9个街道。截至2023年末,冷水滩区全区户籍人口55.49万人,共19.44万户。冷水滩形成较早,前人涉足较多,留下不少名胜古迹。主要有:“潇湘驿”,“矶唐叟钓”,文昌阁。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2023年,冷水滩区地区生产总值GDP424.92亿元,同比增长3.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冷水滩区

外文名:Lengshuit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4311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永州市

地理位置:中国中南部

面积:1218 km²

下辖地区:8个街道11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梧桐街道梧桐路579号

电话区号:0746

邮政编码:425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5.49 万(2023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滨江广场、李达故居、潇湘公园

机场:永州零陵机场

火车站:永州站、永州东站

车牌代码:湘M

地区生产总值:424.92 亿元(2023年)

方言:湘语零陵话

历史沿革

编辑

冷水滩区地图

夏商周,冷水滩属荆州。

春秋战国,冷水滩属楚国南境。

秦,冷水滩属零陵县,归长沙郡管辖。

西汉初,改长沙郡为长沙国,冷水滩属长沙国。元朔五年(前124年),建立泉陵侯国,冷水滩属泉陵侯国。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冷水滩随属之。西汉未王莽建立新朝,改零陵郡为九嶷郡,冷水滩属九嶷郡。

东汉,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隶属零陵郡,冷水滩属泉陵县。

三国,泉陵县先归蜀,后归,隶属零陵郡,冷水滩随属之。

两晋,西晋秦始元年(265年)冷水滩属荆州零陵郡所辖之泉陵县,永嘉元年(307年)冷水滩属湘州零陵郡所辖之泉陵县。东晋承之。

南北朝,冷水滩属南朝地域。刘宋时改零陵郡为零陵内史,齐、梁、陈时复称零陵郡,均下辖泉陵县,冷水滩属泉陵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零陵郡为永州总管府,改泉陵县为零陵县,大业三年(607年),永州总管府复称零陵郡,冷水滩先后属永州总管府、零陵郡所辖之零陵县。

唐朝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冷水滩一直属零陵县所辖区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组建永州专区。

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称零陵专区,冷水滩属零陵专区零陵县所辖。

1952年,衡阳、零陵、郴州3个专区合并,设立湘南行政公署,冷水滩属湘南行署零陵县所辖。

1954年,撤销湘南行署,改设衡阳、郴州两个专区,冷水滩属衡阳专区零陵县所辖。

1960年2月19日,中共湖南省委批准设立冷水滩市,由零陵县管辖。

196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冷水滩市由衡阳专署管辖。

196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冷水滩市,其行政区域仍划归零陵县管辖。

1969年2月,经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同意,建立零陵地区冷水滩镇(县级),为地区直镇。

1969年12月,撤销,其行政区域仍回归零陵县。

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县,恢复冷水滩市。

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撤销县级冷水滩市,设立永州市冷水滩区,并于1996年3月18日正式挂牌。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6年,冷水滩区辖9个乡镇、9个街道:梅湾街道、菱角山街道、肖家园街道、杨家桥街道、梧桐街道、凤凰街道、珊瑚街道、曲河街道、岚角山街道、花桥街镇、普利桥镇、牛角坝镇、高溪市镇、黄阳司镇、上岭桥镇、伊塘镇、蔡市镇、杨村甸乡。区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冷水滩区梧桐路579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冷水滩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介于北纬26°15′~26°49′,东经111°28′~111°47′之间,东邻祁阳市,西接东安县,南界零陵区,北连祁东县。东西宽30千米,南北长61.5千米,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 。

冷水滩区

地质地貌

冷水滩区地处越城岭余脉,零祁丘岗盆地的北部,四明山下,北、东、西三面高,中、南部较低平。境内以杨村甸乡的腾云岭为最高峰,海拔1052米,最低是竹山桥镇的哲洲滩,海拔80.3米,最大高差971.7米。冷水滩区和南边的芝山、西边的东安、东边的祁阳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的山间盆地。盆地分成东、西、南、中部分;东祁阳,西东安,南芝山,冷水滩居中。

区境北端是四明山,南边为紫金山,东西两面以及中间的广大地区则是微波起伏的平原岗地。湘江以北,从四明山的腾云岭到哲洲滩,平均坡降为2.9%。

区境地貌特点以岗地、平原为主,山地、丘陵、水域兼有。据1992年《冷水滩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统计,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域组合的比例为0.7:1.9:3.3:3.2:0.9。全区地貌类型齐全,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布局开发和养殖。

冷水滩区内的地质构造比较古老、复杂,经历了早、中、晚和中生界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地层和构造体系。地层除志留系、中三迭统、上侏罗统和第三系缺失外,其他均有出露。整个地势近似背北朝南的“畚箕形”,地貌以岗地、平原为主,山地、丘陵、水域兼有。

土壤

冷水滩区成土母质母岩多样,以石灰岩、砂岩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分8个土类,16个亚类,47个土属,150个土种,以红壤、水稻土面积最大。由于地理运动的影响,其成土母质以石灰岩、砂岩为主,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次之,板页岩、紫色砂页岩较少。发育的土壤有水稻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等。海拔700米以上的为山地黄壤。

气候

冷水滩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资丰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春夏多雨,雨量丰沛,夏秋多早,冬冷期短,暑热期长。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全区水热分布差异大,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洪涝、干旱、暴雨、大风、冰雹、雷电、低温冷害和冰冻、高温热害、连绵阴雨等气象灾害及其诱发的气象衍生灾害如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较为频繁,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政治

编辑
区委书记:秦志军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底,冷水滩区境内有国土面积1217.13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48.66万亩,其中水田42.21万亩,水浇地0.015万亩,旱地6.4万亩。

水资源

冷水滩区境内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组成,水资源总量为13.268亿立方米,年平均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9.23万千瓦。

矿产资源

冷水滩区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5种,基本或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种,能源矿产以煤矿为主,黑色金属矿产主要为锰、铁,但品位不高,开发价值不大。矿产品资源有100多种,主要有锰、煤、高岭土、陶土、硅土、铝土、硫磺、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烟煤储量100多万吨,锰矿石储量250万吨,高岭土储量4900万吨。

植物资源

冷水滩区境内主要是以乔、灌木为主的天然或人工植物群落,分7大类,其中乔、灌木84科、230属、669种。有林地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180万立方米;可开发荒地6.2万公顷,林果资源达120多种,主要有杉、松、柑桔、桃、李、橙等。

动物资源

冷水滩区境内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生脊椎动物3类39科73种。有水产资源80余种,可养水面6000多公顷,以青、草、鲢、鳙、鳊、鲫、鲤、甲等鱼为主,稀有珍贵鱼种有竹鱼、回沙鱼等。

人口

编辑
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5.49万人,共19.44万户,其中:男性人口28.66万人,女性人口26.83万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7.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36万人,农村人口19.91万人,城镇化率为65.23%,比上年末提高0.78个百分点。全区人口出生率5.2‰,死亡率为6.12‰,自然增长率为-0.92‰。

冷水滩区以汉族为主,各少数民族散居于汉族之中,少数民族种类及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全区共有38个少数民族,如佤族、畲族、土族、傣族等。

经济

编辑

综述

冷水滩河西景观冷水滩河西景观

2023年,冷水滩区全区完成GDP424.9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9.42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259.5亿元,同比增长5.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3990元,同比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6:27.3:61.1。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7%、-21.4%、107.7%,分别拉动全区GDP增长0.45个、-0.71个、3.56个百分点。

2016年,冷水滩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5.4:38.6:46.0调整到2016年的14.5:36.9:48.6,其中第一产业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6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36.3%和57.8%,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3.4和5.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5%;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6.2%,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43.6%,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0.2%。2016年,冷水滩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4.57亿元,同口径增长15.4%。公共财政收入9.68亿元,增长9.2%;上划中央税收3.58亿元,增长38.1%;上划省级税收1.31亿元,增长12.7%;一般预算支出29.12亿元,增长13.5%。全面小康建设总体实现程度为94.2%,提高1.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92.5%,提升3.8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实现程度达94.5%,提升1.7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达100%,提升0.1个百分点;民主法治实现程度达85.9%,下降2.8个百分点;生态文明实现程度达99.1%,提升0.8个百分点。

2016年,冷水滩区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64.8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21.41亿元,增长19.7%,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27.77亿元,增长13.8%,房地产开发完成15.67亿元,同比增长-4.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36.09亿元,下降3.3%;非国有投资228.76亿元,增长21.4%,其中民间投资218.76亿元,增长26.9%;按产业分:一产业投资完成5.83亿元,增长139.2%;二产业投资完成158.16亿元,增长7.7%;三产业完成投资100.86亿元,增长31.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2.2:59.7:38.1。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158.16亿元,增长19.5%,其中技改投资147.7亿元,增长31.1%;基础设施投资42.73亿元,增长468.2%;产业投资120.06亿元,占本年全部完成投资额的45.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6.68亿元,增长6.7%;民生投资27.96亿元,增长145.4%。

2016年,冷水滩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33个,完成投资额264.85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的项目416个,过亿元项目73个,已竣工投产项目171个。重点工程项目183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58.92亿元。

2019年,冷水滩区地方生产总值GDP 335.11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4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9.28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11.09亿元,同比增长8.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1425元,同比增长7.5%。

2019年,冷水滩区区属财政总收入完成19.17亿元,同口径增长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1.3%;上划中央税收5.13亿元,同比下降10.4%;上划省级税收2.02亿元,同比增长31.6%;一般预算支出42.02亿元,同比增长14.5%。

第一产业

濂溪故里楼田风光濂溪故里楼田风光

2023年,冷水滩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88.26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总产值42.97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总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8.5%;牧业总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1.5%;渔业总产值6.34亿元,同比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07亿元,同比增长3.8%。

2023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0.284千公顷,同比增长0.02%,其中,夏粮面积0.685千公顷,同比增长0.15%;早稻面积15.867千公顷,同比增长-0.01%;秋粮面积33.732千公顷,同比增长0.04%。秋粮面积中,中稻及一季晚稻面积11.479千公顷,同比增长-0.85%;双季晚稻面积15.586千公顷,同比增长-0.96%。全年粮食产量32.25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夏粮产量0.28万吨,同比增长0.8%;早稻产量9.73万吨,同比增长0.74%;秋粮产量22.23万吨,同比增长2.14%。

2023年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7.47万吨,同比增长-0.13%,其中,猪肉产量6.21万吨,同比增长1.97%;牛肉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18.75%;羊肉产量0.13万吨,同比增长18.18%。年末生猪存栏54.3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69万头,同比增长-4.87%;牛存栏3.66万头,同比增长27.53%;羊存栏6.02万只,同比增长-3.83%;家禽存笼518.66万羽,同比增长41.34%。全年生猪出栏84.6万头,同比增长1.69%;牛出栏1.61万头,同比增长20.15%;羊出栏7.66万只,同比增长8.96%;家禽出笼652.36万羽,同比增长-13.21%。禽蛋产量1.05万吨,同比增长69.35%;水产品产量1.47万吨,同比增长6.81%。

2023年全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6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1公顷。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5处,投入资金4270万元,劳动工4.4万个,完成土石17.85万立方米,完成河道治理1个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6平方公里。

2023年全年机械总动力达77.1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63.5万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0.29万千瓦,电动机动力13.2 万千瓦。耕整机13279台,总动力达5.6万千瓦;联合收割机931台,总动力达2.45万千瓦;农作物机械化率达62.3%。

第二产业

2023年,冷水滩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全区工业用电量4495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9%。

2023年,冷水滩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47.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区属规模工业总产值99.4亿元,同比增长-29.8%。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1.1亿元。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16.3%;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9.0%;计算机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19.0%;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8.2%;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3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6.4%。

2023年,冷水滩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售率达95.1%,主营业务收入达226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15.1%。

第三产业

2023年,冷水滩区建筑业增加值23.5亿元,同比增长13.8%,建筑业总产值58.97亿元,同比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3%,其中,新开工面积21.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8%。房屋峻工面积51.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7%。

2023年,冷水滩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76亿元,同比增长2.6%。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91.17亿元,同比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7.59亿元,同比增长-76.8%。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分行业大类看,批发业零售额0.54亿元,同比增长36.4%;零售业零售额88.54亿元,同比1.2%;住宿业零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2.35亿元,同比增长57.8%。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2%,日用品类同比增长0.7%,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39.4%,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3.6%,家具类同比增长28.9%,汽车类同比增长14.2%。

2023年,冷水滩区外贸进出口企业达到41家,进出口突破5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0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3.42亿元人民币,进口0.65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178万美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9个,实际引进内资80亿元,同比增长8.1%。

2023年,冷水滩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2.5%。旅客周转量52.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0%。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386.255公里,其中,国道18.042公里,省道82.619公里,县道228.743公里,乡道319.474公里,村道1737.377公里。

2023年,冷水滩区邮政业务总量5452万元,同比增长-2.5%。截至年底,互联网宽带用户25.42万户;固定电话用户5.14万户;移动电话100.21万户。

2023年,驻冷水滩区各家银行机构年末存款余额749.9亿元,比年初增加67.76亿元,同比增长9.6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43.6亿元,比年初增加71.39亿元,同比增长10.23%。全年全区保费收入30.25亿元,同比增长4.0%。

2023年,冷水滩区共接待游客593.39万人次,同比增长52.6%,旅游总收入53.77亿元,同比增长54.4%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底,冷水滩区全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有74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7.7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81亿元。全年专利授权量311件,其中,发明专利42件,实用新型专利159件,外观设计专利110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冷水滩区有普通小学37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60439人,专任教师3491人;普通初中37所,在校学生33277人,专任教师2328人;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3253人,专任教师951人;中等职业中专10所,在校学生12693人;在校园幼儿22790人。本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毕业生升学率100%;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全年发放国家助学金576.55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冷水滩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18个乡镇文化站。全年免费送戏下乡50场,举办文化艺术培训224期,培训学员9664余人,组织开展老年合唱团免费培训4800人次。年末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496.461千册,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86.1331万余人次,外借图书39.2701万余册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冷水滩区共开展群体活动26次。参与健身6万人次, 参与率10.3%,新建健身路径32条。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户外活动等协会9家。全年获省级运动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3枚。全区有体育场馆4个,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37.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37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底,冷水滩区有卫生机构45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个。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总数8099张,比去年多331床,每千人拥有床位14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776张,基层医疗单位床位数963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数360张。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740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65人,注册护士3787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冷水滩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79元,同比增长4.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08元,同比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51元,同比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344元,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85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40元,同比增长6.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3.7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86%。

2023年,冷水滩区新增就业人数597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711人。截至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35万人,同比增长0.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5万人,同比增长6.6%,其中,在职职工6.89万人,离退休人员1.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04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7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2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数3.19万人(仅冷水滩区职工),与去年基本持平;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5.26万人,同比增长0.1%;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3.34万人,同比增长6.4%,全年领取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282人次。

环境保护

2023年,冷水滩区城镇污水处理量8856万吨,处理率为98.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3.87%;空气优良质量天数343天,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94%;地表水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47公顷,义务植树175.8万株;年末森林面积54900公顷,森林蓄积量183.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01%。

交通运输

编辑
2016年,冷水滩区货物周转量32855.4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32205万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639.1万吨公里,铁路货物周转量11.3万吨公里,航空货物周转量0.078万吨公里;全区旅客周转量48926.2万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48636万人公里,水运旅客周转量35.7万人公里,铁路客运周转量248.7万人公里,航空客运转量5.78万人公里。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99.5%

冷水滩区高速铁路正式运营,永州机场开通北京、上海、海口、深圳等6条航线,祁冷公路、二广高速、衡枣高速等5条跨境干线建成通车,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基本形成。共有两条铁路:洛湛铁路、湘桂铁路,分别连接南北和东西的交通,并在区内交汇。境内S217、二广高速、泉南高速贯区而过。

永州火车站永州火车站

2019年末,冷水滩区公路旅客客运量267.1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5325.33万人公里,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不含城市道路)2305.267公里,其中:国道18.042公里,省道163.558公里,县道228.502公里,乡道312.542公里,村道1582.623公里。

风景名胜

编辑

潇湘驿潇湘驿

冷水滩形成较早,前人涉足较多,留下一些名胜古迹。主要有张飞井、潇湘镇-老埠头、老街、农校校区、曲河大桥、李达故居、潇湘驿、矶唐叟钓、文昌阁等人文景观。

“潇湘驿”,位于境南潇湘二水汇合处,古人驻足歇息之地,如今尚有石牛、石马、石刻等遗迹可寻;“矶唐叟钓”,位于境北黄阳司渡口,前朝文人杨成斋在此留有石刻;文昌阁,建于明嘉庆年间,滨临市区河西,凌崖耸立,高50余米。

冷水滩区境北四明山壁,传闻是舜帝南巡憩息之地;西侧焦山飞石林立;南侧五指山形似五指;市区内湘江中的宋家洲,四面环水,犹如长沙“橘子洲头”,是天然的水上公园。正在兴建宋家洲电站和宋家洲乐园、西区公园、南区游园等人文景观。特别是宋家洲电站建成后,将增添市区内朔湘江二十公里的“潇湘揽胜”风景线。

地方特产

编辑
舜皇山土猪

舜皇山土猪,湖南省永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舜皇山土猪原名东安猪,在湖南省永州市北五县(零祁盆地内)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独特的地理、气候、水文、土壤环境以及生产工艺造就了产品独特的品质,在湖南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舜皇山土猪特征明显,中间白,狮子头,短嘴巴,蝴蝶耳、牛眼睛。

2012年12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舜皇山土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永州山苍子油

永州山苍子油,湖南省永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明朝弘治年间,永州就开始了人工大面积种植山苍子,已经历了近五百年的历史岁月,民间仍将山苍子的根、茎、叶、和果入药,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永州山苍子具有粒圆、气味浓厚、富油质、出油率高等特点,永州山苍子油以成份适中、香味纯正而广受消费者欢迎。

2010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州山苍子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赵金龙

何绍基

怀素

周敦颐

陈遘

黄盖

蒋琬

伍人寰

陈珂

刘翠玲

宋甲武

李治燕

黄绍棠

蒋志坚

欧阳芳

唐建坤

荣誉称号

编辑
2018年7月11日,冷水滩区入选2017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区。

2019年11月,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25日,入选2021年拟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地区公示名单。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11月,被命名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下一篇 祁阳市

上一篇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