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 编辑

福建省莆田市辖县

仙游县仙游县

仙游县,隶属福建省莆田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少雨干燥;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气温高,雨水多,气候温热湿润,总面积1835平方千米。 2023年末户籍人口数为117.5万人,常住人口89.7万人。 截至2022年10月,仙游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 县政府驻鲤城街道清东路1号。

仙游县人文积淀丰厚,因西汉安徽庐江何氏九兄弟来仙游“炼丹成仙、跨鲤升天”传说而得名。唐天宝元年(742年),因郡县同名,更名为仙游县。仙游县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历史上曾孕育了4名宰相、5名状元、13名尚书、28名侍郎、近700名进士,出现“科甲冠八闽”的盛况。是中国“戏剧之乡”,莆仙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是中国“国画之乡”,由李霞、李耕、黄羲所开创的仙游画派,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其中有“北齐南李”之称的李耕,曾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巨屏《松青鹤白东方红》,其作品《达摩》《春夜宴桃李园》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2年,仙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9亿元,增长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仙游县

外文名:Xianyou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3503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福建省莆田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

面积:1835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鲤城街道清源东路1号

电话区号:0594

邮政编码:3512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9.7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

火车站:仙游站

车牌代码:闽B

地区生产总值:609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

秦时,属闽中郡。

汉武帝至三国时,属会稽郡、建安郡。

晋时,属晋安郡。

南北朝时,为梁所属,隶属南安郡;陈光大二年(568年)起,仙游地属莆田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现仙游地隶属泉州的莆田县;大业三年(607年)起,属建安郡南安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属莆田县。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以俞潭(今盖尾仙潭)为界置清源县,属武荣州(今南安丰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清源县属泉州。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仙游县属清源郡。

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郡改称平海军,仙游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平海节度使陈洪进(今亭镇人),将漳泉两州及其所属14县(含仙游县)正式归入宋廷版图。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今仙游县的游洋、石苍、象溪一带),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 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等三县,军治亦设在游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仙游属兴化军。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仙游县属兴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改兴安州为兴化路,仙游县属兴化路。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从游洋迁往莆田县广业里湘溪村(今新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为兴化府,仙游县属兴化府。

清,仍沿明制,仙游县属兴化府。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废府、州,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划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四道,仙游县隶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仙游县隶厦门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仙游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发生“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一次中委会决议,将福建划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等四省和福州、厦门二特别市。同月13日,第十二次中委会改原划四省名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等四省。仙游隶属兴泉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闽变”失败,还属福建省。同年7月,省以下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仙游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今仙游鲤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全省督察区缩编为7个,仙游县仍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在德化、永春、仙游、永泰等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同年10月,裁撤,归还原县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至1949年,仙游县仍属第四督察区(专署驻晋江)。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泉州)。

1950年4月1日,第五专署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6日,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属其管辖。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改称为福建省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仍属其管辖。

1967年6月30日,成立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专署行使对全区领导职权。

1968年9月23日,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仙游为其属县。

1970年7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闽侯专区革委会机关迁入莆田县。划出晋江专区的莆田、仙游两县,同原闽侯专区的福清、永泰、闽侯、闽清、长乐、平潭等六县,成立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驻莆田荔城),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1年7月,改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为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9年1月,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行政公署,仙游县隶属之。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析原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闽清、长乐、平潭等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划出莆田、仙游两县和城厢、涵江两区成立莆田市人民政府(驻莆田荔城)。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旧行政区划废除。1949年9月初,鲤湖乡、古邑乡、浔阳乡、榜头镇、城厢镇、善化镇、枫亭镇、兴安乡、凤顶乡、仁德乡、孝仁乡、城南乡、慈孝乡、香南乡、香北乡、木兰乡、兰溪乡等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同月,全县整编为9个区,乡镇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第一区(城关),第二区(赖店),第三区(枫亭),第四区(盖尾),第五区(榜头),第六区(大济),第七区(度尾),第八区(社硎),第九区(香山)。共辖202个乡(街)。

仙游景色

1950年2月,九区驻地迁麦斜,并增设第十区古邑(游洋)。

1950年8月,增设第十一区(龙华),第十二区(园庄)。全县划为12个区,262个乡(街)。

1952年8月,增设第十三区(石马),第十四区(石苍),第十五区(西苑),全县共设十五个区,辖740个乡(街)。

1953年6月,第一区公所

九鲤湖位于仙游城关东北方向约25千米处的何岭山峦之巅。是一个天然石湖,相传汉武帝时,庐江府何氏九兄弟在此骑鲤升仙,九鲤湖因此得名。九鲤湖有九飞瀑,这九祭瀑布分别为:雷轰、瀑布、珠帘、玉柱、石门、五星、飞凤、棋盘和将军。九飞瀑之间,近者相距不足五百米,远者长达十千米。九鲤湖怪石嶙峋,有“蓬莱石”“瀛洲石”“羽化石”“玄珠石”“龙擦石”“枕流石”等等。这些奇石上还留有历代文人题刻。这些题刻,笔法苍劲,古朴大方,是探究九鲤湖渊源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麦斜岩

麦斜岩

麦斜岩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城东北的钟山镇麦斜村境内石所山北端,距县城31千米,平均海拔700米。景区面积约4平方千米,遍布着紫红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山峰。石所山有麦斜岩、云居岩、滴水岩、乐应岩、极乐岩、临水岩、黄道岩、临漈岩、善果岩和棋盘岩等诸岩景,其主峰海拔1006.5米。麦斜岩有元世祖忽必烈手书“樵谷山”石刻,有宋史学家郑樵夜观星象的“占星石”,宋代著名理学家林光朝称之为“小武夷山”。也是莆田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团省委“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邓子恢同志在这里组建工农红军108团。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108团的丰功伟绩,2007年,仙游县人民政府在麦斜岩设立中国工农红军108团革命遗址,建设纪念碑、纪念亭和纪念馆等。

菜溪岩

菜溪岩

菜溪岩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仙游县象溪乡境内,戴云山脉东南麓,距仙游县城约43千米,是“仙游四大名景”之一。有自然景观120多处,其中又以“心动石”为地标。人文景观有浔阳书院、源山寺、菜溪书院等,曾育有进士、状元多名。菜溪岩的主要景观大多沿峡谷分布,景观比较丰富和壮观的山峡有摇篮溪峡谷,天门坑峡谷。较有价值的洞穴主要有:罗汉洞、水帘洞、仙人洞、弥勒洞、通天洞、观音洞、状元洞等。莱溪岩地区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形成了众多的瀑布、深潭、湖泊等水体景观。大小瀑布22处,主要有雷轰瀑布、幻游瀑布、仙女瀑布、天女散花瀑布、新月瀑布、瀑布溪等。

天马山

天马山

天马山位于仙游县城东面15千米的榜头镇境内,是仙游四大景点之一。它傍依木兰溪,与昆仑山隔水相峙,距九鲤湖约十多华里,海拔655米。其山势巍峨,壁立千仞,直插霄汉,气势磅礴,似天马行空,故名。天马山有五峰七漈。五峰有天马、龟柱、双兔、海日、天梯等,七漈瀑布是鼎湖、丹室、龙首、药槽、云门、天津、松关等。

地方特产

编辑

风味小吃

仙游蓼花和麻筒:基本原料是糯米、蔗糖、纯碱、麦芽糖。制作方法是:先把糯米浸水24小时,然后淘净、干、粉碎,再加热水制成一个个小软粿,小软粿用水炖过,加入少量纯碱,再放在金属桶中用木棍猛搅直到起泡不收缩为止,接着把小软粿切成长四公分、厚四公厘的冬瓜条样的白粿条,白粿条油炸之后就成为蓼花胚了。蓼花胚沾满蓼花米就是成品蓼花了。如让蓼花胚沾满炒芝麻,那就成为麻筒了。

坝下“馄饨”(俗称扁食):以精猪肉切碎为馅,拌以虾仁、葱米、味精、五香、胡椒、精盐等。馅皮多用精粉打成,因而薄而透明。汤多用肉骨汤,且拌以蒜、油芝麻、葱等香味佐料。

盖尾“蚮饼”(即“海蛎饼”):原料是地瓜粉、豆腐渣,拌以葱、芫葵、五香、胡椒、味精等。油炸时先放人凹瓢,中夹心生蚮。炸熟后,可以沾着蒜泥酱醋食用。

度尾“草粿”,又称“清明龟”:每当清明季节麦田里盛长一种花黄、叶黄且叶面有绒毛的黄花曲草,采回洗净、晒干、磨成粉,加上糯米粉,蒸成龟背形的草粿,是度尾、大济一带特有的曲粿。

龙泉“松糕”(即发糕):用纯白米磨成浆,让其发酵、再加糖、芝麻。蒸熟后,发糕松软,可以配花生汤吃发糕食用。

城内“赤饼”:用面粉拌成浆团,再在平锅烫成面皮,然后用几张面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等,就做成一个“赤饼”。

二保“小唛”:馅为糯米,拌以糖、盐、花生、虾仁、香菇、笋服等,外包豆浆皮,蒸熟即食。

枫亭“蛏炝”:用无浸水的鲜蛏为料,拌以纯地瓜粉,放在热汤中做成“蛏炝”,以汤不糊为佳,加上醋、酒即食。

游洋“白粿”:用冬米蒸成饭,再放进石臼中舂打,然后放在案板上压平,切成块状(过年时做成圆糕状),食用时可以炒成甜白粿、咸白粿、炸白粿等。

岭头坪“锅边”:用米磨成浆,加上硼砂等原料,放在平锅(一般用铁皮盘)中蒸熟,越薄越好,食用时切成条状,可以制成汤锅边和炒锅边,质优价廉。

西门兜“焖蒸糕”:用面粉拌成浆,让其发酵,再用提壶浇在架上炭火的平锅上,焖熟时,加上糖、芝麻等,对折让其夹心即食。

度垅“芜糕”: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芜菇)放在铺糯米粉的蒸笼底部,蒸煮后即食,是仙游独特的糕点。

仙草仙草

鲤城“仙草”:用游洋、度尾等地出产的仙草,清水蒸之,加上曲粉,冷却后就凝冻成黑色的仙草,性清凉能败火,切成小豆腐大小,加些糖,再放些冷开水,是夏令解暑冷食。

灵陂“乒乓冻”:采用薛苈树上结的“鸭腰”果。掏出仔肉,用纱布裹住,然后用力在清水中搓洗,其汁溶于水,加上硼砂、明矾,经过四至五小时的凝冻后即成,性清凉能败火,是夏令消暑佳品。

枫亭糕:用纯糯米粉为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熟后,切成四方块食用。

下徐“仁丹糕”:以糯米粉为原料,拌以白糖、精盐、酸汁,蒸熟后压平切成方形小粒,趁热撒上白砂糖让其附着即食。

半路街“碟蒸粿”,俗称“塌头粿”:以糯米浆为原料,拌上糖油、硼砂,装在碟子里,放到竹笼里蒸熟。冷却后即食,吃时用竹签挑起。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2月2日,仙游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5月18日,仙游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11月,仙游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仙游县在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15。

2020年5月,仙游县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68。

2020年6月29日,仙游县入选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1年,仙游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仙游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1月7日,仙游县入选“第一届(2019-2021年度)福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

2022年6月,仙游县位列“数字乡村”百强县榜单第24位。

2022年8月,仙游县入选福建首批省级试点公示名单。

2023年11月7日,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3),排名第99。

下一篇 漳浦县

上一篇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