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妖传 编辑

弹词作品

义妖传义妖传

义妖传,弹词作品。又名《白蛇传》《雷峰塔》。嘉庆十四年(1809)序刊本《义妖传》,由陈士奇、俞秀山校阅。同治八年(1869)刊本,署陈遇乾原稿,陈士奇、俞秀山评定。苏州弹词《义妖传》,多据陈士奇和俞秀山本。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义妖传

别名:《白蛇传》、《雷峰塔》

主要人物:白素贞、小青等

创作年代:清乾隆三十七年前后

简介

编辑
弹词作品。又名<白蛇传>、<雷峰塔>。有清乾隆三十七年

10、1982年,汪明荃版舞台剧《白蛇传》,这是由罗文独资监制的香港首部粤语歌舞台剧,罗文饰许仙,米雪饰小青。

11、1990年,陈美琪版电视剧《奇幻人世间》,陈美琪饰白蛇,吴岱融饰许仙,邵美琪饰青蛇。这个故事改编了很多情节,纯粹讲求娱乐性。

12、1992年,由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是目前普遍流传的版本。

13、1993年,王祖贤版电影《青蛇》,王祖贤饰白蛇,张曼玉饰青蛇。

14、1995年,刘秋莲版电视剧《白蛇后传之人间有爱》。

15、2001年,范文芳版《青蛇与白蛇》,剧情改动比较大,新加入轮回因果元素,视觉可看性更强,故事情节更符合现代化。

16、编外版:《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有一段小剧情,讲的是白蛇对许仙的八百年等待,麦景婷出演白蛇。

17、2006年,刘涛版电视剧《白蛇传》比较符合现代社会背景及人物关系的剧情。

18、2010年,欧阳震华版本的:《天师钟馗》,其中,《天师钟馗之青蛇有泪》——“青蛇有泪”白素贞是蒋林静扮演。

19、2010年,邱心志傅淼主演的《白蛇后传》。

20、2010年,《又见白娘子》,左小青、任泉主演。(已完成,准备上映)

21、已杀青《新白蛇传》电影。黄圣依扮演白素贞

相关文学

编辑
雷峰塔历史掌故考

(1)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为雷峰塔平添了许多神秘和伤感。近日在查阅有关雷峰塔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时,发现许仙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在明清小说中,均称之为“许宣”,直到民国中期,才被“改名”为许仙。据考,雷峰塔建造之时,尚无白蛇故事。吴越国降宋后,市井乡野的说书艺人就一步步地衍化出这个传奇故事。故事的梗概与现代的传说基本一致,唯独这许仙被改了名。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收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最早较完备地记载白蛇传奇故事的版本之一。书中在介绍男主人公时说到:“话说宋高宗南渡,绍兴年间,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宦家,姓李名仁。见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与邵太尉管钱粮。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这位“许宣”在书中又称“小乙官人”,即是如今家喻户晓的许仙。清代古墨浪子(生平事迹无考)辑的《雷峰怪迹》一文,文字更为凝练,但许宣许小乙的称呼依然没有变。至民国中期,文学作品中的许宣开始成为许仙了。鲁迅先生1924年发表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建国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等都将《雷峰塔》、《白蛇与许仙》等剧目作为自己的代表作。电影《白蛇传》更是家喻户晓。从此许仙的大名盖过了“许宣”。不过,许仙之名确实较许宣有意思。而衍化中产生的这类变化,正是民间文学的一大特征。

(2)雷峰塔在元末失火后,便已只存塔心。明张岱撰的《西湖梦寻》中说到一则趣闻,大意如下:李长蘅在题画时说,我的朋友曾听子将讲西湖上这两座塔,“保俶(叔加人旁)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和尚。”这个比喻我极为欣赏。后来我与朋友观赏荷花时作了一首诗,当中有“雷峰倚天如醉翁”的句子,朋友见了跳起来说:“子将把雷峰比作老和尚不如您醉翁的比喻更得情态。”

当然,张岱本人也是才高八斗之人,他在《雷峰塔》诗中干脆活龙活现地写道:“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时有熏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拿着雷峰塔的旧照读此诗句,不禁拍案叫绝。(完)

(3)雷峰其实就是现在杭州的夕照山。根据宋淳(右加示旁)《临安志》卷八收录的《西湖胜迹》称:“昔郡民雷就之所居,故名雷峰庵。”明朝张岱在《西湖梦寻》中也说“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但明《西湖游览志》卷三中又补充了一说,称“雷峰者,南屏之支脉也。穹隆回映,旧名中峰,亦曰回峰,宋有道士徐立之居此,号回峰先生。”该书也引录了雷峰因雷就居之而得名的说法。不过“雷峰夕照”的真正出名,还得感谢梅妻鹤子的林和静先生,他作了一首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全村见,秋涛隔岸闻。”“雷峰夕照”之说不胫而走。

(4)在雷峰塔与白娘子的传说中,人们忘不了那个以“卫道士”自居的金山寺法海和尚。但为什么把远在长江边的金山寺拉到西湖之畔的雷峰塔旁呢?根据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记载,许仙与白娘子是到镇江的码头边开一家药店后认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的。由此,便将法海禅师扯进了这个传说里。不过,冯梦龙笔下的法海似乎还是个“正面人物”,大有替天行道之意。可能是时代进步的缘故,今人印象中的法海则完全是个坏事干绝的戏曲人物了。

记者以为,将金山寺与雷峰塔挂上钩,不属偶然。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部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时期,寺内殿宇楼台依山而建,向为我国佛教禅宗名寺。法海也据说确有其人。借名人名地增加传说的“真实性”,这是司空见惯的。但还有一点可能许多人没有留意,历史上镇江与杭州的联系是相当频繁的。记者曾经与新华社江苏分社同仁包、华两君游历金山寺,当时录下一幅对联:“适从云水窟中来,山色可人,两袖犹沾巫峡雨;更向海天深处去,邮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潮。”此联的大意是说,刚从四川云雾迷漫的峡谷中飞渡而来,袖管上沾的巫峡雨水还没有干透,又要向海天深处的浙江杭州赶去了,行色匆匆,小舟还得趁早去赶浙江潮。对联中的“海天深处”指的就是浙江杭州。身处镇江的古人为什么独将杭州写上去呢?据了解,宋明时,长江沿岸走水路的人凡是去杭州的,莫不以镇江为中转点、歇脚站。而当时以丝茶闻名的杭州已经盛极一时,各路商人争着要来。行商们本来就是民间说书艺人“兜售”的对象,把客人熟悉的事物拉进说书的内容里,想来也就顺理成章了。(完)

同名戏剧

编辑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秋

山边叶红似染

不堪回首忆旧游

想那时三月西湖春如绣

与许郎花前月下结鸾俦

实指望夫妻恩爱同偕老

又谁知风雨折花春难留

许郎他负心恩情薄

法海与我作对头

我与青儿金山寻访人不见

不由我啊又是心酸又是愁

难道他已遭法海害

难道他果真出家将我负

看断桥未断我寸肠断

一片深情付东流

3.白蛇山歌

正月梅花开满林,许仙西湖去游春;

白娘娘一见中了意,小青作法起乌云。

二月杏花白如银,叫船摇到涌金门;

白娘娘上岸把伞借,许仙讨伞结成亲。

三月桃花红喷喷,白娘娘作法盗库银;

许仙拿仔元宝回家转,钱塘县破案发配苏州城。

四月蔷薇满墙红,许仙夫妻又相逢;

苏州开爿药材店,挂灯结彩满堂红。

五月石榴红盈盈,许仙游山遇道人;

茅山道士想降妖,白娘娘斗法忙逃生。

六月荷花结莲心,端阳饮酒起祸根;

白娘娘吃了三杯雄黄酒,珠纱帐里现原形。

七月凤仙结籽青,许仙唬死倒埃尘;

娘娘昆仑盗仙草,救活许仙还了魂。

八月木樨香阵阵,许仙一时起疑心;

金山寺烧香遇法海,说他娘子是妖精。

九月菊花黄似金,白娘娘金山把夫寻;

法海不肯放许仙,水漫金山动刀兵。

十月芙蓉小阳春,许仙逃回杭州城;

断桥夫妻重相会,白娘娘生下小官人。

十一月水仙盆里青,法海赶到清波门;

金钵罩住白娘娘,雷峰塔下镇残生。

十二月腊梅报岁春,小青祭塔报仇恨;

雷峰塔倒白娘娘出,法海躲到蟹壳去藏身。

十二月花名唱完全,法海从此留骂名;

人人同情白娘娘,雷峰胜迹留美名。

同名戏曲

编辑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其中以文武开打、唱做并重的京剧《白蛇传》最有特色。最早的《白蛇传》,第一折戏叫《双蛇斗》,是用京剧、昆曲同台合演的“风搅雪”演法。青雄白雌。青蛇要与白蛇成婚,白蛇不允,双蛇斗法,最后白蛇战胜青蛇,青蛇甘愿化为侍女,姐妹相称,而后下山。该剧是清末名演员余玉琴(饰白蛇)、李顺德(饰青蛇)的拿手好戏。戏中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技艺,还置有砌末,并配火彩,此剧今已失传。

豫剧、评剧、秦腔、粤剧、河北梆子等剧种都有该剧的传统版本。

2000年10月,台湾吴佩倩舞极舞蹈团应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邀请,在南京演出了以爵士舞的形体语言排演的爵士舞剧《白蛇传》。相声中的“唱”是太平歌词《白蛇传》是一个老段子。

同名京剧

编辑
一样1950年,田汉曾将传统神话剧《白蛇传》改编为25场京剧《金钵记》;1953年再度修改剧本,恢复原剧名《白蛇传》,突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主题,发展了故事的神话色彩,唱词流畅优美。现在常演的京剧《白蛇传》都是按田汉本演出。从白蛇、青蛇下山游湖起,到青蛇毁塔、白许团圆止,中间包括结亲、酒变、盗草、上山、水斗、断桥、合钵等情节。改编时前面舍去了白蛇收青蛇的《双蛇斗》,中间舍去了青蛇《盗库银》,后面舍去许仕林祭塔的《雷峰塔》。《盗库银》为武旦出手戏,有大刀、双鞭出手等,高难惊险,舞蹈优美,开打火爆,为名武旦宋德珠阎世善李金鸿班世超、冀韵兰等的看家戏。解放后,关肃霜把双鞭改成双剑。《祭塔》为正工青衣唱工戏,也是初学青衣的开蒙戏,有长达三十八句难度很大的反二黄唱腔。从胡喜禄陈德霖唱红后,梅兰芳尚小云又都分别作了加工,遂成为梅派、尚派早年的优秀代表作。

京剧四大名旦都曾演出该剧,除荀慧生以《白娘子》命名演全剧外,其他三位都不演全剧。梅兰芳以昆曲演《金山寺》和《断桥》两折。他先在北京向乔蕙兰陈德霖等戏曲界老先生学习,迁居上海后,又向昆曲前辈丁兰荪学身段,与俞振飞等研究唱腔,经过梅兰芳在唱腔、身段、化装等各方面注入许多新的因素,使之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尚小云以《雷峰塔》为重点,大段“反二黄”唱腔,优美动听,情感动人;程砚秋也只演《金山寺》和《断桥》。

张君秋将《金山寺》、《断桥》、《雷峰塔》连演,亦成为张派常演剧目之一。张派传人赵秀君曾改编演出。

全本《白蛇传》,有不少著名的旦角都曾演过。1936年,北平《立言报》主持选举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当选后曾在长安戏院合演一场《四白蛇传》(毛的“游湖”、“结亲”、“酒变”,宋的“盗银”、“盗草”、“水斗”,李的“断桥”,张的“祭塔”)。

解放后改编的《白蛇传》,由中国戏校刘秀荣谢锐青首演,后又有杜近芳赵燕侠的演出本。杜的白蛇绻绻深情,浓郁感人。《断桥》中“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的唱段,最为脍炙人口。许仙由李少春叶盛兰轮演,李少春还创造了大嗓许仙的唱法,别具韵味。赵的白蛇柔婉多情,细腻传神,在感情奔放的《合钵》一场,田汉专门为赵燕侠写了一段的唱词,由名琴师李慕良按赵的风格制谱,唱词平易近人,充满生活气息,与赵的抒情唱法相得益彰。1961年夏,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李炳淑华文漪杨春霞等,以京昆同台的形式上演了全部《白蛇传》。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李炳淑主演的同名电影,影片运用了大量特技和实景镜头,上映后轰动异常。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李胜素魏海敏刁丽陈淑芳等都曾演出此剧全本,《断桥》一折更为众多演员所常演。张火丁曾按程派路数移植田汉本《白蛇传》。近几年,京剧研究生班的汇报演出多次出演全折的《白蛇传》,并被央视多次转播。

同名川剧

编辑
与其它剧种相较更注重武打和做工,其中《游湖借伞》、《水漫金山》、《断桥》等折戏常单独演出。剧中青儿根据情节分别由男女角扮演,在文戏时是妩媚的丫鬟,武戏时则变为勇武的男将,这是川剧所特有的。另外,戏中穿插变脸、踢慧眼等绝活,场面宏大。

同名婺剧

编辑
《断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其中的文戏武唱极具特色。

同名越剧

编辑
神话剧。写在峨眉山修炼千年的白蛇(白素贞)和青蛇(小青),以姐妹身份下凡,在杭州遇药材行伙计许仙。白素贞见许仙忠厚,便与他结为夫妇。金山寺法海禅师从中破坏,唆使许在端阳节给白饮雄黄酒,白饮后显出原形,许惊吓而死。白醒后至昆仑山盗来仙草,将许救活。后法海又将许软禁于金山寺,白与小青水漫金山,与法海争斗,因白怀孕败回杭州。许逃出金山寺,在西湖断桥与白相遇,夫妻和好。不久,白产下一子,满月时,法海施法将白摄入金钵,镇压于雷峰塔下。数年后,小青炼成神火,烧毁雷峰塔,救出白。该剧在建国前作为时节戏,常在端阳节演出。民国7年(1918年)6月13日(农历五月初五),由马潮水、费翠棠、王永春等组合的男班,演于上海华兴戏园。旧戏夹有迷信、荒诞的东西。1952年秋,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创作室重新编剧,内容上去芜存菁,突出白素贞善良美好的心灵。剧本由成容执笔,吴琛、韩义导演,刘如曾、陈捷作曲,幸熙、苏石风舞美设计,韩义、幸熙服装设计,洪鹰灯光设计,朱传茗沈传芷舞蹈指导。袁雪芬饰白娘子、范瑞娟饰许仙、傅全香饰小青、吴小楼饰法海、金艳芳饰许姐、魏凤娟饰鹤童、赵雅麟饰鹿童。是年冬,该剧作为展览剧目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间,毛泽东主席陪同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泽登巴尔,在怀仁堂观看了该剧的演出。1956年3月,上海越剧院一团对该剧作修改演出,由袁雪芬任导演并饰白素贞,范瑞娟饰许仙、吕瑞英饰小青。布景新创一格,设计成皮影剪纸式。合作越剧团亦于1952年排演该剧,由红枫编剧,戚雅仙、毕春芳主演。中国唱片社先后在60年代、80年代灌制了由戚雅仙、毕春芳、胡少鹏、水青莲等演唱的"合钵"、"断桥"、"倒塔"等场的唱片。建国前,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傅全香演唱的"合钵"唱片。

民间年画

编辑
武强年画《白蛇传》之《白美娘借伞》钱塘许仙,清明扫墓,经西湖与白蛇,青蛇幻化之二少女同舟相遇,因天下雨,许仙将伞借与白娘子,定期往访送伞,喜结良缘。

下一篇 同治

上一篇 雷峰塔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