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葆玥 编辑
梅葆玥(1930年9月28日—2000年5月23日),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老生、梅兰芳的女儿,梅葆玖的姐姐。被视为掌上明珠,故取名“葆玥”。1943年,梅葆玥师承李桂芬,学唱老生。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际,梅先生创作去世前最后一出剧目《穆桂英挂帅》。1983年,由梅葆玖、葆玥率领的梅剧团访日。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1998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聘任她为馆员;梅兰芳基金会聘请她担任理事。
本名:梅葆玥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0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2000年5月23日
星座:天秤座
代表作品:《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捉放曹》
父亲:梅兰芳
祖籍:江苏泰州
梅葆玥
梅葆玥兄妹
1953年,葆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即中国戏曲学院)任国文教员。在这期间,她又拜王少楼为师。1954年,葆玥被调往中国京剧院,开始了达45年的演员生活。
梅葆玥
1962年11月2日,农历壬寅年十月初六日:梅兰芳京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1962年赴沪联合公演
1981年8月25日,农历辛酉年七月廿六日,19时:北京举办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二场
1984年10月29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初六日,19时: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第四场
1984年10月31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初八日,19时: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第六场
相关图片
1987年4月12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十五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二场
1987年4月15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十八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五场
1987年4月17日,农历丁卯年三月二十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七场
1987年4月19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廿二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九场
1988年5月7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二日,19时: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第二天
1988年5月9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四日,19时: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第四天
1988年5月15日,农历戊辰年三月三十日,19时: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第十天
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
1993年1月23日,农历癸酉年正月初一日:1993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1994年4月29日,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
1995年2月12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十三日:东方雅韵“菊坛名家闹元宵”京剧汇演举行
1999年6月12日,农历己卯年四日,廿九:钮骠、沈世华收杨学锋、顾琰为徒
1961年,梅兰芳先生病逝,葆玥、葆玖姐弟俩继承父亲的遗志,挑起了梅剧团的重担,开始了他们之间的长期合作。1964年“戏改”后,男不许演旦、女不许演生,姐弟俩渐渐被打入冷宫。1966年“文革”开始,他们也未逃脱被抄家、批斗、下放劳动、接受“再教育”的厄运,下放到北京天堂河农场劳动。奉调回城后,她只好改行唱老旦。她非常认真地从头学起。在饰演现代戏中的老旦角色时,尽管常让她担任B组演员,尽管常让她在工厂农村演,但她都认真准备,认真地演。在偏僻的农村,她和大家一起背着行李,走几十里山路,一个村一个村地演。她和李世英排演了现代小戏《送货路上》,受到农民观众的喜爱。观众看到这位艺术大师的女儿如此质朴,没有架子,都敬佩不已。
“文革”结束后,她以全部的精力排演了她拿手的《辕门斩子》等一批剧目献给观众。1983年,由葆玖、葆玥率领的梅剧团访日,为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同年,她与张君秋之女张学敏排演了老舍创作的《新王宝钏》及新编历史剧《三关排宴》。
那几年中姐弟俩演出活动十分繁忙。在一次各民主党派的联欢会上,农工民主党的负责人邀请她参加农工民主党,她欣然接受,加入了该党,并在党内担任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任职期间,她遵守农工民主党各项政策,积极参政议政。在参加农工民主党中央慰问团前往广西前线慰问时,她顾全大局、不摆架子、不畏艰险,为慰问演出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受到前方将士的赞扬。为此,农工民主党中央特致函北京京剧院,褒奖她在前线的卓越表现。在第十、十一届农工民主党全体代表大会上,她被选为中央委员。还代表农工民主党参加了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梅葆玥相关图片
京剧女老生多擅长唱文戏,而她在近50岁时偏要尝试排演武老生戏——《战太平》。于是她天天扎着大靠、练甩发、练身段、练武打。膝关节受伤了,但丝毫没有削弱她坚定的信念。《战太平》在北京成功的演出后,又在东北各地演出多场,直到北医三院的医生向她发出再演下去伤腿有可能致残的警告才作罢。尽管这样,尽管从此后严重的伤痛一直伴随着她,但她一直为自己近50岁时这一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攀新的艺术高峰的举动而自豪。
1987年她退休了,因为舍不得离开心爱的舞台,心里有着很强的失落感,很少流泪的她流泪了。
外出讲学
1993年,她与国内众多京剧艺术家组成阵容庞大的京剧团赴台湾演出,其间拜会了张学良、陈立夫、蒋纬国、辜振甫等各界人士,为促进两岸的交流与了解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97年香港回归,她应邀参加阵容庞大的内地京剧团赴港贺演。
1998年与弟梅葆玖同去意大利讲学,后又同去美国考察讲学。葆玥的演唱,规范讲究,嗓音醇厚,衷气充沛,扮相俊美儒雅,表演细腻严谨。她与葆玖合演的《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更是将梅派青衣与余派老生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主演的《捉放曹》《文昭关》《战太平》《辕门斩子》等剧目已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站完最后一班岗
到1999年7月28日晚,她参加赴日节目审查演出后,直接由剧场送至北京友谊医院,经检查发现癌症复发,只好住院治疗。她并未了解自己真正的病情,非常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因为她相信自己住院是为了很快能站立起来再上舞台。但几个月过去了,她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她烦躁、焦虑、不安,无奈之下,2000年5月4日,家人告诉了她病情真相。得知病情真相后,她一再问身边的人:我是直接从舞台来到医院的,算不算站完了最后一班岗?
剧目
与家人在一起
退休后,她的社会活动及公益性演出更多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聘请她担任理事;1998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聘任她为馆员;梅兰芳基金会聘请她担任理事。她时时以一个老艺术家、民主党派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日读书看报、关注时事,还为北京京剧院的深化改革积极出谋划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上一篇 北京京剧院青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