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纳 编辑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

阿斯塔纳阿斯塔纳

阿斯塔纳(哈萨克语:Астана;英语:Astana),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也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金融中心(AIFA)。 原名阿克莫林斯克、切利诺格勒、阿克莫拉、努尔苏丹,1997年取代阿拉木图成为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面积约952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截至2020年)。

阿斯塔纳离原首都及该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约1300多公里,伊希姆河穿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

阿斯塔纳位于广阔的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半沙漠草原,在伊希姆河的旁边。阿斯塔纳海拔347米,面积300平方公里,座标是北纬51.1度、东经71.5度。

阿斯塔纳是世界上第二冷的城市,阿斯塔纳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

2019年3月20日,为纪念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民族领袖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议会正式将其更名为努尔苏丹。 2022年9月17日(当地时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宪法修正案,将首都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

阿斯塔纳离原首都及该国最大城市东南部的阿拉木图直线距离约980公里,伊希姆河穿城南部而过,四季夏季爽、冬季严寒,生态环境良好,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

市旗来自阿斯塔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阿斯塔纳

外文名:Астана(哈萨克语)Astana(英语)

别名:阿克莫林斯克、切利诺格勒、阿克莫拉、努尔苏丹

行政区类别:直辖市,首都

所属地区:哈萨克斯坦

地理位置:哈萨克斯坦中部偏北

面积:797.33 km²

下辖地区:全市下辖6个区

政府驻地:共和国大道

电话区号:7

邮政编码:0100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120 万(2020年)

机场: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国际机场

火车站:努尔苏丹站(共3站)

方言:哈萨克语,俄语

主要民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

市长:阿勒泰·阔勒格诺夫

副市长:努尔兰·索勒坦姆别科夫

历史沿革

编辑

1824年,一队由俄罗斯鄂木斯克出发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军队在伊希姆河河岸建立了一个城堡,以后变成了阿克莫林斯克。

20世纪初,阿斯塔纳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枢纽,也为阿斯塔纳带来经济影响。

斯大林时期,哈萨克斯坦有11个劳动营,其中最恶名昭彰的坐落于阿斯塔纳附近,是专门为斯大林政敌的配偶设立的。

1961年,这城市改名为切利诺格勒,阿斯塔纳成为垦荒运动的中心,目的是为了让阿斯塔纳成为苏联第二大的粮食生产地。在垦荒运动时有大量移民进入阿斯塔纳。

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这座城市改称为阿克莫拉(白色坟墓之意)。

1995年,为了令北部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地区哈萨克化,哈萨克斯坦政府把阿克莫拉预备为新的首都。

1997年11月8日,哈萨克国家象征物——国旗、国徽和总统旗向新都移交的仪式在哈总统府举行。

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

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首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今后仍将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仍将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科学院、科学部、教育、文化和卫生部以及国家银行将长期留在阿拉木图。

1998年5月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阿克莫拉改称为阿斯塔纳,因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白色坟墓”,这不利于首都的形象。但阿克莫拉州的名字没有改变。

阿斯塔纳阿斯塔纳

2019年3月20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为纪念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

2022年9月13日消息,哈萨克斯坦总统新闻秘书鲁斯兰杰尔迪拜表示,托卡耶夫总统同意把哈萨克斯坦议员提出的关于恢复该国首都原名“阿斯塔纳”的提案纳入宪法修正草案。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凌晨,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公布了该国总统托卡耶夫将首都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的总统令。根据总统令内容,该决定自正式公布之日起生效。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阿斯塔纳位于广阔的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半沙漠草原,在伊希姆河的旁边。阿斯塔纳海拔347米,面积300平方公里,座标是北纬51.1度、东经71.5度。

努尔苏丹

气候

阿斯塔纳是世界上第二冷的首都,仅次于乌兰巴托。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

阿斯塔纳阿斯塔纳

阿斯塔纳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

文化教育

编辑

阿斯塔纳市拥有牢固的社会文化基础。截至1998年初,全市的住房面积达490万平方米,其中87%是私有住房;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7平方米。市内有18家医院和29所门诊部,有2所医科学校和1所医学院培训医务人员,1997年底,该市共有49所幼儿教育机构、43所普通教育中学、7所职业技术学校、9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综合大学、2所科学院,15所私立大学、1所内务部的职业培训学校。

阿斯塔纳阿斯塔纳

该市还有3座博物馆,2家剧院,3家大型文化馆,几家俱乐部、电影院和图书馆,1个文化休息公园,2座体育馆,3座游泳馆,10座运动场。近期正在修建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改造共和国宫。因此哈萨克斯坦在10年间,建了许多政府大楼、官邸、清真寺、公园和纪念碑。

阿斯塔纳阿斯塔纳

人口120万(2020)。哈萨克族占全市人口的70%,其他少数民族还有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乌克兰族、卡拉卡尔帕克族、阿塞拜疆族、土库曼族、柯尔克孜族等。

习俗

编辑

饮食

从事畜牧业的阿斯塔纳的人们主要的食物是奶类和肉食,特别是冬天,哈萨克人要宰牛、宰马、宰羊,将这种过冬肉叫“索古姆”,还制作马肠、香肠等。面食有馕、包尔沙克(油炸面疙瘩)、别斯巴尔马克(肉菜拌面片)、抓饭等。

信仰

阿斯塔纳的哈萨克族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

服饰

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哈萨克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哈萨克族传统居所是圆顶毡房,传统服饰以毛皮为主,极有特色。

哈萨克斯坦的哈族人和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属同宗同,语言相通,风俗习惯是相同的。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都搞各种文体活动,如弹唱、对唱、跳舞、猜迹、踢毽、放风筝,还举行赛马、摔跤、姑娘追、叨羊、马上角力、射箭等各种比赛。

婚姻

哈萨克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一部落不能通婚。此外,哈萨克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子带乡花、下摆多皱的连衣裙。未出嫁的姑娘带水獭皮圆顶帽子,帽顶绣花并有漂亮的鸟羽毛。姑娘出嫁时,带一种尖顶的沙吾克烈帽,一年之后换戴花头巾。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换戴一种叫克木谢克的头饰。

禁忌

哈萨克人不吃猪肉,不食动物血。在哈萨克族人家做客应注意,在毡房内席地盘腿而坐,不脱鞋,不得把两腿伸直。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不能跨过吃饭用的餐布。

节日

阿斯塔纳阿斯塔纳

哈萨克人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使用伊斯兰年历。于每年3月20左右过“纳吾鲁孜”节,即哈萨克人的“春节”。节日期间,每家都做“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春。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是斋月,在斋月里人们白天都不进食。斋月过后开始过“肉孜节”,即开斋节。“肉孜节”之后70天过“古尔邦节”,即伊斯兰里的新年,是大节,家家户户屠宰牲畜。

政治

编辑

市长:阿勒泰·阔勒格诺夫

对外交流

编辑

2021年9月23日,阿斯塔纳市长阿尔泰·库尔吉诺夫和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市市长鲁斯塔姆·埃莫马利签署了关于在杜尚别和阿斯塔纳之间缔结兄弟关系的谅解备忘录,这将为两座首都进一步合作和建立友好关系创造更多条件。

迁都意义

编辑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指出将首都从南部的阿拉木图迁移至中北部的哈国腹地,对稳固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项决策在国内外都被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

世界纪录

编辑

2022年9月17日,阿斯塔纳因在60年内曾五次更名,再次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城市更名次数的纪录保持者。

下一篇 曼谷

上一篇 伊斯兰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