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仓 编辑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新仓南新仓

南新仓,又称东门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之一,专门用来储藏皇粮和俸米。南新仓主要建筑原有仓廒、龙门、宫厅、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所、科房、大堂、更房、警钟楼、激桶库、太仓殿、水井、辕门、仓神庙和土地祠,以及巡警驻扎所。兴盛时期仓廒达76座,现仅存9座仓廒及部分仓墙。南新仓是中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较大、现状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储粮仓廒群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1984年5月24日,南新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包含南新仓在内的大运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更名为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包含南新仓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南新仓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

所处时代:明、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大仓旧基上始建南新仓。

明正统三年(1438年),户部负责在裱褙胡同设立总督仓场公署,南新仓始建。

清朝时期,沿用南新仓名称,屡有增建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漕运制度彻底废止,由征粮改为征银。南新仓逐渐改作他用 。

民国时期,南新仓改为段祺瑞执政府的军火库 。

1949年后,南新仓改为北京市百货公司仓库 。

20世纪80年代,南新仓仅遗存9座仓廒及部分仓墙。

2005年,南新仓筹建南新仓文化休闲街 。

建筑格局

编辑
南新仓仓周用大城砖砌成瓦顶围墙,仓内主要建筑原有廒座、龙门、宫厅、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所、科房、大堂、更房、警钟楼、激桶库、太仓殿、水井、辕门、仓神庙和土地祠,以及巡警驻扎所。现仅存9座仓廒及部分仓墙 。

<p>南新仓

南新仓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南新仓景观

建筑特色

编辑
清代南新仓仓廒的建筑讲究,其技术较之元、明有较大改进。首先,为了防止水淹,每座仓廒所选地址都比较高,四周筑有高大围墙,地下修有排水管道。其次,为了防潮,每座仓廒的地基都是三合土夯筑的,然后均匀铺洒一层白灰,再用砖铺作地面,上加棱木,铺满松板;墙壁有护墙板,门有门罩。第三,为了通风以透泻汗蒸郁热之气,每座仓廒除有气楼、闸板外,还“用竹气通高出米顶之上”。并用竹蔑编成隔孔,钉于窗上以防鸟。第四,廒的墙体很厚,底部厚约1.5米,顶部约为1米,墙体收分大,建造厚的墙体,可以使粮仓内部保持相对的恒温。这些建筑方法和措施,既防潮又保证通风,使仓粮历久不坏 。

主要建筑

编辑

仓廒

仓廒是贮粮库房,明朝时期南新仓的仓廒,在构造上,以廒为贮藏单位,每3间为一廒,后改为一廒5间。廒门挂匾额,标明某卫某号(现已无存)。每廒面阔约23.8米,进深为17.6米,高约7.5米,前后出檐。由于是京师储粮重地,在外观上,南新仓与城墙一样按军事标准建造,全部用大城砖砌成,保证其坚固耐用。仓房亦为砖砌,五花山墙,围墙墙厚达1.3米至1.5米,廒架结构基本采用独棵圆木的中国传统木架结构,木料产自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西等地,圆木直径在30—60厘米之间,结构稳固。屋顶悬山合瓦清水脊顶,前有罩门。廒砖产自山东临清县,大城砖每块长约45.5厘米,宽约22.5厘米,高约11.5厘米,重约25千克 。

仓墙

墙砖产自山东临清县,仓墙砖比仓廒砖要小,每块长约41.5厘米,宽约20.5厘米,高约8厘米,重约12千克 。

历史文化

编辑
  • 京师十三仓

    明朝时期,京师共有包括南新仓在内的7座官仓,它们均集中在现东城区朝阳门附近。北侧有海运仓、北新仓;中部有南新仓、旧太仓、兴平仓和富新仓;南侧有禄米仓。到清乾隆年间,京仓在明代7座官仓的基础上,又扩建了万安仓(今朝阳门外北护城河边)、太平仓(今朝阳门外南护城河边)、裕丰仓和储济仓(今东直门外通惠河北岸)、本裕仓和丰益仓(今德胜门外)6座仓,数量上达到13座,被称为“京师十三仓” 。

  • 文物价值

    编辑
    南新仓是中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较大、现状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储粮仓廒群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从南新仓的历史可以看出,南新仓是元、明、清时期南粮北运的产物,是南粮济京的重要代表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生活资料调剂的见证;同时,它又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所在,对研究中国运河史有着重大价值。此外,南新仓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的建筑,它巧妙的布局、结构和形式以及一套完整的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是研究古代仓储制度和仓房建筑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

    文物保护

    编辑
    1984年5月24日,南新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13年3月5日,包含南新仓在内的大运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更名为大运河 。

    2014年6月22日,包含南新仓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南新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

    南新仓

    交通路线

  •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3、4、42、113、115、118、406路公交车,在东四十条桥西站下车前往。

  • 地铁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2号线,在东四十条站下车前往。

  • 驾车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南新仓约1.9千米,驾车约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