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九一电台旧址 编辑
四九一电台旧址,俗称双桥电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路9号,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向日本政府借款建造的北洋政府海军无线电发射台。四九一电台旧址分为行政办公区和机房区两部分,占地面积近200000平方米。其中行政办公区包括八座北欧风格住宅楼房;机房区包括一座发射厂房、一座发射台办公楼。四九一电台旧址是中国第一个大功率发射台,也是第一个对国际和中国台湾广播的电台,更是第一个使用中国设计架设最高发射塔的电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01年7月12日,四九一电台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四九一电台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27日,四九一电台旧址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2021年3月27日,四九一电台旧址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北京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中文名:四九一电台旧址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阳区双桥路9号
所处时代:1918年
占地面积:约 2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615-5-008
民国九年(1920年)4月,中国海军中央无线电台开始动工。
民国十二年(1923年)7月,中国海军中央无线电台竣工,中方成立“勘验委员会”准备验收,但日方以没有收到和约借款为借口拒绝交付,并强行接管电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将电台改为中短波发射台,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双桥电台被国民政府接管。同年10月10日,双桥电台以“北平广播电台”之名开始播音。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北平广播电台被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三局和冀东军区“城工部”接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25日,北平广播电台被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接管,改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同年9月2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更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
行政办公区
行政办公区包含八座北欧别墅式二层楼房,融合了北欧乡村别墅风格和亚洲东方建筑元素,均为砖木结构,坡屋顶,由于使用折返式屋顶,坡度较大,均为铜丝挂红机瓦,屋顶带顶窗。屋顶由多个折返面组成,造型丰富。一层多用券门、券窗丰富立面,一层窗下部分用花岗岩装饰。整组建筑围合布置,造型简洁 。
四九一电台旧址住地官兵俱乐部旧址(2号楼)
四九一电台旧址电台官员住舍(3号楼)

四九一电台旧址官兵及一般技术人员住宿(4号楼)

四九一电台旧址工程技术人员住地(5号楼)
机房区
机房区位于行政办公区以东,现存发射厂房和发射台办公楼。发射厂房坐东朝西,西立面为厂房山面,山面为三层楼,上置塔楼。机房区南侧为发射台办公楼,坡顶,墙面均为抹灰。发射厂房与发射台办公楼均为砖混结构,现保存完好,作为办公使用 。
发射厂房
发射台办公楼
名称由来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电台被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接收后,因需要保密而不对外挂牌,又于同年第一季度恢复播音,故称四九一电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四九一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作为当时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唯一的发射广播台,在国共谈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政协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发挥了宣传作用 。
2013年3月5日,四九一电台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8年1月27日,四九一电台旧址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
2021年3月27日,四九一电台旧址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北京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
地理位置
四九一电台旧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路9号 。
四九一电台旧址
交通路线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411、475路公交车,在咸宁侯南站站下车前往。
驾车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距离四九一电台旧址约16千米,驾车约2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