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匈使馆旧址 编辑
奥匈使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头条3号,原为裕亲王府,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奥匈使馆,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奥地利使馆旧址现仅存大门和主楼,建筑物为西洋古典式,立面大门做两层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突出重点,两边围廊。1995年10月20日,奥地利使馆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包含奥匈使馆旧址在内的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奥匈使馆旧址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头条3号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474-5-001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奥匈使馆扩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奥匈使馆因距离其他国家使馆较远,相对孤立,所以最先遭到义和团的攻击。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奥匈使馆重修并扩建 。
民国六年(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宣布参加协约国,驱逐了参加同盟国的奥匈帝国的大使。
民国八年(1919年),奥匈帝国分裂后,原奥匈使馆划归奥地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奥地利使馆被德国使馆接收,并进行修缮,改设德国俱乐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德国使馆由南京迁此。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美国没收德国使馆房产,设立盟国资产管理处 。
1950年,奥匈使馆旧址被中国政府收回 。
奥匈使馆旧址
大门
大门面阔三间,下方设有基座,上面竖立着塔司干双圆柱、以支撑门头。门头檐部用三陇板进行装饰,又以三角形山花结构结束,颇具西洋古典风格。中央柱间开大门,两侧实体墙上开门楼两侧呈弧形,呈环抱状,使门前空地成方片空敞的环境 。
大门
主楼
主楼
2001年6月25日,包含奥匈使馆旧址在内的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位置
奥匈使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头条3号。
台基厂头条-3号院
交通路线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41、52、120路公交车,在王府井站下车前往。
地铁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1、8号线,在王府井站下车前往。
驾车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奥匈使馆旧址约3.2千米,驾车约1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