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编辑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晚清至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强占的使馆区,形成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旧址、奥匈使馆旧址、比利时使馆旧址、日本公使馆旧址、日本使馆旧址、意大利使馆旧址、英国使馆旧址、正金银行旧址、花旗银行旧址、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国际俱乐部旧址、法国兵营旧址、淳亲王府、圣米厄尔教堂。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中文名: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
所处时代:近代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474-5-00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十七年(1928年),各国大使馆迁往南京,这一带仍驻有各国公使馆,直到北平和平解放。现巷内有东交民巷派出所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庄严宣布收回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领地,其建筑全部征用。从1959年开始,各国使馆先后迁往北京东郊建国门外。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历史从此结束。
法国使馆旧址 法国使馆旧址位干东交民巷15号。原为纯公府,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改建为法国使馆。现存的原建筑有大门,东1、东2、东3、西4共四座官邸及院内汉白玉莲花喷水池。院内四栋官邸,皆为二层楼,灰砖清水砖墙,配以石材装饰。 |
|
奥匈使馆旧址 奥匈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头条3号。西洋古典式建筑,立面大门作两层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现存使馆主楼与大门保存较完好。主楼上下二层都带有外廊。东西长约52米,南北约23米。整体造型较简洁,为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使馆大门风格与主楼一致,主体为三间,下有基座,上立塔司干式双圆柱,檐部饰以三垅板,上以三角形山花结束。 |
|
比利时使馆旧址 比利时使馆旧址位于崇文门西大街9号、台基厂十字路口东北角。主楼为英国都铎式风格,4栋配楼对称分布,为乡村别墅式。现存建筑有使馆办公楼和四栋官邸。办公楼坐北朝南,官邸分列东西两侧,中央为大片绿地。绿地中央有一大水池。现为紫金宾馆。 |
|
日本公使馆旧址 日本公使馆旧址位于东交民巷23-1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使馆由办公用的本馆和其后面的宿舍两部分组成,本馆建筑面积582.4平米,宿舍117.7平米,均为砖墙承重木屋架的平房。本馆由南、北、西三栋房子围合成的“U”型,东侧由木构走廊相连。是东交民巷地区现存的最早的建筑物,是这一地区19世纪建造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也是了解北京地区近代建筑发展过程的重要代表。 |
|
日本使馆旧址 日本使馆旧址位于正义路2号。现存主楼与大门,主楼地上两层,立面为欧洲古典式。大门中间为砖券大门,两边装饰粗大壁柱,并建有券廊和柱廊。使馆大门及主楼造型是西方古典主义与巴洛克和中世纪多种要素的混合体,其特点是,不讲究古典比例,而追求多种要素的结合,它是近代西欧集仿主义的风格,更是近代日本模仿欧式风格的典型。现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
|
意大利使馆旧址 意大利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1号。最初的意大利使馆设在东交民巷东口路北,与其他外国使馆相隔较远。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意大利使馆首当其冲被攻克。清宣统二年(1910年)前后,在现址建新使馆。现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
英国使馆旧址 英国使馆旧址位于东长安街14号公安部大院内。这里原来是康熙皇帝第七个儿子允祐的王府。传到贝子奕梁时,王府被俗称为梁公府。清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抢占王府后,以王府建筑为中心,四周布以中国传统和西洋古典风格的建筑群。大门仿罗马凯旋门风格,是一座两层三间的门楼。 | 英国使馆旧址 |
正金银行旧址 正金银行旧址位于正义路(御河桥路)4号,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该楼位于街道转角处,平面为曲尺形,西肢较长,南肢较短。建筑为砖石结构,地上2层,地下一层。其外部造型,属于欧洲19世纪流行的古典折衷风格,但还具有明显的荷兰古典主义风格。 |
|
花旗银行旧址 花旗银行旧址位于东交民巷36号,坐南朝北,与原俄国使馆隔路相对,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正立面朝北,面临街道。立面三层由水平檐线划分为上下两部分,约成一与三之比。东、西立面处理简单,根据需要安排窗户及侧面出入口,只把北立面的水平檐部线脚连续围合。整个楼体体型完整,比例良好,外观稳定厚重,是典型的近代古典主义银行建筑风格。2001年对内部进行了改造装修,作为警察博物馆对外开放。 |
|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位于东交民巷西段路南34号,坐南朝北。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外观具有西欧近代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但又有尼德兰古典主义的影响。整体墙面为红砖砌筑,用灰白石材做柱子和分层线脚、檐口、门窗套等,各立面造型不尽相同。现为机关单位使用。 |
|
国际俱乐部旧址 国际俱乐部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8号。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布局不很规则,主要入口在西面,南面有次要入口。入门后,经前厅和走道进入楼梯厅。楼梯为平行双分式,西北部还有一辅助楼梯。根据使用不同,设有大、中、小不同面积的活动室。南面次入口前原为敞廊,并有门直通室外活动场地。现已将敞廊封堵,改为房间。建筑主体结构没有大的变动。现由机关单位使用。 |
|
法国兵营旧址 法国兵营旧址位于台基厂三条3号。现状保留有大门、法军宿舍和西南部军官楼,其它建筑均已拆除。兵营主建筑为两幢士兵宿舍,彼此相距约10米,每幢十四开间,长约52米,进深12米多。西南部军官楼,上下二层,砖木结构,南北坡屋顶,南侧上下为通廊,南立面栱形窗,下层与上层单双相配,下层东西亦有栱门进入一层廊,东侧有楼梯上二层。北立面为砖墙带小栱卷窗,楼两端为向北突出的砖楼,该建筑仍为原貌,只是南部外贴建一铁梯上二层。现为民居。 |
|
淳亲王府 淳亲王府位于东长安街4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后,曾改作英国使馆,王府原街门面临御河,其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群,分前殿后寝两个院落,现存仪门、正殿、翼楼、寝殿及配殿等。东路原有建筑已不存,现存为原英国使馆时期仿建官邸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西路原属花园,现存改建四合院一所和添建的英式楼房。 |
|
圣米厄尔教堂 圣米厄尔教堂为哥特式风格,占地面积2656.4平方米,清水砖墙,内部为木结构,立面为三个尖顶钟楼,用尖券、壁柱、玫瑰窗和壁龛装饰,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三开间,南北进深十四开间。 圣米厄尔教堂主体建筑为高二层,教堂坐北朝南,位于多级台基之上,平面为巴西利卡式,南北进深十四间,东西面宽三间。由南向北依次为门厅、前厅、正厅和祭坛;前厅上方有唱诗厅;正厅由两列圆柱分为中厅和侧廊,中厅宽阔,侧廊狭窄;正厅北端为祭坛,祭坛部分是突出平面的多边形。 |
|
使馆区的形成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条约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可自行防守,常备军队,分保使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由此正式规定设立使馆区,即北至东长安街,南至城墙,西至兵部街,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并在东、西、北三面修高大围墙。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各国使馆全部扩建,民国元年(1912年)形成全新欧式街区,有各国使馆、官邸、八国兵营,两所大医院,五座大银行,一座大饭店,两所俱乐部,几处洋行和两所教堂,当时中国海关和邮政交英国人经办,因此清海关总税务司和邮政总局也设在东交民巷内。
洗刷耻辱
东交民巷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耻辱,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使馆,还将街名改为“鸡鸣街”。因为《推背图》中有“金鸡啼后鬼生愁”的谶言,改为“鸡鸣街”,其中就含有蔑视洋鬼子的意思。
民国四年(1915年),大总统袁世凯为了当皇帝,派代表在日本使馆的一座小楼内,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进一步出卖国家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否决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收回德国在山东利益、废除“二十一条”和各国在华侵略利益的提案,中国人民被激怒了。民国八年(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游行队伍义愤填膺,在东交民巷向列强使馆提交了抗议书。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同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规模入城式,特意从东交民巷通过,以洗刷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
地理位置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交通信息
乘坐北京市公共交通:公交车52路、120路王府井站,60路台基厂路口西站;地铁2号线崇文门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