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斋堂镇 编辑
斋堂镇,北京市门头沟区下辖镇,位于东经115°32′46″~115°50′07″,北纬39°54′02″~40°08′00″之间。地处门头沟区西部山区,东与雁翅镇、大台街道相邻,南接房山区大安山乡,西与清水镇接壤,北邻怀来县官厅镇,镇域面积382.17平方千米。
唐代时期,斋堂地区属广平县。辽金时期,属玉河县。元至明清时期,属宛平县,后为宛平县八区斋堂乡。抗战时期八路军进驻斋堂川,建平西抗日根据地,属昌宛县。解放后属河北省宛平县。1952年,属北京京西矿区。1958年,属门头沟区。1990年2月,设斋堂镇。1994年,沿河城乡并入。2001年,军响乡并入。 截至2018年末,斋堂镇有户籍人口有13677人。 截至2019年10月,斋堂镇下辖1个社区和29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斋堂镇东斋堂大街45号。
2011年,斋堂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802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工业增加值1642万元。财政总收入3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税收2310.5万元。从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4.3万元,增值税94.4万元,企业所得税39.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33%、236%。人均财政收入230.5元,比上年增长117.3%。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斋堂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中文名:斋堂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北京市门头沟区
地理位置:门头沟区西部山区
面积:382.17 km²
下辖地区:1个社区和2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东斋堂村
电话区号:010
邮政编码:102309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东胡林人遗址、爨底下村、灵水村、沿河城与敌台
车牌代码:京
人口:13677人(截至2018年末)
斋堂镇
辽金时期,斋堂地区属玉河县。
元至明清时期,斋堂地区属宛平县,后为宛平县八区斋堂乡。
抗战时期八路军进驻斋堂地区斋堂川,建平西抗日根据地,属昌宛县。
解放后,斋堂地区属河北省宛平县。
1952年,斋堂地区属北京京西矿区。
1958年,斋堂地区属门头沟区。
1990年2月,设斋堂镇。
1994年,沿河城乡并入。
2001年,军响乡并入。
截至2019年10月,斋堂镇下辖1个社区和29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斋堂镇东斋堂大街45号。
社区 | 斋堂小城镇社区 | ||||
行政村 | 西斋堂村 | 东斋堂村 | 马栏村 | 火村 | 高铺村 |
青龙涧村 | 黄岭西村 | 双石头村 | 爨底下村 | 柏峪村 | |
牛站村 | 白虎头村 | 新兴村 | 向阳口村 | 沿河城村 | |
王龙口村 | 沿河口村 | 龙门口村 | 林字台村 | 西胡林村 | |
东胡林村 | 军响村 | 桑峪村 | 灵水村 | 法城村 | |
杨家村 | 张家村 | 吕家村 | 杨家峪村 | —— |
位置境域
斋堂镇,位于东经115°32′46″~115°50′07″,北纬39°54′02″~40°08′00″之间。地处门头沟区西部山区,东与雁翅镇、大台街道相邻,南接房山区大安山乡,西与清水镇接壤,北邻怀来县官厅镇,镇域面积382.17平方千米。
斋堂镇
地形地貌
斋堂镇地处门头沟山区中腹,南有老龙窝,北有黄草梁、棋盘山,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黄草梁、老龙窝、柏峪梁等,境内最高峰黄草梁位于斋堂镇西部,海拔1773米。
土壤
斋堂镇主要为棕壤和褐土。
植被
斋堂镇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型。蕨类、裸子、被子类野生植物均有分布。
气候
斋堂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0℃,冬季最低气温-2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夏季最高气温37℃,极端最高气温40℃。年平均温差12.6℃。无霜期170天。年平均降水量475毫米。
水文
斋堂水库
矿产资源
斋堂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金、银、铜、铁、锡、花岗岩石、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储量2.7亿吨,金、银、铜、铁、锡储量较少;花岗岩石储量20亿吨;大理石储量1亿吨。
自然灾害
斋堂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和泥石流、病虫害等。
截至2018年末,斋堂镇有户籍人口有13677人。
农业
斋堂镇共有耕地面积0.6万亩,人均0.5亩;林地面积52万亩。
2011年,斋堂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8亿元,比上年增长66.7%。
斋堂镇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
2011年,斋堂镇生产粮食438吨,人均32.3千克,其中玉米371.2吨,谷子66.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小豆、绿豆等。
斋堂镇畜牧业以猪、羊、鸡饲养为主。
2011年,斋堂镇生猪饲养量350头,年末存栏197头;羊饲养量4576只,年末存栏4099只;鸡饲养量7.9万羽,年末存栏2.5万羽。
2011年,斋堂镇生产肉类594.8吨,其中猪肉110.6吨,羊肉58.8吨;禽蛋52.5吨;畜牧业总产值1479.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8%。
截至2011年末,斋堂镇累计造林11万亩,其中防护林10万亩,经济林1万亩,四旁植树2万株,林木覆盖率81%。
2011年,斋堂镇果品种植面积10402亩,其中核桃426亩,产量2550吨;杏扁5000亩,产量1250吨;红杏1000亩,产量75吨。
工业
2011年,斋堂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802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工业增加值1642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斋堂镇财政总收入3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税收2310.5万元。从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4.3万元,增值税94.4万元,企业所得税39.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33%、236%。人均财政收入230.5元,比上年增长117.3%。年末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农商银行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职人员200人;镇级剧院1个,演出8场次,观众达3000人次。村级剧院25个,演出场次130次,观众达2.8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25个,年放映1200场次,观众达36万人次;文化服务中心1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图书室28个,总建筑面积5730平方米,藏书2968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30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柏峪剧社、秧歌队、小车会、腰鼓队等。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体育场地31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赛事有北京国际徒步大会。2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
2010年5月开通镇村广播,现有广播喇叭889只,入村率98%,通响率100%。
2000年3月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6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76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0人;小学2所,在校生357人,专任教师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9人,专任教师2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3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社区医疗服务中心1个,卫生院1个;床位8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6张,固定资产总值204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
2011年,斋堂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2562人次,出院病人154人次。
2011年,斋堂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4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斋堂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171户,人数2939人,支出1241.4万元,月人均413.7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090户,人数8061人,支出3162.3万元,月人均326.9元,比上年增长2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7.4万元,比上年减少28%。社会福利费12.7万元,比上年增长27%。社区服务设施3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9个。新增就业人员34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2人,全年共帮助1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
2011年,斋堂镇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502人,参保率99%。
基础设施
2011年,斋堂镇共有邮政网点1个,村级投递点80个,通邮率100%;征订报纸2100份、杂志150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883户,比上年减少56户;宽带接入用户15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
2011年,斋堂镇售电量累计完成374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供电可靠率99.9%。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199千米,生产能力3600吨/日;排水管道171.2千米;污水治理项目1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500吨。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20千米,用电负荷120千瓦。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热水供热管道总长度40千米,供热面积6.5万平方千米;供热用户480户,其中工业用户20户,居民用户460户,供热普及率为100%。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供(加)气站3个,煤气用户6835户,其中居民用户6835户,燃气普及率为98%,月煤气平均用量1773立方米。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271.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67公顷,绿化覆盖率98.4%,人均绿地200平方米。
斋堂镇镇域内有109国道过境,境内长8千米;北京公交892路直通门城地区。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道路总长度1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0米;道路铺装面积1.6万平方米;镇区桥梁2座,总长度0.8千米。
2011年末,斋堂镇共有公交汽车线路1条;公交运营车辆58辆,万人拥有辆46台,年客运量160.9万人次。
综述
斋堂镇是全国知名的历史名镇,镇域内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有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爨底下古建筑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等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王家山惨案遗址、宛平抗日烈士纪念碑两处。古道、古戏台、古塔遍布全境。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燕歌戏、山邦子戏、蹦蹦戏、秋粥节、转灯会、霸王鞭等,其中柏峪燕歌戏、西斋堂山邦子戏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项目
柏峪燕歌戏
柏峪燕歌戏
2006年12月21日,柏峪燕歌戏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西斋堂山梆子戏
西斋堂村山梆子戏以“六合班”为传承主体。道光年间,在姓史兄弟俩班主带领下盛行几十年。光绪末年,戏班日益衰落,传至第二三代时开始有了两支分组戏班。历史上“六合班”的知名演员很多,像王存秀、杜洪禄等。尚在的后代传人有九辈之多,第一辈都已七八十岁了。戏曲的传承主要是戏班师傅指导、口传心授,在本村辈辈相传。
山梆子戏的唱腔和板式是旧时“山陕梆子”的韵调及原始形态与当地小调、民歌、方言的融会贯通,戏中的道白既不是山陕话,也非京韵话,而是地道斋堂地方话,属于板腔体;音乐特点主要是主韵循环体、主曲变腔体,音区多以女性唱腔音区为准,板式丰富,音乐伴奏分文、武场。
2007年6月20日,西斋堂山梆子戏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传统村落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
2012年12月17日,爨底下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马栏村
马栏村
2013年8月26日,马栏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黄岭西村
黄岭西村
2012年12月17日,黄岭西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灵岳寺
灵岳寺(山门)
2013年5月3日,灵岳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因是唐代古刹灵岳寺供游僧香客吃斋的地方而得名。
2001年,斋堂镇入选北京市郊区中心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斋堂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2022年11月,斋堂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