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花市街道 编辑
东花市街道,北京市东城区下辖街道,地处东城区东南部,位于东经116°24′46″~116°26′46″,北纬39°53′19″~39°54′07″之间。东依忠实里、广和路与朝阳区双井街道为邻,南邻广渠门内大街与龙潭街道毗连,西至北花市大街、南花市大街与崇文门外街道接壤,北靠明城墙遗址公园城墙与建国门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2.05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东花市地区属第十(外三)区。1954年,域内有关厢、白桥、下四条、西花市、上堂子5个街道。1958年9月,合并为东花市街道。
截至2020年6月,东花市街道下辖8个社区。 2011年,东花市街道总人口52775人,商业网点436个,财政总收入5003万元。
中文名:东花市街道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北京市东城区
地理位置:东城区东南部
面积:2.05 km²
下辖地区:8个社区
政府驻地:东花市北里西区3号楼
电话区号:010
邮政编码:100062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袁崇焕祠、隆安寺、明城墙遗址公园
车牌代码:京
人口:52775人(2011年)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东花市地区属第十(外三)区。
1954年,东花市地区域内有关厢、白桥、下四条、西花市、上堂子5个街道。
1958年9月,关厢、白桥、下四条、西花市、上堂子5个街道合并为东花市街道,沿袭至今。
截至2011年末,东花市街道辖东花市北里东区、东花市北里西区、花市枣苑、东花市南里、东花市南里东区、广渠门北里、忠实里、广渠门外南里8个居民委员会,下设270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东花市街道下辖8个社区, 办事处驻东花市北里西区社区3号楼。
东花市街道
东花市北里西区社区 | 东花市北里东区社区 | 花市枣苑社区 | 东花市南里社区 |
广渠门北里社区 | 广渠门外南里社区 | 忠实里社区 | 东花市南里东区社区 |
东花市街道地处东城区东南部,位于东经116°24′46″~116°26′46″,北纬39°53′19″~39°54′07″之间。东依忠实里、广和路与朝阳区双井街道为邻,南邻广渠门内大街与龙潭街道毗连,西至北花市大街、南花市大街与崇文门外街道接壤,北靠明城墙遗址公园城墙与建国门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2.05平方千米。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办事处
2011年末,东花市街道辖区总人口为52775人。总人口中,男性25609人,占48.5%。女性27166人,占51.5%。14岁以下3972人,占7.53%。15~64岁43034人,占81.54%。65岁以上5769人,占10.93%。
2011年,东花市街道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4.8‰。
商业外贸
2011年末,东花市街道共有商业网点436个。
财政金融
2011年,东花市街道财政总收入5003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东花市街道共有文化艺术团体34个,会员500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20个。俱乐部8所,文化专业户30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4000册。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1880平方米。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小花艺术团、富贵之花艺术团。
2011年末,东花市街道共有体育场地15处,体育社团9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5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和谐杯”乒乓球比赛、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街道运动会等。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东花市街道共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122人,专任教师183人。小学4所,在校生2043人,专任教师28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3所,在校生4603人,专任教师418人,初中适龄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东花市街道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
东花市街道垃圾分类
社会保障
2011年,东花市街道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4户,人数619人,支出38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月人均512元,比上年增长15.5%。医疗救助53人次。
2011年,东花市街道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8万元。社会福利费17万元,比上年增长9.7%。社区服务设施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8个。新增就业人员719人,有59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2人,年末城镇失业人数1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就业率为70%。
2011年,东花市街道共有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97人,比上年末增加297人。参加失业保险266人,比上年末减少3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594人,比上年末增加24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53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待遇38个,享受福利养老金415人。
东花市街道辖区有大街16条,胡同5条。
东花市街道电子地形图
地名由来
东花市街道因东花市大街在境内而得名。
明清北京城东南角楼
袁崇焕墓和祠
袁崇焕墓和祠位于东花市街道东花市斜街52号,为原广东义园旧址。祠堂和墓建于清代初期,俗称佘家馆,面南向,大门上原有后人题写的“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匾额。祠堂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过去,每逢年节和祭日,佘家后人挂上袁崇焕的画像,香烛供奉,如是数百年。祠堂后即为袁崇焕墓。坟丘,高约2米,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拱桌。墓地周围以砖砌花墙,植有四季常青的松柏。
1984年,袁崇焕墓和祠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对袁崇焕祠和墓进行修缮并对外开放。
2006年,袁崇焕墓和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崇焕祠
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东花市街道北部,是东便门至崇文门明城墙遗址,也是北京城内仅存的两处明城墙之一。公园东起东便门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东便门至崇文门明城墙遗址是北京城内仅存的两处明城墙之一。历史上明城墙全长25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
明城墙遗址(东南角楼)
隆安寺
隆安寺位于东花市街道东北部白桥南里1号,是北京外城著名佛寺。隆安寺坐北朝南,占地1万平方米,南北长160余米,东西宽60余米,整个建筑布局保存基本完好。前有歇山顶砖石仿木结构的山门,单拱券洞门上石额书“敕建隆安寺”。
隆安寺山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