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强 编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陈树强陈树强

陈树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树强

外文名:Chen Shuqi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教师

性别:男

人物履历

编辑
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哲学博士(社会福利)。

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

编辑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工作委员会顾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

出版图书

编辑

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日常生活的心路历程

作者名称 陈树强

作品时间2003-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丛书。

人物成就

编辑
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老人照顾等。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证据为本的实践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三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老人日常日常生活问题初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5期;“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日常生活的动机”,《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一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作为一个实践领域的社会福利政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基本概念的转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美国的历史性社会福利法案”,《中国社会工作》,1997年第3期;“简论政府社会福利角色及政策的转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社会工作教育的内容:国外社会工作教育对我们的启示”,《发展 探索 本土化——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试论我国社会福利系统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能途径”,《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三次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出版,1995年版;“社会工作的目标、焦点和功能”,《社会工作研究》,1994年第2期;“社会工作在西方的理解”,《社会工作研究》,1994年第1期;“社会工作的实质:历史的观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香港理工学院社会工作教育特色及其启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当前我国开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与困境”,《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新加坡的社会工作教育:现状与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我国少年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三级》(第2单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第2章),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社会工作概论》(2、3章),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社会政策概论》(第2、3、8、13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日常生活的心路历程》(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社区工作》(译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所获荣誉

编辑
2024年3月,陈树强荣获林护中国社会工作培训及发展基金2024年度“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

人物评价

编辑
陈树强教授不仅是社会工作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的积极践行者。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始终贯穿着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刻洞察。他将国际社会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推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共青团系统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方面,陈教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北京市和教育部的高度认可,更在社会工作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树强教授倡导的‘政策—实践’双敏感和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树立了新的标杆。他对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为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第十二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颁奖词)

下一篇 彭华民

上一篇 郭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