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类地行星 编辑
超级类地行星,又称超级地球,是指巨大的类地行星,因其大于太阳系内的类地行星又明显小于海王星等气态行星而称为超级类地行星。科学家推测这些行星拥有与地球相似的板块构造。超级类地行星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和火山。
中文名:超级类地行星
外文名:Super earths
别名:超级地球
发现者:亚历山大·沃尔兹森
发现时间:1992年(具体日期不详)
天体类型:类地行星
到2013年,开普勒任务发现的超级地球数量统计
理论上,类地行星可根据岩石种类分为两类,一类以硅化合物为主,另一类以碳化合物为主,像是含碳球粒陨石的小行星。这两类分别称为硅酸盐行星和碳行星。自1995年发现第一颗超级地球后,天文学家又陆续探测到上千颗超级地球。由于多数超级地球距离太远,天文学家无法直接通过普通天文望远镜用肉眼观察,而只能依靠光谱分析等探测方式间接测算出超级地球的存在。
组成
在科学计算上,如果可以同时利用径向速度及凌日法侦测到某超级地球,那该星球的质量与半径便可确定,并可延伸计算出出该星球的平均总体密度。低密度的星球可能是由氢和氦元素组成,类似于迷你海王星;中密度的星球主要元素组成可能包括水,类似于海洋行星,或是该星球内部有一颗密度大的核心,但外围被一层广大的气体覆盖着,类似于较小的气体行星。另一项常用的推论条件是当某超级地球的星球半径大于地球半径1.5倍条件下,其密度随星球半径增加而增加;但若是其密度随星球半径增加而下降,则该行星可能是其内部为岩石核心,但其被一层气体包覆着;这推论条件主要建立在观察过65个小于地球半径4倍的超级地球统计数据。高密度的超级地球推论是由岩石、金属或岩石与金属混和组成的,如地球和太阳系其它类地行星。而在超级地球内部可能是分层不明显,部分明显或内部分层完全明显。哈佛大学天文系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在线工具来分析超级地球的组成。
鉴于超级地球相对较大的质量,它们与地球在物理特性上有着一定的差距。一份以戴安娜·巴伦西亚(Diana Valencia)为主的团队针对格利泽876d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经由检测行星及其相应质量的凌日法所测得出来的半径,有可能推测出超级地球的组成结构。计算绕行格利泽876的行星所得出的范围,可以是在9200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1.5倍)的固态行星到地核大到超过12000千米以上(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有着冰层覆盖表面的液态行星。在这半径的范围之内,超级地球格利泽876d的表面引力为3.3g与1.9g之间。强大的表面引力是超级地球的主要特征,通常大于海王星与土星这样的行星,在某些情况下则大过木星。
温度
由于大气层的影响,无法测量超级地球上的反照率、温室效应与表面温度,通常只能得知该行星的平衡温度。例如:地球的平衡温度为254.3 K(-19°C),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温室气体让地表温度能保持温暖;但像金星的平衡温度为184.2 K(-89°C ),然而金星表面实际温度却是737 K(464°C),因其浓厚的大气层让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在以上的例子可以得知,无法从行星平衡温度来推算外星球的反照率、温室效应与表面实际温度。
磁场
地球磁场主要成因为地球内部的液态金属外核,但在超级地球上,其质量高的状况下在超级地球内部会产生高压,伴随着超级地球内部核心组成成分黏度更大,熔点也更高,导致内部核心地核与地幔分界不明显,成为无核心之星球。如果能在某个超级地球的岩石中找出氧化镁的存在,可推估氧化镁会以液态形式存在于超级地球内部,从而可推导出该星球地幔处可产生磁场。
水资源
欧洲空间局的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发现另一个恒星系统中外围庞大小天体(彗星等)集群并不是罕见的,在2013年早些时候,该望远镜也对著名的北落师门恒星系统进行观测。使用红外波段的观测技术可透过外围厚厚的尘埃盘,天文学家可以估计该恒星系统中有多少颗彗星在进入内侧轨道后被摧毁。科学家也假设了恒星系统中运行在轨道上的行星与彗星发生碰撞的事件,通过这些模型得出北落师门外围岩屑盘存在2600亿至83万亿颗彗星,而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云中的彗星数量被认为与此相类似。这项观测也对行星上演化出海洋进行推测,扩展了类地行星的可居住性和潜在的可居住系外行星。
在缺乏大质量气态行星(诸如土星和木星)的恒星系统中,位于内侧轨道的行星可避免大质量彗星的轰击,相反的是,较小的类海王星天体可使内侧轨道行星保持稳定的小型流星雨袭击。正因为如此,格利泽581与室女座61恒星系统正在受到外层盘状物质群中大量小彗星长期的撞击。考虑到格利泽581恒星系统已经有近20亿年的演化史,那么内侧轨道行星可能蕴藏着相当大的水资源。
板块构造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开普勒-22b
通过详细的模型,科学家发现了超级地球的行星内部结构,巴伦西亚和她的科研组测定了与板块的厚度有关的超级类地行星的质量,和板块承受的应力值。这些压力(非常缓慢的地球地幔对流的一部分)是导致板块变形和俯冲(一个板块沉到另一个板块的下方)的主要驱动力。对那些比地球大得多的行星来说,这种驱动力将比地球的更大。这个科研组发现,当行星质量增加时,它的切应力会随之增加,而板块厚度会变薄。这些因素削弱了板块,导致板块俯冲发生。板块俯冲是板块构造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更大的类地行星来说,上述因素更加必不可少。
研究前景
可能存在的行星九(Planet X)的想象图
已经被发现的超级地球还只是冰山一角,而随着现代观测手段的进步和新一代技术革新,发现超级地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专门用于发现系外行星的太空望远镜被送入太空,比如CoBoT、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它们将不断寻找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将来,人类将可能找到围绕着类 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公转、并且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系外行星,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星际移民将可能成为现实。
早期发现
1992年,亚历山大·沃尔兹森(Aleksander Wolszczan)与戴尔·费雷欧(Dale Frail)在发现脉冲星PSR B1257+12旁存在系外行星,其中外围的两颗行星质量皆为地球的4倍左右。这些行星也是最早被发现的系外行星。
2005年
格利泽876d想象图
2006年
OGLE-2005-BLG-390L b想象图
2007年
格利泽581c与地球和海王星比较
2008年
2008年6月2日,天体物理学家戴维·本内特(David P. Bennett)使用微引力透镜法发现了MOA-2007-BLG-192Lb,合作宣布了该行星。 这颗行星大约有3.3个地球质量,围绕着一个褐矮星运行。 这是当时发现的最小的系外行星。MOA(Microlensing Observations in Astrophysics)是一个由新西兰和日本研究人员的合作项目,在南半球使用微引力透镜来观察暗物质、太阳系外行星、恒星大气层。
2008年6月,欧洲研究人员宣布在恒星HD 40307周围发现了三个超级地球,该恒星的质量仅比太阳小。 三颗行星质量下限分别为地球质量的4.2、6.7和9.4倍。欧洲南方天文台科学家团队使用位于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通过径向速度法检测到这些行星。 此外,同一团队还宣布发现了另外一颗超级地球HD 181433 b,绕着HD 181433轨道运行,其质量是地球质量的7.5倍。这颗恒星还另外拥有两颗类木行星。
2009年
CoRoT-7 b想象图
2010年
Gliese 581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
2011年
2011年5月初由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正式公布了55 Cancri e的发现,环绕着编号为55 Cancri A的恒星,公转一周仅需18个小时。也就是说,在该行星上看到的太阳比地球上看到的大60倍,亮度大3600倍。行星表面温度2700摄氏度,麻省理工的天文学家认为如此高的温度不可能存在大气结构,但也有一些科学家相信足够强的引力能留住部分大气。由于主恒星有着较高的亮度,所以能进行许多较为敏感的测量。通过该行星可以对行星形成、演化以及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充分研究。
55 Cancri e的想象图
2012年
GJ 1214b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行
2012年11月,天文学家四发现可能适宜生命居住星球的HD 40307 b,体积相当于地球的7倍。恒星HD 40307位于绘架座,距地球约42光年,有三颗行星环绕,但是通过高度灵敏的数据滤波方法计算,该恒星系统还存在另外三颗行星。最远端的一颗行星处于“最佳位置”,与恒星的距离恰巧可使液态水存在。
2013年
开普勒62与太阳系比较
Gliese 667 C c上三个太阳的日落
2014年
开普勒10c与地球、海王星比较
2015年
Kepler 452 b想象图
2015年7月30日,《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一个六行星系统HD 219134的文章,其中三个超地球围绕一颗明亮的矮星运行。 HD 219134是在仙后座种距离地球21光年的一颗恒星。 轨道最短的行星是HD 219134 b,但它不在其恒星的宜居区域。
2016年
比邻星b表面的想象图
2017年
2017年2月16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60颗围绕临近太阳系的恒星系统运转的新行星,其中包括一颗表面多为岩石的超级地球Gliese 411 b(Lalande 21185 b),Gliese 411是距离太阳仅8.31光年,是第四近的恒星系统。Gliese 411 b质量至少为地球的2.69倍,公转周期12.946天,但是这颗行星太热,生命无法在其表面生存。
TRAPPIST-1系统7颗行星与太阳系类地行星比较
2018年
巴纳德星b环境想象图
2019年
2019年7月,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团队宣布发现距离地球31光年超级地球GJ 357 d,其质量至少为地球的6.1倍,位于长蛇座。
2022年
2022年9月,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仅100光年的新行星,其中一颗可能适合生命生存。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这两颗行星都被称为“超级地球”,分别是LP 890-9b和LP 890-9c。LP 890-9b比地球大约30%,半径超过5200英里(约8369公里),仅需2.7天就能绕其恒星一周;LP 890-9c(后来被研究人员重新命名为SPECULOOS-2c)比地球大约40%,半径超过5400英里(约8690公里),轨道周期约需要8.5天。
2024年
2024年2月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找到一颗新“超级地球”,行星编号TOI-715b。该行星的宽度约为地球的一倍半,绕着一颗红矮星公转,轨道处在不远不近的“宜居区”内。由于母星很小,这颗“超级地球”绕行一周的时间仅有19个地球日。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该行星与地球的距离为137光年,约是地球距离太阳的8700万倍,但在天文学领域已经算相当近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