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木舟 编辑
独木舟又称划艇(英语:Canoe),是一种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桨驱动。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另一种是筏子)。原始的独木舟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历史。埃及,印度等地都发现过考古证据。非洲及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些部落还在按照古法制作独木舟。
中文名:独木舟
外文名:Canoe
别名:划艇
类型: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
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石锛、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在中国古籍《易经—系辞》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是刳木而成的。1958年,江苏武进县出土3条独木舟,据考证是春秋战国时的独木舟,长11米,宽0.9米,深0.4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平底独木舟
第三种是尖头尖尾独木舟,舟头翘起,尾部也起翘。如1958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当属西周时期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
如今的舰船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独木舟演变过来的。
在瑞士和其邻近地区,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除此之外,印第安人的独木舟和波利尼希人的双体独木舟也较有名。印度有种独木舟,其船侧装有可以放置货物的横木板。新几内亚的独木舟可以几条横排在一起,上面用横梁固定,横梁上铺坐席,还装有风帆,可以航海。
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独木舟后来演变成木板船和木结构船,直至今天的各类船舶。可以这样说,没有独木舟,就没有现代舰船。
东北一些林区猎民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比如鄂伦春等民族使用的兽皮船,是用剥下的整张犴皮或鹿皮朝外制成船形,然后晾晒,干燥定型后就可以下水使用。这种兽皮船能载重二三百斤,乘两三个人或装少量货物都可以。因它轻便易携,又很结实,多在水流不太急,水面不宽的小河泊使用,但不能一次用得时间太长,以免把皮子泡软,影响浮力。在诸多类型的“船”中,算是十分特别的了。
江南,尤其是湖川(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一带,过去乃至当前也流行一种名为“舢板”或者“划子”的小船。“划子”用木板精心拼装而成,其造型与独木舟类似;为携带“鸬鹚”打渔的渔民所专用。以往,撑“划子”是江南小河上的一个特有的风景。
起源
独木舟
独木舟是人类祖先在原始社会就已广泛使用于渔猎和运输的水上劳动交通工具。原始的独木舟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过,例如非洲的埃及、南亚的印度和西欧的荷兰。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等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到9000年的历史。
现代的独木舟运动
皮划艇运动是1865年开始的,苏格兰人麦克格雷戈以独木舟为蓝图,仿制了一条小船,长4.57米,宽0.76米,重30公斤。麦克格雷戈从1865~1867年划船周游了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还编写了一本书,从而积极推广了皮划艇运动。1867年他所创建的英国皇家皮划艇俱乐部,举办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