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会奖牌 编辑
奥运会奖牌是奥运会中一种以奖牌奖励激励运动员的形式。其由每一届奥运会的组委会提供,但属于国际奥委会所有,并且由国际奥委会向获胜运动员颁发。
中文名:奥运会奖牌
外文名:Olympic medals
基本概况:一种以奖牌奖励激励运动员的形式
提供者:每届奥运会的组委会
颁发者:国际奥委会
颁发对象:获胜运动员
奥运会奖牌
第二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竞赛规程规定要颁发“特别富有艺术意义”的奖品,结果取消了奖章,而给每个奥运会参加者发了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图案是勇士手执橄榄枝。
随后几届奥运会,各自的奖章图案设计各具风格,没有形成固定的样式。
直到1928年,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奖章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里教授设计,图案是象征友爱、和睦、团结的手抱橄榄枝的女塑像。这枚奖章不仅授予运动员,也授予与奥运会同时举行的艺术竞赛的优胜者。自此,以后各届奥运会奖章正面的图案保持不变,只把举办地名与届数作相应的变更
1896年4月6日,当三级跳远比赛结束时,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诞生了,他就是来自美国的大学生康诺利。康诺利是美国哈佛大学古代语言专业的学生,他被神话之国的希腊和竞技所吸引,决定前往雅典参加比赛。当校长告诉他如果在学期结束前离校去参加比赛,也许就不能再回到学校学习时,康诺利大声宣布:“我要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我就离开哈佛大学。先生,再见吧。”
踌躇满志的康诺利终于圆了自己的冠军梦。他获胜后,运动场上奏起了美国国歌,升起美国国旗。这以后就成了奥运会的传统发奖仪式。
第1届奥运会,对奖牌质量的成分、规格大小和图案设计等,都无严格的规定。据说,东道主认为金子常常与赌博游戏连在一起,显得俗气,故奖牌只有银、铜牌两种。授予冠军的是银牌和橄榄枝环,授予亚军的是铜牌和月桂花冠,授予第3名的则只有铜牌。但是,为了统计上的方便,本届奥运会奖牌仍按金、银、铜3类计算。
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首次向前3名优胜者颁发金、银、铜质奥运会奖牌,并将颁奖仪式放在决赛后的现场进行。
1932年举行的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次按金、银、铜牌设置不同高度的领奖台,并规定在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立即发奖,而不是等比赛全部结束后再集中发奖。
国际奥委会对颁奖礼仪进行了规定:在奥运会期间,奖章应由国际奥委会主席(或由他选定的委员)在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颁发。
在每项比赛结束后,立即在比赛举行场地以下述方式颁奖: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身着正式服装或运动服登上领奖台,面向官员席(冠军站在中间,亚军站在右侧,季军站在左侧,冠军站的位置比亚军和季军站的位置稍高),然后宣布他们的名字和其他获奖者的名字。
冠军代表团的旗帜应从中央旗杆升起,第2名和第3名的代表团的旗帜分别从紧靠中央旗杆右侧和左侧的旗杆升起。奏冠军代表团的国歌时,奖章获得者应面向旗帜。
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只向各单项前两名颁发奖章,而且是冠军得的是银牌,亚军得的是铜牌。当时的奖章由法国艺术家夏普伦设计,直径为50毫米。同时,组委会还按照古老的传统,向获胜运动员献花环,第1名的花环用橄榄枝编成,第2名则用月桂叶编制。此外,优胜者还得到大会颁发的奖杯、花瓶等奖品。射击比赛的获胜者最实惠,他们得到短枪和来复枪作为奖品。
1904年第3届奥运会,第1名得到了金质奖章。
1907年5月,国际奥委会决定要为奥运会奖章制定标准式样,两年以后对奖章式样作出了如下规定:奖章的正面是统一图案,反面可由举办该届奥运会的东道国自行设计图案。
1928年第9届奥运会,奖章正面的图案才正式统一。它采用了佛罗伦萨艺术家卡西奥里精心设计的图案,为运动场旁边左手抱花、右手高举橄榄枝的女神像,运动场上面是奥运会的届数、地点和年代字样。奖章两面都写着“胜利、友爱、团结”的字样。奖章的规格也有规定,为圆形,直径至少应为60毫米,厚3毫米。第1名为镀金的银牌,镀金量至少为6克纯金,俗称“金牌”。第2名、第3名分获银牌和铜牌。第1名和第2名奖牌银的纯度额在92.5%以上。此后,历届奥运会奖章都以此图案和规格为标准。
1956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奖章上要标明运动项目。国际奥委会对奖章的大小、图案没有专门规定,但最后也需得到它的通过。国际奥委会还规定,冬季奥运会的奖章和奖状应同夏季奥运会有所区别,但是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每届奥运会,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奖章的设计方案都必须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首肯。
对于奖章和奖状的颁发,根据比赛项目和参加人员性质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规定。对个人比赛项目,第1名的奖品为银质镀金奖章和奖状,第2名为银质奖章和奖状,第3名为铜质奖章和奖状。奖章应表示它们所奖的运动项目并且固定在一条可分的链条或带子上,以便佩挂在运动员颈部。获得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第8名的运动员有奖状但无奖章。如果出现并列第1名、第2名或第3名,则并列的每位运动员都得到奖章和奖状;对团体比赛的运动大项和其他运动大项中团体比赛的运动小项,冠军队的队员,凡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至少参加了1场比赛的,每人都被授予l枚银质镀金奖章和奖状。获第2名的队的每位队员被授予银质奖章和奖状,获第3名的队的每位队员被授予铜质奖章和奖状。获得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和第8名的队的队员获得奖状。
奥运会纪念章是铜制的,一般为圆形,图案没有统一的规定。除了纪念章外,奥运会组委会还向每个参加者颁发奥运会证书。
纪念章和证书不能发给退出奥运会的代表团的成员。如果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被取消比赛资格,他的奖章和奖状必须退回国际奥委会。另外,纪念章的设计图案同奖章一样,其版权属于国际奥委会所有。如果主办国要求版权转移,必须用书面形式由该国奥运会组委会起草必要的文件,并请国际奥委会签字。
纪念牌
奥林匹克纪念牌发给全体运动员(包括奥运会奖牌获得者)、运动队的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出席奥运会的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与秘书长、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主席和秘书长,以及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名额内由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正式任命的裁判员、计时员、检查员、司线员等等,作为参加奥运会的纪念。
荣誉册
每届奥运会组委会都制作一部奥林匹克荣誉册,每个比赛项目的奖章获得者(前3名)和奖状获得者(第4名至第8名)的名字都显著地登载在上面。荣誉册送国际奥委会存放于奥林匹克博物馆,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史料永久保存。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运会的比赛是运动员个人之间的比赛,国际奥委会不排定各国家在世界上的名次,而是由奥运会组委会建立一部记载每个项目的奖章和奖状获得者名字的荣誉册,并交由国际奥委会保存。另外每个奖章获得者的名字应显著地加以登载并且在主体育场永久展示。平时我们在各种媒体上所看到的排行榜都是非正式的。这种排行榜一般有两种标准,一是根据代表团的积分,另一种是根据各代表团所获得的金牌或奖牌数。按后一种排法,在已举行的31届夏季奥运会中,美国有15次排名第1,苏联(1992年为独联体)7次,希腊、法国、英国、瑞典、德国、中国各1次。
1978年奥运会章程正式制定之前,对奖牌的制作并未作出具体规定。根据1978年制定的奥运章程规定,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不得小于60毫米,厚度不得小于3毫米,金、银牌必须用纯度为92.5%的银子制作,金牌至少要镀金6克。
奥运会奖牌的设计和制作,历来都由主办城市的组委会负责,国际奥委会和国家奥委会都不参与。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时,只有第1和第2名优胜者才能获得奖牌,冠军得一枚银牌,亚军得一枚铜牌。另外授予冠军橄榄枝皇冠,亚军是月桂枝皇冠。这届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为50毫米。
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是至今唯一的不授予奖牌的奥运会,冠军们的奖品是值钱的艺术品。此后6届奥运会,奖牌分别由组委会独出心裁设计制作,形状各异。
1909年通过一项规定,对奖牌正面的设计实行标准化。奖牌的直径由30毫米
奖牌正面是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像。反映主办城市特色的背面图案为:中央是东京奥运会会徽,周边进行了表现光辉荣耀主题的立体感很强的雕刻。奖牌的直径为8.5厘米,厚0.77~1.21厘米。三种奖牌的重量不同,金牌556克,银牌550克,铜牌450克。东京奥运会奖牌利用回收的废旧手机和小型家电中的贵金属作原材料,以体现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绿色环保主题。

奖牌反面
第三十三届
【主词条:2024年巴黎奥运会】
| 2024年2月8日,巴黎2024组委会在其总部正式公布了即将在下届夏季奥运会、残奥会上颁发给获奖运动员的奖牌。 按照传统,奖牌分别为金牌、银牌和铜牌。然而,与从1896年雅典奥运会开始累计颁发出的36600枚奖牌不同的是,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每块奖牌上都将配有特殊细节,即法国的象征——埃菲尔铁塔的一小块组成部分。 |
【主词条:1924年夏慕尼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一个冬季运动员双臂张开,右手持一双冰鞋,左手持一副滑雪板。背景是阿尔卑斯山山峰。 |
| 奖牌背面, 刻有十四行的法文文字:“夏蒙尼冬季奥运会、1924年1月25日至1924年2月5日、由国际奥委会支持、法国奥林匹克组织委员会组织” |
第二届
【主词条:1928年圣莫里茨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是张开双臂的滑冰运动员,周围环绕着雪花。 |
| 奖牌背面,顶端是奥运五环,下面刻有“第二届冬奥会-圣莫里茨 1928”字样。两边是一个桂枝。 |
第三届
【主词条: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 上方是右手持着桂冠的女神,坐在云端中。背景是ADIRONDACK山脉, 山脚下是冬季运动场和盐湖城风光。 |
| 奖牌背面,顶端是奥运五环,底端是桂枝。中间刻有“第三届冬奥会 盐湖城1932”的字样。 |
第四届
【主词条:1936年加米施-帕滕基兴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上方是一辆行驶在凯旋门上的三马马车,由手持桂枝的胜利女神驾驶。下方展示了几种冬季运动会是用的器具。边缘刻有“GARMISCH-PARTENKIRCHEN”字样。 |
| 奖牌背面,只简单刻有奥运五环和“IV. OLYMPISCHE WINTERSPIELE 1936”字样。 |
第五届
【主词条:1948年圣莫里茨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 在两片雪花中间,刻有“第五届冬奥会-圣莫里茨”字样。 |
| 奖牌背面,以奥运五环为背景,一只手托着点燃的火炬。左右两侧各有三片点缀性的雪花。上半部分的边缘刻有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
第六届
【主词条:1952年奥斯陆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上方是火炬,下方是奥运五环。背景刻有希腊语的“奥林匹亚”。边缘是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法语字样。 |
| 奖牌背面有挪威语“第六届冬奥会,奥斯陆1952”字样, 三片雪花和奥斯陆城市宾馆的象形图案。 |
第七届
【主词条: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是戴着五环的女子头像,右侧有奥运火炬。边缘刻有“VII GIOCHI OLIMPICI INVERNALI”字样。 |
| 奖牌背面,POMAGAGNON山脉与雪花重叠再一气。边缘刻有“CITIUS ALTIUS FORTIUS - CORTINA 1956”。 |
第八届
【主词条:1960年斯阔谷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是两个年轻男女的侧面头像, 代表着世界和美国的朝气蓬勃。边缘刻有“第八届冬奥会”字样。 |
| 奖牌背面设计简洁,仅在中央刻了奥运五环,边缘是奥林匹克格言“更快 更高 更强”。 |
第九届
【主词条: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阿尔卑斯群山,边缘刻有“因斯布鲁克1964”的字样。下方是体育项目的名称。 |
| 奖牌背面,是该届奥运会标志—由奥运五环和因河大桥组成,边缘刻有“IX - OLYMPISCHE WINTERSPIELE”的字样。 |
第十届
【主词条: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
| 本届奥运会奖牌是历届奥运会奖牌中首次以体育分项分类的。奖牌正面是该届奥运会的标志。 |
| 奖牌背面是体育分项的象形图案。 |
第十一届
【主词条:1972年札幌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 是一条微微凸起的线条。 |
| 奖牌背面刻着“第十一届冬奥会 札幌 72”的英日文字样。 奖牌由财政部铸造, 一共89种,267枚。 |
第十二届
【主词条: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与1964年奥运会奖牌背面相同的标志—由奥运五环和因河大桥组成。因河大桥作为因斯布鲁克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该城市名字的由来。它象征着个民族的友谊和统一。 |
| 奖牌背面,是以阿尔卑斯山为背景的滑雪区域。右边有奥运圣火。 |
第十三届
【主词条: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一只手举着奥林匹克火炬,背景是山脉,饰有五环和“第十三届冬奥会”的英文字样。 |
| 奖牌背面刻有杉树枝及本届奥运会标志和“Lake Placid 1980”字样。 |
第十四届
【主词条: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由一片雪花和奥运五环组成,并刻有“XIV Zimske Olimpijske Igre - Sarajevo 1984” 的字样。 |
| 奖牌背面是一个戴有桂枝的运动员头部轮廓 |
第十五届
【主词条:1988年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
| 奖牌正面是单线条勾勒的一片雪花,并刻有 “第十五届冬奥会 卡尔加里1988”的英法文字样。 |
| 奖牌背面是两个人的侧面像,分别为戴有桂冠的运动员和戴有滑雪杖、雪橇、枪等头饰的印第安人。 |
第十六届
【主词条: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
|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奖牌是经由手工,以水晶为原材料制成,上面镶嵌金、银、铜,制作步骤繁多,一枚奖牌需要35人的流水线。 奖牌正面是奥运五环, 背景为叠嶂的群山。奖牌上方刻有桂枝,下方刻有英法文的“第十六届冬奥会”字样。 |
| 奖牌背面是素色水晶雕成的图案,有力的线条象征着山脉。 |
第十七届
【主词条: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
| 1994年第17届冬奥会在挪威北部城市利勒哈默尔举行。本届冬奥会东道主打破传统,采用挪威花岗岩作原料,表面镶嵌金、银、铜来制作赛会奖牌。 |
|
第十八届
【主词条: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
| 为了突出地方特色,198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奖牌使用了涂漆技术。即将漆涂在圆形的黄铜板上,运用泥金画、景泰蓝和精细的金属加工技术制作而成。 奖牌正面,是橄榄枝环绕的朝阳,以及奥运会标志。 |
| 奖牌背面是用泥金画技术描绘的信州地区在朝霞映衬下层峦叠嶂的群山和本届冬奥会的标志。奖牌直径8厘米、厚度9.7毫米,金牌重256克,银牌250克,铜牌230克。 |
第十九届
【主词条: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
| 作为历届奥运会最重的奖牌,金银牌各有567克,铜牌454克。同时本届冬奥会的奖牌首次根据体育项目的划分采用了不同的图案。 奖牌正面,刻有冲出冰山与火焰重围的运动员的图样,代表着奥林匹克精神、人类的精神活力以及被激发出的能量,而“Light the Fire within”(点燃心中的火)的字样则被镌刻在奖牌正面左方。 |
| 背面是希腊的胜利女神-NIKE,手持象征橄榄枝桂冠的一片树叶。女神臂弯里是奖牌所属的运动项目名称。 奖牌形状似犹他河的卵石,同时具有现代和乡村的风格,象征着美国西部精神。每枚奖牌都是手工制作,且独一无二,就如同经历风雨侵蚀的石头。 |
第二十届
【主词条: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
| 奖牌为圆形,中间有一块圆形镂空,这个设计成功地把都灵冬奥会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奖牌的形状正好体现了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广场”。广场是意大利的标志性形象。中间镂空的奖牌就像一枚奥林匹克的戒指,一枚象征着胜利的戒指,中间空着的一块还象征了我们的胸膛,胸膛下跳动的心脏和生命展示了对伟大的奥运会的热情。 挂着奖牌的丝带也不是直接连在奖牌的顶部,丝带穿过中间的圆洞,随意而优雅地系在奖牌上。 |
| 奖牌的正面是冬奥会的图案,反面将刻上运动箴言。为了突出此次冬奥会的三个中心口号,制作奖牌使用了有光泽并且光滑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圆洞磨得相当细致。 |
第二十一届
【主词条: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
| 奖牌的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首次呈现起伏的波浪形,令人联想起2010年冬奥会举办地区以及加拿大其他地方常见的景观——海浪、飞雪和山峦。冬奥会奖牌为圆形,冬季残奥会奖牌为圆角的方形。其面积相等,这在奥运史上也是第一次。 加拿大原住民设计师考琳·亨特创作的两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抽象画,分别成为冬奥会奖牌和冬季残奥会奖牌正面图案的来源。每枚奖牌截取画面的一小部分,没有一枚奖牌的正面图案是相同的,这使每枚奖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奥运史上开创先例。 |
| 对于环保的设计目前已经延伸到了奥运会上,2010温哥华冬奥会奖牌采用电子废料中的回收金属制造,设计师以奥运来提供人们对环境变化的关注。而且奖牌本身就拿了一个世界纪录,每枚重量大约达到500至576克,是奥运史上最重的奖牌。 |
第二十二届
【主词条: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
冬季奖牌
第二十三届
【主词条: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
2018年平昌冬奥会奖牌
第二十四届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
【主词条:2010年新加坡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 作品名称为“是的,青年人能”(Yes, Youth Can)。该设计将被刻画在新加坡2010青奥会金银铜奖牌的正面,并于2010年8月14日至26日青奥会召开期间授予获奖运动员。 |
第二届
【主词条: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 青奥会奖牌的正面图案设计,出自由国际奥委会主办的南京青奥会奖牌设计大赛获奖者马特伊·奇卡(Matej Čička)之手。 奖牌背面由南京青奥会主办方设计。设计从南京古城美景中汲取灵感,融入了多项南京元素,包括古城墙门、传统建筑、秦淮河以及闻名遐迩的梅花。主办方的设计理念是,既与马特伊的设计保持风格和谐,又体现出简约、生动、青春的特色。 |
第三届
【主词条: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 国际奥委会发起在线竞赛,为2018年青奥会征集奖牌正面设计,吸引了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人参赛。评审团由国际奥委会成员和国际奥委会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夏季青奥会特色活动“青年记者”和“青年变革者”活动的参与者组成。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穆罕默德·法里德·胡森凭借其作品《胜利的焰火》赢得比赛。这位当时仅18岁的年轻人解释了他的设计含义:“烟花代表着青奥会激动人心的场面和赢得赛事的荣耀,在青奥会上,各国选手亲如一家,共同参赛,一同欢庆。飞向天空的焰火,象征着青年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过程。” 奖牌背面由24岁的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组委会平面设计团队成员费尔明·伊加莱塔创作。他在设计中引入了正面烟花的设计,并将其与那届青奥会的视觉形象相结合。该图案之上是本届青奥会会徽。 |
【主词条:2012年因斯布鲁克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本届冬青奥会的奖牌于2011年12月揭晓。它们是由冬青奥会组委的平面设计团队与奥地利造币厂的雕刻家赫伯特·沃纳合作设计的。
冬季青奥会奖牌
第二届
【主词条:2016年利勒哈默尔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三届为征集利勒哈默尔冬青奥会奖牌背面设计,国际奥委会发起了在线竞赛,吸引了来自超过65个国家涵盖各年龄层的300多人参赛。包括国际奥委会成员克劳迪娅·伯克尔、安吉拉·鲁吉耶罗以及过往青奥会大使和年轻记者在内的评审团负责评选最终方案。
冬季青奥会奖牌
奖牌背面设计包括奥运会会徽以及风格十足的山型图案,而山正是2016年利勒哈默尔冬青奥会的主要视觉标识。那届冬青奥会的口号“Go beyond. Create tomorrow”(“超越、创造明天”)同样被刻在奖牌上。
本届冬青奥会奖牌由Dal Mas/Trofé制造,主体材质全部为铜合金,并根据奖牌类型在表面镀上金、银、铜。
第三届
【主词条:2020年洛桑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奖牌正面的冰螺旋图案有多重含义。五个冰条代表五大洲,象征着五大洲年轻选手在洛桑集结参加2020年冬青奥会。冰螺旋还还象征着奥林匹克赛事文化:尊重、友谊和卓越。最后,它还有向每位运动员的努力付出致敬的含义。正面设计还包括奥运五环图案以及“3rd Winter Youth Olympic Games” 和 “Lausanne 2020”字样。
冬季青奥会奖牌
第四届
【主词条:2024年江原道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奖牌正面的冰螺旋图案有多重含义。五个冰条代表五大洲
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4日公布2024年韩国江原道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设计大赛冠军作品,巴西建筑设计师丹特·阿奇拉·乌瓦伊提交的作品“闪耀未来”赢得头名。
据国际奥委会介绍“闪耀未来”是对2024年韩国江原道冬青奥会口号“共同成长、永远闪耀”的几何视觉化诠释,通过垂直的流线设计传达成长的概念,拼接和纹理变化元素代表参加冬青奥会的不同群体。
丹特在诠释设计理念时表示:“当你了解奥林匹克价值观后会发现,体育运动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胜利并非终点。人们之间相互团结和尊重才是最终的目的,尤其在当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冬季青奥会奖牌
夏季奥运会
排名 | 国家 | 金 | 银 | 铜 | 总数 |
|---|---|---|---|---|---|
- |
|
|
|
| |
东京2020年第32届奥运会(2021年) | |||||
1 | 美国 | 39 | 41 | 33 | 113 |
2 | 中国 | 38 | 32 | 19 | 89 |
3 | 日本 | 27 | 14 | 17 | 58 |
4 | 英国 | 22 | 20 | 22 | 64 |
5 | 俄罗斯奥委会 | 20 | 28 | 23 | 71 |
6 | 澳大利亚 | 17 | 7 | 22 | 46 |
7 | 荷兰 | 10 | 12 | 14 | 36 |
8 | 法国 | 10 | 12 | 11 | 33 |
9 | 德国 | 10 | 11 | 16 | 37 |
10 | 意大利 | 10 | 10 | 20 | 40 |
参考资料来源 | |||||
第31届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016年) | |||||
1 | 美国 | 46 | 37 | 38 | 121 |
2 | 英国 | 27 | 23. | 17 | 67 |
3 | 中国 | 26 | 18 | 26 | 70 |
4 | 俄罗斯 | 19 | 18 | 19 | 56 |
5 | 德国 | 17 | 10 | 15 | 42 |
6 | 日本 | 12 | 8 | 21 | 41 |
7 | 法国 | 10 | 18 | 14 | 42 |
8 | 韩国 | 9 | 3 | 9 | 21 |
9 | 意大利 | 8 | 12 | 8 | 28 |
10 | 澳大利亚 | 8 | 11 | 10 | 29 |
第30届伦敦奥运会(2012年) | |||||
1 | 美国 | 46 | 29 | 29 | 104 |
2 | 中国 | 38 | 31 | 22 | 91 |
3 | 英国 | 29 | 17 | 19 | 65 |
4 | 俄罗斯 | 20 | 20 | 28 | 68 |
5 | 韩国 | 13 | 9 | 8 | 30 |
6 | 德国 | 11 | 20 | 13 | 44 |
7 | 法国 | 11 | 11 | 13 | 35 |
8 | 澳大利亚 | 8 | 15 | 12 | 35 |
9 | 意大利 | 8 | 9 | 11 | 28 |
10 | 匈牙利 | 8 | 4 | 6 | 18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2008年) | |||||
1 | 中国 | 48 | 22 | 30 | 100 |
2 | 美国 | 36 | 39 | 37 | 112 |
3 | 俄罗斯 | 24 | 13 | 23 | 60 |
4 | 英国 | 19 | 13 | 19 | 51 |
5 | 德国 | 16 | 11 | 14 | 41 |
6 | 澳大利亚 | 14 | 15 | 17 | 46 |
7 | 韩国 | 13 | 11 | 8 | 32 |
8 | 日本 | 9 | 8 | 8 | 25 |
9 | 意大利 | 8 | 9 | 10 | 27 |
10 | 法国 | 7 | 16 | 20 | 43 |
第28届雅典奥运会(2004年) | |||||
1 | 美国 | 36 | 39 | 26 | 101 |
2 | 中国 | 32 | 17 | 14 | 63 |
3 | 俄罗斯 | 28 | 26 | 36 | 90 |
4 | 澳大利亚 | 17 | 16 | 17 | 50 |
5 | 日本 | 16 | 9 | 12 | 37 |
6 | 德国 | 13 | 16 | 20 | 49 |
7 | 法国 | 11 | 9 | 13 | 33 |
8 | 意大利 | 10 | 11 | 11 | 32 |
9 | 韩国 | 9 | 12 | 9 | 30 |
10 | 英国 | 9 | 9 | 12 | 30 |
第27届悉尼奥运会(2000年) | |||||
1 | 美国 | 37 | 24 | 32 | 93 |
2 | 俄罗斯 | 32 | 28 | 29 | 89 |
3 | 中国 | 28 | 16 | 14 | 58 |
4 | 澳大利亚 | 16 | 25 | 17 | 58 |
5 | 德国 | 13 | 17 | 26 | 56 |
6 | 法国 | 13 | 14 | 11 | 38 |
7 | 意大利 | 13 | 8 | 13 | 34 |
8 | 荷兰 | 12 | 9 | 4 | 25 |
9 | 古巴 | 11 | 11 | 7 | 29 |
10 | 英国 | 11 | 10 | 7 | 28 |
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 | |||||
1 | 美国 | 44 | 32 | 25 | 101 |
2 | 俄罗斯 | 26 | 21 | 16 | 63 |
3 | 德国 | 20 | 18 | 27 | 65 |
4 | 中国 | 16 | 22 | 12 | 50 |
5 | 法国 | 15 | 7 | 15 | 37 |
6 | 意大利 | 13 | 10 | 12 | 35 |
7 | 澳大利亚 | 9 | 9 | 23 | 41 |
8 | 古巴 | 9 | 8 | 8 | 25 |
9 | 乌克兰 | 9 | 2 | 12 | 23 |
10 | 韩国 | 7 | 15 | 5 | 27 |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 | |||||
1 | 联合队(独联体) | 45 | 38 | 29 | 112 |
2 | 美国 | 37 | 34 | 37 | 108 |
3 | 德国 | 33 | 21 | 28 | 82 |
4 | 中国 | 16 | 22 | 16 | 54 |
5 | 古巴 | 14 | 6 | 11 | 31 |
6 | 西班牙 | 13 | 7 | 2 | 22 |
7 | 韩国 | 12 | 5 | 12 | 29 |
8 | 匈牙利 | 11 | 12 | 7 | 30 |
9 | 法国 | 8 | 5 | 16 | 29 |
10 | 澳大利亚 | 7 | 9 | 11 | 27 |
第24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 | |||||
1 | 苏联 | 55 | 31 | 46 | 132 |
2 | 民主德国 | 37 | 35 | 30 | 102 |
3 | 美国 | 36 | 31 | 27 | 94 |
4 | 南朝鲜 | 12 | 10 | 11 | 33 |
5 | 联邦德国 | 11 | 14 | 15 | 40 |
6 | 匈牙利 | 11 | 6 | 6 | 23 |
7 | 保加利亚 | 10 | 12 | 13 | 35 |
8 | 罗马尼亚 | 7 | 11 | 6 | 24 |
9 | 法国 | 6 | 4 | 6 | 16 |
10 | 意大利 | 6 | 4 | 4 | 14 |
11 | 中国 | 5 | 11 | 12 | 28 |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 | |||||
1 | 美国 | 83 | 61 | 30 | 174 |
2 | 罗马尼亚 | 20 | 16 | 17 | 53 |
3 | 联邦德国 | 17 | 19 | 23 | 59 |
4 | 中国 | 15 | 8 | 9 | 32 |
5 | 意大利 | 14 | 6 | 12 | 32 |
6 | 加拿大 | 10 | 18 | 16 | 44 |
7 | 日本 | 10 | 8 | 14 | 32 |
8 | 新西兰 | 8 | 1 | 2 | 11 |
9 | 南斯拉夫 | 7 | 4 | 7 | 18 |
10 | 韩国 | 6 | 6 | 7 | 19 |
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1980年) | |||||
1 | 苏联 | 80 | 69 | 46 | 195 |
2 | 民主德国 | 47 | 37 | 42 | 126 |
3 | 保加利亚 | 8 | 16 | 17 | 41 |
4 | 古巴 | 8 | 7 | 5 | 20 |
5 | 意大利 | 8 | 3 | 4 | 15 |
6 | 匈牙利 | 7 | 10 | 15 | 32 |
7 | 罗马尼亚 | 6 | 6 | 13 | 25 |
8 | 法国 | 6 | 5 | 3 | 14 |
9 | 英国 | 5 | 7 | 9 | 21 |
10 | 波兰 | 3 | 14 | 15 | 32 |
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1976年) | |||||
1 | 苏联 | 49 | 41 | 35 | 125 |
2 | 民主德国 | 40 | 25 | 25 | 90 |
3 | 美国 | 34 | 35 | 25 | 94 |
4 | 联邦德国 | 10 | 12 | 17 | 39 |
5 | 日本 | 9 | 6 | 10 | 25 |
6 | 波兰 | 7 | 6 | 13 | 26 |
7 | 保加利亚 | 6 | 9 | 7 | 22 |
8 | 古巴 | 6 | 4 | 3 | 13 |
9 | 罗马尼亚 | 4 | 9 | 14 | 27 |
10 | 匈牙利 | 4 | 5 | 13 | 22 |
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1972年) | |||||
1 | 苏联 | 50 | 27 | 22 | 99 |
2 | 美国 | 33 | 31 | 30 | 94 |
3 | 民主德国 | 20 | 23 | 23 | 66 |
4 | 联邦德国 | 13 | 11 | 16 | 40 |
5 | 日本 | 13 | 8 | 8 | 29 |
6 | 澳大利亚 | 8 | 7 | 2 | 17 |
7 | 波兰 | 7 | 5 | 9 | 21 |
8 | 匈牙利 | 6 | 13 | 16 | 35 |
9 | 保加利亚 | 6 | 10 | 5 | 21 |
10 | 意大利 | 5 | 3 | 10 | 18 |
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1968年) | |||||
1 | 美国 | 45 | 28 | 34 | 107 |
2 | 苏联 | 29 | 32 | 30 | 91 |
3 | 日本 | 11 | 7 | 7 | 25 |
4 | 匈牙利 | 10 | 10 | 12 | 32 |
5 | 民主德国 | 9 | 9 | 7 | 25 |
6 | 法国 | 7 | 3 | 5 | 15 |
7 | 捷克斯洛伐克 | 7 | 2 | 4 | 13 |
8 | 联邦德国 | 5 | 11 | 10 | 26 |
9 | 澳大利亚 | 5 | 7 | 5 | 17 |
10 | 英国 | 5 | 5 | 3 | 13 |
第18届东京奥运会(1964年) | |||||
1 | 美国 | 36 | 26 | 28 | 90 |
2 | 苏联 | 30 | 31 | 35 | 96 |
3 | 日本 | 16 | 5 | 8 | 29 |
4 | 德国 | 10 | 22 | 18 | 50 |
5 | 意大利 | 10 | 10 | 7 | 27 |
6 | 匈牙利 | 10 | 7 | 5 | 22 |
7 | 波兰 | 7 | 6 | 10 | 23 |
8 | 澳大利亚 | 6 | 2 | 10 | 18 |
9 | 捷克斯洛伐克 | 5 | 6 | 3 | 14 |
10 | 英国 | 4 | 12 | 2 | 18 |
第17届罗马奥运会(1960年) | |||||
1 | 苏联 | 43 | 29 | 31 | 103 |
2 | 美国 | 34 | 21 | 16 | 71 |
3 | 意大利 | 13 | 10 | 13 | 36 |
4 | 德国 | 12 | 19 | 11 | 42 |
5 | 澳大利亚 | 8 | 8 | 6 | 22 |
6 | 土耳其 | 7 | 2 | 0 | 9 |
7 | 匈牙利 | 6 | 8 | 7 | 21 |
8 | 日本 | 4 | 7 | 7 | 18 |
9 | 波兰 | 4 | 6 | 11 | 21 |
10 | 捷克斯洛伐克 | 3 | 2 | 3 | 8 |
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1956年) | |||||
1 | 苏联 | 37 | 29 | 32 | 98 |
2 | 美国 | 32 | 25 | 17 | 74 |
3 | 澳大利亚 | 13 | 8 | 14 | 35 |
4 | 匈牙利 | 9 | 10 | 7 | 26 |
5 | 意大利 | 8 | 8 | 9 | 25 |
6 | 瑞典 | 8 | 5 | 6 | 19 |
7 | 德国 | 6 | 7 | 11 | 24 |
8 | 英国 | 6 | 7 | 11 | 24 |
9 | 罗马尼亚 | 5 | 3 | 5 | 13 |
10 | 日本 | 4 | 10 | 5 | 19 |
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1952年) | |||||
1 | 美国 | 40 | 19 | 17 | 76 |
2 | 苏联 | 22 | 30 | 19 | 71 |
3 | 瑞典 | 12 | 12 | 10 | 34 |
4 | 匈牙利 | 10 | 10 | 16 | 36 |
5 | 意大利 | 8 | 9 | 4 | 21 |
6 | 捷克斯洛伐克 | 7 | 3 | 3 | 13 |
7 | 法国 | 6 | 6 | 6 | 18 |
8 | 芬兰 | 6 | 3 | 13 | 22 |
9 | 澳大利亚 | 6 | 2 | 3 | 11 |
10 | 挪威 | 3 | 0 | 2 | 5 |
第14届伦敦奥运会(1948年) | |||||
1 | 美国 | 38 | 27 | 19 | 84 |
2 | 瑞典 | 16 | 11 | 17 | 44 |
3 | 法国 | 10 | 6 | 13 | 29 |
4 | 匈牙利 | 10 | 5 | 12 | 27 |
5 | 意大利 | 8 | 11 | 8 | 27 |
6 | 芬兰 | 8 | 7 | 5 | 20 |
7 | 土耳其 | 6 | 4 | 2 | 12 |
8 | 捷克斯洛伐克 | 6 | 2 | 3 | 11 |
9 | 瑞士 | 5 | 10 | 5 | 20 |
10 | 丹麦 | 5 | 7 | 8 | 20 |
第13届奥运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消)(1944年) | |||||
第12届奥运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消)(1940年) | |||||
第11届柏林奥运会(1936年) | |||||
1 | 德国 | 33 | 26 | 30 | 89 |
2 | 美国 | 24 | 20 | 12 | 56 |
3 | 匈牙利 | 10 | 1 | 5 | 16 |
4 | 意大利 | 8 | 9 | 5 | 22 |
5 | 芬兰 | 7 | 6 | 6 | 19 |
6 | 法国 | 7 | 6 | 6 | 19 |
7 | 瑞典 | 6 | 5 | 9 | 20 |
8 | 日本 | 6 | 4 | 8 | 18 |
9 | 荷兰 | 6 | 4 | 7 | 17 |
10 | 英国 | 4 | 7 | 3 | 14 |
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1932年) | |||||
1 | 美国 | 41 | 32 | 30 | 103 |
2 | 意大利 | 12 | 12 | 12 | 36 |
3 | 法国 | 10 | 5 | 4 | 19 |
4 | 瑞典 | 9 | 5 | 9 | 23 |
5 | 日本 | 7 | 7 | 4 | 18 |
6 | 匈牙利 | 6 | 4 | 5 | 15 |
7 | 芬兰 | 5 | 8 | 10 | 23 |
8 | 德国 | 4 | 12 | 5 | 21 |
9 | 英国 | 4 | 7 | 5 | 16 |
10 | 澳大利亚 | 3 | 1 | 1 | 5 |
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928年) | |||||
1 | 美国 | 22 | 18 | 16 | 56 |
2 | 德国 | 10 | 7 | 14 | 31 |
3 | 芬兰 | 8 | 8 | 9 | 25 |
4 | 瑞典 | 7 | 6 | 12 | 25 |
5 | 意大利 | 7 | 5 | 7 | 19 |
6 | 瑞士 | 7 | 4 | 4 | 15 |
7 | 法国 | 6 | 10 | 5 | 21 |
8 | 荷兰 | 6 | 9 | 4 | 19 |
9 | 匈牙利 | 4 | 5 | 0 | 9 |
10 | 加拿大 | 4 | 4 | 7 | 15 |
第8届巴黎奥运会(1924年) | |||||
1 | 美国 | 45 | 27 | 27 | 99 |
2 | 芬兰 | 14 | 13 | 10 | 37 |
3 | 法国 | 13 | 15 | 10 | 38 |
4 | 英国 | 9 | 13 | 12 | 34 |
5 | 意大利 | 8 | 3 | 5 | 16 |
6 | 瑞士 | 7 | 8 | 10 | 25 |
7 | 挪威 | 5 | 2 | 3 | 10 |
8 | 瑞典 | 4 | 13 | 12 | 29 |
9 | 荷兰 | 4 | 1 | 5 | 10 |
10 | 比利时 | 3 | 7 | 3 | 13 |
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1920年) | |||||
1 | 美国 | 41 | 27 | 28 | 96 |
2 | 瑞典 | 19 | 20 | 25 | 64 |
3 | 英国 | 15 | 15 | 13 | 43 |
4 | 芬兰 | 15 | 10 | 9 | 34 |
5 | 比利时 | 13 | 11 | 11 | 35 |
6 | 挪威 | 13 | 9 | 9 | 31 |
7 | 意大利 | 13 | 5 | 5 | 23 |
8 | 法国 | 9 | 19 | 13 | 41 |
9 | 荷兰 | 4 | 2 | 5 | 11 |
10 | 丹麦 | 3 | 9 | 1 | 13 |
第6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取消)(1916年) | |||||
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1912年) | |||||
1 | 瑞典 | 24 | 24 | 16 | 64 |
2 | 美国 | 23 | 19 | 19 | 61 |
3 | 英国 | 10 | 15 | 16 | 41 |
4 | 芬兰 | 9 | 8 | 9 | 26 |
5 | 法国 | 7 | 4 | 3 | 14 |
6 | 德国 | 5 | 13 | 7 | 25 |
7 | 南非 | 4 | 2 | 0 | 6 |
8 | 挪威 | 4 | 1 | 3 | 8 |
9 | 匈牙利 | 3 | 2 | 3 | 8 |
10 | 加拿大 | 3 | 2 | 2 | 7 |
第4届伦敦奥运会(1908年) | |||||
1 | 英国 | 56 | 50 | 39 | 145 |
2 | 美国 | 23 | 12 | 12 | 47 |
3 | 瑞典 | 8 | 6 | 11 | 25 |
4 | 法国 | 5 | 5 | 9 | 19 |
5 | 德国 | 3 | 5 | 4 | 12 |
6 | 匈牙利 | 3 | 4 | 2 | 9 |
7 | 加拿大 | 3 | 3 | 7 | 13 |
8 | 挪威 | 2 | 3 | 3 | 8 |
9 | 意大利 | 2 | 2 | 0 | 4 |
10 | 比利时 | 1 | 5 | 2 | 8 |
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1904年) | |||||
1 | 美国 | 78 | 82 | 79 | 239 |
2 | 德国 | 4 | 4 | 5 | 13 |
3 | 古巴 | 4 | 2 | 3 | 9 |
4 | 加拿大 | 4 | 1 | 1 | 6 |
5 | 匈牙利 | 2 | 1 | 1 | 4 |
6 | 混合队 | 1 | 1 | 0 | 2 |
7 | 英国 | 1 | 1 | 0 | 2 |
8 | 希腊 | 1 | 0 | 1 | 2 |
9 | 瑞士 | 1 | 0 | 1 | 2 |
10 | 奥地利 | 0 | 0 | 1 | 1 |
第2届巴黎奥运会(1900年) | |||||
1 | 法国 | 27 | 38 | 37 | 102 |
2 | 美国 | 19 | 14 | 15 | 48 |
3 | 英国 | 15 | 8 | 9 | 32 |
4 | 比利时 | 6 | 7 | 4 | 17 |
5 | 瑞士 | 6 | 2 | 1 | 9 |
6 | 德国 | 4 | 3 | 2 | 8 |
7 | 丹麦 | 2 | 3 | 2 | 9 |
8 | 意大利 | 3 | 2 | 0 | 5 |
9 | 澳大利亚 | 2 | 0 | 3 | 5 |
10 | 匈牙利 | 1 | 3 | 2 | 6 |
第1届雅典奥运会(1896年) | |||||
1 | 美国 | 11 | 7 | 2 | 20 |
2 | 希腊 | 10 | 18 | 19 | 47 |
3 | 德国 | 6 | 5 | 2 | 13 |
4 | 法国 | 5 | 4 | 2 | 11 |
5 | 英国 | 2 | 3 | 2 | 7 |
6 | 匈牙利 | 2 | 1 | 3 | 6 |
7 | 奥地利 | 2 | 1 | 2 | 5 |
8 | 澳大利亚 | 2 | 0 | 0 | 2 |
9 | 丹麦 | 1 | 2 | 3 | 6 |
10 | 瑞士 | 1 | 2 | 0 | 3 |
冬季奥运会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数 |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奖牌榜 | |||||
1. | 俄罗斯 | 13 | 11 | 9 | 33 |
2. | 挪威 | 11 | 5 | 10 | 26 |
3. | 加拿大 | 10 | 10 | 5 | 25 |
4. | 美国 | 9 | 7 | 12 | 28 |
5. | 荷兰 | 8 | 7 | 9 | 24 |
6. | 德国 | 8 | 6 | 5 | 19 |
7. | 瑞士 | 6 | 3 | 2 | 11 |
8. | 白俄罗斯 | 5 | 0 | 1 | 6 |
9. | 奥地利 | 4 | 8 | 5 | 17 |
10. | 法国 | 4 | 4 | 7 | 15 |
11. | 波兰 | 4 | 1 | 1 | 6 |
12. | 中国 | 3 | 4 | 2 | 9 |
13. | 韩国 | 3 | 3 | 2 | 8 |
14. | 瑞典 | 2 | 7 | 6 | 15 |
15. | 捷克 | 2 | 4 | 2 | 8 |
16. | 斯洛文尼亚 | 2 | 2 | 4 | 8 |
17. | 日本 | 1 | 4 | 3 | 8 |
18. | 芬兰 | 1 | 3 | 1 | 5 |
19. | 英国 | 1 | 1 | 2 | 4 |
20. | 乌克兰 | 1 | 0 | 1 | 2 |
21. | 斯洛伐克 | 1 | 0 | 0 | 1 |
22. | 意大利 | 0 | 2 | 6 | 8 |
23. | 拉脱维亚 | 0 | 2 | 2 | 4 |
24. | 澳大利亚 | 0 | 2 | 1 | 3 |
25. | 克罗地亚 | 0 | 1 | 0 | 1 |
26. | 哈萨克斯坦 | 0 | 0 | 1 | 1 |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奖牌榜
1 | 加拿大 | 14 | 7 | 5 | 26 |
2 | 德国 | 10 | 13 | 7 | 30 |
3 | 美国 | 9 | 15 | 13 | 37 |
4 | 挪威 | 9 | 8 | 6 | 23 |
5 | 韩国 | 6 | 6 | 2 | 14 |
6 | 瑞士 | 6 | 0 | 3 | 9 |
7 | 中国 | 5 | 2 | 4 | 11 |
7 | 瑞典 | 5 | 2 | 4 | 11 |
9 | 奥地利 | 4 | 6 | 6 | 16 |
10 | 荷兰 | 4 | 1 | 3 | 8 |
11 | 俄罗斯 | 3 | 5 | 7 | 15 |
12 | 法国 | 2 | 3 | 6 | 11 |
13 | 澳大利亚 | 2 | 1 | 0 | 3 |
14 | 捷克 | 2 | 0 | 4 | 6 |
15 | 波兰 | 1 | 3 | 2 | 6 |
16 | 意大利 | 1 | 1 | 3 | 5 |
17 | 斯洛伐克 | 1 | 1 | 1 | 3 |
17 | 白俄罗斯 | 1 | 1 | 1 | 3 |
19 | 英国 | 1 | 0 | 0 | 1 |
20 | 日本 | 0 | 3 | 2 | 5 |
21 | 克罗地亚 | 0 | 2 | 1 | 3 |
21 | 斯洛文尼亚 | 0 | 2 | 1 | 3 |
23 | 拉脱维亚 | 0 | 2 | 0 | 2 |
24 | 芬兰 | 0 | 1 | 4 | 5 |
25 | 哈萨克斯坦 | 0 | 1 | 0 | 1 |
25 | 爱沙尼亚 | 0 | 1 | 0 | 1 |
中国历届
(参考资料见:“中国奥运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亚历克斯·摩根
上一篇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夏季奖牌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冬季奖牌
冬季奖牌
冬季奖牌
冬季奖牌
夏季青奥会奖牌
夏季青奥会奖牌
夏季青奥会奖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