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诊断学 编辑
放射诊断学是放射学领域在20世纪以来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放射诊断学使放射诊断与组织活检及临床治疗相结合,亦应用现代X线诊断手段,同时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和取得组织学、细菌学、和生理、生化等资料的一种学科。放射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中文名:放射诊断学
外文名:diagnostic radiology
出现时间:20世纪
研究对象:X线诊断
放射科包括了常规放射、CT、MR、超声、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其应用范围广,已完全不同于数十年前放射科主要以常规放射诊断为主的情况。特别是当前影像学设备和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如多层螺旋CT,在1998年推出后,当时是4层螺旋CT,至2000年和2001年已分别有8层的螺旋CT和16层的多层螺旋CT开始进入临床使用,其扫描速度已可达0.4s-0.5s,所切层厚可达0.5mm,重建速度已可在0.5s以下,其分辨率已相当高,后处理的软件日益增多,CT的仿真内镜、CT血管成像等均已相当普及。在MR方面,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其图像信噪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除了MR血管成像、水成像等已经相当成熟外,在功能性成像方面,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脑功能成像。新的电子束CT Espeed在心脏和其它活动脏器的动态检测和功能检测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今后的CT发展可能会向电子束CT和多层CT技术相结合的方面发展。在数字化成像,如DR、CR及PACS等方面进展也相当快,随着PACS建设的逐步普及,和HIS、RIS的整合,已使放射科和医院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ACS建成后可逐步做到无片化和无纸化,使放射诊断学信息非常方便地在网上传输、并进行诊断、会诊和各种病例讨论,除可做到医院内各科室间的交流、并可进行医院和医院间及地域间的连接,使医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使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更加便捷、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
血管和介入放射学,包括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外周血管病变,腹部动脉、静脉系统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胃肠道疾病,先是腹部和盆腔概述,然后介绍的病变部位包括肝、胆道树和胆囊、胰腺和脾脏、咽部和食道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小肠系膜、结肠和阑尾。生殖泌尿系统,包括肾上腺和肾、肾盂肾盏系统、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病变,生殖道放射学和磁共振成像。超声诊断,包括腹部超声、生殖道和膀胱超声、产科超声、胸部、甲状腺、甲状旁腺和新生儿颅脑超声以及血管超声。骨骼肌肉系统放射学包括良性囊性骨疾病、恶性骨软组织肿瘤、骨骼创伤、关节炎、代谢性骨疾患、依据影像学表现能诊断的骨骼病变、其它骨骼病变以及膝关节、肩关节和脚踝MRI。儿科影像学,包括小儿胸片、小儿腹部和盆腔。核放射学,包括核放射学总论、核放射学基础(放射学物理的相关方面、放射安全、放射性药物和核放射学成像系统和放射检测器介绍)、全身各个部位的闪烁成像,包括骨骼系统、肺、心血管系统、内分泌腺体、胃肠道、肝/脾和肝胆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此外还包括炎性和感染性病变的闪烁成像诊断、肿瘤分子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闪烁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