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力学 编辑
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在微观(量子尺度)、高速(接近光速)等领域,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
中文名:经典力学
外文名:classical mechanics
类别:力学的一个分支
基础:牛顿运动定律
研究状态: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
研究对象:研究物体运动
学者们根据经典力学的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曾经精确地预言彗星和小行星等的运动,并且得到了验证;还根据这些定律预言并发现了新的行星。经典力学应用的成功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预测电磁波的成功曾使19世纪末一些物理学家以为物理学在原则上已是完善的。
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力学理论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与光速比拟时,对运动的分析要求放弃绝对空间和时间的概念,A.爱因斯坦于1905年建立的狭义相对论对此作了彻底的改革。在狭义相对论中,给出了长度收缩效应和时间膨胀效应,从而得出质点的质量是速度的函数,当质点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限大。在物体的速度比光速小得多的条件下,牛顿定律成为相对论的特殊情况。在相对论动力学中也可应用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的方法,但此时的拉格朗日函数和哈密顿函数不同于非相对论力学中的相应函数。
20世纪20年代,L.-V.德布罗意、E.薛定谔、W.K.海森伯、P.A.M.狄喇克等物理学家建立了研究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行为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微观粒子的行为不能以空间和时间的确定函数表达,故量子力学是非经典的。
由于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力学在描述物体行为的观点上是一致的,现代的经典力学著作都把狭义相对论的知识作为经典力学的组成部分。这些著作常包括牛顿力学和其重要发展体系——拉格朗日体系、哈密顿体系,以及狭义相对论等部分。因此,经典力学可分为非相对论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要学术。在物理学里,经典力学是最早被接受为力学的一个基本纲领。经典力学又分为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和动力学(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在十六世纪,伽利略·伽利莱就已采用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他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豁然开朗的启示。艾萨克·牛顿则是最早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力学定律的科学家。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它们的运动保持不变,包括加速度始终等于零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合)=kma【当F(合)、m和a%20采用国际单位制N、kg和m/s²时,k=1】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点)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式:
由此可知,经典力学实际上只适用于与光速相比低速运动的情况。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第二个假定: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由此可知,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因此经典力学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
在低速运动的物体中,经典力学非常实用,虽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几乎不会遇见高速运动(光速级别),因此,我们还是会以经典力学解释各种现象。但是在高速运动或极大质量物体之间,经典力学就%20“%20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也正是现代物理学的范畴。
古希腊
图示
他的著作一度被当作古代世界学术的百科全书,在西方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致他的很多错误观点在长达2000年的岁月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古代中国
在中国古代,墨子提出“力,重之谓”,首次将重量看做一种力,将重力与质量区分开。又提出“力,形之所以奋也”,即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 尽管“加速运动”与“运动状态的改变”仍有较大区别,但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领先西方近两千年。可惜,由于秦汉战乱,墨家逐渐消亡,儒家占据统治地位使得自然科学研究被看做“奇技淫巧”,因此中国的经典力学研究没有发展下去。
16世纪-17世纪
人们开始通过科学实验,对力学现象进行准确的研究。许多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做了很多艰巨的工作,经典力学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了很大的进展。
图示
18世纪-19世纪
图示
微分几何的发展为经典力学注入了蒸蒸日盛的生命力,是研究现代经典力学的主要数学工具。
20世纪
现代力学推翻了绝对空间的概念:即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是绝然不同的。例如,静挂在移动的火车车厢内的时钟,对于站在车厢外的观察者来说是呈移动状态的。但是,经典力学仍然确认时间是绝对不变的。
在日常经验范围中,采用经典力学可以计算出精确的结果。但是,在接近光速的高速度或强大引力场的系统中,经典力学已被相对论力学取代;在小距离尺度系统中又被量子力学取代;在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特性的系统中则被相对论性量子场论取代。虽然如此,经典力学仍旧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比上述理论简单且易于应用。
虽然经典力学和其他“经典”理论(如经典电磁学和热力学)大致相容,在十九世纪末,还是发现出有些只有现代物理才能解释的不一致性。特别是,经典非相对论电动力学预言光速在以太内是常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这预测,并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发展。经典力学和经典热力学的结合又导出吉布斯佯谬(熵无定义)和紫外灾难(黑体发射无穷能量)。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造成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牛顿力学(矢量力学)的表述方式。
拉格朗日力学的表述方式。
哈密顿力学的表述方式。
以下介绍经典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为简单起见,经典力学常使用质点来模拟实际物体。质点的尺寸大小可以被忽略。质点的运动可以用一些参数描述:位移、质量、和作用在其上的力。
实际而言,经典力学可以描述的物体总是具有非零的尺寸。(真正的质点,例如电子, 必须用量子力学才能正确描述)。非零尺寸的物体比虚构的质点有更复杂的行为,这是因为自由度的增加。例如,棒球在移动的时候可以旋转。虽然如此,质点的概念也可以用来研究这种物体,因为这种物体可以被认知为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复合物。如果复合物的尺寸极小于所研究问题的距离尺寸,则可以推断复合物的质心与质点的行为相似。因此,使用质点也适合于研究这类问题。
开普勒是第一位要求用因果关系来诠释星体运动的科学家。他从第谷·布拉赫对火星的天文观测资料里发现了火星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与中世纪思维的切割大约发生在西元1600年。差不多于同时,伽利略用抽象的数学定律来解释质点运动。传说他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从比萨斜塔扔下两个不同质量的球来试验它们是否同时落地。虽然这传说很可能不实,但他确实做过斜面上滚球的数量实验;他的加速运动论显然是由这些结果推导出的,而且成为了经典力学上的基石。
牛顿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同仁,除了惠更斯著名的例外,都认为经典力学应可以诠释所有大自然显示的现象,包括用其分支,几何光学,来解释光波。甚至于当他发现了牛顿环(一个光波干涉现象),牛顿仍然使用自己的光微粒学说来解释。
十九世纪后期,尖端的理论与实验挖掘出许多扑朔迷离的难题。经典力学与热力学的连结导至出经典统计力学的吉布斯佯谬(熵混合不连续特性)。在原子物理的领域,原子辐射呈现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众位大师尽心竭力研究这些难题,引导发展出现代的量子力学。同样的,因为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在坐标变换时的互相矛盾,终就创发出惊世的相对论。
自二十世纪末后,不再能虎山独行的经典力学,已与经典电磁学被牢牢的嵌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里面,成为在非相对论性和非量子力学性的极限,研究质点的学问。
一般来说,经典力学适用于弱引力场中的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
1736年,欧拉写成了《力学》一书,把牛顿的质点力学推广到刚体的场合,引入了惯量的概念,论述了刚体运动的问题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远古以来,由于农业生产需要确定季节,人们就进行天文观察。16世纪后期,伽利略的望远镜使人们对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精密的观察。17世纪开普勒从这些观察结果中总结出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条经验规律。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伽利略进行了落体和抛物体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关于机械运动现象的初步理论。
牛顿深入研究了这些经验规律和初步的现象性理论,发现了宏观低速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亚当斯根据对天王星的详细天文观察,并根据牛顿的理论,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以后果然在天文观察中发现了海王星。于是牛顿所提出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普遍接受了。
经典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一个力学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由它的某一个质点在这一时刻的空间坐标和动量表示。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影响外界,不包含其他运动形式(如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的力学系统来说,它的总机械能就是每一个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其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由总能量决定。
在经典力学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和总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无论怎样变化,其总能量和总动量数值是不变的。这种守恒性质的适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经典力学的范围,截止到2013年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局限性。
早在19世纪,经典力学就已经成为物理学中十分成熟的分支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例如: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分析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经典力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到能源、航空、航天、机械、建筑、水利、矿山建设直到安全防护等各个领域。当然,工程技术问题常常是综合性的问题,还需要许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完全解决。例如纸锥扬声器的振动模式。
机械运动中,很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就是振动和波动。声学就是研究这种运动的产生、传播、转化和吸收的分支学科。人们通过声波传递信息,有许多物体不易为光波和电磁波透过,却能为声波透过;频率非常低的声波能在大气和海洋中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因此能迅速传递地球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或核爆炸的信息;频率很高的声波和声表面波已经用于固体的研究、微波技术、医疗诊断等领域;非常强的声波已经用于工业加工等。
研究领域:
经典力学
基础力学
分析力学
材料力学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弹性力学
板壳力学
塑性力学
断裂力学
结构力学
应用力学
工程力学
流变学
爆炸力学
物理力学
化学流体动力学
等离子体动力学
电流体动力学
磁流体力学
热弹性力学
力学其他学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