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编辑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Banaras Hindu University,常被称作BHU),又译巴纳拉斯印度大学,是一所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圣城的公立中央大学,由梵学家马丹·莫汉·玛尔威亚于1916年建立,有多达20000多名学生在这里求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主校区占地面积达1300亩(5.3平方公里),土地来自于贝拿勒斯世袭统治者卡西·那瑞希捐赠(卡西是贝拿勒斯或瓦拉纳西的代称)。拉吉夫·甘地南校区占地面积达2700亩(11平方公里),位于距离贝拿勒斯60公里的莫泽普地区的巴卡恰,而享誉世界荣誉的农业科学中心也设立在校区。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也正在计划在北部的比哈尔州建立分校区。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有4个研究机构、14个学院和多达140多个系。总共入读学生数目超过了20000,其中包括来自于34个国家的留学生。她为寄宿制学生提供了60个学生公寓。在她的院系中,印度理工学院—BHU、科学学院、语言学系、新闻&大众传媒系、表演艺术系、法律系、农业学院(IAS—BHU)、医学院(IMS—BHU)以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ESD—BHU)在印度排名第一。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尤其以有一个印度理工学院而自豪。她的工程学院于2012年获得了印度理工学院的身份。
中文名: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外文名:Banaras Hindu University
简称:BHU
创办时间:1916年
创办人:马丹·莫汉·玛尔威亚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类大学
主管部门: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国家评估与认证委员会、印度大学协会
现任领导:Lalji Singh(校长)
院系设置: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医学学院,商学院,表演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等
校训:विद्ययाऽमृतमश्नुते/Vidyayā'mritamașnute(知识传授不朽)
校歌:Kulgeet
地址:印度北方邦瓦纳拉西市恒河边
主要奖项:唯一一所拥有印度理工学院的大学
知名校友: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K. L. Shrimali,Moti Lal Dhar等
学生人数:30000
主校区:1300亩(5.3平方公里)
南校区:2700亩(11平方公里)
国际学生数量:34个国家的650名学生
于1905年在贝拿勒斯召开的印度国大党的第21次会议上,玛尔威亚公开宣告他要在瓦拉纳西建立一所大学的想法。在他的请求下,旁遮普人撒特·贝巴·阿特儿·辛格·基马斯推阿那于1914年为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玛尔威亚继续发展他对于这所大学的愿景,并邀请其他印度国家主义者和教育家加入。他于1911年公布了他的计划。他争论的焦点,在于与欧洲国家相比,印度普遍的贫穷落后和收入日益微薄。他的计划呼吁这所即将建立的大学除了对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的研究外,还需要集中在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上。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大门入口
“仅仅当科学为那些陷入贫困中的印度群体所引用,他们才能够早一点脱离贫困。要想最大程度的利用科学,只有当印度人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获得科学知识时才是可能的。
在玛尔威亚的计划中,他也评估了是否寻求政府对这所大学的认可,或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他最终决定让大学获得政府的认可。玛尔威亚也考虑了教学语言问题,考虑到英语在当时的盛行情形,最终决定在起初阶段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后面逐渐增加印地语及其他印度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对于玛尔威亚的愿景,其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寄宿制大学的偏爱。同时期的所有其他印度大学,比如孟买大学、加尔各答大学、马德拉斯大学等等,仅仅是一个接纳附属学院的大学,他们只是扮演着给他们的附属学院学生指导考试和办法学位而已的角色。
印度教大学创始人玛尔威亚与国父甘地
大概在相同时期,阿尼·贝森特也正在着力扩展她的中央印地学校,准备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所大学。中央印地学校在1989年建立于瓦拉纳西的卡马恰地区,在这所学校背后的愿景是,应当有一个建立在印度教哲学基础上的学习型研究机构。玛尔威亚过去就支持着贝森特的事业,在1903年,他筹集了250000卢比捐赠给贝森特用来建造学校的公寓。在1907年,本森特着力申请建立一所大学的皇家宪章,但并未获得英国政府的回应。
接近着玛尔威亚计划的出版,本森特去与玛尔威亚见了面,于1911年他们同意联合他们的力量在瓦拉纳西建立一所大学。
玛尔威亚不久就搁置了他的法律业务,全身心投入到发展这所大学和他的独立运动中去了。在1911年11月22日,为了获得支持筹到基金来建立大学,他注册了印度教大学协会。接下来的4年,玛尔威亚专注于汇集支持力量和筹集基金的事务上,并获得了卡西·那瑞希·普让布·那让颜·辛格和达办噶王室的让米希尔·辛格·巴哈多王公的先期支持。
在1915年10月,在玛尔威亚的印度国大党盟友支持下,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法案在皇室立法委员会获得通过。在1915年11月,贝森特、巴格万和其他中央印地大学受托人同意政府的条件:“中央印地大学成为新建立大学的一部分”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最终于1916年得以建立,成为印度第一所通过私人个体的努力而建立的大学。哈丁格爵士,也即后来的在维森特·盘卡密区域印度总督为大学的主校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促进大学的扩展,玛尔威亚邀请著名的演讲者,诸如马哈特马·甘地、枷格迪希先生、让曼教授、普让弗雷博士、萨曼教授、帕崔克先生等。而在1916年2月5-6日,贝森特做了被称之为《大学扩展演讲》的演讲报告。马哈特马·甘地在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所做的,是他在印度首次公开的演讲。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创始人玛尔威亚梵学家
委任桑德尔·拉赫先生为大学的首任副校长,就在同一月在原来的中央印地学校开始了大学课堂。而在瓦拉纳西城市郊区附近在由卡西·那瑞希捐赠的1300亩土地上正在修建大学校区。
与玛尔威亚1911年计划一致,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学院是贝拿勒斯工程学院。迈索尔的科瑞希纳·拉詹·瓦迪亚四世,是大学的第一任校长,1919年1月17日主持了贝拿勒斯工程学院的建造启动仪式,并主持了大学的第一次召集会。
科研平台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专门研究中心直接接受来自印度政府生物科技司、科学技术司等资金支持,而许多隶属于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科技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的学系则也通过印度政府科学技术司的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改善基金、大学贷款委员会专门援助项目接受基金支持。
生物科技司基因变异研究中心 | 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水能源研究中心 |
大学贷款委员会高等免疫诊断训练与研究中心 | 实验医学和手术研究中心 |
妇女研究和发展中心 | 尼泊尔研究中心 |
玛尔威亚和平研究中心 | 农村整合发展研究中心 |
社会排他和包容政策研究中心 | 科学技术司数学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
学术资源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图书馆系统于1917年获得了特朗教授为纪念他的父亲卡希纳斯法官而捐赠一批书籍而得以建立。这批书籍起初被安置在了中央印地学院的特朗大厅里,在1921年,图书馆搬迁到了艺术学院中央大厅处。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中央图书馆的建立全得益于巴偌第的萨亚吉绕·给可沃德三世王公的捐赠。他一从他的第一轮圆桌会议返回,给可沃德想建造一个基于英国图书馆和她的阅览室模式的图书馆。在玛尔威亚的见一下,他捐赠资金建造了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图书馆。
给可沃德图书馆是“国家文稿使命”(成立于2003年)的文稿保护中心。
截至1931年,图书馆已经藏有60000册图书了。个人和家庭捐赠图书给图书馆的趋势一直持续到了1940年左右,里面有很多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珍贵书籍和期刊。
在2011年,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图书馆系统由中央图书馆和3个研究机构图书馆、8个学院图书馆和多于25个的系图书馆组成,总的图书册书达到130万册。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使用数字图书馆浏览成千上万本期刊杂志。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中央图书馆
机构设置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由4个研究机构和14个学院构成。这4个研究机构在行政管理上自治,有他们自己独立的预算、管理和教学机构。
科学学院
科学学院由13个学系组成,几乎涵盖了现代科学的所有分支。她提供大部分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在所有领域开展研究项目。学校引进了2们职业教育课程——工业微生物学和器设备及维护学。各个学习有众多在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致力于前沿领域的研究活动。生物技术学院也引进了一门关于细胞生物学和病毒学的新课程。学院建有一个生物信息使用者中心。化学系一直在核化学、放射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生物感应器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工作。地理系开社了一门卫星图像解释课程,她一直是印度同类学系的佼佼者。数学系相对优势研究领域突出在对流体机械操作研究。物理学系与德国、美国研究机构有很多合作项目,在印度国内处于领导地位。统计学系有两个主要研究项目获得了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统计学系和植物学习分别引进了自费性质的人口研究和环境科学课程。计算机科学系提供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家政学以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生物化学系也提供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
植物学系、动物学系、物理学系、地质学系和化学系在印度国内获得“一流的前沿研究中心”称号。地理物理学系获得了国家的专门援助项目拨款。科学学院经常通过大学研讨会、讲习班等学术活动,让她一直活跃在印度科学学术领域。学院配备了先进又精密的实验室设备,教职员工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学院的很多教师接受了殊荣称誉,比如史瓦如朴·巴提内格尔奖、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奖学金、FICCI奖等等。2014年,学院为了开展跨学科研究教学而专门成立了她自己的高等研究中心。学院的训练实训场地也已经开工了。
研究机构
印度理工学院(瓦拉纳西)
印度理工学院—瓦拉纳西是由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主办下的工程学研究机构。她有13个学系和三个跨学科学院,主要提供工业应用方面的科技教育。建立于1919年的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工程学院,是印度最老的工程学研究机构。这个印度理工学院(瓦拉纳西)是由三个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学院合并而成的,并于2011年印度国会通过法案组建了IIT(BHU)。
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业科学研究院是印度最老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她承载着教学与研究的双重角色,隶属于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
医学科学院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医学科学院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旨在发展和创新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和方式。这个研究院是于第·陂·辛格作为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副校长期间创建的。
附属学院
下列学院都是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附属学院,分布在瓦拉纳西的不同区域。
D.A.V研究生学院 | 阿瑞亚·玛黑拉研究生学院 |
维森特·堪亚·马哈维迪亚拉学院 | 维森塔妇女学院 |
本部学院
艺术学院 | 商学院 |
教育学院 | 法学院 |
管理研究学院 | 表演艺术学院 |
梵语学院 | 科学院 |
工程和科技学院 | 设计学院 |
视觉艺术学院 | 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科学学院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学楼
21世纪前半页,见证了由电子科技学方面的发展而引起了信息沟通技术及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全世界的生物科技革命会控制人口基因,改变人类特性。基于此,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全球的关注。所有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最终意味着社会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因此经济、政治和社会机构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
因此,鉴于现代社会的改变,社会科学家不得不以社会设计者的身份出现,作为经济和政治的解释者和社会理论家。建立于1971年的社会科学学院(从艺术学院分离出来),在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所做的严密实践帮助下,产生了历史地标性的影响。学院中的许多教师通过他们的学术产出而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与此同时,许多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家频繁对学院进行访问。农村整合发展研究中心,马尔威亚和平研究中心和妇女研究和发展中心在发展人类关系和社会团结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学术产出。
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系
建立于1941年的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系,在图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方面,提供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项目。她的图书管理科学位于印度最古老的学科行列之中。专门的学习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搜寻行为、知识组织、图书管自动化、数字图书馆、多语言信息检索、语义网络、元数据、网络计量学和知识管理学。
跨学科学院
生物科技学院
生物科技学院由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的生物科技司拨款于1986年建立,是一个在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科学学院管理下的研究生教学和研究机构。这个跨学科项目是在科学院、医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BHU)三方协作的基础上开展的。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生物科技学院
跨学科生命科学院
跨学科生命科学院是由印度政府生物科技局和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两方联合发起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由生物科技局2.389亿卢比拨款而得以建立。
科学技术司跨学科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该中心聚焦于数学、建模和统计的研究与教育。她受到了印度政府科学技术司的支持,在科学院的管理下得以建立。中心传授研究生教育和研究项目,项目组成员来自于科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系和统计系及印度理工学院(BHU)应用数学系。中心经常组织训练项目、学术研讨会、学术演讲等活动。
食物科学技术中心
食物科学技术中心是一个在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印度理工学院(BHU)两方合作基础上建立的致力于食物加工技术研究的跨学科研究中心。
社会评价
综合排名 | |
202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 826 |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 | 1001-1200 |
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 601-800 |
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 856 |
2021QS世界大学排名 | 801-1000 |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 601-800 |
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 | 194 |
2012今日印度(India Today) | 3 |
2014QS亚洲大学排名 | 142 |
2014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 | 84 |
工程学 | |
2012展望印度(Outlook India) | 7 |
2012迪讯(DQ-CMR T-Schools Survey 2012) | 8 |
制药学&药理学 | |
201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 151-200 |
政府学院 | |
2014名特(Mint) | 8 |
在一个由《今日印度》(India Today)杂志于2010年开展的全国性调查中,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在所有印度大学排名中获得第一位。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印度理工学院(IIT-BHU)在2011年《展望印度》(Outlook India)杂志的《顶尖工程学院》排名中获得第7位,在《迪讯》杂志的《顶尖工程学院》排名中获得第8位,在《今日印度》杂志的《最好工程学院》排名中获得第9位。而对于仅限于政府学院的排名,2009年《名特》(Mint)报纸的《顶尖50个政府工程学院》排名中获得第8位。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在2013年《今日印度》杂志的《顶尖50所印度大学》排名中获得第一位,超过了排列第二位的德里大学。
在科学论文数据库中资料显示,贝拿勒斯印度教学术论文研究产出在印度排名第一;而在位于巴黎的一个学术论文数据库组织中,她的学生论文产出量也排列全印度第一位。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在2014QS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2位,被评为QS四星级大学;在2014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4位;而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制药学&药理学世界排名中,位列第151-200位之间。
姓名 | 任期 |
---|---|
桑德尔·拉赫 | 1916/04/01—1918/04/13 |
舍瓦司瓦米·莱尔 | 1918/04/13—1919/05/08 |
马丹·莫汉·马拉维亚 | 1919/11/29—1938/09/06 |
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 | 1939/09/17—1948/01/16 |
阿玛·内斯·加 | 1948/02/27—1948/12/05 |
苟文德·马拉维亚 | 1948/12/06—1951/11/21 |
阿恰亚·纳伦德拉·德芙 | 1951/12/06—1954/05/31 |
让马嗣司米·莱尔 | 1954/07/01—1956/07/02 |
基哈 | 1956/07/03—1960/04/16 |
巴格瓦提 | 1960/04/16—1966/04/15 |
崔古那·森 | 1966/10/09—1967/03/07 |
玖西 | 1967/10/09—1969/07/31 |
卡鲁·拉尔·希瑞马力 | 1969/11/01—1977/01/31 |
德哈 | 1977/02/02—1977/12/15 |
哈利·拿闰 | 1978/05/15—1981/05/14 |
伊克巴尔·拿闰 | 1981/10/19—1985/04/29 |
让斯托贾 | 1985/04/30—1991/04/29 |
加哈 | 1991/05/01—1993/06/14 |
米西让 | 1994/02/08—1995/06/27 |
哈里·郭泰孟 | 1995/08/02—1998/08/27 |
西蒙哈最 | 1998/08/31—2002/02/20 |
让孟倩咀·饶 | 2002/02/20—2005/02/19 |
旁遮普·辛格 | 2005/05/03—2008/05/07 |
第·陂·辛格 | 2008/05/08—2011/08/21 |
拉尔基·辛格 | 2011/08/22—现在 |
形象标志
校徽
校徽
这是BHU标志——Saraswati在Hansa和Kamal上演奏Veena,被包围在Omkara,通过Vidya赋予Amritam - 不朽 - 是一件艺术品,用印度教象征主义的雄辩语言讲述大学的教育和文化理想。Saraswati女神的意义被框在大学校徽中。Omkara是吠陀经的精髓,是所有知识的至善。
UM是光(Sattva)活动(Rajas)和Stupor(Thamas)(三个gunas)的象征。这个OM在宇宙之内和宇宙之外,因为在双重方面,BHU标志的OM包括Saraswati的身体,也在它之外,从四面八方包裹它,或者把她留在子宫里。
Saraswati
是学习、智慧和知识的女神。她的吠陀(Vedic)名字也是巴拉蒂。形式为白色。她代表了印度文化的理想,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她的哲学、宗教、生活和艺术中。她是Shakti,是梵天(Saraswati)的推动力,是造物主和所有被创造物。
KAMAL
Hansa和Water-Saraswati,字面意思是“生于水上”,与水有着最深的联系。在吠陀时期,Saraswati是印度最神圣的河流,即使在今天她也是如此。“Saras”的意思是池水,是“Amrit”的永恒不朽液体池,即花蜜。那个池子被称为“Bharma Sara”,即Bhraman的池塘,是自然和超越自然的所有宇宙潜力的喷泉源泉。Saraswati诞生于这个喷泉,因此得名“Saraswati”是永恒的花蜜海洋的溢出。 汉莎象征着个体的灵魂。根据奥义书(Upanishads),体内的Hansa变得外向,并从外部进食。那个充满爱心的饲料是莲花, Kamal。它的花瓣和茎被天鹅鸟(Hansa)津津乐道。完美的灵魂变成了“Paramhansa”,即飞行思想和远见能力远超普通的大天鹅。
精神文化
校训
विद्ययाऽमृतमश्नुते/Vidyayā'mritamașnute
英文译文:Knowledge imparts immortality.
所有知识的终点都是获得不朽,即对死亡的追求,战胜成为宇宙解体、腐烂、疾病和死亡过程的无助受害者的恐惧。
校歌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校歌是Kulgeet,由夏安提·斯沃若普·巴提内格尔博士作曲。
社团文化
Eco One
Eco One是一个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志愿者组织,由拉吉夫·甘地南校区学生创建于2012年。有超过300名学生和教职员工,而学校的副校长拉尔基·辛格是这个组织的首席赞助者。每年的“湿地节”,他们会组织一次“瀑布清洁运动”。
主校区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主校区
主校区为12000名学生提供了60个寄宿制公寓。针对于大部分全职教职员工,学校也在主校区提供教职工公寓。
桑德拉医院
校区内的桑德拉医院是学校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在建立之初的1926年只有仅仅96个床位,2014年已经增加到了900多个床位,而且是当地区最大的三级转诊医院。
维希瓦纳西庙
巴让第·卡拉·巴瓦恩是兴建于1921年1月的一个艺术和文物博物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她的首任主席,其侄子阿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作为副主席。在让衣·可瑞希纳达撒的努力下 ,博物馆得以扩展并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该博物馆尤其以印度绘画作品而出名,而且也包括考古艺术作品、丝织品和服饰、印度集邮、文学和档案材料等。
南校区
南校区占地面积达2700亩(11平方公里),位于距离主校区西南60公里的莫泽普地区的巴卡恰 。她是于1979年由巴让第·曼德尔信托永久地租借给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的。
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中学位于南校区,该中心致力于对农业技术及威迪亚·润集地区的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在南校区,除了行政办公室外,还有演讲大厅、图书馆、学生和教职工公寓。
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与中国领导人会谈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毕业典礼
在他们中间,知名的国际校友有:RobertMaynardPirsig(美国写作家,哲学家),KoenraadElst(比利时东方学家,印度学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德黑兰大学
上一篇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