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哲学 编辑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关注科学的基础、方法和含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解释、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该学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资格作为科学,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科学的终极目的。此学科有时与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重叠,例如当它探索科学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时。有许多关于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科学能否揭示不可观察之事物的真相,甚至科学推理是否可以被证明为合理的,哲学家们没有达成共识。除了这些关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一般性问题,科学哲学家也思考适用于特定学科,例如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问题。一些科学哲学家还使用当代的科学结果来达到哲学本身的结论。有关科学的哲学思考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但是科学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逻辑实证主义运动之后出现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标准,赋予所有的哲学论断以意义,可以对其客观评价。
中文名:科学哲学
外文名:Philosophy of science
相关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自然辩证法》
类型:文化术语
科学哲学
现代科学哲学的形成可以溯源到J.赫尔1833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研究序论》,早期的重要人物有W.休厄尔、J.S.密尔等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E.马赫、K.毕尔生(Karl Pearson,又译为卡尔·皮尔逊)、J.彭加莱、P.杜恒(Pierre Duhem,又译为皮埃尔·迪昂)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阐述了科学哲学的观点;
20世纪20~30年代B.罗索和L.维特根斯坦等人所开创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促进了科学哲学的蓬勃兴起;
20世纪4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在反对和批评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有关科学活动的研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代表人物有H.赖兴巴赫、K.波普尔、W.奎因、N.汉森、T.S.库恩、P.费耶尔阿本德、I.拉卡托斯、S.图尔敏、D.夏皮尔等。
西方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有科学以来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真正成熟的科学哲学却是20世纪的产物。笼统地讲,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始自近代科学,它形成于16世纪左右,不过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只有当科学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研究它的科学哲学才会出现,所以直到20世纪,研究科学的科学哲学才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由此可见,虽然科学哲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是当我们一说到科学哲学,首先想到的是现代科学哲学。而科学哲学正是以自然规律的行成而带给人类求生的观念。
科学哲学
一般说来,科学哲学研究的是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的研究活动、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的逻辑结构、科学发展的规律等等,因而它与哲学的许多学科例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和逻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科学哲学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而现代科学哲学则是从反形而上学起家的,它在20世纪的第一个系统形态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兼具“科学哲学”和“科学的哲学”两重性质,因为它不仅以科学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而且试图使哲学具有“科学性”,当然不是科学理论,而是科学的工具。不过,此后科学哲学的发展肯定出乎逻辑实证主义的意料:科学哲学家们不再关注科学的瞄问题,而是科学的“证伪”(波普尔)、科学的历史性(库恩),甚至科学的多元化问题(费耶阿本德)。就此而论,20世纪的科学哲学具有与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一样的基本特征。
科学哲学
培根提出科学认识应以实验为基础,通过逐步的渐进的归纳方法获取一般性原理;笛卡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是从先验的一般性原理出发演绎出具体定律的命题等级体系;而牛顿则提倡运用分析综合法和公理法从事研究。穆勒和休厄尔对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的结构及科学发展模式等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作为独立学科的科学哲学的基石。他们各自强调的归纳主义逻辑分析的观点和立足科学史实从事科学哲学研究的观点,分别成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中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两学派的前身。
逻辑经验主义
维特根斯坦
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又称伪证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我们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反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系统哲学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等体系,布达佩斯俱乐部的创始人欧文·拉兹洛提出广义进化理论发展了系统哲学,中科院曾邦哲阐述结构论并提出系统遗传学、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等学科概念、原理与方法。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很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益明显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重点。科技哲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对科技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地位。
科学技术哲学正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本性,研究科学技术思维的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等内容。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因此,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单独对象考察和研究无论对科技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哲学研究实际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发展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思维科学、科技社会学、科技方法学、科技伦理学、科技心理学、技术经济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科技传播等多个分支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和前沿学科的性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