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战线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领土,侵略东欧诸国。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后,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占领波兰东部。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被迫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
中文名:东方战线
人口数量:2200多万
建立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所在国家:苏联
划定“寇松线”的英国外交大臣寇松
而苏联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经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苏联政府认定是时候洗刷屈辱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被庞大的战争阴云笼罩着。为了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并且收复在之前因为苏俄的一系列“和平条约”而丧失的土地。特别是到30年代后期,在德国法西斯对欧洲的侵略的态势越来越明朗的情况下,苏联力图改善西部边界的防御地位,为了用恢复寇松线来使苏联的防御效果加强,并回应国内对于收复失土的呼声,苏联政府开始作出一系列军事外交行动。
当斯大林向西方提出共同对抗纳粹的野心的时候,西方国家冷冷的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希望让德国将侵略目标转向东方。希特勒认为入侵苏联的机会没有成熟,而苏联也对西方的各种背叛行径无比愤怒,特别是当捷克斯洛伐克在慕尼黑阴谋中被出卖而葬送掉1937形成的苏联~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军事联盟后,苏联不得放弃了与西方联合扼制纳粹的可能,于是寄希望于与德国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来应对德国法西斯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避免首先卷入战争,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法西斯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瓜分波兰
瓜分波兰
德国入侵波兰后的1939年9月17日,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国家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与白俄罗斯人是这些地区的主要居民,占了这些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遂出兵波兰东部寇松线以东地区。波兰政府为战前不顾苏联劝告的分化苏联两个西部加盟国的政策付出了代价。由于敌视苏联的波兰战前一直在扶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的分裂势力武装并对已经占有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进行同化政策,在当地不得人心的波兰军队迅速被苏军围歼,大部分投降。苏联收复波兰以东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并将其并入苏联。出于对波兰政府一直以来敌视苏联和支持苏联的分裂势力的报复,苏联政府决定处决一部分被俘的波兰军官和士兵,导致卡廷惨案的发生。
打败芬兰
打败芬兰
1939年10月~1940年3月苏芬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苏联在地面陷入苦战的同时在外交上也陷入了难堪之中,不过芬兰政府担心战争长期化可能会给芬兰带来毁灭而向苏联妥协。苏联取得了原芬兰控制的寇松线以东和以南的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芬兰对于这些结果非常不满意使得这个国家在苏德爆发战争后加入了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进攻。
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7月,三国在苏联政府的的压力下举行选举,各国法西斯政府在选举中彻底失败,在民众的支持下,波罗的海三国先后成立了以该国共产党为领导的苏维埃政权。虽然票数差距微弱的苏维埃政权并没有立即完全控制国家。社会民主党和共和党等资产阶级政党在选举中是以微弱差距落选的,他们不甘心失败,在各个方面为新政府行使权力制造障碍。但这些国家的新政府还是分别要求成为苏联的加盟国以祈求保护不被资本主义政党势力复辟或者防止德国的趁虚而入,随后被苏联依次接纳并派兵进驻。
占领罗马尼亚
1940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以罗马尼亚军事独裁统治集团的政策严重威胁苏联西南边界的安全等理由,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地区归还苏联(这个地区在以前苏俄与协约国的和约中被划出),把北布科维纳(在这一地区摩尔多瓦人占主体)“移交”给苏联的摩尔多瓦加盟国。
罗马尼亚军政府强烈抵抗并照会德国大使,可是德国法西斯却宣布对于苏联对罗马尼亚的要求没有疑义。更糟糕的是罗马尼亚立即就面临不得不应付更加棘手的与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关系的问题,最终罗马尼亚军政府只好接受了苏联的要求,苏军进驻上述地区。
并吞比萨拉比亚后,朱可夫在基希纳乌举行阅兵式
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和政府代表赫鲁晓夫抵达基希纳乌

罗马尼亚军官和苏军接洽撤退事宜

没有来得及撤退的罗马尼亚军队被苏军包围并解除了武装

降落在比萨拉比亚农村的苏联空军侦察机,飞行员与当地农民

红军政工人员在向比萨拉比亚地区居民宣传政策

比萨拉比亚地区的罗马尼亚农民注视着苏联红军

1940年6月,苏联红军装甲部队集结等待渡河进入比萨拉比亚

苏联红军阅兵式

苏联红军接受罗马尼亚居民献花
东方战线示意图
总之, 苏联建立“ 东方战线”的目的是明确的, 即确保其西部领土的安全, 获得更大的战略纵深, 然而在获得了这些地区后, 并未使苏联更加安全, 反而使其在心理上出现了一定的松动, 对德警惕不够。“ 东方战线”的建立, 一方面出于私利, 苏极大地伤害了周边国家的民族感情,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英法与苏的芥蒂。以致后来丘吉尔上台, 改变了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实行全力抗德政策, 而苏未及时调整与英法关系, 从而推迟了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时间。当然, 苏联的行动也是由其对其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作出的一种判断, 其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而另一方面,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很多人民支持苏联的要求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法西斯政权的厌恶;事实上,除了这些国家的工人和犹太人们(原当地的法西斯政权采取亲纳粹的仇犹政策)其它占这些国家人口比例更大的市民和农民阶层,对于苏联的一系列政策是非常不理解的,而他们也从来没有把苏联人当做自己人。当德国法西斯入侵这些地区的时候,当地居民对于德军十分的顺从与配合,以至于苏联很快就丢失了原波罗的海三国地区,而其中有些居民甚至主动配合党卫军屠杀犹太人。他们的疯狂让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元帅都表现出无比惊讶。之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苏德战争期间被占领的苏联领土中,波罗的海三国地区的犹太人被消灭的是最彻底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波兰第二共和国
上一篇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