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己醇 编辑
环己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6H12O。外观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或白色针状结晶,有似樟脑气味,有吸湿性,能与乙醇、乙酸乙酯、二硫化碳、松节油、亚麻子油和芳香烃类混溶。
中文名:环己醇
外文名:Cyclohexanol
别名:六氢苯酚
化学式:C6H12O
分子量:100.159
CAS登录号:108-93-0
EINECS登录号:203-630-6
熔点:23 ℃
沸点:159.6 ℃
密度:0.968 g/cm³
外观: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或白色针状结晶
闪点:67.8 ℃
安全性描述:S24/25
危险性符号:Xn
危险性描述:R20/22;R37/38
UN危险货物编号:1993
熔点:23℃
沸点:159.6℃
闪点:67.8℃
logP:1.34
折射率:1.478
外观: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或白色针状结晶
溶解性: 溶于水,能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松节油、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等混溶
摩尔体积(cm3/mol):103.4
等张比容(90.2K):246.9
表面张力(dyne/cm):32.4
极化率(10-24cm3):11.59
氢键供体数量:1
氢键受体数量:1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0.2
重原子数量:7
表面电荷:0
复杂度:46.1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苯酚加氢法
1906年,Β.Н.伊帕季耶夫通过苯酚加氢制得环己醇,并在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苯酚加氢一般采用镍催化剂。反应温度150℃、压力2.5MPa,产率接近理论值,产品纯度高,反应平稳。进入60年代,鉴于原料价格的因素,环己烷氧化法逐步取代了苯酚加氢法。
环己烷氧化法
环己醇
含有100ppm环烷酸钴的新鲜环己烷与循环环己烷混合,在三级串联的反应器中用空气氧化,温度150~160℃、压力 0.8~1.0MPa、反应时间 10~15min、单程转化率4%~6%。反应尾气经冷凝回收其中的环己烷和高沸物后放空。液相氧化产物经过碱洗皂化和水洗除去杂质后,蒸馏回收其中90%以上的环己烷,循环使用。在进一步脱除轻重组分后,便可获得醇酮混合物,经过精馏,便分离出环己醇和环己酮。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毒性:中毒。
中毒处理方法: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1 | 急性毒性 | 吸入 | 人类 | 75 ppm |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眼毒性——结膜刺激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
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400 mg/kg | 1.行为毒性——嗜睡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3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6500 mg/m3/1H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4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35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5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27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6 | 急性毒性 | 肌肉注射 | 小鼠 | 1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7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兔 | 2200 mg/kg | 1.行为毒性——全身麻醉 |
8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794 mg/kg | 1.行为毒性——嗜睡 2.肝毒性——胆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9 | 急性毒性 | 肠外 | 青蛙 | 1914 mg/kg | 1.心脏毒性——其他变化 |
10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3185 mg/kg/7D-C | 1.肝毒性——其他变化 2.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
11 | 慢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4 mg/kg/10D-I |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
12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兔 | 1229 ppm/6H/5W-I | 1.行为毒性——全身麻醉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13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兔 | 997 ppm/6H/11W-I | 1.行为毒性——全身麻醉 2.眼毒性——结膜刺激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14 | 眼部毒性 | 入眼 | 人类 | 100 ppm | - |
15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500 μL/24H | 作用中等 |
16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500 μL/24H | 作用较轻 |
17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00 μL/24H | 作用中等 |
18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00 μL/24H | 作用较轻 |
19 | 突变毒性 | - | 人类白细胞 | 100 μmol/L | - |
20 | 突变毒性 | - | 哺乳动物淋巴细胞 | 150 mmol/L | - |
21 | 生殖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315 mg/kg,雄性配种 21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2.生殖毒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3.生殖毒性——前列腺,精囊,考伯氏腺,附属腺体发生变化 |
22 | 生殖毒性 | 皮下注射 | 长爪沙鼠 | 315 mg/kg,雄性配种 21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2.生殖毒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3.生殖毒性——前列腺,精囊,考伯氏腺,附属腺体发生变化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