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地理学 编辑
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在统一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的学科。它以地理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行为和运动为脉络,作为识别系统本质的基础,并由此抽象出地理学中的普遍性规律,进而探讨学科的哲学内涵和方法论。
中文名:理论地理学
定义:研究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在统一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的学科
研究领域:地理有序性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
理论地理学
R.J.乔利和P.哈格特1967年主编了《地理学的模型》一书,强调对复杂的地理结构和地理过程本质的辨别和抽象。R.G.戈利奇等1968年发表的《论地理学定律》一文,D.W.哈维1969年出版的《地理学的解释》一书,都力图揭示地理学的性质,探讨了理论地理学的结构。1971年,T.哈格斯特朗发表《区域预测与社会工程》一文,标志着理论地理学进入动态化研究。W.K.D.戴维斯1972年出版的《地理学概念的革命》一书,A.G.威尔逊同年发表的《理论地理学:断想和见解》一文,E.维尔特1979年出版的《理论地理学》一书,对理论地理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1969年,美国俄亥俄大学还创办了第一个国际理论地理学刊物《地理分析》。
理论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在以下方面得到肯定:①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惟一的既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的独特学科。理论地理学具有沟通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②在地理学的传统体系中,似乎总也摆脱不了二元性的约束,在认识上,或单独强调区域,或单独强调部门,无法圆满地解决地理学的统一问题。理论地理学则被认为是实现解脱的希望所在。③承认自然
理论地理学
①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地理系统很好地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这是地理学综合性特征的概括。不揭示地理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效应,就谈不上理论地理学的建立。
②地理要素的最小限制原则。从这个原则出发,可以有效地认识地理区域或地理环境诸要素的贡献能力的临界条件或容忍阈值,由此确定适宜的区域载荷量、区域生产潜力,以及地理系统的边界条件。
③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连续过渡原则。这成为所有地理学理论普遍遵循的原则之一,是由地球基本特性所决定的。由此去认识地域分异和地理空间内的分界,绝大多数必然是模糊的、不分明的和连续过渡的。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仅不会排斥研究者使用合理的、准确的、清晰的和严格的地理界限区分空间,而且它本身正好为精确的数学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④地理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互补原则。在地理环境中,无限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组成互为对立的一组事件。相似中孕育着差异,差异中包含着相似。以数量表达的形式,假定两种地理事件完全相似时的概率为1,绝对差异时的概率为0,则在地理空间或地理事实的相似性比较上,其实际概率总介于0~1之间,相似性的概率值越大,差异性概率值越小,反之亦然,二者之和恒等于 1。这种互补的、对应的概率特性,构成了一切区域空间比较或类型划分的基础。
⑤地理环境演变的趋稳性原则。由于各类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对于地理环境的动态演变来说,总有一种趋稳的特性。当地理环境演变达到稳定态之后,只要输入条件中的扰动或各要素之间“流”的变化幅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则该稳定态得以保持。一旦发生超越稳定态的许可范围的扰动或变化,则进入某种新的不稳态,经地理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会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稳定态。
⑥地理过程的震荡冠律原则。地理过程随时间的变化,在随机条件下,一般具有某种周期或循环的特性。依据此项原则,地理过程的模拟和趋势预测,才具备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另外一些学者(例如王铮等《理论地理学概论》)认为把理论地理学理解为研究地理学整体规律只能使理论地理学流于空泛,成为哲学学科。理论地理学应该是研究具体的规律、环境或区域的模式以及地方学说的科学。因此理论地理学没有什么特殊的研究的原则,而是应该遵守一般的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的原则。与一般的科学不同,理论地理学基于地理学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即“直接依赖与地球表层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理论地理学研究的特殊原则只有一个“不可忽视地理事物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理学理论研究注重整体性和差异性,换言之,物理学研究常用的“隔离体”思想在理论地理学研究中不能被采用。
理论地理学
②研究地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
③研究地理过程的节律性,预测地理过程的变化。
④研究地理现象的组合规律及其作用、影响。
⑤研究地理时空耦合,即地理空间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扩散、集聚及其随时间进程而产生的不同表现范围和分布格局。
⑥空间行为理论。
⑦地理哲学和地理学方法。
理论地理学
相关书籍
在1990年后,地理信息科学迅速发展,也形成了一些理论认识。关于地理信息科学或者狭义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是否足以形成理论地理学分支,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经验。不过关于某些地理学规律分析的非数值模拟模式,例如关于城市发展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关于人口-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多层次基于自主体模拟模式,已经表现出理论地理学特征。实际上由于地理现象的复杂性,元胞自动机、基于自主体模型等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非解析方法,可能成为地理学的方法主流,因此这样一些算法模型,将成为理论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理论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在以下方面得到肯定: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惟一的既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的独特学科。理论地理学具有沟通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在地理学的传统体系中,似乎总也摆脱不了二元性的约束,无法圆满地解决地理学的统一问题。理论地理学则被认为是实现解脱的希望所在;承认自然环境是一架“精巧机器”,也就必然承认地理系统中的协同性,理论地理学为寻求统一基础上的普适指标具有独特作用;一切地理研究的结论都是空间关系研究与时间过程研究的统一体,理论地理学提供了时空耦合的基本法则和基础。
相关书籍
例如流体力学研究河流,把河岸作为流体的边界条件;地质学研究河岸,把水流作为外部要素。地理学关心的是水流启动河岸泥沙,改变了水流结构也改变河岸的形态,这种研究是地理学从整体性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地理现象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一个地方不同于另一个地方,今日的地球不同于昨日的地球。差异还意味着区域之间相互依赖,区域、环境、全球和地方发展过程是进化的、路径依赖的,这些差异性特点导致了需要一种综合的理论,这就是理论地理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