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源污染 编辑
陆地污染源简称陆源污染,是指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场所、设施等。陆源污染物是指由陆源排放的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能具有霉性、扩散性、积累性、活性、待久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多种污染物之间还有桔抗和协同作用。
中文名:陆源污染
全称:陆地污染源污染
特点: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
危害: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陆源污染
陆源污染
人为因素
人类在陆地生产经营、工作生活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无论是扩散到大气中、丢弃到陆地上,还是排放到河流里,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及其他的途径最终均有可能进人海洋。例如,在屋内喷洒的DDT,有—部分挥发于空中,另一部分降落到地面上,挥发空气中的DDT随着大气的漂移会沉降到海洋,降落于地面的经降雨、地表径流等最终也可能进入海洋。其次,污染的持续性强,危害大。一方面,所有的陆源性污染均有可能最终进入海洋并最终危害人类。
自然因素
无论是直排入海的污染,还是来自大气沉降的污染,一些陆源性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有机锡、农药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长期人海洋中蓄积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进入海洋的污染物通过海洋生物的摄取,而进人生物体内。由于海洋生物对污染物质一般都有富集作用,所以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含量比海水中的浓度大很多。 第三,控制范围大,预防、控制、修复难度大。 第四,潜伏性强,周期长,责任主体难以明确。
陆源污染物的种类多、排放数益大,对近岸海域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陆源型污染和海洋型污染、大气型污染构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
据初步统计,进入海洋的全部污染物中有80% 以上来自陆地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沿海油田排污等,主要通过河川径流入海和沿岸的直排口直排入海,还可以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进入海洋。全球60% 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60 km 以内的地区,预计在今后20~30 年内,海岸带人口数揽还会翻一番。由千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这些污染物大大地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致使海洋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从全球角度来看,近20 多年来,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与环境系统的破坏不断加强,海洋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在加快, 海洋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的速度迅速消失,海洋对人类生存的作用正受到沿海地区开发和陆源污染的严重危害。
1、 起步阶段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起步阶段是在1972— 1 982 年间,这也是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的开始。
2、形成阶段
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法律制度形成阶段是在1982一1992 年间。1982 年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不仅标志着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工作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而且带动了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立法的全面开展。
3、发展阶段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于1992 年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以可待续发展为核心的《21 世纪议程》。我国根据该议程千1994 年3 月25 日颁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即《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对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的制度做出了规划。
4、完善阶段
为了充分履行法律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陆源排污”的行政职责, 2003 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了沿海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和篮点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监测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国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数益和分布情况,掌握了重点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其邻近海域环境质朵状况、陆源污染物排放对周边重要海洋功能区的影响,为2004 年全面加强对陆源入海排污的监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射线装置
上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