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 编辑

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

梧州市梧州市

梧州市,古称“苍梧”“广信”,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周边城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千米 。2023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为283.30万人。 截至2022年10月,梧州市辖3个县、3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长洲区 。

梧州市有着4100年以上的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 西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建苍梧王城,为梧州建城之始;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交州刺史部迁至此,使其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梧州设立两广总督、总兵、总镇府;1950年2月,设梧州市,直属广西省;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自治区辖市。 。是西江文化 、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粤语的发地之一;诞生了袁崇焕、李济深等历史名人 。梧州市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横跨北回归线,西江穿城而过 。

梧州市土特产品类丰富,包括有六堡茶、龟苓膏、古典鸡等。梧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产业门类齐全,建有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梧州保税区等。梧州市交通发达,有“一环六射三连线”高速公路骨架网,“一横一纵”干线铁路网,以及梧州西江机场、长洲水利枢纽等大型航空、航运设施 。

2022年,梧州市生产总值(GDP)为14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 。2021年,梧州市财政收入134.84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8元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梧州市

外文名:Wuzhou、Ngchow、Wuchow

别名:苍梧、广信

行政区划代码:4504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

面积:12588 km²

下辖地区:3个县、3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长洲区新兴三路1号

电话区号:0774

邮政编码:543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83.1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骑楼城、龙母庙、四恩寺、中山纪念堂、苍海湖旅游区、石表山风景区、李济深故居

机场:梧州西江机场

火车站:梧州站,梧州南站,藤县站,岑溪站

车牌代码:桂D

地区生产总值:1419.67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梧州市骑楼城梧州市骑楼城

石器时代,今梧州市境域内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 。夏、商、周三代,在今梧州市境域内活动的原始部落被称为“苍梧”人,为越族分支。春秋战国,岭南称百越之地,今梧州属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梧州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

西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建南越国,今梧州属南越国。高后五年(前183年),南越国封赵康为苍梧王,在今梧州市境域内建苍梧王城,为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设苍梧郡,属交趾刺史部,在原苍梧王城置广信县(县城即今梧州市区),为苍梧郡治、广信县治所在地(另一说法为今肇庆市封开县 )。元封五年(前106年),交趾刺史部从交趾郡赢楼(今越南河内西北)移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岭南包括苍梧在内的9郡,成为岭南的政治中心之一。王莽建立新朝后(9年—23年),苍梧郡更名为新广郡,新朝覆亡后恢复原名。东汉建安八年(203年),交趾更名交州,广信县属交州苍梧郡,仍为州治、郡治,由荆州牧刘表代管,同年,刘表遣巨管辖苍梧郡。建安十五年(210年),东吴孙权步骘任交州刺史,杀吴巨。建安十六年(211年),交州治所由苍梧郡广信县迁至南海郡番禺县。

蜀汉章武初年(221年),交州属蜀汉。蜀失荆州后,改属东吴。东吴元兴元年(264年),分交州置广州,苍梧郡改属广州,郡治仍为广信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四月,苍梧太守降晋,苍梧郡属晋朝广州。

南北朝宋元初元年(420年),苍梧郡属宋。齐永元元年(499年),属齐。梁天监六年(507年),属梁。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广州设成州、南定州、建州,广信县属成州。陈至德元年(583年),属陈,广信县更名苍梧县,宁新县并入苍梧县。

隋开皇十年(591年),成州苍梧县改属隋朝,成州更名封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属广州,辖苍梧、都城、封川、封阳四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被唐军攻克。唐武德四年(621年),撤苍梧郡,设静州;同年,析静州,合苍梧县、豪静县、开江县,置梧州。贞观元年(627年)二月,梧州属岭南道。贞观十三年(639年),改梧州为梧州郡。天宝五年(746年),梧州郡复称苍梧郡,属容管经略使。乾元元年(758年),苍梧郡复称梧州。天复元年(901年),梧州属楚国。五代十国,南汉乾和元年(943年),梧州属南汉。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属宋朝。开宝年间(968年—976年),置广南路,梧州隶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属广南西路。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广西经略使府移至梧州。

元至元十年(1273年),改梧州为梧州招讨司。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梧州招讨司为梧州军民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梧州军民安抚司为梧州路,辖苍梧县1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守将达鲁花赤拜住降明,梧州路改为梧州府,辖苍梧。洪武二年(1369年),属广西省,增辖藤州、容州、郁林州。明洪武九年(1377年),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景泰三年(1452年),两广总督始驻梧州。成化元年(1465年),在梧州设立两广总督府、总镇府、总兵府,称为“三总府”。成化六年(1470年),三总府建成,梧州成为广东和广西的政治、军事中心。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总府由梧州移至肇庆。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广西总督改驻梧州。弘光二年(1646年)十二月,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驻梧州。

清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南明永历帝离开,清兵占领梧州。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清广西巡抚在梧州投降南明,梧州成为南明抗清前线。顺治八年(1651年),清兵再次占领梧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两广总督府改驻梧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广西苍梧守道,辖梧州、桂林、平乐三府,属广西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辛亥革命以前,广西各地的农民起义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刘崛等立即从香港赶回梧州,策动驻军和绿林武装于11月1日首先宣布独立/光复,成立梧州临时军政分府,招引绿林武装,编练军队,准备出师北伐。

民国元年(1912年)2月,撤销梧州军政分府,恢复梧州府,属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广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梧州府,复置梧州县。同年,设郁江道,辖梧州县、藤县及周边共15个县。民国三年(1914年)6月,郁江道更名苍梧道,梧州县改属广西省苍梧道。民国十年(1921年),粤军占领梧州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改设梧州市,属广西省。同年12月1日,设立梧州市政府,由广西省政府管辖,成为广西省设立的第一个省辖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中共梧州市委成立。民国十九年(1930年),梧州市属广西省苍梧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销梧州市,复置苍梧县,属广西省苍梧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广西省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广西省第三区行政监督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22日,梧州被侵华日军攻占。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6日,梧州光复。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苍梧县,梧州市属梧州专区。2月,梧州市为地级市直隶广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划归梧州专署统一领导,市人民委员会的机构不变,仍属专署一级政权。

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

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自治区辖市。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苍梧郡始建,辖广信、猛陵、冯乘、谢沐、高要、临贺、端溪、富川、荔浦、封阳10县。永平十四年(71年),增辖鄣平,共11县。

三国东吴黄武五年(226年),苍梧郡辖广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临允、武城9县。

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辖广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宁、建陵、临允、元谿、武城、鄣平、农城、都罗12县。

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苍梧郡辖广信、猛陵、怀熙、思安、封兴、荡康、侨宁、遂城、广陵、丁留、武化11县。萧齐年间(479年—502年),苍梧郡减武化,增宁新、抚宁2县。

梧州市地图

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广信县为苍梧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辖苍梧、都城、封川、封阳4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3县。天宝元年(742年),称苍梧郡,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乾和八年(950年),梧州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

明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领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

清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

民国三年(1914年)6月,郁江道更名苍梧道,辖苍梧、桂平、郁林、信都、藤县、容县、岑溪、平南、贵县、武宣、博白、北流、陆川、兴业、怀集15县。

1979年2月,梧州市设立万秀区、白云区、鸳江区、蝶山区。

1984年2月,苍梧县由梧州地区划拨梧州市管辖。6月23日,郊区重设。至此,梧州市辖苍梧县、万秀区、蝶山区和郊区。9月,撤销鸳江区。

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

1997年4月,梧州市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辖区扩大为3县1市3区 。

2003年2月,梧州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

2013年,撤销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万秀区,以原蝶山区、万秀区(不含旺甫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万秀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龙圩区,以苍梧县的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的行政区域为龙圩区行政区域;将原万秀区的旺甫镇划归苍梧县管辖,苍梧县辖石桥镇、岭脚镇、京南镇、狮寨镇、六堡镇、木双镇、梨埠镇、沙头镇、旺甫镇。苍梧县县城迁至石桥镇。调整后,梧州市的行政区分别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梧州市辖3个县、3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设镇53个、乡5个、街道8个,市政府驻长洲区 。

2022年梧州市行政区划一览表

县别

政府驻地

下辖乡级行政区划

万秀区

城南街道

3个镇、5个街道:城东镇、龙湖镇、夏郢镇、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角嘴街道、东兴街道、富民街道

长洲区

大塘街道

2个镇、3个街道: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兴龙街道、红岭街道

龙圩区

龙圩镇

4个镇: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

苍梧县

石桥镇

9个镇:岭脚镇、京南镇、狮寨镇、六堡镇、梨埠镇、木双镇、石桥镇、沙头镇、旺甫镇

藤县

藤州镇

15个镇、2个乡:藤州镇、塘步镇、埌南镇、同心镇、金鸡镇、新庆镇、象棋镇、岭景镇、天平镇、濛江镇、和平镇、太平镇、古龙镇、东荣镇、大黎镇、平福乡、宁康乡

蒙山县

蒙山镇

6个镇、3个乡:蒙山镇、西河镇、新圩镇、文圩镇、黄村镇、陈塘镇、汉豪乡、夏宜瑶族乡、长坪瑶族乡

岑溪市

岑城镇

14个镇:岑城镇、马路镇、南渡镇、水汶镇、大隆镇、梨木镇、大业镇、归义镇、筋竹镇、诚谏镇、糯垌镇、安平镇、三堡镇、波塘镇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梧州市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经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大门,东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云浮市郁南县,东南与广东省罗定市接壤,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广东省信宜市,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北通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桂林市荔浦市,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毗邻。全境东西距115千米,南北长196千米,总面积12588平方千米 。

梧州市

地质

梧州市区的地质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大发展阶段。

早古生代(距今4.05亿年—5.7亿年),梧州市区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西南部,寒武纪海侵继承晚震旦世的海侵,全境被海水淹没。沉积厚数千米的类复理石砂、页岩建造,大瑶山一带具鲍马粒序层理和冲刷印模,一般认为属深海沉积产物。由于沉积速度快,海水十分浑浊,因而生物稀少,只有一些小型无铰纲腕足类和海绵等生物。寒武纪末(距今5亿年左右),发生郁南运动,桂东大瑶山—花山隆起成陆,而梧州市区处于钦州—玉林坳陷东北部,故奥陶纪和志留纪仍有类复理石砂、页岩沉积,今大部分已被剥蚀殆尽,仅南邻苍梧县局部地方尚存。志留纪末(距今4亿年左右),发生强烈的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钦州—玉林坳陷海水退缩,其余广大地区(包括梧州市)地壳普遍上升为陆地,从此,结束了地槽沉积的历史。同时使早古生代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并产生博白—梧州区域性深断裂。

晚古生代(距今2.3亿年—4.05亿年),广西运动后,除钦州、玉林一带仍为地槽继续沉降外,其余广大地区均已转化为准地台。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剥蚀后,泥盆纪初地壳又复下沉,海侵由西南向东北逐渐推进,整个桂东被海水淹没。由于该地区靠近云开陆地边缘,早泥盆世(石桥、贺县期)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为主,由紫红色、杂色石英砂岩、砂页岩组成数百米至千余米厚的单陆屑建造,北面贺县一带产植物和鱼类。中泥盆世(距今3.59~3.7亿年),早期(信都期)基本继承早泥盆世的沉积环境,沉积海陆交替相砂页岩、含铁砂岩、灰岩及富川、贺县、钟山一带的鲕状赤铁矿。中泥盆世晚期(东岗岭期)至晚泥盆世(距今3.5~3.59亿年),海水加深,成为浅海台地碳酸盐相沉积灰色、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鲕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厚500~1000余米,有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等底栖生物。据周围地质情况分析,市区石炭纪至早二叠世仍有沉积。早二叠世末(距今2.4亿年左右)东吴运动波及广西全境,地壳普遍上升为陆地,大瑶山、云开大山连为一体。

中生代(距今0.67亿年—2.3亿年),二叠纪末发生苏皖运动后,梧州市区仍为陆地,而大瑶山陆地西侧则下沉为滨海—浅海,接受早中三叠世沉积。中三叠世末(距今约2.05亿年)至晚三叠世初,印支运动发展至高潮,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境地壳抬升,海水退出,从此,结束了海相沉积的历史,开创了中、新生代内陆盆地沉积的新纪元。区内侏罗纪元沉积,而于侏罗纪末(距今1.37亿年)燕山运动第一幕,中酸性—酸性岩浆沿北东组断裂带侵入,形成苍梧和大漓口花岗岩体及太平花岗闪长岩体。于早白垩世,沿深断裂带旺甫—双桥断陷低洼盆地,形成山麓粗碎屑堆积。早白垩世末(距今约1亿年)燕山运动第二幕波及全区,盆地抬升,湖水枯竭,结束堆积。白垩纪末,燕山运动第三幕,导致地壳普遍抬升,北东组断裂仍继续活动,造成第三纪前窝田断陷盆地的基底构造。

新生代(距今6700万年以来),梧州市区地壳经历中生代变革之后,逐渐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地壳由多次升降变为总体上升。第三纪(距今3700万年—6700万年),在块断山麓地带的窝田、旺甫—双桥断陷盆地,产生快速堆积,形成红色陆屑建造及类磨拉石建造。晚第三纪可能无沉积。第四纪(距今160万年前),地壳总体缓慢上升,河床下切,沿浔江、桂江两岸形成多级冲积阶地 。

地形地貌

梧州市境内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部苍梧县—梧州市区一带的西江沿江地区,分布着由第四纪冲积物组成的三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20—60米。周围地区大部分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垄状—波状低丘所占据,标高一般80—300米,最高峰白云山位于市区东北角,海拔367米。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市区的北北东、北东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比较发育,对地貌形态的展布特征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梧州市地貌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剥蚀侵蚀类型和侵蚀堆积类型两种。地貌为剥蚀侵蚀类型和特征的主要有丘陵、垄状低丘和波状低丘3种:丘陵分布在市区西部社塘至三山顶,东南部火流岭至大耀村及东北部旺口、白云山等地,山岭标高 200—367 米,多在 230—300 米之间,切割深度一般为130—250米,山脊波状起伏,山坡坡度多为20—25度,个别地方形成40度左右的陡坡或陡壁,河谷剖面呈“V”字形或“U”字形。垄状低丘在市区内广泛分布,山岭标高90—200米,个别山峰超过200米,相对标高40—100米,地形坡度一般比较平缓,沟谷多为“U”字形。波状低丘分布在市区中南部及北部大漓口等地,面积43.4平方千米,海拔标高40—130米,一般为50—100米,山坡坡度一般为25度以下。地貌为侵蚀堆积类型和特征的主要有3种级别的河谷阶地:一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于西江、桂江、下小河及思良江等河流沿岸,面积38.9平方千米。由全新统黏性土及沙砾石组成,阶地面较平坦,向河床微倾斜,标高15—27米,阶地宽200—1800米。二级河谷阶地分布于苍梧、长洲岛、莲花山、太平等地区。阶面标高28—40米不等,高出河水面8—20米,阶地宽250—1800米,主要由上更新统黏性土及沙砾石组成。三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城西南部及长洲岛一带,莲花山、儒岩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地形略有起伏、冲沟发育,海拔标高35—60米不等。主要由中更新统黏土及沙砾石组成 。

气候

梧州梧州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具有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有低温、干燥、偏冷少雨。多年平均气温2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2℃。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29日,梧州市区曾有过41.4℃极端最高气温记录。1951年以后,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出现在1989年7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出现在1957年2月11日。年平均降雨量1453.0毫米,春夏之交较多,秋冬季较少;年降雨量最多是1961年1906.9毫米,最少是1991年942.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年平均日照时数1725.4小时。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 。

2021年,梧州市全年平均气温22.2度,降雨量1060.8毫米,日照时数1814.7小时;市区年平均气温22.6度,降雨量1121.3毫米日照时数2080.4小时。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5%,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6ug/m3 。

水文

梧州市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下游—浔江(西江上游)与桂江交汇处。西江水系梧州市以上流域,集水面积32.97万平方千米。流域上游西面为云贵高原,北面有大苗山、猫儿山、越城岭,南面是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大容山等。西江水系汇集江河溪流700多条和广西壮族自治区85%以上水量流经梧州市。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内水流汇集西江注入珠江,流域内河流密度较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84条,平均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4千米。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河流有4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河流有283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河流有65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55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1万平方千米河流有13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河流有4条。中间低而多河流,浔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众多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28%。梧州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河流有7条,其中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1条。黔江在桂平市三角咀郁江汇入处以下河段称浔江,流经桂平市和平南县、藤县、苍梧县,至梧州市区桂江汇入处止。干流长172千米,苍梧县及梧州市区境内18千米,河段平均坡降0.0097%。区间流域面积20236平方千米。其中,广东省境内1594平方千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18642平方千米 。

土壤

梧州市区土壤划分为4个土类、5个亚类、26个土属、34个土种。4个土类分别是水稻土、赤红壤、紫色土和冲积土。市郊水稻土占土壤总面积4.88%;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占土壤总面积86.67%。苍梧县土壤划分为水田、旱园地、山丘地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6.78%、1.98%、91.24%。山丘地分5个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24个土种,5个土类分别是红壤、黄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其中赤红壤占土壤总面积61%。藤县土壤分为水田土、旱地土、山地土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7.97%、1.68%、90.35%,山地土分为红壤、赤红壤、紫色土、黄壤4类,其中赤红壤、红壤分别占土壤总面积37.55%、27.6%。蒙山县土壤以成土母质分为页岩风化物母质、冲积物母质、洪积物母质、红土母质、紫色岩风化物母质5个种类,13个亚类、30个土属、56个土种。水稻土(水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5%;山地土占土地总面积76.99%,分红壤、黄红壤和紫色土3个土类,其中红壤占山地土面积57.2%。岑溪市主要的土壤母质有花岗岩类、砂页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红土、河流冲积物、洪积物6种。花岗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61.45%。按特性分类可分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侧渗性水稻土、矿毒性水稻土和砂页岩红壤、花岗岩红壤、赤红壤、紫色土、河流冲积土、洪积土12种。红壤、赤红壤占土壤总面积76.03% 。

植被

梧州市境内低山中丘地带,木本植物有马尾松、杉木、大叶栎、木荷、椎木、楹树、鱼尾葵、油茶、肉桂、八角、安息香树、白背桐、茶树、油柑、桃金娘、稠树、岗松等树种。草本植物有黄茅、野古草、铁芒萁、绒毛草、芭茅和苔藓类植物。在低丘山地带,木本植物有格木、黄牛木、重阳树、梧桐、樟、鹅掌柴、山乌桕、油茶、榕树、木棉、相思树、桉、凤凰木、树、楝、玉兰、木麻黄等树种。经济林有八角、肉桂、油茶、油桐、甜竹、白兰等。药材有生地、茯苓、杜仲、薄荷、砂仁、金银花、车前草、灯盏菜、地耳草、山栀子、寄生等品种。果树有柑橘、荔枝、龙眼、菠萝、芭蕉、黄皮、李子、沙田柚、石榴、葡萄、杨桃、板栗、枣、柿子、柠檬、梅子等品种。主要种植蔬菜、水稻、甘蔗,其次是红薯、木薯、豆类、花生、粉葛、玉米、蚕桑等 。

自然灾害

梧州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灾、旱灾、风灾、雹灾、雷暴、低温冷害及霜雪冻害地震等,其中为害较重的是洪灾,为害较轻的是雷暴和地震。干旱是梧州市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出现较多的是春旱和秋旱 。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梧州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8.7亿立方米。梧州市区平均年降雨总量4.62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年资源量2.6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5900万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

白云山远眺

梧州市河网密布,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大。全市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54.39万千瓦,可开发量35.59万千瓦。过境河流浔江水能蕴藏量88.32万千瓦,可开发量62.13万千瓦;桂江水能蕴藏量11.5万千瓦,可开发量10.9万千瓦。建有6.9万千瓦的京南水电枢纽和1.2万千瓦的爽岛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1万千瓦,总投资近60亿元的长洲水利枢纽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内江和外江河床式厂房共安装15台单机容量为4.2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4亿千瓦时,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 。

土地资源

梧州市区土地总面积312.2平方千米,其中,分布在300至500米低山地有18.8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04%;分布在300米以下丘陵有163.3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2.33%;台地有27.2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72%;平地有59.3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9%;其它地有43.4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91%。

2021年,梧州市全年城市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20.21平方千米,比上年增长4.1%。其中,居住用地38.13平方千米,下降1.3%。绿化覆盖面积6730.4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比上年增加2.45个百分点。年末共有公园与绿地454平方千米,增加410.86平方千米。林地面积94.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5万公顷。年末耕地面积9.15万公顷,当年新增耕地面积1120公顷,年内减少耕地面积1083公顷 。

2021年,梧州市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0.53万亩,比上年增长0.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37.46万亩,增长5.1%。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46万亩,下降5.8%。蔬菜种植面积161.94万亩增长7.8% 。

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矿产资源

梧州市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37种,包括金属矿产12种,分别为铁、锰、钛、钒、铜、铅、锌、钨、钼、金、银、稀土等;非金属矿产24种,分别为锆石、独居石、硅石、萤石、磷、硫铁矿、重晶石、水泥灰岩、高岭土、砖瓦用砂页岩、饰面花岗岩、珍珠岩、沸石、叶腊石、膨润土、黑矅石、云母、石英岩、白云岩、硅藻土、钾长石、钠长石、建筑用砂岩、建筑用河砂砾石等;水气矿产1种,为矿泉水 。

动物资源

梧州市有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2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叶猴、中华鲟、蟒、鳄、巨蜥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小灵猫、苏门羚、麝、水獭、穿山甲、蛤蚧、山瑞、鹦鹉、白腹啄木鸟、鸳鸯、大鲵、文昌鱼、白鹇、原鸡、金鸡共17种。一级保护动物未发现活体,二级保护动物在全市有一定的分布,但除小灵猫和穿山甲外,其他品种的数量都极少。

龙母庙龙母庙

此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经济意义较大的动物,主要有赤麂(黄猄)、鼬獾(媚子)、黄鼬(黄鼠狼)、红皮松鼠(松鼠)、鼯鼠(飞虎)、斑林狸(过山虎)、豹猫(狸子)、貉(貉子)、黄腹鼬(香姑娘)、红颊獴(树鼠)、青鼬(黄狸)、中南竹鼠(竹鼠)、狐(狐狸)、石獾(獾皮)、华南兔(野兔)、野猪、箭猪、果子狸等。鸟类有环颈雉(野鸡)、山斑鸠、鹧鸪、红毛鸡、猫头鹰、鹰、苍鹰、火斑鸠、鹌鹑、褐耳鹰、鸦鹃、长毛兰鹊、翠鸟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蛇类和龟类等。水鱼(鳖,甲鱼)、鹰嘴龟、马鬃蛇、吹风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索蛇、广蛇、山万蛇等尚有少量分布 。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早期人口

早在新石器时代,今梧州市境域内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古籍称“仓吾”,为越族分支),是中国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后发展为壮、侗等民族。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中原汉族人南下从漓江、贺江进入梧州,与越人杂居。汉元始二年(2年),梧州人口1.4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开埠通商时,人口为4万人。民国时期,梧州市人口年均增长率21‰。1949年,梧州市人口近10万人。

2014年末

截至2014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40.3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4.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7.7万人 。截至2015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43.92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8.90万人 。

2016年末

截至2016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47.5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3.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62.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01.8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2.7万人。2016年人口出生率13.49‰,死亡率4.94‰,自然增长率8.55‰ 。

2017年末

截至2017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4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3.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0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6.9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4.26‰,死亡率3.94‰,自然增长率9.10‰ 。

2018年末

截至2018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52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5.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0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1‰,死亡率4.87‰,自然增长率7.35‰ 。

2019年末

截至2019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5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5.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0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3.0万人,城镇化率52.98%。全年人口出生率10.72‰,死亡率4.86‰,自然增长率5.86‰ 。

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11月)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梧州市常住人口为282097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8220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61223人,下降2.12%,年平均递减0.21%。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56638人,占51.64%;女性人口为1364339人,占48.3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5相比下降0.98。全市共有家庭户889839户,集体户24937户,家庭户人口为2644654人,集体户人口为17632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2人减少0.55人 。

截至2020年11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梧州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48749人,占26.54%;15-59岁人口为1601777人,占56.78%;60岁及以上人口为470451人,占16.6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47364人,占12.3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1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7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1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梧州市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715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078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1862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1734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044人上升为7698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149人上升为12435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761人下降为3870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615人下降为2897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67年上升至9.37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933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增加3342人,文盲率由1.25%上升为1.39%,上升0.14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1月,梧州市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95326人,占56.5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25651人,占43.4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56603人,乡村人口减少41782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57个百分点。全市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552699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40821人,流动人口为411878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4159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77330人,增长1.01倍;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85963人,增长1.57倍;流动人口增加191367人,增长86.78% 。

2021年末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为28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7.0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57%,比上年末下降0.9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万人,出生率为10.82‰;死亡人口1.95万人,死亡率为6.87‰;自然增长率为3.95‰ 。

2022年末

截至2022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28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7.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58%,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56万人,出生率为9.05%;死亡人口2.04万人,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率为1.84‰。

梧州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变化梧州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梧州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世居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在常住人口中,除汉族和世居少数民族外,还有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等34个民族。截至2020年11月,梧州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743372人,占97.2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7605人,占2.75%,其中壮族人口为37792人,占1.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4204人,下降2.6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2981人,增长20.09%,其中壮族人口增加10494人,增长38.44% 。

政治

编辑

单位

职务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

梧州市委员会

(截至2023年6月)

书记

蒋连生

副书记

张惠

常务委员

王永超、尤易武、文东福、邓旭升、卢新华(壮族)、何世恰(壮族)、张惠强、黄恩、蒋连生、蔡可辉、邝驱

梧州市人民政府

(截至2024年6月)

市长

李振品

副市长

王永超(常务)、苏颖、李广勇、杨桢、劳高进、赵增山

秘书长

李连杰

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截至2023年8月)

主任

黄中

副主任

黎永益、李桂珍、徐远洲、姜云飞、曾健勇、宋彤宇

秘书长

阳永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梧州市委员会

(截至2023年1月)

主席

黄振饶

副主席

莫永东、李贞梅、蓝明月、韦宁、曹垂龙、李彤华

参考资料: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1年,梧州市生产总值(GDP)为1369.3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6.09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589.39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583.89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4.3%、43.1%和42.6% 。

2021年,梧州市财政收入1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87亿元,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81亿元,下降10.3%。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98.96亿元,增长6.6%;人民币贷款余额1461.60亿元,增长17.5% 。

2021年,梧州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5元,名义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1元,名义增长11.4%,增速排全区第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均上涨1.5%,居住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4% 。

2022年,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19.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7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84.19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634.78亿元,增长6.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1%、41.2%和4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6%、2.0%、80.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85元,比上年增长3.9%。

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2022年)变化 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2022年)变化

第一产业

梧州市农业基础扎实,发展有特色六堡茶产业。梧州市聚焦选育茶苗、建设茶园、壮大茶企、培养茶师、打造茶市、创建茶城六大关键环节,利用政策提升六堡茶产业经济实力,挖掘茶文化开拓六堡茶市场,巧用科技助力六堡茶产业,使得六堡茶成为梧州市主要经济作物,助力梧州市实现乡村振兴 。

此外,梧州市代管的岑溪市有特色产业古典鸡。古典鸡养殖覆盖岑溪市14个镇53个贫困村、229个非贫困村。为推动梧州市农业经济发展,岑溪市为古典鸡养殖农户、贫困户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免费提供养殖防疫防病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及销售,带动当地农民和贫困户利用山坡、果园、林地与公司合作饲养古典三黄鸡,形成“共同投资、合理分利、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国各地设立古典三黄水蒸鸡连锁饭店400多家,在网购平台开设网店,把古典三黄鸡、水蒸鸡、古典鸡蛋等主打产品推广到全国,推动梧州市农村经济发展 。

2021年,梧州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7.6%。分产业看,农业产值增长6.0%,畜牧业产值增长19.0%,林业产值增长11.5%,渔业产值增长3.2%。蔬菜产量增长8.4%,茶叶产量增长62.7%,生猪出栏增长36.7% 。

2021年,梧州市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0.53万亩,比上年增长0.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37.46万亩,增长5.1%。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46万亩,下降5.8%。蔬菜种植面积161.94万亩增长7.8%。

2021年,梧州市全年粮食总产量70.46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全年稻谷产量65.83万吨,增长0.9%。蔬菜产量(包含食用菌)307.40万吨,增长6.3%;甘蔗产量10.80万吨,下降7.9%;园林水果产量106.77万吨,增长13.9%;茶叶产量6774.17吨,增长58.2%。

2021年,梧州市全年肉类总产量22.03万吨,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猪肉产量11.71万吨,增长42.3%;牛肉产量0.20万吨,增长3.8%;羊肉产量0.04万吨,增长9.6%;禽肉产量9.68万吨,下降2.8%。禽蛋产量1.68万吨,增长5.3%。全年生猪出栏148.27万头,比上年增长36.7%。年末生猪存栏84.71万头,比上年增长16.9%。全年蚕茧产量2931.7吨,比上年增长111.0%。

2021年,梧州市全年水产品产量8.31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淡水捕捞水产品产量0.44万吨,下降1.1%;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7.87万吨,增长3.5%

2021年,梧州市全年木材采运352.0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7%。天然松脂产量14.71万吨,增长3.5%;油茶籽产量0.90万吨增长5.2%;八角产量3.24万吨,下降6.7% 。

第二产业

梧州市重视工业发展,建有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特色优先、工业立区、向东融合、服务型园区”为发展主线,开发高新区二期,以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盈田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中园”模式,发展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

2021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排第4,两年平均增长14.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1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7%。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制造业增长1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从行业看,全市涉及的33个工业行业中,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8.8% 。

2021年,梧州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1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7%;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13.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制造业增长1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

2021年,梧州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9.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9.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5.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0.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2%。

2021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3.8%;非公有制企业增长5.1%。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增长38.1%,制造业增长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7%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3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6家,大中型企业79家。

2021年,梧州市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0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8.43万平方米,增长16.8%;竣面积91.09万平方米,下降33.0% 。

第三产业

梧州市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方面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施行“东融”政策,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高地,在与广东省肇庆市交界处建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此外,梧州市建有梧州综合保税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个综合保税区,也是西江黄金水道上首个综合保税区。梧州综合保税区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模式,重点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打造梧州电子信息、装备国际供应链管理基地、产业生产加工基地等外向型重点项目聚集区,为梧州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梧州综合保税区吸引有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项目签约入驻,推动梧州港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

2021年,梧州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6.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4.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16.1%、5.5%、3.6%,保持良好增长 。

2021年,梧州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99亿元,增长1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18.1%;金融业增加值77.99亿元,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112.0亿元,增长3.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7.14亿元,增长9.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1.5%,营业利润下降12.7%。

2021年,梧州市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458.77万吨,比上年增长14.1%。货物运输周转量448003.10万吨千米,增长23.9%。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003.51万吨,增长35.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96.80万人次,下降55.3%。旅客运输周转量45588.10万人千米,下降50.5%。

2021年,梧州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01亿元,增长6.3%;电信业务总量24.77亿元,增长32.9%。

2021年,梧州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81.23亿元,增长10.2%,餐饮收入额35.10亿元,增长21.9%。

2021年,梧州市全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饮料类增长11.7%,烟酒类增长3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5%,化妆品类增长38.7%,金银珠宝类增长25.6%,日用品类增长2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8.9%,中西药品类增长2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2%,家具类增长74.5%,通讯器材类增长21.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9%,汽车类增长2.4% 。

交通运输

编辑

公路

截至2021年12月,梧州市高速公路已形成“一环六射三连线”骨架网,有包头—茂名高速公路(G65)、广州—昆明高速公路(G80)、梧州—柳州高速公路(G6517)、贵港—梧州高速公路(苍硕高速,S40)、梧州环城高速公路(S4001)、信都—梧州高速公路(S74)、呼和浩特—北海高速公路(荔浦—玉林高速公路,G59)、贺州—巴马高速公路(S30)等穿境而过。梧州市还有207国道(东绕城过境公路)、321国道、324国道、355国道(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公路)、505省道(龙圩经大坡至新地公路)等公路穿过境内 。在建有梧州—玉林—钦州高速公路(苍梧至容县段)、柳州—平南—岑溪高速公路(平南至岑溪北段)、广宁—昭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高速公路 。其中,信都—梧州高速公路于2022年11月30日建成通车,结束了苍梧县城不通高速的历史,全面实现梧州市“县县通高速” 。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公路通车里程8399.7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03.41千米,一级公路136.0千米。民用汽车保有量34.1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2.02万辆,增长11.0%。轿车保有量18.86万辆,增长14.5%,其中私人轿车18.39万辆,增长14.9% 。

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铁路

截至2021年12月,梧州市形成“一横一纵”干线铁路网,营运里程达268千米;有洛湛铁路、南广铁路、梧州赤水铁路专用线3条铁路线路,在建有柳广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南深高铁(玉林至岑溪段)2条铁路线路,规划有岑溪至罗定铁路 。

截至2021年12月,梧州市有梧州站(洛湛铁路)、梧州南站(南广铁路)、岑溪站(洛湛铁路)、藤县站(南广铁路)等铁路客运车站 。

航运

梧州市航运水路发达,西江、桂江贯穿境内,拥有梧州港、李家庄码头、紫金村码头、塘源中储粮码头、大利口码头等多个大型码头河港,以及长洲水利枢纽、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等多个航运配套服务设施。梧州市在建有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并推进桂江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

李家庄码头李家庄码头

截至2020年末,梧州市已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其中3000吨级泊位6个,2000吨级泊位10个,1000吨级泊位17个。梧州港口货物实际吞吐能力达57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0万TEU,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效显著 。

长洲枢纽船舶过闸长洲枢纽船舶过闸

航空

梧州市境内原设有梧州长洲岛机场。该机场于1995年7月建成通航,2019年1月因无法满足客运流量停用。

梧州市现设梧州西江机场。该机场位于梧州市藤县塘步镇境内,东北距梧州市中心20千米,是国内4C级支线机场,于2019年1月23日通航,开通有前往福州、成都、上海(浦东)、北京(大兴)、济南、武汉、南京、长沙、三亚、西安等城市的航班,可满足波音737、空客A320等大中型客机全载起降 。

公共交通

梧州市运营有梧州公交,于1959年12月开通运营。截至2020年,梧州市共有公交线路68条,公交车辆738台,城区公交车站423个。

梧州市县公交实行“一卡通”运营模式,城区范围已完成交通“一卡通”机具调试与安装工作,实现梧州市本级交通“一卡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的互联互通 。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梧州市自古以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1093年),梧州已有县学、府学。明代,梧州兴办了一批社学和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创办梧州府中西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梧州府中西学堂改为梧州府中学堂,是广西省第一所中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梧州冰井学堂,后改为师范学校,是广西省第一所师范学校。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梧州市创办的广西大学,为广西省第一所大学。1949年,梧州市解放之初,有中学9所,小学29所;有中学生2301人,小学生8163人;幼儿园2所,入园幼儿158人 。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拥有4所高等院校。全年招生1.60万人,在校生3.94万人,毕业生0.73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0.2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1.48万人,在校生3.92万人,毕业生0.83万人。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拥有普通高中15所,招生2.59万人,在校生7.37万人,毕业生2.07万人。普通初中102所,招生4.71万人,在校生14.25万人,毕业生4.71万人。普通小学513所,招生5.63万人,在校生33.64万人毕业生4.76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9.9%。幼儿园948所,在园幼儿14.88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7.5% 。

梧州市境内高等院校

梧州学院

梧州职业学院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梧州开放大学

梧州市部分中学名录

梧州市高级中学

岑溪市岑溪中学

苍梧县第一高级中学

梧州市苍海高级中学

梧州市第二中学

梧州市第十八中学

梧州市第五中学

梧州市第七中学

梧州市部分普通小学名录

梧州市中山小学

梧州市新兴小学

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梧州市长红小学

梧州市凤翔小学

梧州市龙新小学

梧州市大塘小学

梧州市古道小学

梧州市民主路小学

梧州市莲花山小学

梧州市逸夫小学

梧州市河口小学

参考资料:

科学技术

2021年,梧州市共安排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197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209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09项全年共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16项,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97项,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3888.84万元。全年获得授权专利数1914件,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发明专利86件,增长8.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5件,比上年增长21.5%。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74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3个。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294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5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 。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文化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147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1214.77千册(件),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2.01万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面积0.80万平方米,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74.65万平方米。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广播电视台38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公共广播节目6套,公共电视节目7套。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9.3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7.5%;数字电视用户38.41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0% 。

体育事业

梧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较早发展综合性体育的城市。游泳、水球运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领先。足球、篮球运动在梧州开埠时就出现。梧州足球队先后多次获广西足球赛冠军,为广西足球队输送了不少足球队员。1958年,广西足球队中梧州籍队员占90%。1979年,梧州利用旧飞机场改建的足球冬训基地,已成为全国足球训练基地之一。至1992年,梧州市有国家级运动员37人,获全国运动会、世界级比赛、奥运会冠军119项。其中李鉴明、陈永妍、谈舒萍等7人名扬世界体坛 。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体育场地8350个,当年体育系统职工人数117人,其中,专职教练员43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人数386人。年度向上输送运动员36人,年度注册运动员1709人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夺得金牌3枚,参加省级比赛夺得金牌40枚,银牌48枚,铜牌62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8次,举办群众体育赛事400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人数达到111万人 。

医疗卫生

梧州市中医历史悠久,西医传入也较早。汉代,苍梧郡中医已颇具名声。宋代,梧州针灸名医梁大用“人有疾患,针之无不立愈”。清代,名医李朝琏“能识人五脏症结”,名医黄基奏“精疡医金创,善接骨”。梧州开埠后,西医传入,英国惠师礼会在梧州设西医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美国基督教南方浸信会在梧州建成思达纪念医院,是当时广西省最大的现代医院 。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85个,其中医院45个,乡镇卫生院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门诊部43个,诊所465个,卫生所医务室120个,农村卫生室90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卫生机构人员2.92万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71万人,注册护士1.0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1.80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数1.37万张 。

社会保障

2020年2月12日,梧州市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53万人,增加2.0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3.32万人,减少1.6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81万人,增加1.4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7.51万人,减少3.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6万人,增加2.4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53万人,增加2.5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02万人,增加1.43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447人,增加107人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7个,床位870张,收养629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514个,比上年增加472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18万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2.61万人 。

环保事业

梧州市自古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四季宜人,山在城中水绕城过。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并拥有宜业、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梧州市与广东省交界,江河水质常年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5.4%,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广西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

2019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阶段)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情况,梧州市被列入“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单”,消除比例为0% 。

历史文化

编辑

西江文化

梧州市是岭南和珠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岭南文化及其分支西江文化、龙母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西江文化是以西江流域为区域,以古苍梧文化为根源,体现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山地文化与水上文化相结合、现代先进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文化。西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桂文化的重要内容 。

梧州市同时也是岭南文化中的龙母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龙母被誉为”西江之神“ ,是岭南地区人民信奉的神灵,集母权、龙权、祖权、神权于一体,在复杂的岭南神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龙母文化,自周起源,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梧州市及各郊县修建有龙母庙 。

梧州市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历代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牌坊,正殿,前殿,龙母宝殿,寝宫,钟鼓楼,东西塔楼,厢房连廊等,庙内拥有中国最高最大的38米龙母圣像,明代出土石龟和明代状元伦文叙题写的石龟碑刻,总府提名记,龙母庙集龙母崇拜,以及道教与佛教和谐共融兼容并蓄的建筑奇观,是兴众祈福,敬拜龙母和了解古代民族文化的圣殿。

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

梧州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古遗址包括有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聚落址,汉代的窑址、城址,唐代的寺庙遗址,宋代元丰监铸钱遗址,明代的桥梁码头遗址等;古墓葬有战国、汉、晋、南朝、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贵族墓和中小型墓葬;古建筑有宅第民居、坛庙祠堂、寺观塔幢等;石刻、石碑有五代十国至明清各个时期的碑刻多方。

截至2021年,梧州市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珍贵文物古迹2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梧州中山纪念堂、梧州市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李济深故居和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4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

梧州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文保名称

所在行政区

批次

所属类型

梧州近代建筑群

万秀区

蝶山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梧州中山纪念堂

万秀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梧州市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济深故居

苍梧县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

蒙山县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窑址

藤县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

参考资料:

可移动文物

截至2021年,梧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按质地分类,有玉石器、陶瓷滑石器、金银铜铁器、石刻、书画、货币等,共计7528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1件/套,国家二级文物239件/套,国家三级文物1954件/套。民国寿山石兽钮“李济深印”方章等45件文物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截至2021年底,梧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藤县狮舞、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自治区级40项,市级92项。

在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戏剧舞蹈类主要代表有藤县舞狮、梧州粤剧、岑溪牛娘戏、藤县牛歌戏、鹿儿戏、藤县水上民歌、采茶剧、下俚歌、麒麟白马舞、鲤鱼舞、蒙山话山歌、蒙山瑶歌、八音、采茶歌、木犀舞、火碗舞、金鸡舞、盘王舞、香龙舞、岑溪盘古诞、花鹿舞、藤县元宵歌、木偶戏、盘王舞 。

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代表有: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岑溪竹芒编制手工技艺、同心米粉制作工艺、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艺、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倒水酸肉制作技艺、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岑溪豆腐酿制作技艺、京南米粉制作技艺 。

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

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苍梧县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采用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以当地种植的茶叶为原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制造出外观色泽黑褐光润、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闻有槟榔香味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 。

岑溪牛娘戏

岑溪牛娘戏,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田野乡间,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浓厚,戏曲音乐、唱腔艺术和表演程式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 。

藤县牛歌戏

藤县牛歌戏,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藤县的地方剧种。在“舞春牛”的旋律中加入“年宵歌”“贺年调”,并增加故事情节,发展成为牛歌戏,成为农民的精神生活与艺术享受的主要形式。牛歌剧队多在节庆、新居入伙、嫁娶和做寿等时应邀演出。戏班演员一般10人左右。演出内容或是民间传说,或是历史人物事迹,或是社会伦理,都是民间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故事。

鹿儿戏

鹿儿戏,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梧州市龙圩区,是苍梧民间传统的一种戏曲艺术,由舞蹈和打鹿歌发展而成,有近300年的历史。鹿儿戏源于民间舞鹿儿。苍梧县民众崇拜鹿,视之为吉祥物。春节期间,人们用竹子加工成篾片,扎成形状十分相似的鹿儿,外表粘上油纸或布料,再画上鹿儿的颜色斑点,挨家串户学着鹿儿的形态舞动,称为“舞鹿儿”,接着唱“打鹿歌”,以示庆贺 。

苍梧鲤鱼舞

苍梧鲤鱼舞,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苍梧县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舞蹈者把躯架由竹篾扎成,外部裹以素绸,彩绘上锦鳞、鱼眼、鱼鳍的鲤鱼模型套在上身,通过模仿鲤鱼闲游、寻食、吻沙、出滩、穿莲、比目、跳龙门等动作,把鲤鱼时而在水中嬉戏,时而欢腾水面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

麒麟白马舞

麒麟白马舞始于清朝,历史悠久,流传于广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等地。表演时男演员身挂纸扎白马,女演员身挂纸扎麒麟,各有随从数人。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民族节日、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

下俚歌

下俚歌,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梧州市长洲区泗洲岛,相传泗州岛先人多从湖南迁来,1000多年前,带来了传统风俗和楚地文化,下俚歌便源自楚国民歌“下里巴人”,到明代,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下俚文化。下俚歌中因曲调中有“下俚”二音,久而久之便定名“下俚”传承下来 。

藤县采茶歌

藤县采茶歌在明末清初时期,在藤县乡村已有流传。先是在藤县南部岭景、象棋、金鸡、藤州镇一带农村兴起、传播,继而扩展到藤县北部的濛江、太平、古龙等地。清末以来至上世纪50、60年代,流传广泛,在春节或婚嫁等喜庆的日子,民间采茶歌手相互对唱。

苍梧木犀舞

木犀舞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的一种民间艺术,木犀舞以两人合演木犀,另一人扮演降兽英雄,并配以大锣木鼓、八音唢呐等乐器以加强气氛,木犀全身棕色,生动活泼,逼真。降兽英雄要有武功,跳台与木犀搏斗,表演难度比较大,显出武林英姿。

方言

城市风光

梧州市流通的本地语言主要是粤语,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梧州市的粤语可分为梧州市城区话、郊区话和郊县话。梧州市城区话属于粤语广府片,梧州市(古广信)是粤语的发源地。郊区话、郊县话属于粤语沟漏片。今郊区话日渐融入城区话,说郊区话的人明显减少。各个郊县内部使用郊县话,其中蒙山话受桂柳话、壮语影响较多,其语音融合有桂柳话、壮语的成分。客家话、壮语、瑶语多是在聚居地内部使用 。

梧州话一般是指梧州市城区粤语,是梧州市的代表性方言,悠悠粤韵,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语音系统主要声母24个,主要韵母56个,主要声调8个。它与广东的粤语一脉相承,但又与广州话有所差异 。

风景名胜

编辑

梧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宋代起就形成了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岗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截至2022年7月,梧州市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15家,AAA级旅游景区15家。

梧州市AAAA级旅游景区名录

景区名称

所在行政区

景区名称

所在行政区

苍梧县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

苍梧县

广西梧州市白云山景区

万秀区

梧州天龙顶山地公园景区

岑溪市

梧州市军事体育文化园景区

岑溪市东山文化公园景区

中山公园

藤县石表山休闲旅游景区

藤县

梧州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天书侠谷景区

蒙山县

梧州市玫瑰湖公园

长洲区

蒙山县永安王城景区

梧州苍海旅游区

龙圩区

长坪水韵瑶寨景区

梧州李济深故里文化旅游区

梁羽生公园

参考资料:

特产美食

编辑

综述

梧州市特色美食众多,主要以粤菜为主,讲究色、香、味,主要特产包括六堡茶、龟苓膏、三蛇酒、纸包鸡、冰泉豆浆、神仙钵、梧州腊肠、岑溪古典鸡(岑溪三黄鸡)、梧州河粉(上汤河粉)、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京南米粉、苍梧蜜枣、和味龙虱、梧州豆腐渣、岑溪竹笋酿、岑溪豆腐酿、梧州艇仔粥、梧州肠粉、梧州煲仔饭、梧州钵仔糕、屯巴茶、古龙大红八角、梧州桑寄生等 。

六堡茶

六堡茶,是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黑茶。因原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六堡茶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二十四名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粤港澳地区,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六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梧州龟苓膏

梧州龟苓膏是梧州市的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热去湿,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是梧州传统药膳,后成为梧州特产食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梧州腊肠

梧州腊肠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而成。色泽鲜明,烹饪简捷,蒸炒煎炸,味道鲜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腻,饮誉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各地。2008年08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岑溪古典鸡

岑溪古典鸡是历史名鸡,具有体型小巧、外貌华丽、爱啄好动、肉质细嫩、味鲜而醇香、皮薄骨细、皮下脂肪适度、鸡肉味特别浓郁等特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其他特产

纸包鸡:纸包鸡采用三黄鸡,已有7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梧州市传统名菜 。

冰泉豆浆:黄豆用当地“冰泉”水浸泡,经磨、滤、煮制成豆浆,以汤匙舀而滴下如串珠,汁浓味香 。

古凤荔枝:果大皮薄肉厚、肉质爽滑,核细、清甜 。

梧州蜜枣:以鲜枣为原料经加工而成,形似马鞍,有“苍梧的蜜枣,梧州的招牌”之说 。

著名人物

编辑

主要名人

梧州市古代名人

人物姓名

主要事迹

人物姓名

主要事迹

陈钦

西汉经学家

袁崇焕

明末抗清名将

(一说广东东莞)

陈元

陈钦之子,经学家

李百龄

清代官员,为官刚正

牟子

东汉末年佛学家

李秀成

太平天国将领

士燮

汉末三国时期军阀

参考资料:

梧州市近现代名人

人物姓名

主要事迹

人物姓名

主要事迹

李济深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

陈漫远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百色起义”参与者

李品仙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梁羽生

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

钟济新

著名植物学家,广西植物研究所的创始人

高伯龙

激光陀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资料:

其他名人

除上述名人之外,梧州市名人还有陈坦然、石邦柱、冯承芳、易醇、许懿林、邓建英、罗华观、李璲、李大经、钟萼、欧仰羲、李达潮、莫德宏、黎民任、戴少英、周泽甫、李沛瑶、李沛文、李沛钤、钟济新、茹康怦、李康之、陆蟾、莫乃群、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苏元春等 。

荣誉称号

编辑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新能源示范城市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最具魅力节庆城市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2019年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市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下一篇 高要区

上一篇 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