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县 编辑
莒(jǔ)县,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总面积1952.4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莒县下辖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截至2022年末,莒县户籍人口116.49万人。莒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莒氏部落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莒国曾为“东夷之雄”,商、周、汉三度成国,“春秋莒国、鼎立齐鲁”。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秦置莒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500多年,是中国文字的始祖。莒地文物古迹众多,莒子墓、城阳王墓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莒州博物馆是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莒地人杰地灵,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为南北朝时期东莞莒人。境内有A级景区17处。莒国古城是中国春秋第一城。2022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0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2.6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38.1:49.1。
中文名:莒县
外文名:Ju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3711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东省日照市
地理位置: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
面积:1821 km²
下辖地区: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政府驻地:城阳街道振兴东路489号
电话区号:0633
邮政编码:276599
气候条件: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16.49 万(2022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莒国古城、浮来山风景区、莒州博物馆、沭河湿地公园、蟠龙山
火车站:莒县站
车牌代码:鲁L
地区生产总值:453.2 亿元(2022年)
夏为莒部落。
莒县风光
商代,莒地属青州姑幕国。周代,莒地属莒国。除莒城外,还有介根、渠丘、防、兹、牟娄、郓、且于、蒲侯氏、寿舒、郑、寿余、鄢陵、密、大庬、常仪靡、向、邹、纪鄣等。
秦,置莒县,属琅琊郡。
西汉初,莒县属兖州刺史部城阳郡。高祖六年(前201年),为齐国属县。文帝二年(前179年),刘章诛吕有功封为城阳王,立城阳国,都莒,辖莒、阳都、东安、卢四县。境域包括今莒县、沂南、沂水、蒙阴4县的部分地区。东汉初年,莒县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建武十七年(41年),属琅琊国,都莒。
三国魏,莒县属青州城阳郡。
晋代,莒县初属徐州城阳郡。太康十年(289年),割属东莞郡。
南北朝宋,莒属徐州东莞郡。魏,莒属南青州东莞郡。齐,莒属南青州义塘郡。周,改南青州为莒州,莒县属莒州义塘郡。
莒县
唐初,废东莞县,大部并入莒县,属河南道密州。武德五年(622年),置莒州,莒属。贞观八年(634年),废莒州,仍属密州。
五代时仍沿唐制。
宋代,莒属京东东路密州。
金代,莒县初属山东东路城阳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城阳军改城阳州,莒属。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更城阳州为莒州,莒仍属。同年县境东部析出日照县,莒境划出十分之四。
元代,莒县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莒州,州治莒。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县省入,领日照、沂水两县。
清沿明制,仍以州治莒,属青州府。雍正八年(1730年)升为直隶州,仍以州治莒,领沂水、日照、蒙阴三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为散州,仍称莒州,改隶山东省布政使司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莒州为县,隶属岱南道。1914年改隶济宁道,1925年更隶琅琊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政府。1936年2月,改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营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省战工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第二行署改称为滨海行政公署第三专署,莒中县改隶第三专署。7月,改营中县为莒县,隶属关系同莒中县。1946年4月,第三专署撤销,莒县划归滨海行署第一专署(滨北)管辖。7月,滨海行政公署第一专署划归胶东区行政公署领导,莒县改属滨海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48年7月,滨海行政公署易名为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六专署,营县更属鲁中南第六专署管辖。
1949年7月,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六专署易名为鲁中南区滨海专区,莒县隶属滨海专区。
1950年4月,滨海专区撤销,莒县改隶沂水专区。
1953年8月,沂水专区撤销,莒县更属临沂专署。
1968年3月,隶属临沂地区。
1992年12月,莒县由临沂地区划归日照市管辖。
区划沿革
莒县区划,明代以前已不可详考。明代境内设坊、隅、乡、镇、店,县城内设5坊4隅,农村设5乡2镇13店。后因乡远难以统率,遂将5乡分解为20牌,牌下统社。
清仍沿明制。宣统二年(1910年)分城乡为34个区。
民国二年(1913年),分全县为36个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为10个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划10个区为332个乡镇,领2585个村。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中共领导下的莒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行政区划仍沿用10区制。随抗日战争形势发展,县境区划析合多变。解放战争时期,初辖18个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辖14个区,区下始设56个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底,共辖14个区142个乡。
新中国成立后,县内区划变动十余次。
1961年2月,新设刘家官庄、天宝两处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将19处人民公社改为16个区。
1971年2月,16个区改为18个人民公社。
1975年12月,新划出果庄、大石头、天宝、店子集、寨里河5个公社,全县共23个公社。
1984年6月,改公社为乡镇。新析出大官庄、金墩、孙由、柏崖、里庄、茅埠、龙王庙、王家墩头、二十里堡9个乡。
1993年4月,大官庄、孙由、金墩、龙王庙、茅埠、里庄、柏崖7个乡,中楼、小店、龙山、峤山、东莞、刘官庄6个乡撤乡建镇。
1996年2月,长岭、陵阳、店子集、安庄、浮来山5个乡撤乡建镇。
2000年12月,撤销二十里堡、王家墩头、天宝、大石头4个乡。
2002年2月,洛河乡、碁山乡撤乡建镇。
2010年5月,撤城阳镇建城阳街道,寨里河乡、桑园乡撤乡建镇。
2013年12月,果庄撤乡建镇,中楼镇划入日照市岚山区。
2017年11月,陵阳镇、店子集镇、浮来镇撤镇设街道。
2020年6月,阎庄镇撤镇设街道。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莒县下辖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莒县人民政府驻城阳街道振兴东路489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371122001000 | 城阳街道 |
371122002000 | 店子集街道 |
371122003000 | 陵阳街道 |
371122004000 | 浮来山街道 |
371122005000 | 阎庄街道 |
371122102000 | 招贤镇 |
371122104000 | 夏庄镇 |
371122105000 | 刘官庄镇 |
371122106000 | 峤山镇 |
371122107000 | 小店镇 |
371122109000 | 龙山镇 |
371122110000 | 东莞镇 |
371122114000 | 长岭镇 |
371122115000 | 安庄镇 |
371122116000 | 棋山镇 |
371122117000 | 洛河镇 |
371122118000 | 寨里河镇 |
371122119000 | 桑园镇 |
371122120000 | 果庄镇 |
371122206000 | 库山乡 |
371122400000 | 莒县经济开发区 |
位置境域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日照市西部,东临日照东港区、五莲县,西界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介于北纬35°19′—36°02′,东经118°35′—119°06′之间,南北最大长距75.6千米,东西最大宽距37.4千米,总面积1952.42平方千米。
莒县政府
地形地貌
莒县,位于鲁西降起与胶辽台隆的交汇部位,著名的祈沐断裂带从县境的中部通过。地形有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县境东沿地带群山不绕,中部丘凌、平原、洼地垠际相连。县境南北狄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约三分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多样。沭河北入南出,纵贯全境。
气候
莒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中,雨水充足,全年无霜期187天,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日照时数2506.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37.5毫米。
水文
莒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有沭河水系和潍河水系。沭河是过境河,源于沂山南麓泰薄顶,经沂水进入莒县,纵贯莒县南北,境内干流长76.5千米,境内流域面积1718.4平方千米(含原中楼镇浔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共有22条一级支流,呈“非”字形排列,其中较大的支流有袁公河、柳青河、鹤河等。潍河源自沂水县箕山,流域面积23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2%。境内共有青峰岭、仕阳、峤山3座大中型水库,210座小型水库。
土壤
莒县土壤,因受成土母岩、母质、地形、河流、气候诸多因素影响,土壤分布复杂,全县共有5大土类、12个亚类、13个土属、93个土种。
植被
莒县浮来山景区四千年银杏树
水资源
根据《日照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成果,莒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9671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116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24365万立方米,地表地下不重复可开采量6801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莒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75788.57公顷(113.68万亩)
其中,水田366.4公顷(0.55万亩),占0.48%;水浇地25006.68公顷(37.51万亩),占33.00%;旱地50415.49公顷(75.62万亩),占66.52%。主要分布在碁山镇、夏庄镇、小店镇、桑园镇、龙山镇、招贤镇等乡镇。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5473.2公顷(53.21万亩),占全县耕地的46.81%;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6129.6公顷(39.19万亩),占34.48%;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3294.47公顷(19.94万亩),占17.5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881.52公顷(1.32万亩),占1.16%;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9.78公顷(0.01万亩),占0.01%。
二、园地7961.09公顷(11.94万亩)
园地主要分布在安庄镇、碁山镇、果庄镇、东莞镇等乡镇。
三、林地41461.37公顷(62.19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19889.83公顷(29.83万亩),占47.97%;竹林地2.72公顷(0.01万亩),占0.01%;灌木林地809.72公顷(1.21万亩),占1.95%;其他林地20759.1公顷(31.14万亩),占50.07%。林地主要分布在碁山镇、库山乡、桑园镇、龙山镇等乡镇。
四、草地1639.61公顷(2.46万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东莞镇、碁山镇、库山乡等乡镇。
五、湿地156.71公顷(0.24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莒县全部为内陆滩涂。莒县无沿海滩涂、沼泽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湿地主要分布在阎庄街道、城阳街道、招贤镇、刘官庄镇等乡镇。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436.72公顷(42.66万亩)
其中,建制镇用地7280.83公顷(10.92万亩),占25.60%;村庄用地18990.73公顷(28.49万亩),占66.78%;采矿用地1882.25公顷(2.82万亩),占6.6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82.91公顷(0.43万亩),占1.00%。
七、交通运输用地4398.12公顷(6.60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249.08公顷(0.38万亩),占5.66%;公路用地2055.81公顷(3.08万亩),占46.74%;农村道路2093.23公顷(3.14万亩),占47.60%。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261.64公顷(16.89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3572.3公顷(5.36万亩),占31.72%;水库水面4106.88公顷(6.16万亩),占36.47%;坑塘水面2210.43公顷(3.31万亩),占19.63%;沟渠967.82公顷(1.45万亩),占8.59%;水工建筑用地404.21公顷(0.61万亩),占3.5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碁山镇、安庄镇、招贤镇、桑园镇。
生物资源
根据山东省第二次湿地调查和种质资源调查结果,并参照有关资料,莒县有维管植物90科、224属、293种,其中:蕨类植物门4科、5属、5种;裸子植物门4科、6属、8种;被子植物门82科、213属、280种。
莒县可利用资源植物种类较多,约有100种,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药用植物、野菜资源、淀粉植物、纤维植物、蜜源及辅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等6类。
莒县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16种(含淡水鱼类),涉及35个目、62个科,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6种。
莒县有野生兽类17种,涉及6目、9科。其中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豹猫。有鸟类17目、36科、1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4种,主要有大天鹅、白鹭、鸳鸯等;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3种,主要有苍鹭、灰斑鸠、啄木鸟等。
湿地公园内初步调查有爬行类野生动物4目、5科、13种。有两栖类野生动物1目、3科、8种。其中省重点保护2种,分别是黑癡蛙、金线蛙。
淡水鱼类50种,涉及7目、9科。另外,根据资料,莒县有昆虫402种,隶属11目、90科。分属于蜻蜓目、螳螂目、直翅目、革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脉翅目。
矿产资源
莒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共发现矿产38种,发现矿产地78处,其中探明储量的固体矿产有6种:钛铁矿3处,累计查明TiO2矿物量1128.85万吨;金矿1处,累计查明黄金金属量982千克;水泥用灰岩3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128万吨;白云岩矿2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217.63万吨;陶瓷土1处,累计查明资源量311万吨;建筑用花岗岩3处,累计查明资源量超1亿吨。
截至2022年末,莒县总户数41.43万户,户籍人口116.49万人,较去年减少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61万人;乡村人口71.88万人。出生人口9214人,人口出生率为7.9‰;死亡人口9543人,人口死亡率为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
综述
2022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0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2.66亿元,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38.1:49.1。年末“四上”总量达到552家,同比增长8.9%。全县实有市场主体109982户,注册资本(金)145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23.4%。其中,非私营企业794户,注册资本(金)168.1亿元;私营企业21732户,从业人员10.5万人,注册资本(金)1131.7亿元;个体工商户85184户,从业人员20.7万人,资金数额126.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272户,出资总额28.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莒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86个,完成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67.4%。“四新”产业投资增长13.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9.5%,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完成投资增长30.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8.6%。
财税收支
2022年,莒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1亿元,同口径增长6.30%。其中,税收收入17.62亿元,同口径增长2.53%,同口径税收比重7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16亿元,增长8.99%。全年民生支出57.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09%。其中教育支出21.74亿元,增长10.36%;卫生健康支出5.94亿元,增长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5亿元,增长7.81%。
人民生活
2022年,莒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6元,同比增长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74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7元,增长7.5%。
第一产业
2022年,莒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
2022年,莒县新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2家,省级示范农场2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市级示范服务组织5家、县级示范社10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全县注册在营合作社2251家,家庭农场1004家。有5家企业获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4家(国家级1家、省级20家、市级42家、县级11家),基本形成果蔬、粮食、植物油、畜产品4大加工产业集群。2022年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46个。
2022年,莒县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实施重点水利工程9项,年度完成投资9.08亿,其中,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黄花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沭河综合治理提升改造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8亿元;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北部青峰岭水厂基本建设完成,铺设青峰岭水厂至城区水厂主管道13千米,完成66个村庄村内管网改造;潍河、茅埠河、柳青河、洛河4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完成210座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覆盖全县150个村次,67489人次村民受益;完成莒县魏家石河小流域治理、海子后小流域治理工程,年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平方千米,获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2年,莒县成功创建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15个村创建为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面积52.04万亩,其中全程托管12.68万亩,多环节托管24.42万亩。全县已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田园综合体4个。招贤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获得省奖补资金1000万元。安庄、龙山2个市级示范区通过市级验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182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2个。
农业
2022年,莒县粮食种植面积87.05万亩,粮食总产量39.37万吨,亩产452.34公斤,其中,夏粮总产15.51万吨,下降0.5%;秋粮总产23.86万吨,增长2.33%。
畜牧业
2022年,莒县生猪出栏59.29万头,羊出栏21.89万只,牛出栏2.19万头,家禽出栏5659.96万只。猪牛羊禽肉产量13.49万吨,禽蛋产量9.26万吨。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莒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9.9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01万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87.38万亩,机播面积123.09万亩,机收面积116.85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47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993.94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莒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全县共有72家规上工业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7.3亿元,同比增长9.86%,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7.78%。大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全县产值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产值合计427.2亿元,同比增长47.1%,占全部产值的8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过10亿元的有8家、过5亿元的有18家。2022年,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市级8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市级7家。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9%。其中,工业用电量3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3%;全年完成供电量3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9%,完成售电量36.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1%。
建筑业
2022年,莒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10.1%;签订合同额70.7亿元,增长8.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莒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84亿元,两年平均增长6.2%。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39.8亿元,增长14.9%;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2.5亿元,增长12.1%;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188.9万元,增长27.6%;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158.5万元,增长17.8%。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26.8%、25.1%。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类等商品合计销售额增长44.7%。
对外经济
2022年,莒县外贸进出口完成123.4亿元,同比增长20.2%。全年完成跨境电商出口21000万元,“9710、“9810”出口监管新模式助力出口贸易便利化;新注册服务贸易企业4家,填报服务贸易信息2091条,合同额1.09亿美元。
招商引资
2022年,莒县招引落地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266.8亿元;内资到位资金64.38亿元,外资到位资金8544万美元,同比增长81%。2022年新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登记5家,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13家。现存外资企业资金来源于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塑料、服装、食品、畜牧养殖、机械制造、风电等行业,其中总投资过千万美元的有21家。
房地产业
2022年,莒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6.3万平方米。
邮政电信
2022年,莒县邮政业务收入2.82亿元,增长12%。其中,寄递业务量2809.1万件,增长0.58%;业务收入1.4亿元,增长6.17%。
旅游业
2022年,莒县接待游客人数494.41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28.84亿元。莒国古城主体工程全面完工,老舍茶馆、盘古跨境电商等一批优质商户成功入驻,莒国古城被确定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千年莒文化之旅”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推介线路。
截至2022年末,莒县拥有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9家,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家,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3家。全县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4家,其中,文艺表演团体1个、娱乐场所经营单位18个、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4个、艺术品经营机构1个,从业人员128人,经营面积10925.5平方米,资产总计1194.41万元,营业收入510.75万元,营业利润总额57.03万元。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莒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合计786.52亿元,比年初增加96.7亿元,增长14.02%。其中住户存款637.36亿元,比年初增加83.4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合计613.45亿元,比年初增加78.76亿元,增长14.73%。
2022年,莒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累计达58家。
保险业
2022年,莒县实现保费收入15.73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9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0.14亿元。
莒县文心广场
莒县共建有客运站20处,其中县城2处(二级、三级站各1处),乡镇客运站18处;莒县共有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站1个,五级站16个。
截至2022年末,莒县境内公路线路总长度842.3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8.9千米;国道68.62千米;省道73.5千米;县道310.1千米;乡道341.2千米。乡村道路2911.9千米。
2022年,莒县公路客运量7.2万人次,货运量2123.66万吨,公路旅客周转量0.15亿人千米,公路货物周转量38.07亿吨千米;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45辆,运营线路网1330千米,公共交通客运总量531.19万人次;出租运营车辆201辆,出租汽车客运总量136.7万人次。
截至2022年末,莒县民用汽车保有量261249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35辆),比上年末增长5.4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35754辆,增长5.76%。全县民用轿车保有量149881辆,增长6.96%,其中私人轿车147960辆,增长7.67%。
县长:陈振华
截至2023年3月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莒县共有各类学校450所,在校生196961名;幼儿园288所,在园幼儿50020名,小学学龄儿童、初中入学率达100%。2022年夏季高考本科录取5082人,较去年增加496人,录取率72.52%,高考本科录取率高出全省26.51个百分点,有5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有12万名学生享受课后延时服务;11万名学生享受食堂就餐、0.8万名学生享受集中配餐;对14.6万名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弯和视力状况筛查。在2022年度全省社会满意度调查中,莒县基础教育群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5位,较去年提升1个位次。
科技事业
2022年,莒县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3家,同比增长69.3%。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家,净增33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破百达到102家。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0.46亿元,增长1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较去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新建1家省级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市重点实验室。目前,莒县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到80家,其中省级平台12家。立项实施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4项,共争引省级项目资金1270万元。
2022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8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5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年末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个,商标有效注册量11864件。共获得山东名牌产品26个;山东省服务名牌7个。有20个企业26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优质品牌;有6家企业11个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14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知名品牌。莒县海汇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标准创新成效显著,全县主导参与国家标准23项、主导参与行业标准17项、主导参与地方标准13项、主导参与团体标准47项、企业标准“领跑者”3个;拥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7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4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8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5个,采用国际标准认证证书32项。
文化事业
2022年,莒县开展戏曲进乡村和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200场次,主要演出吕剧、周姑戏等传统剧目。公益电影放映14577场次,观众160万人次,同比上升5.8%。全县图书销售额1399.05万元,同比增长23%。县图书馆新上图书18188余册,接待到馆读者超过22万人次,外借流通图书256843册,办图书证2289个。新建城市书房沭河馆、新青年馆2处,达到6处,接待到馆读者超过30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22年,莒县完成第25届省运会第11届省残运会5个项目的办赛任务,筹办工作获市委、市政府发文表扬,莒县运动员取得15枚金牌、12枚银牌、21枚铜牌的好成绩;在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莒县打破11项市纪录。新建改建35处篮球场、28处乒乓球场,60所学校体育场地实现向社会开放。举办县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余项,打造“体育为民驿站”3处。在第七届体育产业大会暨颁奖盛典上,被授予“最具体育特色县”称号。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莒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56处,其中,医院19处,乡镇卫生院19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处,卫生监督机构1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处,门诊部、诊所等100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5894张。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完善,21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584处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8.36万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0.79%;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8.5万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8%。
社会保障
2022年,莒县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40人,落实各项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3948.7万元,惠及20个乡镇街道、10余家企业及586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岗位8241个,实施各类培训8607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服务率达98.5%。创业担保贷款核发1.38亿元,扶持747家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739人。
2022年,莒县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0.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5.2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6万人。
2022年,莒县民生支出57.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09%。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58亿元。开展多项救助活动,支出善款193.1万元。全县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标准同比提高10%以上,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875元/人/月,比上年提高80元,人均补助7471.88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700元/人/月,比上年提高70元,人均补助5824.42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122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1012元/人/月。照料护理标准,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363元/人/月,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545元/人/月,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1090元/人/月。截至2022年末,莒县共有养老机构10处,总床位数17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365张。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7处,实现对城区住宅小区全覆盖。建成农村幸福院780处,达到星级以上评定标准的556处,1.8万名老年人实现阳光助餐。
基础建设
2022年,莒县累计开工城建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1.9亿元。老城区完成日照路、彩虹路等5条道路绿化、沭东新城完成春晓路、省运会场馆周边道路绿化和银杏大道节点提升。浮来山七彩田园和兴文巷街头公园建设,打通兴文巷“断点路”。实施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新建雨污分流管网8.5千米。沭东新城5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莒县体育馆等30个项目建成启用,全民健身中心、沭东综合体等9个项目基本完工,凯达大酒店、国丰瑞府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城内涵更加丰富。全县20个乡镇街道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农村改厕典型经验多次被省住建厅发文推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9200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和4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26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楼2760套,新改造农村危房109户。
环境保护
2022年,莒县实施“四减四增”行动,共检查企业环境问题900余家次,其中随机抽查企业425家,服务企业问题整改600余个。大气方面,莒县PM2.5、PM10改善率分别为2.4%、4.2%,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4%,较去年提升两个百分点。水环境方面,莒县2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实现类别提升,水质指数全市第一,首次进入全省前20位。4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7处“千吨万人”水源地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对367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文化
莒地为较早进入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莒文化。属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质牛角型号角,即证明莒部落已有严明的纪律和统一的号令,已成为强盛的部落方国。境内发掘出土的国内罕见的酿酒器具和大口陶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标志着莒部落已开始步入人类文明,同时也证明当时莒人文明层次之高。这些图象文字,被专家学者公认为汉字的祖型,它将中国的汉字起源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历经数千年发展和沉淀的莒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古文化。
悠久的历史,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署,2005年名列“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山中古刹定林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亓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红色热土,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的故乡。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莒州北杏村人。莒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山东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中共莒县特别支部成立,统辖莒县、沂水两地的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莒县有6657名优秀儿女奔赴前线,32万余人次民兵、民工支前,为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年代,莒县形成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红色群落”——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群体,人数最多时达13341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莒县过门笺)
剪纸(莒县过门笺),山东省莒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剪纸(莒县过门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Ⅶ-16。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传说,山东省莒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1年5月23日,孟姜女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Ⅰ-8。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山东省莒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46。
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城阳王刘章墓、陵阳河遗址、横山抗日根据地、马鬐山风景区、屋楼崮。
浮来山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国际绿色人文自然遗产保护景区,被评为2005年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景区内的定林寺,是刘勰故居。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 | |
莒县博物馆 位于莒县县城青年路南端。始建于1986年,占地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文物12000余件,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分为“莒国文物基本陈列”、“莒县流散文物珍品专题展览”两大系列,1989年对外开放,与青州、滕州并称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物馆”、“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 |
齐长城 齐长城莒县段位于东莞镇东莞村北4千米的光光山至长城岭上,长8千米、宽10米、高2—3米。城用夯土筑成或沿山就地取石砌成。北段从光光山入莒,呈南北走向。西段从沂水县垛庄东南沿莒沂边界呈东西走向入莒。两段在杨廷官庄会合,呈西北东南走向入诸城。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莒国古城 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三个重大项目库。概算投资39亿元,占地面积960亩,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莒国古城按照莒地历史文脉传承,主要建设莒王宫、城阳王府、雕龙苑、文昌阁等十大景点,立体展现春秋、汉、唐、明、清建筑艺术和宫廷、军事、科举、市井等文化。项目于201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底主体基本建成,2021年7月陆续开放。 |
莒县南涧小米,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莒县南涧小米”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莒县丹参
莒县丹参,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莒县丹参”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莒县黄芩
莒县黄芩,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莒县黄芩”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邹惟新(约1287—?)字仲德,城阳镇邹家庄子人。元皇庆二年(1313年)考取乡贡进士。任沂水、日照等县儒学教谕,任松州学正、承事郎潍州同知、亚中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
王尽美(1898一1925年),原名王瑞俊,字灼斋,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宋平,莒县招贤镇大罗庄人。1917年生,1934年后,在北平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学习。1936年参加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6月在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90年11月至1998年12月,担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
王玉璞(1890—1941年)原名王楷,字玉璞,小店镇前山头渊人。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成立自卫常备队,任大队长。1940年3月奉命整编为八路军山纵九支队一大队,任大队长。9月又编为山纵二旅六团三营,任营长。
马骅(1913—1958年)原名凤祥,字鸣岐,小店镇吕家崮西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营长、旅参谋长、县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党军内工作,1940年4月率国民党莒县许树声混成旅一个营起义,成立八路军莒县独立营。
吕鸿宾(1911.11—1990.6),莒县阎庄镇爱国村人,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卜商(前507—?),字子夏,人们尊称卜子。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一说卫国人。为孔丘弟子,属七十二贤人之一。
徐盛(生卒年不祥),字文向,三国时琅玡莒人。多立大功,历任建武将军,封都亭侯,庐江太守,赐临城县为食邑。后徐盛升任安东将军,改封芜湖侯。于东吴黄武年间去世。
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孔丘弟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被尊称为曾子。以孝著称。
于海田,男,汉族,1969年9月生,山东莒县人,1994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19年11月,莒县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19年12月,莒县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
2020年3月,莒县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莒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莒县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2020年11月,莒县入选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021年9月,莒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2月,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区)名单。
2022年6月,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3年2月,被认定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