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州市 编辑
定州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 ,是河北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县。 位于北纬38°14ˊ—38°40ˊ,东经114°48ˊ—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总面积1283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定州市常住人口107.65万人。截至2022年10月,定州市辖4个街道、16个镇和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542个村(社区)。
定州素有“冀中粮仓”美誉,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4300年前尧帝在定州唐城建都,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后燕先后定都于此,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公元400年始称定州,历代设州置府,历史上是辐射周边的经济、文化中心。定州是华北地区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重要交通枢纽,距北京180公里、天津200公里,境内3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3条国道、5条省道纵横交错。2013年6月,定州市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县。 定州市位于京津冀经济区,是京津冀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培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023年,定州市生产总值实现400.1亿元,增长5.6%。
2024年5月18日,中华诗词学会向定州市授牌“中华诗词之市”,并向该市东亭镇授牌“中华诗词之镇”。
中文名:定州市
外文名:Dingzhou City
行政区划代码:130682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河北省保定市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部偏西
面积:1283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16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定州市中山中路1号
电话区号:0312
邮政编码:0730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07.65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定州贡院、定县开元寺塔、定州文庙、定州博物馆、宋街、定州古城
火车站:定州站、定州东站
车牌代码:冀F
地区生产总值:400.1 亿元(2023年)
定州城门
齐桓公三十七年(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
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
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年),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中山国国君桓公打败魏国,成功复国,顾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
汉前元三年(前154年),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境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定州市地理位置图
定州市地理位置图
魏黄初二年(221年),定州及其辖地仍名中山国。魏太和六年(232年),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
晋泰始元年(265年),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
后燕建兴元年(386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北魏天兴三年(400年),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州,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当时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奴改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今定州市),管辖10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区)。 唐武德六年(623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定、洛、相、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金天会六年(1128年),定州归金国。金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明洪武九年(1376年),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清顺治六年(1649年),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清雍正二年(1724年),仍设定州,由隶属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相当于今天省直管县的概念),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元年(1912年),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定州为定县。民国三年(1914年),称为定县,属保定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定州设置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扎定县,管辖6县:定县、新乐、灵寿、行唐、曲阳、阜平。
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专署驻定县。
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
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
1961年,定县、曲阳分开。
1986年,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定州由保定市代管。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辖12个县:定县、新乐、安国、博野、蠡县、安平、饶阳、深泽、无极、阜平、行唐、曲阳。
1952年,原属沧县专区的肃宁县划入定县专区。辖13县。
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将定县、安国、博野、蠡县、曲阳、阜平等6县划归保定专区;肃宁县划归沧县专区;饶阳、安平、深泽、无极、新乐、行唐等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
1994年4月,定州市对原行政区划进行改革,撤销5区、33个乡,形成市辖3城区、9乡、13镇的行政区划。
2013年5月9日,撤销赵村镇,设立长安路街道。
区划详情
定州市宋街夜景
位置境域
定州市位于北纬38°14ˊ—38°40ˊ,东经114°48ˊ—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定州位于北京、天津之翼,保定、石家庄之间,定州市距北京180公里、天津200公里,距石家庄、保定70公里,距雄安新区100公里。总面积1283平方千米。
定州市政府
地形地貌
定州地势平坦,一望无垠。沙河、孟良河、唐河横贯全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其自然景观相应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滨平原三个景观地带,地面坡降在1.4—0.7%之间,形成了略有起伏的土丘、洼地及沙岗、河滩等冲积扇平原的微地貌。
气候
定州市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暖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年均日照2611.9小时;年均气温为12.4℃,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累年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累年年均绝对湿度为11.3HP;累年年均蒸发量为1910.4毫米;全年风向以东北风频率最大,南风次之,累年年均风速为2.4米/秒。
土地资源
据《定州年鉴·2018》记载,定州市土地总面积128370.74公顷,其中农用地92806.68公顷,占定州市土地总面积的72.3%;建设用地28317.73公顷,占总面积22.06%;其他土地7246.33公顷,占5.64%。
水资源
定州市地表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自产径流1244万立方米,年径流深仅9.81毫米,保证率50%和75%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24万立方米和12万立方米。由于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主要由暴雨产生,年内分配较为集中,多年平均7—9月自产水量占年总量的90%以上。定州市南水北调用水计划总量8381万立方米。唐河上游的西大洋水库在90%保证率时,可供水量1.39亿立方米。定州市多年平均地下淡水资源量1.551亿立方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定州市常住人口为1095986人,定州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65182人相比,减少69196人,增速为-5.94%,年平均增长率为-0.61%。定州市共有家庭户360476户,家庭户人口为1056545人,集体户8195户,集体户人口为3944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0.83人。定州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77440人,占52.6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18546人,占47.3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2279人,乡村人口减少171475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1.96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定州市常住总人口107.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9.7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49%,比上年末提高1.13个百分点。
市委书记 | 张才芳 |
副市长 | 徐型伟、胡晓红、陈凯、蔡红宇、邢伟涛 |
(领导信息截止至2024年7月)
综述
2023年,定州市生产总值实现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3.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3.9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2.5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比例为23.4:33.5:43.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7174元,比上年增长6.1%。
河北省定州博物馆
2023年,定州市城镇新增就业7997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24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41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376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民营经济增加值2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23年,定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850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156886万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48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1%。
2023年,定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93元,同比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86元,同比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3元,同比增长6.9%。
2023年,定州市固定资产投资
定州市区公交由定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运营,截至2023年6月15日,定州市区公交拥有公交车辆170台,公交线路8条,日发班次332班,日运送乘客近万人 。定州城乡公交由定州市恒祥城乡客运有限公司运营,截至2023年4月7日,定州城乡公交运营车辆达150部,运行线路26条,覆盖25个乡镇(街道)470个行政村 。
教育事业
2023年,定州市普通中学48所,在校学生80922人,专任教师5555人;小学260所,在校生87379人,专任教师536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985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9601人。
冀中职业学院 | 河北农业大学(定州校区) |
科技事业
2023年,定州市技术创新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82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18亿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定州市有影剧院7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总藏量256856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定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50个,其中医院36个,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定县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因塔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南城门内东侧开元寺内。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5年。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定县开元寺塔塔身十一级,高83.7米,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是中国现存最高砖塔,有“中华第一塔”美誉。 定县开元寺塔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61年3月4日,定县开元寺塔(料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贡院
定州贡院
定州贡院,位于定州市东大街草场胡同东侧,俗称考棚。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是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封建王朝科举取士的场所。前壁、魁阁、号舍、大堂、后楼等均保存完整,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风格。2001年6月25日,定州贡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山王墓
汉中山王墓,史称“平山胜迹”,为定州古八景之一。汉中山王墓被当地人叫大疙瘩,有汉墓175座,划定124个保护范围单位,汉墓群大部分分布在定州市城区东南部18个乡镇66个村街, 为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年代大约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至东汉中平元年(184年)期间。
汉中山王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物品反映出了汉代上层社会的埋葬制度和丧葬等级制度,为研究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以及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墓室的结构、砖石的砌法,反映了砖石建造技艺在汉代蓬勃发展,是研究汉代建筑发展的重要物证。
2001年6月25日,汉中山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道观玉皇殿
大道观玉皇殿,位于定州市商业北街西侧,建造于元代,具有典型元代建筑减柱造特色。殿内完整保存有大幅明代万历年间沥粉贴金“众神朝拜图”壁画,布局疏密有致,所绘人物线条流畅。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2日,大道观玉皇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位于定州市区中山东路路南。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式民宅,坐南朝北,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占地面积573.4平方米,建筑面积410.2平方米。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屋顶起脊铺瓦,承重部位为四梁八柱构造,系典型北方风格的民居,曾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定县搞平民教育时居住的场所。
2006年6月2日,晏阳初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又称“孔子庙”,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刀枪街1号。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均有修缮。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 定州文庙是河北省历史较久的州府文庙之一。占地1.2万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规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文庙建筑群。保存下来的东、西、中三个相邻的院落,建筑布局为中轴式。东院主要建筑为崇圣祠与魁星阁;西院为明伦堂;中院为大成殿、戟门、棂星门。文庙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东坡双槐、槐抱春、落星石等景点。后来又修复了大成殿、魁星阁、棂星门、崇圣祠等,并对多处即将倒塌的展室进行了翻修,修建了石刻碑廊。
2013年5月3日,定州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 庙
贡 院
大道观
晏阳初旧居
非遗
定瓷烧制技艺
定瓷
定瓷始于唐代,兴于北宋,是宋代名瓷之一,因其产地河北省曲阳县古代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除白色外,还有红、黑、紫、绿诸色。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
定瓷传统烧制工艺比较复杂,烧制前先要从当地掘取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工成泥料,经陈腐后拉坯成型,然后修坯,进行刻花装饰。采用浸入法施釉后,器坯即可入窑烧制。定窑最早用覆烧法烧制瓷器,成为陶瓷史上的一项发明。
定瓷在宋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瓷”。历史上的金宋战争使得定瓷迅速走向衰微,不少工匠因时局变动而南迁,定瓷生产一蹶不振。至元代,定瓷细瓷技艺已经失传,唯粗瓷烧制工艺遗存民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定瓷工艺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戏剧曲艺
定州秧歌在语言、唱腔、调式、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戏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大量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厚;男女唱腔均以宫调式为主,演唱是用本嗓、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传统演唱没有文乐伴奏,没固定调门,演员随意起调,加上管弦乐伴奏后,调值为D调。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旋律以下行旋律较多,但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节奏以一板一眼为主,传统板式达28种之多,仍旧保留了全用打击乐伴奏(即大锣腔)的形式;定州秧歌剧目丰富,涉域广泛,包括爱情类、节孝类、公案类、滑稽类等,琳琅满目。
定州秧歌的唱腔独特,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2006年,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
吹歌是河北省民间的器乐形式之一,它是打和吹的结合,系从古代鼓吹乐和清代铙歌乐发展而来。定州子位镇的吹歌会是这一器乐演奏形式的代表。
子位吹歌乐队中包括管子、唢呐、笙、横笛、海锥(俗称“喇嘛号”)、大胡、鼓、小钹、手锣、梆子等多种乐器,而以管子(小管)、小唢呐为主。整个乐队的编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子位吹歌的演奏形式包括坐摊和行进两种,坐摊即撂场演奏,乐队围桌或横排而坐,多用两笙、两管、两唢呐加上锣、镲、鼓进行演奏;行进即踩街演奏,乐队排列中云锣在前,笛、笙、唢呐、鼓、镲、铛、钹依次在后。演奏时速度较快,旋律多变,声音高亢洪亮,风格热烈火爆,极富艺术感染力。
子位吹歌曲目繁多,既有传统民歌曲牌,又有地方戏曲唱腔和民间器乐曲牌等,其中的代表曲目包括《放驴》《打枣》《朝天子》《茉莉花》《万年欢》《一枝花》等。
子位吹歌乐手善于学习吸收各种民间小调、地方戏曲曲调及其演奏技艺,他们的表演自由夸张,不拘一格,甚至边吹边唱、边吹边舞,具有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间艺术风格。子位吹歌以吹奏传统民歌、现代歌曲为内容,具有红火热烈、轻快活泼的演奏风格,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2008年,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州市博物馆
定州市博物馆:定州文庙1959年被辟为定州市博物馆馆址,定州博物馆现位于定州市中山路南侧 。馆藏文物5万余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近千件,其中青玉龙螭衔环大玉璧、神仙故事玉座屏、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大净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根据馆藏特色,布置陈列了中山汉墓出土文物展、北宋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以及列于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瓷系列展。
定州石刻馆
定州石刻馆,位于定州市鼓楼街,保存了汉至民国时期石刻、碑刻五百余通,碑廊建于20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约7千平方米。
黄家营葡萄酒庄
黄家营葡萄酒庄,国家级AAA旅游景区,位于定州市东亭镇北1.5千米处。
定州新宗熏肉:北宋年间,苏东坡到河北定州任职,根据定州人的肉食习惯,和衙厨王某一起,制成了定州熏肉,并且书写了熏肉秘法,后来由王某后人传承下来,被称为新宗熏肉。
中山松醪酒:中山松醪酒之所以独享盛名,源于宋代名家苏东坡的一首《中山松醪赋》。北宋哲宗年间,苏东坡出任定州太守。由于爱饮松醪酒,苏东坡根据当地的松醪酒酿造工艺,亲自收集材料,以当地的黑龙泉水自酿松醪酒。由于中山国曾定都于定州,所以苏东坡便把自己在定州酿制的酒称为“中山松醪酒”。
定州焖子:北方常说的焖子是驴肉火烧河间派的食物,皮冻状,佐食驴肉增加口感。定州焖子不是此类,它是一种肉类枕状熟食,像香肠,但是比香肠粗得多,大约像小腿那么粗。长度大约是30—40厘米。
李延年:生卒年不详,西汉音乐家。代表作品:《佳人曲》。
李夫人: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汉武帝刘彻的宠妃。
慧光:(487—556年),又名惠光,俗姓杨,被称为“圣沙弥”。
崔仁师:生卒年不详,武德初年应制举,贞观末年任中书侍郎。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官至郢州刺史。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崔护:(772—846年),字殷功,唐代诗人。代表作品:《题都城南庄》。
昭宪太后:(902—961年9月17日),杜氏,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
郝浴:(1623—1683年),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邸飞虎(1769—1819年),又名邸允亭,字赐拜,子位村人。武状元。
王瑚:(1864—1933年),字铁瑚,民国政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光绪进士。清末曾任知县、知府等职。曾参与组织护国军。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湖南民政长、肃政厅肃政使、京兆尹、江苏省省长、山东省省长。
鹿钟麟:(1884—1966年),字瑞伯,定州北鹿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二级上将。北伐战争后,曾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及代理部长、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要职。
王森然:(1895—1984年),原名王樾,号杏岩。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松鹤朝阳》。
段绳武:生卒年不详,名承泽,国民革命军第47师师长。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蓝璞,字含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
赵慈庚:(1910年—),历任西北工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北京市高等数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多次参与制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倡导和组织数学竞赛。
参考资料:
2020年6月30日,定州市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定州市入选“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定州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6月21日,定州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15日,定州市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定州市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15日,定州市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2月2日,定州市入选拟命名的第13届河北省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2年1月,定州市获2021年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称号。
2024年5月18日,中华诗词学会向定州市授牌“中华诗词之市”,并向该市东亭镇授牌“中华诗词之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