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穿刺 编辑
系临床常用的一种诊疗操作。可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炎症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脊髓病变、疑有颅内占位病变、对诊断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气脑、椎管造影等;亦用于因脑脊液压力过高的放液(减压)和注入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目录
腰椎穿刺前应注意如局部皮肤、软组织、骨有炎症时不可穿刺;颅内明显压力增高有脑疝迹象者不能穿刺;病情危重处于休克或濒于休克者不能穿刺;有脊髓压迫症状病、脊髓功能已处于完全消失的临界状态不可穿刺。穿刺术后预防头痛、脑疝形成和感染的发生。
(二)用于治疗:1、引流血性脑脊液。2、放除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3、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炎症或肿瘤。
放脑脊液疗法有以下作用:(1)可排除血性脑脊液中的游离激肽、5-HT等炎性物质,减少脑脊液中胶原蛋白的含量,降低红细胞对蛛网膜下腔的刺激,脑积液的理化成分逐渐恢复正常;(2)引流颅内脑脊液后,颅内压降低,加快疼痛的缓解;(3)改变脑脊液的动力学,促进脑脊液的流动,降低脑积水的发生,同时避免蛛网膜的粘连。
腰椎穿刺针误伤椎管内静脉丛所致的血性脑脊液问题,是腰椎穿刺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常由于经验不足,进针过深,误伤了椎管内的静脉丛所致。如不立即鉴别,则易与病理性血性脑脊液发生混淆。如因穿刺误伤出血常可很快地自行停止,但个别出血较多的病人,因血液刺激而出现短暂性的腰腿痛等症状,只需给予一般对症处理。
(二)低颅内压综合征:
低颅内压综合征多由于所用腰椎穿刺针过粗,或术后下床过早,使脑脊液自脊膜上的腰椎穿刺针眼处外流过多,而导致颅内压力过低所致。根据病人坐位时头痛明显加重,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平卧或头低时头痛等不适即可减轻或缓解等情况可确诊。穿刺后严格要求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的卧床制度,常可防止这类并发症的发生。
(三)原有脊神经根和脊髓症状的突然加重:
腰椎穿刺放液后,由于脑脊液的浮力和衬垫作用有所降低,促使病变对其附近的脊髓或脊神经根的压迫有所加剧,致使原有的神经根性疼痛、截瘫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突然加重,特别是在脊髓压迫病人中更易发生,对高颈髓段压迫性病变更要警惕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突然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故在配合医生腰椎穿刺时,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脉搏。
(四)脑疝的形成或加剧:
在颅内压力增高时,腰椎穿刺时一次放液较多、较快,或腰穿后未严格遵守卧床制度,较易发生此种并发症。严重者可突然呼吸停止,意识不清或抽搐,甚至心跳随即停搏。这是由于腰椎穿刺放液后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脑脊液压力上的动力突然发生了改变。这种并发症,可在穿刺当时或穿刺后数小时内发生。如术中发现颅内压力较高则应停止放液,只用脑脊液压力管中所存的脑脊液化验即可。术后嘱病人严格遵守卧床制度,12~24小时内应注意观察意识情况、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和肢体运动等变化。必要时可酌情予以预防性的高渗脱水利尿剂治疗,防止脑疝的形成或加重。如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医生,采取头低脚高位,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心跳兴奋剂等。迅速协助医生抢救,使脑疝复位。
(五)马尾神经根损伤:
此类并发症临床上较少见,多与穿刺针尖偏离人体中线较远或误伤了脊神经根有关。可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或一过性排尿障碍等症状,常可自愈。
(六)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均由于腰推穿刺器械和物品消毒不严所致。若能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七)虚性脑膜炎:
这一并发症相当少见。多发生在向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入有刺激性的药物之后,病人除有头痛和轻微的脑膜刺激外,可与颅内感染相区别。一般多在术后2~3天内自行消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