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骨 编辑
腕骨(carpal bones)位于手腕部,由8块小骨组成,排列成两排,近侧排自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除豌豆骨外,均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远侧排自桡侧向尺侧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均参与腕掌关节的组成。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有便意。实验表明,刺激腕骨穴,可引出皮层诱发电位,与非穴位区有显著差异。
2、“键盘腕”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发病机制
“键盘腕”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操作手的腕部、拇指、食指和中指出现麻木、疼痛、疼痛多为针刺样或烧灼样痛,且疼痛程度多与操作时间和强度成正比。另外,患者常自觉大拇指笨拙无力或灵活性降低,腕部背伸力量下降。检查可见手掌大鱼际肌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肌力减弱,拇指、食指和中指感觉迟钝或异常,而小指和无名指则感觉基本正常。患腕可有第二或第三掌骨基部背侧局限性轻度隆起或固定压痛。少数X线腕关节背侧切线片可见第二或第三掌骨基部背侧和头状骨远端背侧有唇样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或不平整。正位片一般没有阳性发现。依据患者的长期键盘操作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不难作出“键盘腕”的临床诊断。
腕关节由挠尺骨远端、8块腕骨及5块掌骨基部构成,局部有较多的前臂、掌部和手指肌肉的起止点,腕骨小而关节面平,运动功能复杂,主要依靠腕骨的外来韧带与内在韧带维持其稳定。腕管是腕掌部一个较大的管道,其中有屈指肌腔、血管和正中神经通过。由于腕管几乎没有向外扩张的空间,腕管内压力一旦增加,就会直接压迫腕管内的肌健、血管和神经,产生临床症状。长期垂腕敲击键盘,一方面使腕管内的肌健和神经反复磨擦,使腕管壁组织因慢性损伤而增厚,致使腕管内空间较正常狭小;另一方面,长期大量的重复性动作也会使腕管内软组织因慢性劳损,产生充血、水肿和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腕管内容物增多,结果导致腕管狭窄和内压增大,压迫血管和正中神经,形成腕管综合征。第二或第三掌骨基部背侧的临床征象可能与局部关节及韧带结构稳定和没有活动度有关。
“键盘肘部”的治疗与预防:
对“键盘腕”患者应嘱其暂时停止使用键盘及其他可能加重腕部损伤的动作,同时使用理疗和热敷等物理方法治疗,加上传统中医捏筋法的揉、刮、摇、旋等手法治疗,一般患者即可治愈或明显缓解。对症状重者还需采取短时间的腕部固定制动措施,口服活血化淤或消炎止痛类药物,以利于无菌性炎症的消退,促使患腕功能尽快恢复。对一些症状重的患者,还可采用激素地塞米松腕管内封闭注射或痛点局部封闭注射的治疗方法,可使症状缓解或治愈。对少数经上述治疗无效且因腕管狭窄产生明显体征和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患者,可通过腕管减压手术,解除局部对血管神经的压迫,使患者症状早日缓解。
近年来,一些电脑厂商推出了伪生学或生物力学型电脑键盘以及手写或语音录入等新产品,硬件设备的改善,对预防“键盘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预防的关键在于操作者应对“键盘腕”的危害有所了解,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悬腕操作电脑键盘,操作时应将腕部垫起使腕部肌肉和韧带放松,工作1h左右应短暂休息,同时活动腕部,缓解腕部疲劳,以避免和减轻键盘对腕部的损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