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胼胝体 编辑
胼胝体:它是联络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板。在大脑正中矢状切面上,胼胝体呈弓状,前端接终板处称胼胝体嘴,弯曲部称胼胝体膝,中部称胼胝体干,后部称胼胝体压部。
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在两半球中间形成弧形板,其后端叫压部,中间叫体,前方弯曲部叫膝,膝向下弯曲变簿叫嘴。组成胼胝体的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辐射,连系额、顶、枕、颞叶,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胼胝体都属于大脑的髓质。植物筛管的筛域上,由一种无定形的多糖类物质积聚而成的胼胝质,也称作胼胝体。它是在筛管分子衰老时或秋冬季节时形成的,能阻塞筛孔,使筛管失去输导功能。由于季节变化形成的胼胝体,在春季可水解成葡萄糖,使筛管恢复原有功能。
系大脑髓质连合系的组成部分。位于半球间裂底部,由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构成。在正中纵切面上,胼胝体可分嘴、膝、干、压等部;在平胼胝体上部作半球的水平断面时,可见它的纤维在半球内部向前、后、左、右放射。胼胝体最前部的纤维通过膝部折向额叶、成剪状,叫前钳;通过压部的纤维折向枕叶,叫后钳。胼胝体联合并加固两大脑半球。
为先天发育障碍引起的胼胝体缺如、小胼胝体及胼胝体畸形。可同时合并神经系统其他各种发育不良。病因未明。临床表现不一,可无症状或有身材矮小、智能低下、抽搐、失明、失听、瘫痪、共济失调等,与伴发畸形有关。气脑造影及CT检查可助诊断。可对症治疗。
主要为胚胎期胼胝体发育障碍所致,可部分或全部缺如,常伴透明隔和穹窿缺如、脑积水及脑小畸形。
CT表现
1.普通扫描:双侧侧脑室分离,侧脑室内缘内凹,枕角扩大。冠状扫描双侧脑室呈“蝙蝠翅形”,轴位扫描双侧脑室呈“公牛角形”或“跳青蛙形”。由于透明隔缺如,第三脑室常扩大并上移。扩大的纵裂延伸到第三脑室前部。
2.增强扫描:大脑内静脉明显分离,胼周动脉延至第三脑室并失去正常波浪状走行。
MRI表现
MRI可以清晰显示发育不全的胼胝体,侧脑室间距增宽,呈“八”字形分离,第三脑室上移,双侧额角狭小而远离。
评价
CT与MRI均可诊断此病。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是一种罕见的胼胝体病变,多为慢性乙醇中毒引起的胼胝体不同程度脱髓鞘或坏死,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智能减退、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等。病因不详,多数学者认为与慢性乙醇中毒导致体内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营养物质严重缺乏有关。上述变化可引起神经细胞髓鞘合成代谢障碍,导致脑内脱髓鞘改变。颅脑CT和MRI检查对MBD有诊断价值。颅脑MRI检查可较早期、全面和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和程度,常显示胼胝体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和FLAIR上呈高信号。MBD急性期胼胝体膝部、压部病变可有强化,而DWI多为高信号,反映了MBD的细胞毒性水肿。近年发现,皮质下和深部脑白质结构也可有相同表现,累及皮质的病例虽少,但国内外均有报道。皮质受累部位多为双侧额叶或额顶叶。一般MBD异常强化时间不超过3周,发病3周后将不出现强化。对MBD尚无特效治疗,大剂量B族维生素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
专家点评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通常是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胼胝体脱髓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本病的颅脑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MBD与胼胝体梗死的鉴别困难。但是,选择性累及胼胝体全长(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均有关)和限于中央部位的囊性坏死,而背侧、腹侧相对完好,更多见于MBD。慢性酒精中毒并发症的其他表现和MRI对于诊断很有帮助。借助于CT和MRI亦可与Wernicke脑病和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相鉴别。
胼胝体肿瘤:指源于胼胝体的新生物或脑内肿瘤侵入胼胝体内生长者。多为胶质瘤,亦有脂肪瘤,30岁以上多发,临床缺乏定位体征,有颅高压症状,一般CT、MRI检查可确诊。可采取手术治疗、γ刀治疗,术后放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