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尼普尔邦 编辑
曼尼普尔邦(英语:Manipur ,曼尼普尔语:Kangleipak ),位于印度东北部 ,东南与缅甸接壤,北部与那加兰邦接壤,西部与阿萨姆邦接壤,南部与米佐拉姆邦接壤 ,边界长约352千米 ,面积22327平方千米。 截至2024年,曼尼普尔邦总人口为2721756人 ,梅泰人是曼尼普尔邦的主体民族 ,曼尼普尔邦下辖16个县 ,首府为英帕尔。
曼尼普尔邦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早在史前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公元33年宁图贾王朝在境内建立 ,后发展为康格雷帕克王国,1724年更名为曼尼普尔王国。 1826年,英缅战争后成为英国殖民地。 1891年英曼战争后,被英国征服,成为英国保护国。 1947年,成立曼尼普尔君主立宪制共和国。1949年10月,在印度的干涉下并入印度,成为印度最高专员省。1950年,被划归为C类邦。1956年,成为印度中央直辖区。1972年1月21日,曼尼普尔邦正式成立。
曼尼普尔并入印度后,由于分离主义和种群矛盾,境内各族群均成立了许多政治及军事组织,频发冲突。 曼尼普尔邦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是印度各邦中最大的百香果产地,手工织布、手工艺和养蚕业在该邦最为发达。 2023年,曼尼普尔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5145千万卢比,2021年人均生产总值为94363卢比。 曼尼普尔邦境内有康格拉堡 、凯布伦区国家公园 、曼尼普尔邦博物馆等景点。
中文名:曼尼普尔邦
外文名:英语:Manipur曼尼普尔语:Kangleipak
行政区类别:邦
所属地区:印度
地理位置:印度东北部
面积:22327 km²
下辖地区:16个县
政府驻地:英帕尔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721756 人(截至2024年)
著名景点:康格拉堡、凯布伦区国家公园、曼尼普尔邦博物馆
机场:英帕尔机场
车牌代码:MN
地区生产总值:45145000 万元(2022年,单位卢比)
曼尼普尔邦名称来源于当地历史上的曼尼普尔王国,在当地语言中,“曼尼”意为珍宝,“普尔”为地方。 曼尼普尔王国原称康格雷帕克王国。1724年,康格雷帕克王国按印度教典故更名为“曼尼普尔”,梵文意思是“珠宝之乡”。
关于“曼尼普尔”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传说,一天,蛇来这里观看湿婆和巴尔沃迪跳舞,蛇口中吐出很多“珍珠”,使整个地区耀眼辉煌。“曼尼”(珍珠)便由此而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及《往世书》均有记载。
早期历史
早在史前石器时代,曼尼普尔邦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这些人类早期定居于山丘,主要在昌德尔县的松布洞穴和乌克鲁尔县的康奎洞穴。在更新世末期,可能由于气温升高,人们下到靠近英帕尔山谷边缘的低海拔地区。考古证据表明,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居住在山谷中。 据当地传说,在33年,曼尼普尔当地的黄种族群梅泰人在当地建立了正式的政权宁图贾王朝(Ningthouja dynasty)。
梅泰骑兵
哈根巴(Khagemba)在位期间(1597年~1652年),击退了孟加拉穆斯林扶持的王位觊觎者的进攻。 1630年,中国云南商人访问了康格雷帕克王国,当地居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制造火药的技术。 在此期间,康格雷帕克王国与特里普拉王国发生过四次大规模战争。 17世纪中叶起,曼尼普尔由昆乔巴(Khunjaoba)统治,他率兵洗劫了缅甸东吁王朝统治下的上缅甸边境地区。 这一时期,曼尼普尔、阿洪王国和缅甸王室之间的联姻已变得十分普遍。
梅丁古·潘海巴(Meidingu Pamheiba)在位期间(1720年~1751年)接受了印度教。1724年,将国名按印度教典故更名为“曼尼普尔”,梵文意思是“珠宝之乡”。梅丁古·潘海巴在位期间曾在1725年、1735年、1738年和1749年率兵数次入侵缅甸 ,劫掠远征逐渐深入缅甸腹地,曼尼普尔骑兵对钦敦江流域和上缅甸进行了多次劫掠活动,1749年甚至曾劫掠了缅甸阿瓦。 1754年,曼尼普尔被缅甸短暂占领。 缅甸随后在1755年、1758年、1764年进行了报复并洗劫了曼尼普尔,数以千计的曼尼普尔人被劫掠至缅甸。
18世纪曼尼普尔王国建立的印度教建筑
18世纪中叶,缅甸的入侵导致曼尼普尔大君巴贾钱德拉(Bhagyachandra )多次逃亡,三次在阿洪王国的宫廷中避难。为收复曼尼普尔,巴贾钱德拉于1762年,在其宫廷孟加拉官员的帮助下,与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签订了联盟条约,英国与曼尼普尔签订了《英曼条约》,根据条约,巴贾钱德拉提供黄金和土地,以在曼尼普尔建立堡垒抵抗缅甸的入侵。但因气候和地形及印度爆发反英起义,英国暂时退出了曼尼普尔。阿洪王国大君斯瓦加迪奥·拉杰什瓦尔·辛格(Swargadeo Rajeshwar Singh)支持曼尼普尔对抗缅甸,1770年在其支持下巴贾钱德拉收复曼尼普尔。
19世纪初,丘尔吉特·辛格(Chourjit Singh)执政时,曼尼普尔王国爆发内乱,马特吉特·辛格(Marjit Singh)王子发动叛乱并在失败后逃往缅甸阿瓦。在缅甸的帮助下,马特吉特·辛格侵入曼尼普尔王国推翻丘尔吉特·辛格的统治,并登上曼尼普尔王国的王位,丘尔吉特·辛格被迫逃往卡恰尔王国(Kachari Kingdom) ,为此卡巴谷(Kabaw Valley)被割让给缅甸。 但随后在1819年,缅甸推翻马特吉特·辛格的统治,直接统治曼尼普尔。马特吉特·辛格下台后逃往卡查尔,放弃了曼尼普尔王国大君继承权,并与之前逃至此地的丘尔吉特·辛格、甘比尔·辛格(Gambhir Singh)推翻了卡恰尔王国大君戈文德·钱德拉(Govind Chandra)的统治,并瓜分了卡恰尔王国领土。拉贾·戈文德·钱德拉逃往印度寻求东印度公司的支持,但未获得其支持。 缅甸统治曼尼普尔期间,曼尼普尔遭到巨大破坏,被称为七年浩劫(1819年~1826年),曼尼普尔大多数人口逃往巴拉克谷地区,国内人口锐减,山谷人口减少到约四千人。
殖民时期
1824年,拉贾·戈文德·钱德拉因未能获得英国的保护,于是与缅甸人接触,希望借助缅甸的帮助收复卡恰尔王国,同时缅甸在其西部的扩张威胁到了英属印度。 为此甘比尔·辛格在英国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由500名曼尼普尔人组成的军队 ,英国同时开始在曼尼普尔和阿萨姆等地区挑起事端,支持一些旧王公发动叛乱,之后宣称发生叛乱的察查地地区和贾因提亚王国(Jayantia)受英国保护,并向当地派出了军队。缅甸也派出军队前往当地平叛。1824年3月5日,缅甸和英国在双方边境的若开邦发生冲突,英缅战争正式爆发。1826年,缅甸战败后与英国签署了不平等条约《杨达波条约》,将包括阿萨姆和曼尼普尔及若开等原本双方交界的地区全部割让给了英国,曼尼普尔成为英国殖民土邦,甘比尔·辛格在英国支持下成为曼尼普尔王国大君。 1834年,曼尼普尔与缅甸签署《卡巴谷条约》将卡巴谷转让给缅甸,缅甸则需每年向曼尼普尔缴纳费用。
1835年,英印政府在英帕尔设立政治代理,以提供咨询和指导的名义,对曼尼普尔国王的统治进行监管。此后,曼尼普尔王国因嫡长子继承制未受认可,爆发多次王位争夺,王国陷入混乱。1850年,钱德拉科尔提·辛格(Chandrakirti Singh)继承曼尼普尔王位,为了自保而迅速投靠到英国人的怀抱,仅在名义上维持对曼尼普尔的统治,而实权则掌握在英国人手中 ,英国在第二次英缅战争、第三次英缅战争中征召了大量曼尼普尔人加入英国军队。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国对统治印度的方式进行了调整,曼尼普尔王国成为区别于英属印度的印度土邦,国王或其家族仍然沿袭对王国的统治。
1885年,英国通过第三次英缅战争完全征服缅甸后,开始在曼尼普尔推行“改革”,希望将其完全整合进英属印度,这些举措遭到了梅泰人的反对,曼尼普尔梅泰人在1890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推翻了受到英国人支持的曼尼普尔大君甘比尔·辛格(Gambhir Singh)。 英国在1891年3月31日出兵镇压了当地人的反抗,被称英国-曼尼普尔战争,孔乔姆战役后梅泰人起义失败。 1891年8月13日,英国人将梅泰人首领提肯德拉吉特(Yuvraj Tikendrajit)和另外21名贵族绞死,甘比尔·辛格被废黜,王子坦加尔(Tikendrajit)被处以绞刑。随后英国议会上下两院就曼尼普尔未来的管理方式展开辩论,后维多利亚女王代表英国政府发表公告,重新承认曼尼普尔王国的独立性,在表面上放弃了对曼尼普尔的吞并。1892年4月29日,英国对梅丁古·楚拉昌德(Meidingngu Churachand)举行授权仪式,承认其作为曼尼普尔大君的地位,但曼尼普尔王国的行政和司法大权交由英国政治代理人控制 ,曼尼普尔被整合进英属印度的统治体系。 英国对曼尼普尔贸易和商业、安全和外部防御等重要事务行使宗主权,而对内部事务则保留大君主的大部分自治权。
英国-曼尼普尔战争
1907年,梅丁古·楚拉昌德取得曼尼普尔王国正式的行政统治权,而其家族的王位世袭权力被英国人承认则延迟至1918,理由是曼尼普尔王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援了英军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曼尼普尔由梅丁古·楚拉昌德及其儿子梅丁古·博德昌德拉·辛格(Meidingngu Bodhchandra Singh)统治,他们始终忠于英国,并呼吁召开全国战争阵线会议,为英国争取支持。1942年,日本轰炸机袭击了首府英帕尔,导致曼尼普尔人大批逃离。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部第38师于经曼尼普尔邦撤退到印度。 1944年3月至7月,曼尼普尔土邦被日军、印度国民军占领 ,盟军随后对日军发动英帕尔战役,此役为日军在二战期间损失最为惨重的战役。
英帕尔战役印度独立后
1947年,印巴分治前夕,曼尼普尔民众强烈要求恢复昔日的独立。鉴于民众意愿,曼尼普尔大君决定独立建国。1947年《曼尼普尔宪法》制定完成,曼尼普尔君主立宪制共和国宣告诞生。
1949年9月21日,由于曼尼普尔人的独立建国严重损害了印度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在印度的干涉下,曼尼普尔大君与印度政府签署了将曼尼普尔土邦并入印度的协议 ,但这份协议签署时大君处于被胁迫的状态,协议没有在曼尼普尔各团体之间达成广泛的共识,根据协议曼尼普尔邦大君获得全部特权、传统权利和30万卢比的私人收入。 同年10月15日,曼尼普尔正式并入印度,曼尼普尔的治理权被印度联邦接管,成为印度的一个最高专员省。
1950年,印度宪法生效,曼尼普尔被划归为C类邦。1956年,曼尼普尔成为中央直辖区之一。1958年,鉴于东北部的动荡局势,印度国会通过了《武装部队特殊权力法案(1958)》,这一法案授权军队介入曼尼普尔当地治安以维护社会稳定。 曼尼普尔并入印度后,由于分离主义和种群矛盾,境内各族群均成立了许多政治及军事组织。
1972年1月21日,曼尼普尔邦成立。 1980年,印度政府根据《武装部队特殊权力法案》将曼尼普尔邦列为“动乱地区”。 20世纪初,印度政府多次组织军事力量围剿曼尼普尔邦的地下武装分子,如2004年的全面清剿行动、2005年的龙卷风行动、2006年的围网行动。
2023年5月,曼尼普尔邦梅泰族和库基族爆发的冲突造成至少237人死亡,6万多人流离失所。 2023年9月28日,曼尼普尔邦爆发暴力事件,数十名学生在举行示威活动时与警方爆发冲突并受伤,曼尼普尔邦部分地区宣布实行宵禁。 2024年1月1日,曼尼普尔邦发生暴力冲突事件,造成4人死亡、14人受伤。 同年10月7日,印度政府宣布将《武装部队特殊权力法案》在曼尼普尔邦的实施期限延长六个月。
曼尼普尔邦首府英帕尔
位置境域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 ,东南与缅甸接壤,北部与那加兰邦接壤,西部与阿萨姆邦接壤,南部与米佐拉姆邦接壤 ,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3.83°至25.68°,东经93.03°至94.78°之间 ,边界长约352千米 ,总面积22327平方千米。
曼尼普尔
气候
曼尼普尔邦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境内平均降雨量为1467.5毫米,雨季为5月~10月。
地形地貌
曼尼普尔邦境内有少量平原地区,即首府所在地英帕尔平原,其余都是丘陵山地 ,谷地位于邦的中部,群山环绕。谷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790米,群山的高度在1500米~1800米之间。山区包括塞纳帕蒂、塔孟隆、丘拉昌普尔、昌德尔和乌克鲁尔五个区,谷地包括四个区,即东英帕尔、西英帕尔、图巴尔和比斯努普尔。山区占该邦总面积的约90%,面积为20089平方千米,谷地仅占该邦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为2238平方千米。
曼尼普尔邦地形图
水文
曼尼普尔邦有15条主要河流和溪流,河流分布在四个盆地中,即西部的巴拉克河流域、中部的英帕尔河流域 、东部的裕河流域和北部的利亚伊河流域,河流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巴拉克河(Barak River)是曼尼普尔邦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曼尼普尔山,伊朗河、马库河和图伊瓦伊河等支流汇入巴拉克河。巴拉克河与图伊瓦伊河汇合后向北流,与阿萨姆邦接壤,然后在拉基普尔上方流入卡查尔阿萨姆邦。曼尼普尔河流域有曼尼普尔河、英帕尔河、伊里尔河、南布尔河、塞克迈河、恰克皮河、图巴尔河和胡加河八条主要河流,这些河流都发源于周围的山丘。
洛克塔克湖(Loktak)位于英帕尔40千米外,是印度东部最大的淡水湖,湖中有不少浮动小岛(floating islands),由大片水草聚集而成 ,湖泊呈椭圆形,最大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6千米和13千米,湖深在0.5至4.58米之间,平均深度为2.7米,湖南部有14座大小和海拔各异的山丘,呈岛屿状。
洛克塔克湖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曼尼普尔邦约77.2%的土地被茂密的森林覆盖,拥有柚木、松树和竹子等各种各样的植物。 境内有约4000种被子植物、1200种药用植物、34种食用菌、约500种兰花、55种竹子、695种鸟类、160种鱼类、21种候鸟和大量蝴蝶、昆虫等,曼尼普尔邦森林有6个主要森林类型和10个亚型,主要森林类型包括热带湿润常绿林、热带湿润落叶林、亚热带松林、热带干旱落叶林、山地湿润温带森林和亚高山森林。
曼尼普尔邦拥有大量本土野生动物,其中一些属于濒危物种,大型食肉动物包括老虎、豹子、云豹、黑豹、马来熊和黑熊喜马拉雅亚种,该邦部分地区还发现了迁徙的大象。曼尼普尔邦也是濒危和本土灵长类动物的重要家园,如白眉长臂猿、短尾猕猴、阿萨姆猕猴、猪尾猕猴等,是6种犀鸟和4种雉鸡的家园。该邦位于红脚隼和许多其他候鸟的东亚迁徙路线上。曼尼普尔邦森林中发现的其他濒危或稀有的重要野生动物包括懒猴、穿山甲、黄喉貂、巨蜥、猪獾、熊狸等。曼尼普尔邦是坡鹿(Rucervus eldii eldii)的故乡,坡鹿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鹿种之一,目仅在该邦的凯布尔拉姆贾奥国家公园有这种鹿。
曼尼普尔邦
自然灾害
曼尼普尔邦境内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洪灾。2024年10月,印度东北部多个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导致曼尼普尔邦英帕尔西区和英帕尔东区两条主要河流决堤,导致多处地方发生洪灾。
截至2024年,曼尼普尔邦下辖16个县。 首府位于英帕尔(Imphal)。
区划代码 | 县 | 下辖区划 |
---|---|---|
BPR | 比希努普县(Bishnupur) | 3个分区:Nambol、Bishnupur、Moirang |
CDL | 昌德尔县(Chandel) | 3个分区:Chakpikarong、Chandel、Khengjoy |
CCP | 楚拉昌普县(Churachandpur) | 10个分区:Churachandpur、Henglep、Kangvai、Mualnuam、Saikot、Samulamlan、Sangaikot、Singngat、Suangdoh、Tuibong |
IE | 英帕尔东县(Imphal East) | 3个分区:Keirao Bitra、Porompat、Sawombung |
IW | 英帕尔西县(Imphal West) | 4个分区:Lamphelpat、Lamsang、Patsoi、Wangoi |
JBM | 吉里巴姆县(Jiribam) | 2个分区:Borobekra、Jiribam |
KAK | 卡克钦县(Kakching) | 2个分区:Kakching、Waikhong |
KJ | 甘绒县(Kamjong) | 4个分区:Kamjong、Kasom Khullen、Phungyar、Sahamphung |
KPI | 康普克皮县(Kangpokpi) | 9个分区:Bungte Chiru、Champhai、Island、Kangchup Geljang、Kangpokpi、Lhungtin、Saikul、Saitu-Gamphazol、T Vaichong |
NL | 诺尼县(Noney) | 4个分区:Haochong、Khoupum、Longmai、Nungba |
PZ | 费尔扎尔县(Pherzawl) | 3个分区:Thanlon、Tipaimukh、Vangai Range |
SE | 塞纳帕蒂县(Senapati) | 6个分区:Chilivai Phaibung、Paomata、Purul、Song Song、Tadubi、Willong |
TML | 达门龙县(Tamenglong) | 3个分区:Tamenglong、Tamenglong North、Tamenglong West |
TNL | 滕努瓦尔(Tengnoupal) | 3个分区:Machi、Moreh、Tengnoupal |
TBL | 托巴尔县(Thoubal) | 2个分区:Lilong、Thoubal |
TBL | 乌克鲁尔县(Ukhrul) | 4个分区:Chingai、Jessami、LM、Ukhrul |
资料来源: |
区划详情
曼尼普尔邦政府由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领导。 曼尼普尔邦立法机构为曼尼普尔邦立法议会 ,曼尼普尔邦立法议会有60个席位,其中20个为表列部落保留,1个为表列种姓保留,该邦在印度议会共有3名议员,其中在印度人民院有2名议员,在印度联邦院有1名议员。 现任首席部长为拉什曼·普拉萨德·阿查里亚(Lakshman Prasad Acharya)。
曼尼普尔邦同时存在大量分离政治组织,其他政治组织包括梅泰人的民族联合解放阵线(UNLF,United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那加人的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伊萨克-穆瓦哈派系(SCN-IM,National Socialist Council of Nagaland - Isak-Muivah),库基人的库基民族阵线(KNF,Kuki Na-tional Front) ,佐米革命组织(ZRO,Zomi Revolutionary Organisation) ,及康格雷帕克共产党(KCP,Kangleipak Communist Party)、曼尼普尔毛主义共产党(Maoist Communist Party of Manipur)等。
印度政府对曼尼普尔邦保持着军事高压态势,当地印度正规军、准军事部队和警察规模庞大,其他军事组织包括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PLAM,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Manipur),及其武装分支曼尼普尔人民军(MPA,Manipur Peo-ple’s Army),库基民族军(KNA,Kuki National Army) ,佐米革命军(ZRA,Zomi Revolutionary Army)等。
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
库基民族军军旗
佐米革命军军旗
佐米革命军
人口数量
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曼尼普尔邦数量为239万人,占印度人口的第24位。截至2024年,曼尼普尔邦总人口为2721756人。
族群
曼尼普尔邦的人口可以分为四大群体,即梅泰人、那加人、库基人和潘高人。梅泰人(Merite)居住在英帕尔平原,是曼尼普尔邦的主体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的梅泰人又被称为“梅泰潘高人”(Merite Pangal)或简称“潘高人”(Pangal),非穆斯林梅泰人主要是印度教教徒,占全邦总人口的60%左右,潘高人占7%~8%。曼尼普尔邦有29个部落,划分为那加部落(Naga)、库基部落(Kuki)、米佐部落(Mizo)和其他部落,那加部落和库基部落占部落民的绝大多数,部落民居住在山区地带,属蒙古人种。依据1971、1981、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曼尼普尔邦的部落民分别占全邦人口的31.18%、27.30%和34.41%。
库基人
库基人
那加人
那加人
语言
曼尼普尔邦语言主要为梅泰语 ,也称曼尼普尔语(英文:Meitei,又称Meithei、Meetei或 Manipuri),是印度曼尼普尔邦的官方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与印地语文字发音均不相同。曼尼普尔语有独特的文字曼尼普尔文(Meitei Mayek),运用该种文字书写的最古老的文献溯源于13世纪。曼尼普尔共有29种方言,其中5种为学校教学使用语言:唐库尔语、赫玛尔语、帕特语、卢舍依语、塔多语。
宗教
曼尼普尔邦的宗教有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信仰为印度教和基督教。梅泰人绝大多数是印度教徒,部落民绝大多数信仰基督教,潘高人信奉伊斯兰教。 天主教在曼尼普尔邦设有天主教英帕尔总教区。从1961年到 2011年,印度教人口从62%下降到41%,而基督教人口从19%上升到41%。梅泰语社区包括印度教徒、萨那玛希教徒、梅泰基督徒和梅泰潘加尔人,而其他土著部落则大多信奉基督教。梅泰族是印度教的主要群体,尤其是信奉毗湿奴派印度教,可追溯到13世纪。19世纪,基督教由新教传教士传入在部落社区中广泛传播。以梅特潘加尔人为代表的伊斯兰教信徒约占总人口的8.3%。萨那玛希教(Sanamahism)是梅泰族的本土宗教,以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崇拜为中心,主要崇拜莱宁图·萨那玛希。
综述
曼尼普尔邦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是印度各邦中最大的百香果产地,手工织布、手工艺和养蚕业在该邦最为发达。 2023年,曼尼普尔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5145千万卢比,2021年曼尼普尔邦的人均生产总值为94363卢比。
第一产业
曼尼普尔邦可种植各种园艺作物,如无花果、橄榄和柑橘,是印度各邦中最大的百香果产地。 曼尼普尔邦超过一半有52.19%的总劳动人口直接依靠农业维持生计,主要生产大量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芥菜、花生、大豆、向日葵、生姜、姜黄等,以及菠萝、柠檬、香蕉、橙子、木瓜、李子等水果,及花椰菜、卷心菜、西红柿、豌豆、胡萝卜、南瓜等蔬菜。 其他重要的经济部门为畜牧业,重要牲畜有牛、水牛、山羊、马、猪、狗等。
曼尼普尔邦农业
第二产业
曼尼普尔邦手工业发达,主要有手工织布、手工艺和养蚕业 ,曼尼普尔邦是印度最大的竹林产区之一,是整个东北地区手工业单位数量和工匠人数最多的邦。手工织布是曼尼普尔邦最大的家庭手工业,该邦的织布机数量在印度排名前五,截至2022年,曼尼普尔邦有约21.2万名手工织布工、21.1万台织布机和20万名手工艺工人。 工业活动集中在小企业、家庭手工业和家庭部门。
第三产业
曼尼普尔邦的莫雷镇是印度与缅甸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之间贸易的唯一可行陆路通道。2024年,曼尼普尔邦的出口总额为30万美元,钢铁产品、塑料板、药品、成衣等是曼尼普尔邦出口中占有很大份额的主要产品。
教育
曼尼普尔邦的学校由邦政府、中央政府或私人组织经营。主要以英语授课。根据10+2+3计划,学生通过高中考试(12年级考试)后可入读普通或专业学位课程。曼尼普尔邦高等教育由曼尼普尔邦政府高等教育部管理,下辖有34所公立学院和17所政府资助学院。 境内洛克塔克湖的洛克塔克浮动小学是印度第一所水上浮动小学。
类别 | 学校名称 |
---|---|
中央大学 | 中央农业大学(Centr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曼尼普尔大学(Manipur University)、国立体育大学(National Sports University) |
国家级主要学院 | 印度信息技术学院(曼尼普尔)(Indi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ipur)、曼尼普尔邦国家技术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ipur) |
邦立大学 | 达那曼朱里大学(Dhanamanjuri University)、曼尼普尔技术大学(yManipur Technical University)、曼尼普尔文化大学(Manipur University of Culture) |
私立大学 | 亚洲国际大学(As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比尔提肯德拉吉特大学(Bir Tikendrajit UniversityKhongnangthaba University)、孔南塔巴大学(Khongnangthaba University)、曼尼普尔国际大学(Manipur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双溪国际大学(Sanga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
公立学院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医学科学院(Jawaharlal Nehru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兰帕尔帕特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Regional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Lamphelpat)、希贾健康科学院(Shija Academy of Health Sciences)、曼尼普尔理工学院(Manipu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资料来源: |
医疗
截至2021年,曼尼普尔邦有93家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医院床位总数为1786张,婴儿死亡率为25%。 曼尼普尔邦艾滋病频发。曼尼普尔邦的人口仅占印度总人口的0.23%,但其艾滋病感染人数却占到印度的8%,艾滋病感染者占全邦总人口的比例为25%,是印度艾滋病感染者最为集中的地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2年的年度报告表明,曼尼普尔邦大约75%的艾滋病感染者是注射吸毒者。
体育
曼尼普尔邦有丰富的体育传统,穆克纳摔跤、尤比拉克皮和乌拉奥比等本土体育深受当地人喜爱,境内的英帕尔马球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球场。 境内主要的体育场馆为库曼·兰帕克主体育场(Khuman Lampak Main Stadium)。
曼尼普尔邦的体育运动
社会治安
曼尼普尔邦民族社会治安较差,社会问题突出,主要有族际矛盾与冲突、分离主义运动、妇女儿童境遇和毒品与艾滋病问题。 仅2023年,曼尼普尔邦就爆发了5·3印度曼尼普尔邦暴力冲突事件 、6·13印度曼尼普尔邦枪支暴力冲突事件 、8·3印度群体暴力冲突事件 、8·5印度曼尼普尔邦暴力冲突事件 、8·18印度曼尼普尔邦冲突事件 、8·31印度曼尼普尔邦暴力冲突事件 、9·12印度暴力冲突事件等暴力事件。 曼尼普尔邦的警察与人口比率是印度最高的邦之一。
分离运动
曼尼普尔邦并入印度后,许多梅泰人认为曼尼普尔大君1949年9月21日与印度政府签署的“并入协议”无效,是在印度政府的强迫和利诱下签署,曼尼普尔邦那加人的分离主义运动则是整个印度东北部那加人以实现那加人统一自治和建立那加国,库基人则要求将库基人聚居的山区从曼尼普尔邦分离出去建立一个新邦,为此各族群建立了许多分离组织和军事组织,这些组织常常与印度驻军爆发冲突。
民族冲突
曼尼普尔邦主要民族冲突为梅泰人-那加人矛盾、那加人-库基人矛盾、库基人-泰米尔人矛盾、梅泰人-潘高人矛盾及平原居民- 山区部落民矛盾 ,同时以印度教徒为主的梅泰族社区和以基督教徒为主的库基族社区之间也多次爆发社群冲突。
梅泰人与那加人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政治诉求的差异。梅泰人在历史上是曼尼普尔地区的统治者,在印巴分治时主张独立建国。那加人主张将所有那加人居住的地区合并起来,实现那加人的统一和自治。
那加人与库基人的矛盾既有经济,也有政治。经济方面主要体现为对边贸集镇摩瑞的控制权的争夺。1992年,那加武装分子决定向库基人征收房屋税和村落税,那加人的征税受到了库基人的抵制,库基人成立了库基民族阵线 及其武装分支库基民族军抵制那加民族主义组织控制摩瑞和镇,双方的冲突由此爆发。
库基人与泰米尔人矛盾是那加人与库基人冲突的连锁反应。梅泰人与潘高人矛盾主要体现在宗教。1993年5月,梅泰民族复兴组织打算在里隆村修建一座印度教庙宇,当地的潘高人认为这是他们的墓葬用地,双方之间的冲突导致97人丧生。
其他问题
曼尼普尔邦东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紧邻“金三角”地区,毒品走私在当地成为一种“黑色经济”。同时由于曼尼普尔邦的长期动荡,印度驻军的极大权利及军纪较差,当地妇女和儿童的权益经常遭受严重侵犯。
公路
曼尼普尔邦境内有3条印度国家公路 ,其中NH-39和 NH-53是曼尼普尔邦与印度其他地区之间的重要纽带,NH-39连接那加兰邦的迪马普尔,NH-53连接阿萨姆邦的西尔恰尔,曼尼普尔邦内公路全长7170千米,但道路状况往往不佳。
航空
曼尼普尔邦主要机场为英帕尔机场。 英帕尔机场( 英语:Imphal Airport,IATA:IMF,ICAO:VEIM)位于英帕尔市中心以南7千米,是印度东北部第二大和第三繁忙的机场,机场新航站楼面积为28125平方米,可容纳高峰小时1200名旅客,停机坪上有4座登机桥和8个空客A321型飞机停车位,2条连接滑行道,以及1座空中交通管制塔台。
英帕尔机场
饮食
曼尼普尔邦居民以米饭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竹笋、咸菜、腌鱼等与中国云南地区口味相似。 主食米饭通常搭配各种肉类、鱼类和蔬菜菜肴,以使用当地食材而闻名,如鱼类、蔬菜和各种草药和香料。曼尼普尔美食以使用鱼类而闻名,其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如熏制、风干或用不同的香料和草药烹制。受欢迎的曼尼普尔菜肴包括 Chamthong(蔬菜炖菜)、Chak-hao kheer(黑米布丁)、Ngari(发酵鱼)和 Iromba(煮熟的蔬菜、鱼和辣椒泥的混合物)。食物通常味道温和,不太辣,大量使用生姜、大蒜和辣椒。其他美食还包括各种发酵食品,如鱼和蔬菜发酵。
曼尼普尔邦饮食习俗
曼尼普尔传统价值观为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当地人崇拜龙(Pakhangba),起源于当地的神话故事,是曼尼普尔邦人心目中的宇宙创造者的小儿子和继承者。桑加伊节的背景就是两条腾飞的龙,古王宫作为王室权利象征有龙图腾。曼尼普尔民间有着对龙的崇拜。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国王因为个人偏好强迫曼尼普尔人皈依印度教,遇到强大的阻力,印度教未成为曼尼普尔的民间信仰,对龙的崇拜依然在曼尼普尔保存下来。
节日
曼尼普尔邦的传统节日有桑加伊节(Sangai Festival)、宁戈尔查库巴节(Ningol Chakouba)等。 桑加伊节以洛塔克湖上的灰角鹿(sangai)命名,每年11月底举行,前后持续十天,每天有各项文化艺术展示,每晚举行当地特色文艺演出。
桑加伊节
艺术
舞蹈
曼尼普尔舞蹈以其古典表演而闻名 ,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的拉斯里拉(Ras Leela)发源于曼尼普尔,也称曼尼普利舞,展现的是黑天神克里希纳与凡间牧羊女在月圆之夜翩翩起舞的场景,这种舞蹈形式公元2世纪开始发展,15世纪日趋成熟,每逢重大节日均要演出,舞蹈氛围布景庄重神圣,演员动作表情优雅传神,充满宗教仪式感。
拉斯里拉
戏剧
曼尼普尔邦的世俗戏剧包括《舒曼格·李拉》和《潘巴克·李拉》等,这些戏剧深入主要描绘了曼尼普尔邦的日常生活和。《舒曼里拉》以简洁为特点,而《凡巴克里拉》则在镜框式舞台上融合了本土和西方的影响。曼尼普尔邦的戏剧界有曼尼普尔邦戏剧联盟和合唱团等团体。
地区象征
邦徽
曼尼普尔邦邦徽上有一只半狮半龙的神话生物康格拉沙(Kanglā shā)。在梅泰神话和曼尼普尔邦本土宗教萨那玛希教中,康格拉沙是一种神圣的守护兽,它有狮子的身体和双角龙的头。1980年,曼尼普尔邦政府确认梅泰族神话动物“康拉沙”为邦徽。
曼尼普尔邦邦徽
康格拉堡
康格拉堡(Kangla fort)位于英帕尔市中心,是曼尼普尔邦文化象征。康格拉堡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据信是由古代梅泰统治者于公元前1世纪建造的,这座堡垒是政治堡垒和文化中心,其建筑融合了本土设计元素,有精美的木雕,装饰了大量曼尼普尔邦传统图案。
康格拉堡
凯布伦区国家公园
凯布伦区国家公园(Keibul Lamjao National Park)是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比斯努普尔区的一座国家公园,公园面积为4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的浮动国家公园 ,也是洛克塔克湖的组成部分,公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凯布伦区国家公园
曼尼普尔邦博物馆
曼尼普尔邦博物馆(Manipur State Museum)是印度曼尼普尔邦英帕尔市一家展示艺术、文化、历史和科学文物和遗迹的机构,由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于1969年揭幕成立,博物馆设有收藏自然历史、民族学和考古学材料的展厅,藏品包括古代曼尼普尔邦、中世纪曼尼普尔邦和现代曼尼普尔邦的钱币、手稿、乐器、陶器、服饰、绘画和装饰品,博物馆有超过500种珍稀兰花。
曼尼普尔邦博物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