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村 编辑
也译为世界村(global village),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
中文名:地球村
外文名:global village
发展:重新村落化
影响: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
释义: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
出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提出
地球村
社会影响
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 ,人类相互间变得更加了解了。地球村现象的产生改变人们的新闻观念和宣传观念,迫使新闻传播媒介更多地关注受传者的兴趣和需要,更加注重时效性和内容上的客观性、真实性。地球村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地球村是互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网络时代的集中体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形成,而现代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使地球村得以形成。
简单点说,就是:地球村是说地球虽然很大,但是由于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大家交流就像在一个小村子里面一样便利,就称地球这个大家庭为“地球村”了。
地球村概念的产生更直观的表现人民需要和平世界的愿望。无论肤色、无论种族,人人平等到只是一个村落中的一份子。
代价一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二
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三
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语言不通
语言不通带来的交流障碍。不同种族拥有不同的交流圈——在网络论坛上,各国的人都很少了解本国以外的国民。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本国媒体,而大多数人不会对另一个国家有深刻的认识,这就往往使得肤浅的民族情绪病毒般地扩散。无法直接地沟通导致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隔阂与误解。懂双语的人应该建起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桥梁。
本地文化
人类有一个难以磨灭的根性,那就是渴望和亲属及同类来往,渴望保留本地的习俗和文化,只要这个根性还在,任何全球合作的项目都将在分化、对立中瓦解。以欧洲为例,欧盟的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对欧盟16个成员国的居民开展调查,结果显示,48%的欧洲居民对本国同胞“很信任”,22%的人对其他欧盟国家的人很信任,而对欧盟之外的国家表示信任的居民只有12%。
远距贸易
经济贸易活动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受到抑制。西班牙纳瓦拉大学教授潘卡基·格玛沃特(Pankaj Ghemawat)在他的著作《世界3.0:全球繁荣及实现方法》中提出了这一见解。书中指出,在所有经济活动中,仅有10%~25%是国际性的,而在这当中大部分也局限于某个区域。其他国际性业务所占的比例也相当低:国际邮件1%;国际电话时长不到2%;国际互联网流量17%~18%;外国专利15%……
格玛沃特认为,全球化的症结之一在于没有考虑到实实在在的距离因素。采用了万有引力定律式的方法考虑这个因素:“两地之间的距离增加一个百分点,它们的贸易往来就会下降一个百分点。”举例说,美国和智利的距离如果和它与加拿大的距离相等,而现在只有这个假设数字的6%。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