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矮星 编辑
蓝矮星是指光谱为 O、B、A 的矮星,呈蓝色或蓝白色。全天最亮的天狼星 A(α Canis Majoris A)是典型的蓝矮星。
中文名:蓝矮星
外文名:Blue Dwarf
释义:是指光谱为 O、B、A 的矮星
典型蓝矮星:天狼星 A(α Canis Majoris A)
光谱:O、B、A
光度级:V
特征:呈现蓝色或蓝白色的矮星
光谱型:OxV / BxV / AxV
矮星
蓝矮星
光谱分类
常把光谱型为 O、B、A 的矮星称为蓝矮星;光谱型为 F、G 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 K 的矮星称为橙矮星;光谱型为M的矮星称为红矮星;但所谓的“白矮星”,以及在理论上估计的天体“黑矮星”,还有介于最大行星和最小恒星之间的“褐矮星”都不属于矮星范围。
主序星
主序星的光谱从 O 到 M 型都有,光度则随表面温度的增高而增大。质量可相当于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几十倍。能量来源一般为氢聚变为氦的反应。这是恒星演化的中期阶段,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也最长。主序星寿命的长短,主要看其质量。目前认为,恒星的寿命和其质量的 2.5 次方成反比。像太阳这样的主序星,用氢作燃料,能量可供其生存约 10^10 年;大于 10 M⊙ 的主序星,氢只能燃烧约 3 × 10^7 年;只有 0.2 M⊙ 的主序星,就能生存超过 5.6 × 10^11 年。除了太阳为主序星外,织女星、牛郎星、角宿一等,都是著名的主序星。
光谱型
恒星的光谱因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运动特性不同而各不相同,通常用的恒星光谱分类法主要根据光谱中谱线的相对强度来排列,对于绝大多数恒星这种分类法直接反映了恒星表面温度。按温度下降次序,光谱依次为:O、B、A、F、G、K、M 七大类,极少数分属于 R、N、S 等光谱型。每大类又分为 10 种次型,如 B5 就是 B0,A0 中间次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