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戌 编辑
戌,十二地支之一。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中文名:戌
属性:十二地支之一
应用:历法、医学、占卜、天文、地理
拼音:xū
十天干:甲(jia)、乙(yi)、丙(bing)、丁(ding)、戊(wu)、己(jǐ)、庚(geng)、辛(xin)、壬(ren)、癸(gui)。
十二地支:子(zi)、丑(chou)、寅(yin)、卯(mao)、辰(chen)、巳(si)、午(wu)、未(wei)、申(shen)、酉(you)、戌(xu)、亥(hai)。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代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于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彤成六十日广个循环的纪日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