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科 编辑

鸟纲鹰形目下的一科

鹰科鹰科

鹰科(学名:Accipitridae):是鸟纲、鹰形目下的一科。这是一个成员非常复杂的科,人们所熟悉的猛禽如鹰、雕、鹞、鵟和兀鹫都是鹰科的成员。在狭义的定义上,小型鹰科猛禽泛称为鹰,大型鹰科猛禽泛称为雕,某些中型鹰科猛禽称为鵟。鹰科可进一步划分为9亚科,有70属250种,中国有鸢亚科、鹰亚科、雕亚科、海雕亚科、鵟亚科和秃鹫亚科,共20属46种。

鹰科羽毛多为灰色,褐色,黑色以及白色等,也有些鸟的羽毛十分艳丽,如非洲的短尾雕。雄鸟体形较雌鸟小,嘴弯曲而锐利,脚上有钩爪,适合杀死,并撕碎猎物后吞食,多为性情凶猛的食肉鸟,也有些种类吃腐烂的尸体,如秃鹫。鹰科食肉鸟类有肉质蜡膜,位于鸟喙的末端,一般为黄色,也有的是蓝色,红色。

鹰科成员大小和习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凶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种兀鹫,有的食鸟类,如雀鹰,有的食兽类,如角雕,有的食鱼,如渔雕,有的食爬虫,如蛇雕,有的食昆虫,如蜂鹰,还有些适应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棕榈鹫和专食蜗牛的蜗鸢。这类鸟叫声一般比较尖锐,尤其是热带种类叫声更为嘈杂。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和大多数海洋岛屿上。除了最北端的北极苔原和最干燥的沙漠。

(概述图参考来: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鹰科

拉丁学名:Accipitridae

外文名:英文 Eagles,Hawks,Kites 法文 aigles,buses,épervier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鹰形目

科:鹰科

属:70属

种:250种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今鸟亚纲

亚科:9亚科

分布区域:385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Vigors, 1824

动物学史

编辑

鹰科包括许多昼行性猛禽,其中有人们普遍熟悉的鹰和雕。这是最大的鸟类科之一。在霍华德和摩尔编辑的《世界鸟类名录》(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中,确认在全球范围内鹰科有67个属233个物种。截止2021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确认鹰科有70属250个物种。该科的许多物种还包括多个亚种。

鹰科的成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多样性。这个家庭的成员遍布全球,生活在苔原、高山草甸和热带雨林等广泛的栖息地中。它们吃鱼、哺乳动物、鸟类、蝙蝠、无脊椎动物、腐肉和一些水果。它们在悬崖、树上或有时在地上筑巢,产下1-9枚卵。该组内的身体大小也变化很大,翼展从50厘米到3米不等。

冕雕冕雕

雀鹰雀鹰

赤腹鹰赤腹鹰

兀鹫兀鹫

小巽他鹰小巽他鹰

猛雕猛雕

非洲鵟非洲鵟

蛇雕蛇雕

鹤鵟鹤鵟

栗鸢栗鸢

双色鹰双色鹰

形态特征

编辑

鹰科鸟类是昼行性猛禽,具有宽阔的翅膀,钩状的喙,强壮的腿和脚以及锋利的爪子。所有的鹰类的鸟喙上都有一个蜡质膜。这种蜡质膜通常颜色鲜艳,覆盖上颌骨的基部。在大多数物种中,它们的大眼睛被眶上脊遮住,使脸看起来很凶猛。成鸟翼展50-300厘米,全长25-150厘米;体重80-12.5千克。

在鹰科鸟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体型和羽毛。例如,尾巴可以是方形、圆形、楔形,甚至是叉形的。它们的物理特征反映了对其栖息地、觅食方式和猎物的适应性。例如,森林栖息物种通常有短翅膀和长尾巴,这种组合使它们具有机动性。生活在开阔的栖息地并通过翱翔捕食的物种通常有长而宽的翅膀和短尾巴,这使它们能够轻松地长距离翱翔。许多翱翔的物种也有“翼指”(fingers),这是一种长长的外部初级羽毛,可以减少翅膀上的阻力,使鸟类能够以低速飞行而不失速。

鹰科鸟类的颜色与它们的环境融为一体,通常是棕色、黑色或灰色,带有一些条纹或横斑。许多物种的下体比上体更苍白,下半身和尾羽呈条纹状,这种图案可能会使猎物看不到它们。有几种猛禽在其地理范围内表现出羽毛多态性(浅色和深色变体)或羽毛变异。

在大多数鹰科物种中,雌鸟比雄鸟大。这种称为反向大小二态性的特征在食鸟物种中尤其显著。但在捕食快速、敏捷的猎物的物种中,这种情况显然更为明显。一些鹰类在羽毛颜色上也表现出两性异形。在发生这种情况的物种中,雄鸟通常比雌鸟颜色更鲜艳,而雌鸟看起来与幼体相似。

第一年的鹰羽通常与成年羽有很大不同,物种之间也非常相似。大多数幼鹰的上体呈棕色,有时带有斑点,下体颜色较浅,带有褐色条纹。幼鸟通常也比成鸟有更大(更宽或更长)的翅膀和尾羽,这可能有助于使新手更容易飞行。在长出第一根羽毛后,鹰科鸟类每年换羽一次。许多物种在第一年后长出成年羽毛。在包括大多数鹰在内的其他物种中,从幼鸟到成年羽毛的转变需要数年时间,幼鸟会经历几组中间羽毛。

鹰科鸟类与它们的隼科亲属共享许多特征,包括强壮的喙、脚和爪子,以及前视的眼睛。然而,鹰科与隼科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黄色、红色或淡褐色,而不是棕色的眼睛、筑巢行为(隼科没有表现出来)、骨骼差异和排泄物的强力喷射。

栖息环境

编辑

该科鸟类存在于大多数陆地栖息地,包括苔原、高山草甸、草原、森林、海岸、热带雨林、林地、农业、郊区甚至一些城市地区。它们也存在于大多数海拔高度,从海平面的沿海地区到山顶。在森林和林地中发现的鹰科种类数量最多,而沙漠草原和苔原等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栖息地通常只能支持一两个物种。许多猛禽物种依靠树木筑巢、栖息、栖息和狩猎。因此,与没有树木的栖息地相比,有树木的栖息地通常可以支持更多的猛禽物种。

鹰科似乎主要根据食物供应情况选择栖息地。一个高质量的鹰科栖息地是一个拥有大量高质量食物的栖息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获取和预测。其他可能对栖息地选择很重要的特征是人类干扰的频率和强度、捕食风险和合适的巢穴、觅食栖息地和庇护所的可用性。

许多鹰科鸟类在繁殖和越冬栖息地之间迁移。向南迁徙过冬的个体通常选择结构与其繁殖栖息地相似的越冬栖息地。例如,在开阔林地繁殖的物种通常选择在相当开阔的热带森林中越冬栖息地。

生活习性

编辑

迁徙

大多数猛禽是迁徙的,每年在不重叠的南部越冬地和北部繁殖地之间旅行。的一些是非迁徙的,基本上全年都在同一地点度过。在某些物种中,一些种群是迁徙的,而另一些种群则是定居的。秋季迁徙通常发生在8月中旬至11月之间。大多数物种的春季迁徙发生在2-6月之间。

与大多数其他鸟类不同,几乎所有的猛禽都在白天迁徙。这可能使它们能够利用天气模式,例如加速飞行的热上升气流和风。大多数鹰类避免迁徙到大片水域,那里的热上升气流很少而且很弱。由于依赖热上升气流,大多数鹰类倾向于跟随地理特征,如山脊和半岛,并在秋季和春季迁徙期间沿着这些地理特征集中。较小的鹰类使用扑翼飞行和热气流进行迁徙。这些物种较少依赖热上升气流,因此可以遵循更广泛的迁徙路线,更容易穿越更大的水域,并且更频繁地独自旅行。

领地

大多数鹰类是孤独的或偶尔留居地。在那些有领地意识的物种中,种群密度很可能受猎物的质量和数量控制,这决定了最小领地面积。通常有一群非繁殖个体漂浮在被占领地之间或之内。这些个体通常是无法建立领地的未成熟鸟类和成鸟。这些个体经常代替在繁殖季节被杀死的繁殖个体,甚至可能饲养一窝被杀死的鸟。

许多雄性鹰嘴鱼在其领地上方进行下潜飞行表演,以宣传领地已被占领。一些鹰科一起执行显示。例如,红尾鵟有时会表演,在它们将入侵者赶出其领地后,它们会一起滑翔,腿悬在下方。这种展示可能涉及领地和求爱,因为它通常伴随着交配。如果入侵者不顾主人的飞行显示而进入领地,那么主人会使用威胁显示来阻止它们。威胁表现通常包括抬起头冠或头羽,向前伸展头部和颈部,和/或张开翅膀以及发声。

活动

大多数鹰类是昼行性(在白天活动)。有一些特殊的物种,其中包括在黄昏活动的蝠鹰和在黄昏和夜间捕猎的纹翅鸢。鹰科使用视觉显示,通常与发声相结合,相互传达信息。在巢中,雄性和雌性以及父母和雏鸟之间会使用各种问候、恳求和乞求的姿势和/或发声来进行交流。

尽管鹰科在繁殖季节之外基本上是沉默的,但在繁殖期间,它们有时会通过电话相互交流。呼叫可用于发出饥饿信号、警报或位置、请求交配或在保卫领土或进行侵略性互动时使用。叫声通常只在繁殖季节听到,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很少听到。

感官

鹰科成员的视力是人类的4-8倍。这种视力使它们能够从远处发现猎物。例如,老鹰能够在400米以外发现田鼠或蜥蜴。鹰科严重依赖其敏锐的视力来捕捉猎物。这是它们用于狩猎的最重要的意义。然而,它们也使用听觉来探测猎物,并被猎物的叫声所吸引。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气味是猛禽感知环境的重要方式。即使是腐肉专门的秃鹰也没有发达的嗅觉。

猎捕

鹰科使用一系列狩猎技术,这取决于它们的猎物、栖息地和形态。最常见的狩猎方法是栖枝猎捕(perch-hunting)。这种方法对能量的要求最低,允许猎手发现不显眼的猎物,并避免被猎物发现,直到它们降落在猎物上。盘旋和翱翔是在开阔栖息地捕猎的大翅鹰类所采用的技术。像栖枝猎捕一样,这种技术可以让鹰科发现不显眼的猎物。秃鹫也使用缓慢翱翔,它们利用其出色的视力来定位尸体并观察其他翱翔的秃鹫,以防它们找到尸体。还有其他物种使用伏击狩猎,即悄悄隐藏并在猎物经过时伏击的技术。最后,主动飞行是许多食虫物种和食蝠鸢使用的狩猎技术。许多物种使用一种称为“屈身”(stooping)的行为来给猎物带来惊吓。在非常高的位置,鸟儿将翅膀向后折叠并垂直落向猎物,在击中猎物之前打开它的翅膀并向前摆动它的脚。秃鹫和老鹰下降捕食时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90公里或更高。

一些鹰类动物可能会用自己神秘的拟态颜色来接近它们的猎物。例如,斑尾鵟的羽毛看起来类似于红头美洲鹫。通过在羽毛和飞行方式上模仿红头美洲鹫,这只鵟可能能够接近猎物而不会被习惯于无害红头美洲鹫的猎物注意到。

大多数鹰类动物单独捕猎。然而,合作狩猎偶尔会发生在几种秃鹫和雕以及其他一些鹰类物种中。通常,合作发生在配对或相关个体的群体之间。合作通常会提高狩猎成功率,并允许捕获比单个个体所能完成的更大的猎物。例如,一群关系密切的栗翅鹰有时会一起工作,将长耳大野兔从掩体中冲出并在它们出现时抓住它们。这些鸟一起工作,捕捉到的猎物比它们单独捕捉的要多,而且通常能够捕捉到足够的猎物来满足整个群体的能量需求。

一旦它们捕获了猎物,鹰类就会通过用爪子反复刺穿来杀死猎物。猎物被整个吞下或用锋利的钩状喙撕开。毛皮、羽毛和昆虫外骨骼等难以消化的材料,如果被吞食,会以颗粒形式反流。如果猎物没有被完全食用,它可能会被缓存起来供以后食用,特别是在繁殖季节。

食物

鹰科的成员通常是机会主义的捕食者,吃任何最丰富、最容易接近和最容易捕获的猎物。个别物种可能专注于某一类猎物,但如果有的话,大多数也会吃各种各样的猎物。猎物包括鸟类和卵、哺乳动物(从蝙蝠到羔羊)、爬行动物(包括蜥蜴和蛇)、两栖动物、鱼、腐肉和许多不同的无脊椎动物。虽然大多数鹰类是完全肉食性的,但有几个物种偶尔会吃水果,包括油椰子的果实,这在棕榈鹫的饮食中很重要。

个别种类的鹰通常专注于特定的猎物群体。例如,大多数鵟主要吃小型哺乳动物,而大多数鹰捕食鸟类。食蝠鸢专攻蝙蝠,蜗鸢专攻福寿螺。其他物种是吃各种猎物的通才掠食者。例如,常见的黑鸢捕食鸟类、鱼类、小龙虾和水生昆虫及幼虫。腐肉是某些物种(即秃鹫)的主食,但在许多其他物种的饮食中是附带的。动物和人类的排泄物也是一些物种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白兀鹫和冠兀鹫 。

鹰科鸟类每天必须从猎物中摄取10%-25%的物质。这个数量随着气候和体型的变化而变化。较大的物种需要较小的比例。与夏季相比,冬季和热带气候的消费需求增加。鹰科几乎从未见过喝水。它们大概从食物中摄取了足够的水分。

避险

鹰类的卵和小鹰很容易受到攀爬和空中捕食者的攻击。 因此,父母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来保护自己的后代免受捕食。父母积极保护巢穴周围的领地免受同种和潜在掠食者的侵害。它们也可能试图通过用活的和死的植物装饰巢穴来伪装巢穴。小鹰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逃避捕食的行为。当它们发现捕食者时,要么趴在巢穴中保持不动,要么仰卧并用爪子攻击捕食者。一旦它们能够离开巢穴,雏鸟就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栖息在巢穴附近,而不是在巢穴中,这可能会使它们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分布范围

编辑

鹰科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它们生活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和大多数海洋岛屿上。除了最北端的北极苔原和最干燥的沙漠,它们栖息在所有主要的栖息地类型中。在热带地区发现了最多样化的鹰科物种。

繁殖方式

编辑

交配

大多数鹰科动物是一夫一妻制,许多终生交配。虽然一夫多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确实在某些物种中经常发生,但这些物种是例外的。大多数鹰科物种都是独居的,并捍卫其巢穴周围的领地。一对夫妻领地的大小以及它们保护其免受同种侵害的程度取决于物种和栖息地。一般来说,开放区域的物种比森林栖息的物种更能赶走入侵者,这可能是因为入侵者在森林栖息地更难被发现。某些物种确实会在猎物丰度高和筑巢地点合适的地点进行群居繁殖。这些物种的北美例子包括白尾鹞和蜗鸢。

鹰科在1到9岁之间达到性成熟。一般来说,小型物种在第一年性成熟,而大型物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成熟。在超过一岁才达到性成熟的物种中,许多幼鸟在第一年或更长时间在越冬地度过,而不是在夏天返回北方。当它们确实返回北方繁殖时,猛禽对它们的出生繁殖地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度,通常定居在同一地区或距离其100公里以内。温带地区在春季开始繁殖,热带地区则在旱季开始繁殖。在天气难以预测的地区,猛禽可能会全年繁殖,或者在预示即将出现大量食物的天气事件之后,例如在不规则的大雨之后。

在大多数物种中,从产卵前到雏鸟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雄鸟还为雌鸟提供大部分食物。在产蛋前和产蛋阶段,由雄鸟提供食物可能是求偶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配发生在产卵之前和期间。在此期间可能会发生数百次交配。雄鸟的求偶行为包括将食物和巢材带给雌鸟,并在领地或巢穴上方进行飞行表演。某些物种的雄鸟和雌鸟也一起出现。雌鸟可以通过采取热情的姿势来向雄鸟请求交配。

筑巢

所有的鹰科类都筑巢,雄鸟和雌鸟一起筑巢。雄鸟将大部分筑巢材料带给雌鸟,雌鸟将其安排在筑巢地点。鹰科每个繁殖季节筑巢一次。一些物种,主要是鵟属类,如果它们在产卵后很快就遇到巢穴失败,它们会重新筑巢。

筑巢是鹰和隼的区别特征之一。鹰科类用树枝筑巢,并用较软的材料将它们排成一行,例如树木的内部或外部树皮、磨损的棕榈或龙舌兰叶或海藻。有些物种还用新鲜的绿叶或针叶树针装饰它们的巢穴。巢建在树上、悬崖上,有时也建在地上。建造巢穴可能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巢穴经常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活跃的鹰巢通常很容易因为巢下方的“粉饰”(一层排泄物)而被发现。

孵卵

鹰科鸟类动物的雌鸟每个繁殖季节产1到9枚卵,但对于任何物种来说,超过6枚卵的窝都是例外。卵的数量在物种之间和物种内因食物供应和纬度而异。较大的物种通常会产1-2枚卵,而较小的鹰和鹞通常会产5-6枚卵。筑巢距离赤道较远的鸟类通常比同一物种的赤道个体产下更大的窝卵数。在许多物种中,尤其是专食啮齿动物的鹰类,巢卵数量的大小也倾向于追踪猎物的数量。

每2-5天产下一枚卵,孵化从第一或第二枚卵产出后开始。孵化期的长度因物种而异,持续时间为28-60 天(较大的物种时间更长)。在大多数物种中,雄鸟和雌鸟都会孵化卵。因为孵化在所有卵都产下之前就开始了,卵孵化是异步的,先孵化的雏鸟明显比后面孵出的雏鸟大。年长的雏鸟能够在竞争中胜过较小的雏鸟,后者通常死于饥饿或年长的雏鸟的攻击。这种减少育雏的过程在某些物种中是必然的,但仅在其他物种的食物短缺时发生。

育雏

从产卵前阶段到筑巢期的大约一半,大多数鹰科类物种的雄鸟为雌鸟和雏鸟提供大部分食物。雌鸟通常通过将食物撕成一口大小的碎片来喂养雏鸟。幼鸟在大约一个月大时开始离开巢穴。它们首先沿着树枝或壁架跳出巢穴,然后在巢穴和附近的栖息处之间进行短暂的扑腾。这些跳跃的长度增加,直到幼鸟可以短途飞行到附近的栖息地。然后幼鸟开始大部分时间远离巢穴,栖息在附近并返回巢穴觅食。幼鸟经过一段时间后长出羽翼,物种之间差异很大,但与孵化期的长度大致相似。即使在它们可以飞行之后,雏鸟也会继续返回巢穴以从父母那里获取食物。在父母长达数周的补充喂养后,幼鸟会从父母的领地中分散开来(尽管在某些物种中,幼鸟在被成鸟赶走之前会在父母的领地中停留长达一年)。幼鸟可能会向任何方向分散,有些甚至向北移动,然后开始向南迁移到越冬地或寻找住所过冬。

鹰科的父母从孵化到孵化后的几个星期喂养自己的雏鸟。当雏鸟非常小时,雌鸟会将食物撕成小块,然后喂食。在一些秃鹫中,成年秃鹫会将食物反刍到雏鸟的嘴里。在雏鸟期间,雄性将食物带到巢中,而雌性大部分时间都在巢中保护、喂养和照顾雏鸟。 雌性在雏鸟生长阶段的一半左右开始再次狩猎。雏鸟羽化后的数周内,父母会继续给它们带来食物,这使得雏鸟在有可靠食物来源的情况下可以练习飞行和狩猎。最终,幼鸟开始成功地寻找自己的天地,并在此之后不久离开巢穴。

鹰科雏鸟很弱小,雌性大部分时间都在巢中度过。除了喂养小雏鸟,它们还保护雏鸟免受掠食者和极端天气的侵害。年幼的雏鸟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只能依靠成鸟为它们遮阳和遮雨。雌性通过积极追逐掠食者并在掠食者飞过时保护巢穴中的幼鸟。雄性和雌性都会在狩猎及繁殖领地上空进行领地展示飞行,以阻止入侵者进入。

下级分类

编辑
鹰科(70属 250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一)

鹰亚科

Accipitrinae

Vigors, 1824

鹰属

Accipiter

Brisson, 1760

1

鹊色鹰

Accipiter albogularis

G. R. Gray, 1870

2

褐耳雀鹰

Accipiter badius

(J. F. Gmelin, 1788)

3

双色鹰

Accipiter bicolor

(Vieillot, 1817)

4

短尾雀鹰

Accipiter brachyurus

(E. P. Ramsay, 1880)

5

东方雀鹰

Accipiter brevipes

(Severtzov, 1850)

6

尼科巴群岛雀鹰

Accipiter butleri

(Gurney, 1898)

7

栗胁鹰

Accipiter castanilius

Bonaparte, 1853

8

领雀鹰

Accipiter cirrocephalus

(Vieillot, 1817)

9

半领鹰

Accipiter collaris

P. L. Sclater, 1860

10

鸡鹰

Accipiter cooperii

(Bonaparte, 1828)

11

红颈雀鹰

Accipiter erythrauchen

G. R. Gray, 1861

12

红腿雀鹰

Accipiter erythropus

(Hartlaub, 1855)

13

褐鹰

Accipiter fasciatus

(Vigors & Horsfield, 1827)

14

马达加斯加鹰

Accipiter francesae

A. Smith, 1834

15

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

(Linnaeus, 1758)

16

灰头凤头鹰

Accipiter griseiceps

(Kaup, 1848)

17

日本松雀鹰

Accipiter gular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18

古巴鹰

Accipiter gundlachi

Lawrence, 1860

19

白腹鹰

Accipiter haplochrous

P. L. Sclater, 1859

20

摩鹿加雀鹰

Accipiter henicogrammus

(G. R. Gray, 1861)

21

亨氏鹰

Accipiter henstii

(Schlegel, 1873)

22

杂色鹰

Accipiter hiogaster

(Müller, 1841)

23

拟雀鹰

Accipiter imitator

Hartert, 1926

24

兰灰雀鹰

Accipiter luteoschistaceus

Rothschild & Hartert, 1926

25

马达加斯加雀鹰

Accipiter madagascariensis

J. Verreaux, 1833

26

黑背鹰

Accipiter melanochlamys

(Salvadori, 1876)

27

黑白雀鹰

Accipiter melanoleucus

A. Smith, 1830

28

白颊雀鹰

Accipiter meyerianus

(Sharpe, 1878)

29

非洲侏雀鹰

Accipiter minullus

(Daudin, 1800)

30

小雀鹰

Accipiter nanus

(W. Blasius, 1897)

31

雀鹰

Accipiter nisus

(Linnaeus, 1758)

32

灰鹰

Accipiter novaehollandiae

(J. F. Gmelin, 1788)

33

南非雀鹰

Accipiter ovampensis

Gurney, 1875

34

苍头鹰

Accipiter poliocephalus

G. R. Gray, 1858

35

灰腹鹰

Accipiter poliogaster

(Temminck, 1824)

36

灰头鹰

Accipiter princeps

Mayr, 1934

37

葡萄胸雀鹰

Accipiter rhodogaster

(Schlegel, 1862)

38

棕颈鹰

Accipiter rufitorques

(Peale, 1848)

39

棕胸雀鹰

Accipiter rufiventris

A. Smith, 1830

40

赤腹鹰

Accipiter soloensis

(Horsfield, 1821)

41

条纹鹰

Accipiter striatus

Vieillot, 1808

42

侏儒鹰

Accipiter superciliosus

(Linnaeus, 1766)

43

小巽他鹰

Accipiter sylvestris

Wallace, 1864

44

非洲鹰

Accipiter tachiro

(Daudin, 1800)

45

红胸鹰

Accipiter toussenelii

(J. Verreaux, E. Verreaux & Des Murs, 1855)

46

斑点尾鹰

Accipiter trinotatus

Bonaparte, 1850

47

凤头鹰

Accipiter trivirgatus

(Temminck, 1824)

48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Temminck, 1822)

赤鹰属

Erythrotriorchis

Sharpe, 1875

49

褐肩鹰

Erythrotriorchis buergersi

(Reichenow, 1914)

50

赤鹰

Erythrotriorchis radiatus

(Latham, 1802)

巨赤鹰属

Megatriorchis

Salvadori & Albertis, 1875

51

巨赤鹰

Megatriorchis doriae

Salvadori & Albertis, 1875

歌鹰属

Melierax

Gray, 1840

52

淡色歌鹰

Melierax canorus

(Thunberg, 1799)

53

歌鹰

Melierax metabates

Heuglin, 1861

54

灰歌鹰

Melierax poliopterus

Cabanis, 1869

红脸歌鹰属

Micronisus

Gray, 1840

55

红脸歌鹰

Micronisus gabar

(Daudin, 1800)

非洲长尾鹰属

Urotriorchis

Sharpe, 1874

56

非洲长尾鹰

Urotriorchis macrourus

(Hartlaub, 1855)二

(二)

秃鹫亚科

Aegypiinae

Peters, 1931

秃鹫属

Aegypius

Savigny, 1809

57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胡兀鹫属

Gypaetus

Storr, 1784

58

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Linnaeus, 1758)

棕榈鹫属

Gypohierax

Rüppell, 1836

59

棕榈鹫

Gypohierax angolensis

(J. F. Gmelin, 1788)

兀鹫属

Gyps

Savigny, 1809

60

非洲兀鹫

Gyps africanus

Salvadori, 1865

61

拟兀鹫

Gyps bengalensis

(Gmelin, 1788)

62

南非兀鹫

Gyps coprotheres

(J. R. Forster, 1798)

63

兀鹫

Gyps fulvus

(Hablizl, 1783)

64

高山兀鹫

Gyps himalayensis

Hume, 1869

65

长嘴兀鹫

Gyps indicus

(Scopoli, 1786)

66

黑白兀鹫

Gyps rueppellii

(A. E. Brehm, 1852)

67

细嘴兀鹫

Gyps tenuirostris

G. R. Gray, 1844

十一

头巾兀鹫属

Necrosyrtes

Gloger, 1841

68

头巾兀鹫

Necrosyrtes monachus

(Temminck, 1823)

十二

白兀鹫属

Neophron

Savigny, 1809

69

白兀鹫

Neophron percnopterus

(Linnaeus, 1758)

十三

黑兀鹫属

Sarcogyps

Lesson, 1842

70

黑兀鹫

Sarcogyps calvus

(Scopoli, 1786)

十四

肉垂秃鹫属

Torgos

Kaup, 1828

71

肉垂秃鹫

Torgos tracheliotus

(Forster, 1796)

十五

白头秃鹫属

Trigonoceps

Lesson, 1842

72

白头秃鹫

Trigonoceps occipitalis

(Burchell, 1824)

(三)

雕亚科

Aquilinae

Gadow, 1893

十六

雕属

Aquila

Brisson, 1760

73

西班牙白肩雕

Aquila adalberti

C. L. Brehm, 1861

74

叫鹰雕

Aquila africana

(Cassin, 1865)

75

楔尾雕

Aquila audax

(Latham, 1802)

76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Linnaeus, 1758)

77

白腹隼雕

Aquila fasciata

Vieillot, 1822

78

格尼氏雕

Aquila gurneyi

G. R. Gray, 1860

79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Savigny, 1809

80

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Hodgson, 1833

81

茶色雕

Aquila rapax

(Temminck, 1828)

82

非洲雕

Aquila spilogaster

(Bonaparte, 1850)

83

黑雕

Aquila verreauxii

Lesson, 1831

十七

乌雕属

Clanga

Adamowicz, 1854

84

乌雕

Clanga clanga

(Pallas, 1811)

85

印度乌雕

Clanga hastata

(Lesson, 1831)

86

小乌雕

Clanga pomarina

(C. L. Brehm, 1831)

十八

海雕属

Haliaeetus

Savigny, 1809

87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88

白头海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Linnaeus, 1766)

89

白腹海雕

Haliaeetus leucogaster

(J. F. Gmelin, 1788)

90

玉带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Pallas, 1771)

91

虎头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Pallas, 1811)

92

所罗门海雕

Haliaeetus sanfordi

Mayr, 1935

93

吼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

(Daudin, 1800)

94

马达加斯加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oides

Des Murs, 1845

十九

角雕属

Harpia

Vieillot, 1816

95

角雕

Harpia harpyja

(Linnaeus, 1758)

二十

新几内亚雕属

Harpyopsis

Salvadori, 1875

96

新几内亚雕

Harpyopsis novaeguineae

Salvadori, 1875

二十一

隼雕属

Hieraaetus

Kaup, 1844

97

艾氏隼雕

Hieraaetus ayresii

(Gurney, 1862)

98

小隼雕

Hieraaetus morphnoides

(Gould, 1841)

99

靴隼雕

Hieraaetus pennatus

(J. F. Gmelin, 1788)

100

细嘴雕

Hieraaetus wahlbergi

(Sundevall, 1851)

101

侏隼雕

Hieraaetus weiskei

(Reichenow, 1900)

二十二

渔雕属

Icthyophaga

Lesson, 1843

102

渔雕

Icthyophaga humilis

(Müller & Schlegel, 1841)

103

灰头渔雕

Icthyophaga ichthyaetus

(Horsfield, 1821)

二十三

林雕属

Ictinaetus

Blyth, 1843

104

林雕

Ictinaetus malayensis

(Temminck, 1822)

二十四

长冠鹰雕属

Lophaetus

Kaup, 1847

105

长冠鹰雕

Lophaetus occipitalis

(Daudin, 1800)

二十五

棕腹隼雕属

Lophotriorchis

Sharpe, 1874

106

棕腹隼雕

Lophotriorchis kienerii

(de Sparre, 1835)

二十六

冠雕属

Morphnus

Dumont, 1816

107

冠雕

Morphnus guianensis

(Daudin, 1800)

二十七

亚洲鹰雕属

Nisaetus

Hodgson, 1836

108

马来鹰雕

Nisaetus alboniger

Blyth, 1845

109

爪哇鹰雕

Nisaetus bartelsi

(Stresemann, 1924)

110

凤头鹰雕

Nisaetus cirrhatus

(J. F. Gmelin, 1788)

111

弗岛鹰雕

Nisaetus floris

(E. Hartert, 1898)

112

苏拉鹰雕

Nisaetus lanceol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113

小鹰雕

Nisaetus nanus

(Wallace, 1868)

114

鹰雕

Nisaetus nipalensis

Hodgson, 1836

115

菲律宾鹰雕

Nisaetus philippensis

(Gould, 1863)

116

棉兰老岛鹰雕

Nisaetus pinskeri

(Preleuthner & Gamauf, 1998)

二十八

菲律宾雕属

Pithecophaga

Ogilvie-Grant, 1896

117

食猿雕(菲律宾雕)

Pithecophaga jefferyi

Ogilvie-Grant, 1896

二十九

猛雕属

Polemaetus

Heine, 1890

118

猛雕

Polemaetus bellicosus

(Daudin, 1800)

三十

鹰雕属

Spizaetus

Vieillot, 1816

119

黑栗雕

Spizaetus isidori

(Des Murs, 1845)

120

白鹰

Spizaetus melanoleucus

(Vieillot, 1816)

121

饰冠鹰雕

Spizaetus ornatus

(Daudin, 1800)

122

黑鹰雕

Spizaetus tyrannus

(Wied-Neuwied, 1820)

三十一

冠鹰雕属

Stephanoaetus

Sclater, 1922

123

冠鹰雕

Stephanoaetus coronatus

(Linnaeus, 1766)

(四)

鵟亚科

Buteoninae

Vigors, 1824

三十二

百慕大鵟属

Bermuteo

Olson, 2008

124

百慕大鵟

Bermuteo avivorus

Olson, 2008

三十三

黑领鹰属

Busarellus

Lesson, 1843

125

黑领鹰

Busarellus nigricollis

(Latham, 1790)

三十四

鵟鹰属

Butastur

Hodgson, 1843

126

灰脸鵟鹰

Butastur indicus

(J. F. Gmelin, 1788)

127

棕翅鵟鹰

Butastur liventer

(Temminck, 1827)

128

蝗鵟鹰

Butastur rufipennis

(Sundevall, 1851)

129

白眼鵟鹰

Butastur teesa

(Franklin, 1831)

三十五

鵟属

Buteo

Lacépède, 1799

130

白喉鵟

Buteo albigula

Philippi, 1899

131

斑尾鵟

Buteo albonotatus

Kaup, 1847

132

非洲鵟

Buteo augur

(Rüppell, 1836)

133

赤颈鵟

Buteo auguralis

Salvadori, 1865

135

马岛鵟

Buteo brachypterus

Hartlaub, 1860

135

短尾鵟

Buteo brachyurus

Vieillot, 1816

136

普通鵟

Buteo buteo

(Linnaeus, 1758)

137

加拉帕戈斯群岛鵟

Buteo galapagoensis

(Gould, 1837)

138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139

红尾鵟

Buteo jamaicensis

(J. F. Gmelin, 1788)

140

普通鵟

Buteo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141

毛脚鵟

Buteo lagopus

(Pontoppidan, 1763)

142

赤肩鵟

Buteo lineatus

(J. F. Gmelin, 1788)

143

灰纹鵟

Buteo nitidus

Latham, 1790

144

山鵟

Buteo oreophilus

Hartert & Neumann, 1914

145

灰鵟

Buteo plagiatus

Schlegel, 1862

146

巨翅鵟

Buteo platypterus

(Vieillot, 1823)

147

喜山鵟

Buteo refectus

Portenko, 1929

148

王鵟

Buteo regalis

(G. R. Gray, 1844)

149

里氏鵟

Buteo ridgwayi

(Cory, 1883)

150

棕尾鵟

Buteo rufinus

(Cretzschmar, 1829)

151

暗棕鵟

Buteo rufofuscus

(J. R. Forster, 1798)

152

索科特拉岛鵟

Buteo socotraensis

Porter and Kirwan, 2010

153

夏威夷鵟

Buteo solitarius

Peale, 1848

154

斯温氏鵟

Buteo swainsoni

Bonaparte, 1838

155

森林鵟

Buteo trizonatus

Rudebeck, 1957

156

美洲棕尾鵟

Buteo ventralis

Gould, 1837

三十六

鸡鵟属

Buteogallus

Lesson, 1830

157

棕鸡鵟

Buteogallus aequinoctialis

(J. F. Gmelin, 1788)

158

黑鸡鵟

Buteogallus anthracinus

(Deppe, 1830)

159

冠鸡鵟

Buteogallus coronatus

(Vieillot, 1817)

160

古巴鸡鵟

Buteogallus gundlachii

(Cabanis, 1855)

161

白颈鸡鵟

Buteogallus lacernulatus

(Temminck, 1827)

162

草原鸡鵟

Buteogallus meridionalis

(Latham, 1790)

163

青灰鸡鵟

Buteogallus schistaceus

(Sundevall, 1851)

164

黑孤鸡鵟

Buteogallus solitarius

(Tschudi, 1844)

165

大黑鸡鵟

Buteogallus urubitinga

(Gmelin, 1788)

三十七

铅色南美鵟属

Cryptoleucopteryx

Raposo do Amaral, Sheldon, Gamauf, Haring, Riesing, Silveira & Waintal, 2009

166

铅色南美鵟

Cryptoleucopteryx plumbea

(Salvin, 1872)

三十八

鵟雕属

Geranoaetus

Kaup, 1844

167

白尾鵟雕

Geranoaetus albicaudatus

Vieillot, 1816

168

鵟雕

Geranoaetus melanoleucus

Vieillot, 1819

169

红背鵟雕

Geranoaetus polyosoma

Quoy & Gaimard, 1824

三十九

鹤鵟属

Geranospiza

Kaup, 1847

170

鹤鵟

Geranospiza caerulescens

(Vieillot, 1817)

四十

蜥鵟属

Kaupifalco

Bonaparte, 1854

171

蜥鵟

Kaupifalco monogrammicus

(Temminck, 1824)

四十一

南美鵟属

Leucopternis

Kaup, 1847

172

白眉南美鵟

Leucopternis kuhli

Bonaparte, 1850

173

黑脸南美鵟

Leucopternis melanops

(Latham, 1790)

174

淡灰南美鵟

Leucopternis semiplumbeus

Lawrence, 1861

四十二

横斑南美鵟属

Morphnarchus

Ridgway, 1920

175

横斑南美鵟

Morphnarchus princeps

(Sclater, 1865)

四十三

栗翅鹰属

Parabuteo

Ridgway, 1874

176

白腰鵟

Parabuteo leucorrhous

(Quoy & Gaimard, 1824)

177

栗翅鹰

Parabuteo unicinctus

(Temminck, 1824)

四十四

白南美鵟属

Pseudastur

Gray, 1849

178

白南美鵟

Pseudastur albicollis

(Latham, 1790)

179

灰背南美鵟

Pseudastur occidentalis

(Salvin, 1876)

180

斗蓬南美鵟

Pseudastur polionotus

(Kaup, 1847)

四十五

阔嘴鵟属

Rupornis

Kaup, 1844

181

阔嘴鵟

Rupornis magnirostris

(J. F. Gmelin, 1788)

(五)

蛇雕亚科

Circaetinae

Blyth, E., 1849

四十六

短趾雕属

Circaetus

Vieillot, 1816

182

西非短趾雕

Circaetus beaudouini

J. Verreaux & Des Murs, 1862

183

小斑短趾雕

Circaetus cinerascens

von Müller, 1851

184

褐短趾雕

Circaetus cinereus

Vieillot, 1818

185

斑短趾雕

Circaetus fasciolatus

Kaup, 1847

186

短趾雕

Circaetus gallicus

(J. F. Gmelin, 1788)

187

黑胸短趾雕

Circaetus pectoralis

A. Smith, 1829

四十七

刚果蛇雕属

Dryotriorchis

Shelley, 1874

188

刚果蛇雕

Dryotriorchis spectabilis

(Schlegel, 1863)

四十八

马达加斯加蛇雕属

Eutriorchis

Sharpe, 1875

189

马达加斯加蛇雕

Eutriorchis astur

Sharpe, 1875

四十九

蛇雕属

Spilornis

Gray, 1840

190

蛇雕

Spilornis cheela

(Latham, 1790)

191

安达曼群岛蛇雕

Spilornis elgini

(Blyth, 1863)

192

菲律宾蛇雕

Spilornis holospilus

(Vigors, 1831)

193

山蛇雕

Spilornis kinabaluensis

W. L. Sclater, 1919

194

尼科巴群岛蛇雕

Spilornis klossi

Richmond, 1902

195

苏拉威西岛蛇雕

Spilornis rufipectus

Gould, 1858

五十

短尾雕属

Terathopius

Lesson, 1830

196

短尾雕

Terathopius ecaudatus

(Daudin, 1800)

(六)

鹞亚科

Circinae

Dall, 1896

五十一

鹞属

Circus

Lacépède, 1799

197

白头鹞

Circus aeruginosus

(Linnaeus, 1758)

198

沼泽鹞

Circus approximans

Peale, 1848

199

斑点鹞

Circus assimilis

Jardine & Selby, 1828

200

长翅鹞

Circus buffoni

(J. F. Gmelin, 1788)

201

灰鹞

Circus cinereus

Vieillot, 1816

202

白尾鹞

Circus cyaneus

(Linnaeus, 1766)

203

北鹞

Circus hudsonius

(Linnaeus, 1766)

204

草原鹞

Circus macrourus

A. Newton, 1863

205

马岛鹞

Circus macrosceles

Newton, 1863

206

留尼汪鹞

Circus maillardi

J. Verreaux, 1862

207

黑鹞

Circus maurus

(Temminck, 1828)

208

鹊鹞

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209

乌灰鹞

Circus pygargus

(Linnaeus, 1758)

210

非洲沼泽鹞

Circus ranivorus

(Daudin, 1800)

211

东方沼泽鹞

Circus spilonotus

Kaup, 1847

212

巴布亚鹞

Circus spilothorax

Salvadori & D'Albertis, 1876

五十二

猎鹰属

Polyboroides

A. Smith, 1829

213

马达加斯加猎鹰

Polyboroides radiatus

(Smith, 1829)

214

非洲猎鹰

Polyboroides typus

(Scopoli, 1786)

(七)

鸢亚科

Elaninae

Blyth, 1851

五十三

剪尾鸢属

Chelictinia

Lesson, 1843

215

剪尾鸢

Chelictinia riocourii

(Vieillot, 1822)

五十四

黑翅鸢属

Elanus

Savigny, 1809

216

黑肩鸢

Elanus axillaris

(Latham, 1802)

217

黑翅鸢

Elanus caeruleus

(Desfontaines, 1789)

218

白尾鸢

Elanus leucurus

(Vieillot, 1818)

219

纹翅鸢

Elanus scriptus

Gould, 1842

五十五

珠鸢属

Gampsonyx

Vigors, 1825

220

珠鸢

Gampsonyx swainsonii

Vigors, 1825

五十六

食蝠鸢属

Macheiramphus

Bonaparte, 1850

221

食蝠鸢

Macheiramphus alcinus

Bonaparte, 1850

(八)

齿鹰亚科

Milvinae

Friedmann, 1950

五十七

栗鸢属

Haliastur

Selby, 1840

222

栗鸢

Haliastur indus

(Boddaert, 1783)

223

啸鸢

Haliastur sphenurus

(Vieillot, 1818)

五十八

黑胸钩嘴鸢属

Hamirostra

Brown, 1846

224

黑胸钩嘴鸢

Hamirostra melanosternon

(Gould, 1841)

五十九

齿鹰属

Harpagus

Vigors, 1824

225

双齿鹰

Harpagus bidentatus

(Latham, 1790)

226

棕腿齿鹰

Harpagus diodon

(Temminck, 1823)

六十

细嘴螺鸢属

Helicolestes

(Temminck, 1821)

227

黑臀食螺鸢(细嘴螺鸢)

Helicolestes hamatus

(Temminck, 1821)

六十一

灰鸢属

Ictinia

Vieillot, 1816

228

密西西比灰鸢

Ictinia mississippiensis

(A. Wilson, 1811)

239

铅灰鸢

Ictinia plumbea

(J. F. Gmelin, 1788)

六十二

方尾鸢属

Lophoictinia

Kaup, 1847

230

方尾鸢

Lophoictinia isura

(Gould, 1838)

六十三

鸢属

Milvus

Lacépède, 1799

231

黄嘴鸢

Milvus aegyptius

(Gmelin, 1788)

232

黑鸢

Milvus migrans

(Boddaert, 1783)

233

红鸢

Milvus milvus

(Linnaeus, 1758)

六十四

蜗鸢属

Rostrhamus

Lesson, 1830

234

蜗鸢

Rostrhamus sociabilis

(Vieillot, 1817)

(九)

蜂鹰亚科

Perninae

Blyth, 1851

六十五

鹃隼属

Aviceda

Swainson, 1836

235

西非鹃隼

Aviceda cuculoides

Swainson, 1837

236

褐冠鹃隼

Aviceda jerdoni

(Blyth, 1842)

237

黑冠鹃隼

Aviceda leuphotes

(Dumont, 1820)

238

马岛鹃隼

Aviceda madagascariensis

(A. Smith, 1834)

239

凤头鹃隼

Aviceda subcristata

(Gould, 1838)

六十六

钩嘴鸢属

Chondrohierax

Lesson, 1843

240

钩嘴鸢

Chondrohierax uncinatus

(Temminck, 1822)

241

古巴钩嘴鸢

Chondrohierax wilsonii

(Cassin, 1847)

六十七

燕尾鸢属

Elanoides

Vieillot, 1818

242

燕尾鸢

Elanoides forficatus

(Linnaeus, 1758)

六十八

长尾鵟属

Henicopernis

Gray, 1859

243

黑长尾鵟

Henicopernis infuscatus

Gurney, 1882

244

长尾鵟

Henicopernis longicauda

(Lesson & Garnot, 1828)

六十九

美洲鸢属

Leptodon

Sundevall, 1836

245

灰头美洲鸢

Leptodon cayanensis

(Latham, 1790)

246

白领美洲鸢

Leptodon forbesi

(Swann, 1922)

七十

蜂鹰属

Pernis

Cuvier, 1816

247

蜂鹰

Pernis apivorus

(Linnaeus, 1758)

248

南洋蜂鹰

Pernis celebensis

Wallace, 1868

249

凤头蜂鹰

Pernis ptilorhynchus

(Temminck, 1821)

250

菲律宾蜂鹰

Pernis steerei

W. L. Sclater, 1919

保护现状

编辑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

全部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下一篇 鹊鹞

上一篇 山瑞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