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流效率 编辑
电流效率是指电解时在电极上实际沉积或溶解的物质的量与按理论计算出的析出或溶解量之比,通常用符号η表示。
电流效率是电解作业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其影响因素很多,如电解液的温度和循环量,电解液中所要提取的金属、酸及杂质的含量,电流密度,析出周期和添加剂使用情况,极板表面状况,导电状况和是否漏电等。
中文名:电流效率
外文名:current efficiency
学科:电解
影响因素:浓度、电压等
表示符号:η
电流效率公式:η=m'÷m×100%=m'÷(I·t·k)×100%
电解时,人们希望直流电源所提供至阴极的电子全部用来还原沉积镀层所需的金属组分,即全部用于主反应上。但实际上,副反应的发生也会消耗电子,即电流的利用率往往达不到百分之百,这就存在一个电流利用效率的问题。为了表征电流利用率的大小,确定了一个镀液指标参数——电流效率。常用η表示阴极电流效率,ηa表示阳极电流效率,均以百分比表示。
阴极电流效率有2种定义:
(1)通过一定电量时阴极上实际沉积的金属质量与通过相同电量时理论上应沉积的金属质量之比;
(2)沉积一定质量的金属时理论上应通入的电量与沉积相同质量的金属时实际消耗的电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
η=m'÷m×100%=m'÷(I·t·k)×100%
式中:
η——为电流效率;
m'——为实际产物质量;
m——为按法拉第定律获得的产物质量;
I——为电流强度(A);
t——为通电时间(h);
k——为电化当量(g·/(A·h))。
由不同电镀液或不同镀种所获得的镀层的重量与理论值的比率可知,不同镀液或镀种的电流效率有很大差别。某些电镀溶液的阴极电流效率见下表所列。
电镀溶液 | 电流效率/% | 电镀溶液 | 电流效率/% |
硫酸盐镀铜 | 95~l00 | 硫酸盐镀锡 | 85~95 |
氰化物镀铜 | 60~70 | 氰化物镀黄铜 | 60~70 |
硫酸盐镀锌 | 95~l00 | 氰化物镀青铜 | 60~70 |
氰化物镀锌 | 60~85 | 铵盐镀镉 | 90~98 |
锌酸盐镀锌 | 70~85 | 硫酸盐镀铟 | 50~80 |
铵盐镀锌 | 94~98 | 氟硼酸盐镀铟 | 80~90 |
镀镍 | 95~98 | 氯化物镀铟 | 70~95 |
镀铁 | 95~98 | 镀铋 | 95~100 |
镀铬 | 12~i6 | 氟硼酸盐镀铅 | 90~98 |
氰化物镀金 | 60~80 | 镀镉锡合金 | 65~75 |
氰化物镀银 | 95~100 | 镀锡镍合金 | 80~100 |
镀铂 | 30~50 | 镀铅锡合金 | 95~100 |
镀钯 | 90~95 | 镀镍铁合金 | 90~98 |
镀铼 | 10~l5 | 镀锡锌合金 | 80~100 |
镀铑 | 40~60 |
图1
铜库仑计与被测电解液的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
测量电流效率的铜库仑计.测量前将铜库仑计的阴极试片b和被测试电解液槽中的阴极试片a洗干净、烘干并准确称重。按被测电解液的工艺要求通电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片a和b,洗净、烘干再准确称重。然后按下式计算出阴极电流效率:
ηR=
式中:
ηR—被测液阴极电流效率;
a—被测液镀槽中阴极试片的实际增重;
b—铜库仑计上阴极试片b的实际重量;
R—被测镀液中阴极上析出物质的电化当量,g/(A·h);
1.186—铜的电化当量,g/(A·h)。%20
图2
1、氧化铝浓度与电解质压降的变化关系
由于氧化铝溶解时生成体积庞大的铝氧氟络合离子,电解质电阻随着氧化铝浓度升高而增大,但氧化铝浓度低于4.0%左右以后,由于电解质对炭阳极的湿润性下降,阳极过电压逐步升高。
2、氧化铝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图3
近年来的电解机理研究表明,在阳极区间氧化铝浓度越低,电解质中的CO2气泡与铝的接触面积越小,减小了铝的二次氧化机会,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在阴极区间,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与铝液上表面的氧化铝浓度呈反比,又不利于提高电流效率,但总体而言低氧化铝浓度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
3、过欠量下料对热平衡的影响
由于载氟氧化铝与液体电解质存在约850℃的温度差,因此,下料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电解槽的热平衡。预热100kg载氟氧化铝需要约2.28×107J的热量,相当于日均电压4.6mv,溶解100kg氧化铝需要约3.41×107J的热量,相当于日均电压6.8mv。如果两小时连续过量加工提高氧化铝浓度2%,则两小时内的需耗用135mv的电压进行热补偿。因此,最大过量周期应以一小时左右为宜,力争把氧化铝浓度控制在1.8%~2.5%的理想区域。
4、槽电压平稳是浓度控制的技术保证
氧化铝浓度控制技术是依据浓度与电压的对应变化关系来判断的,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他因素对电压的影响。造成电压波动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极距调整和铝液异常波动。计算机的自动电阻调整可以通过滤波处理,而铝液异常波动既降低电流效率又破坏电解槽炉帮,从而使浓度控制无法可靠进行准确判断。因此,电压针振是造成氧化铝浓度失控的主要因素,如何防止电压针振关键是实现沉淀的形成和溶解速度基本一致,保持炉底洁净,以减弱水平电流的影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